元秀公主-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件事,五哥要与我说什么?”元秀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生辰在七月,今年及笄。”丰淳思索着道,“虽然国丧,但你是我唯一胞妹,昭贤太后只是你我庶母,齐衰也不必服到那时,过几日便除掉罢,七月的笄礼,理应大办才是。”
元秀沉吟:“这似乎不太好,我知道五哥疼我,但大姐乃先帝长女,当年笄礼也只是比着公主的份例来的,七姐及笄时,先帝病重,只是草草行就,八姐也是国丧,都是从简,单我大办,恐怕姐姐们不大欢喜,何况利阳虽小,云州却只比我小一岁,明年若不给她大办,怕会吃味,若也大办,姐姐们面上就更不好看了,就是几位皇姑那儿,想来也是有些意见的。”
“笄礼我已经有打算,叫你来只是和你说一声。”丰淳摆了摆手,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元秀心道反正还有数月,倒也不必急着现在反对,便欣然道:“还有什么事?”
丰淳却放下银箸,上下打量着她,元秀摸了摸脸,奇道:“怎么了?”
“阿煌却也长大了。”丰淳忽然柔声道。
这一代的公主皆是单名,从火,元秀名叫李煌,不过公主的名讳,向来用的少,丰淳乍然换了称呼,元秀倒是恍惚了下才反应过来,笑道:“若再不长大,像幼时一般懵懂无知着,五哥操劳朝政之余,还要担心我衣食住行,岂不是更拖累了你?”
丰淳微微一哂:“自己妹妹,有什么拖累不拖累?当年教你描红,饱蘸墨汁的紫毫递到你手里,你接过来对着我脸上就是几下子,害我洗了三盆清水才能出门时可没这么客气过,这几年昭贤硬要留你在南内,竟倒让你我生疏起来了!”
“哪有这样的事情?我早就不记得了,定是五哥你忙着朝政记差了!”元秀听他提到描红之事,面上一红,嗔道,却觉他话中似对昭贤不满,忙又提醒:“阿娘待我们都很好的。”
听元秀当着自己的面叫昭贤为阿娘,丰淳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忍了忍才没直接对妹妹发火,淡淡道:“你我乃元后所出,我们的阿娘,从来都只有文华太后一个。”
“我自然记得母后。”元秀见他不快,只得暂且换了个称呼,“可这些年昭贤太后照料我甚是用心,犹如亲生……”
“够了!”丰淳低喝,语气并不激烈,但其中的怒意却清楚得很。
元秀大怔:“五哥,那到底是庶母!”文华太后去后,宪宗没有再立新后,王惠妃便代摄六宫,那时候丰淳虽然已经住进了东宫,由宪宗亲自教导,但王惠妃照料元秀之余,针线吃食,总也不忘记丰淳一份,宪宗曾为此公开称赞过惠妃数次,更因此在挑选太子妃时,特意选了王子节,同样出身太原王氏的女子。
那时候丰淳对王惠妃虽然远不及元秀亲近,但见了面也都客气的唤一声王母妃,逢着年节,东宫给王惠妃处的礼也比旁处要重些,更别提宪宗驾崩后,丰淳不顾王惠妃推辞,尊其为太后。
丰淳见她面色错愕,沉默半晌,方道:“照料你是先帝之命,昭贤身为先帝之妃,能够抚养元后之女,这是她的福分!你无需感激她!”
元秀不解道:“五哥既然不喜昭贤太后,为何当初还要尊其为太后?”
原本王惠妃只能是王惠太妃,因她没有亲生子女,却是要住到皇家寺观里去,除非元秀大婚后接她去公主府奉养,否则余生也没什么盼头了。
“那是为了收拾杜青棠,不得已为之!”丰淳心情坏得很彻底,不耐烦的道,“否则你当我愿意立王子节为后?”
元秀目瞪口呆:“五嫂是先帝亲自为你挑选的太子妃,你既登基,她不是皇后,难道五哥还想立赵氏?”见丰淳不答,元秀追问道,“五哥为何不喜昭贤太后与五嫂?且不说太后,五嫂与五哥乃少年夫妻,性情宽仁,端庄秀美,赵氏那般浅薄无礼,五嫂是什么出身?忍着那样的人这些年,可有为此打扰到五哥?如此贤妇,五哥却有什么不满意?”
“王氏若不是先帝做的主,也轮得到她住立政殿?”丰淳一脸厌恶,“王家人你以后都不必再提了!”
“为什么?”元秀不甘心的问道。
“没有为什么!”丰淳怒道,“我是你兄长,你究竟听我的还是听昭贤那已死的贱妇的?!”
元秀差点没叫了起来:“昭贤太后抚育我十二年,朝夕看视、宠爱有加,在我心中,她与母后几无差别,五哥不告诉我原因,我怎么可能一下子割断这些年的情义?”
“你不信我?”丰淳怒喝。
元秀张了张嘴,她视昭贤如母,丰淳却是她唯一的同胞兄长,两个人都疼她爱她,如今却站到了对立的局面,即使昭贤已故,叫她就这么顺着丰淳弃绝养母十二年抚育之恩……她抬起头来,盯着丰淳:“我信五哥!”
丰淳面色略缓,谁知元秀却继续道:“我也敬爱昭贤阿娘!”
再听“阿娘”二字,丰淳刚刚消散的怒火陡然喷涌而出,他用力一拍膳桌,怒不可遏的大喝:“你给我滚出去!”
元秀公主
正文 第十八章 帝心
'更新时间' 20120309 12:23:51 '字数' 2587
谣言是这么一回事:
元秀被丰淳一怒之下斥出殿去,在甘露殿外站了片刻,被闻讯赶来的鱼烃哄着上了公主翟车回凤阳阁,鱼烃再回殿中伺候,丰淳帝疲倦的说了一句:“叫她给我好好想想清楚!”
鱼烃不知道方才丰淳打发了人与元秀到底谈了什么,竟大怒至此,但见丰淳兴致不佳,便含糊应了下来。
事情在甘露殿总结出来的版本,是元秀公主举止失措,恶了大家,被大家怒而斥出,但到底是大家胞妹,所以大家还是亲口提点鱼烃,让他去暗示元秀及时请罪,大家也好借机饶恕公主。
传到万春殿,就变成了:“恭喜丽妃、贺喜丽妃!元秀公主自恃大家胞妹,对您无礼,大家甚是恼怒,为此重重斥责了阿家,阿家是哭着被赶出甘露殿的呢,连一直帮着阿家不待见咱们万春殿的鱼公公都受了牵累,大家叫鱼公公以后说话做事都要想想清楚!看她以后还敢不敢藐视您!”
尚未接到中宫懿旨的赵丽妃惊喜的从铜镜前转过身:“当真?”
宫女珊瑚笑容满面的确认道:“这是岑奴儿刚从甘露殿那边套出来的!”
“给岑奴儿一对银铤!”赵丽妃顿时容光焕发,轻哼道,“若不是本宫有了身孕,如今天色又晚了,真想现在就去凤阳阁里,好好看一看这小九的脸色啊!”
“丽妃是什么身份?阿家如今还当得起您亲自探望吗?”珊瑚与璎珞关系甚好,昨晚璎珞回来哭诉了凤阳阁的遭遇,万春殿里都忐忑得紧,毕竟谁都知道大家疼爱元秀,如今得了这个消息,大觉扬眉吐气,说的话好比抹了蜜也似,字字句句落到赵丽妃的心坎上。
赵丽妃眉开眼笑:“你也去拿一对银铤!”
王皇后不得宠,得到消息时,已经是:“皇后殿下不好了!大家今日政务繁忙,所以推了阿家的邀约,哪知阿家自恃身份,硬闯甘露殿,搅扰大家用膳,惹得大家震怒,连放阿家进去的鱼公公都被连累,阿家已经被赶回凤阳阁,大家还叫甘露殿的内侍都好好反省呢!”
“什么?”王氏一惊,手一歪,原本抄得好好的一页《黄庭经》,顿时拖出了一道不谐污痕。
一旁侍奉笔墨的杏娘忙向外呵斥:“好生回话!急急忙忙的做什么!”
“进来说!”王氏皱着眉,接过杏娘递来的毛巾随手擦了两把,吩咐道。
外面进来了一个十六七岁模样的内侍,眉眼之间透露出几分精明能干,草草行了个礼,就迫不及待的道:“回殿下,方才甘露殿那边和奴玩得好的历芝悄悄过来告诉奴,阿家恶了大家,大家如今还在甘露殿上摔东西呢!”
“历芝还在吗?”
“在是在,可他留不长,若不是奴苦留,他说完就要走,说大家还在生气,若让人发现他这时候跑过来,怕要被赶到掖庭去受刑!”
王氏对杏娘使个眼色:“你去拿个荷包给历芝玩,天晚了,他年纪与孙帛差不多,可别怕黑,你送他一程。”
杏娘会意的出去了。
“今日大家不是答应与阿家一起用膳么?怎会忽然变卦?”王氏问道。
孙帛小声道:“听历芝说,大家政务繁忙,所以才改了的。”他不忘记补充,“鱼公公的义子鱼安源,在晚膳前特意去了凤阳阁一次,想来就是去通知阿家,只是阿家随后却还是去了甘露殿,当时鱼公公出来想拦阻,却被阿家赶回去了,阿家进殿时,大家恰好传膳,原本倒留了阿家一起用,可阿家说有事与大家商议,把人都打发了出来,接着没多久,大家就发怒,将阿家赶出甘露殿了!”
这孙帛机敏,自动替王氏解释得合情合理,兼有鱼安源、鱼烃等证据,甚至保证,元秀公主将鱼烃赶走乃历芝在附近亲眼所见,可谓是铁证如山。王氏也是个心思细腻的,加上托元秀约丰淳用膳的人本就是她,自然知道元秀为什么要让丰淳把人打发下去,顿时心头一沉:“大家难道是因我迁怒小九?”
多年夫妻,外人不知,王氏哪还不清楚丰淳对自己的不满与隐隐的厌恶?这种不喜似乎还是从她的堂姑昭贤太后那里迁怒下来的。
想到这里,王氏心中隐隐作痛,她自认自己并非配不上母仪天下,论容貌也未必输给赵氏,可丰淳就是不愿到立政殿来。
昭贤太后与丰淳之间的恩怨,王氏不是不想问,但她试探过一次,太后却避开了,如今太后已崩,王氏更不知情,要不是自己还年轻,平津、元秀这两位公主也对自己比对赵氏亲近,她真的觉得有点心如死灰。
孙帛见王氏愣愣的站在那里,半晌不语,有点害怕,试探道:“殿下?殿下?”
“没什么,你先下去吧,自己去桃娘那里领赏。”王氏这才回了神,轻叹一声,道。
孙帛乖巧的退了下去,王氏慢慢坐倒在附近的一张月牙凳上,看着殿顶发呆,半晌,送历芝的杏娘回来,低声道:“殿下?”
“那个历芝怎么说?”王氏定了定神,挺直了腰问道。
杏娘点了点头:“与孙帛说的一样,也没多的,大家确实因阿家震怒。”
“唉,这是本宫害了九妹了。”王氏叹道,“大家不喜本宫,此事又涉及长公主与杨太妃甚至昌阳,本想着大家疼爱九妹,她去说也免得大家动怒,却没想到反而教她受这一场委屈!”王氏乃昭贤堂侄女,对昭贤抚养长大的元秀自是格外亲近一点,想到堂姑昭贤才去不久,一直被捧着哄着长大的元秀公主就受了这么一个打击,元秀一向心高气傲,可不要想不开,顿时有点坐不住,“叫人备车!”
杏娘听了,却没动,而是正色道:“殿下可是要去凤阳阁劝慰阿家?”
“不错!”
“殿下,去不得。”杏娘忙道,“大家如今还在怒中,若知殿下此刻去了凤阳阁,恐怕会迁怒殿下!”她看了眼万春殿方向,“也让赵氏得意!”
她不提万春殿还好,一提万春殿,王氏倒猛然想起了:“不对,方才大家还叫人过来传谕,让本宫拟懿旨降赵氏之位,并命她晨昏定省,应与九妹有关,怎么一转眼,大家却恼上了九妹?”
“奴也不知,但殿下万不可去凤阳阁,否则只会让大家更加生气。”杏娘强调,她是王氏陪嫁,自然明白丰淳对王氏的不喜与迁怒,提醒道,“若大家因此更加恼怒阿家,殿下却反而更害了她!”
王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