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了,父汗。”丽娜笑着答应,转头冲着乃颜身旁的一个壮实汉子说道:“哥哥,好好照顾父汗,妹子这就走了。”
一路烟尘,丽娜随着骑兵大队渐渐远去。
在辽阔的草原上想消灭游牧部族,一直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即使你用优势兵力的骑兵深入草原,你的补给,草原上的地形定位如何走,部落的位置,都是问题。所以汉人在军事强盛的时候,虽然能够凭借丰厚的物资与强大的军力,屡次击败象突厥、契丹、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却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地聚而歼之。
游牧部族居住不固定,即使你发现了一个部落,人家的妇孺都会骑马而不是等着让你砍,何况人家终身在草原,经验比你丰富。还有就是游牧部族骑射技术一流,你大兵进入草原,想寻找主力进行决战,他们便跑得一干二净。等你松懈下来,他们又来打麻雀战,今天杀你一人,明天杀你一人,你追还追不上。每个骑兵都有两、三匹马。等你粮草供应不上,想息兵撤退时,游牧部族的大部队又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不让你脱层皮,体想安全离开。
如今的忽必烈便碰到了这个难题,乃颜突然改变了战术,避开与忽必烈主力决战,却对忽必烈大军的后勤辎重线大肆骚扰,近三万精锐骑兵分成三部,时分时合,忽东忽西,行踪捉摸不定,就象令人讨厌的蚊子,趁你不备便猛扑上来,叮一口便走。而忽必烈率领的大军象一个大力士,挥舞着巨大的铁棒,可以将岩石击碎,却奈何不了小小的蚊子。
“乃颜这个懦夫,胆小鬼,他不配作黄金家族的子孙。”忽必烈在大帐内咆哮着,将军报撕得粉碎。
发泄完毕后,这个号称英明神武的皇帝一屁股坐下,皱着眉头开始思索对策。
现在大军所面临的弱点便是后勤辎重,越往北深入,漫长的供给线越不堪重负。阿合马已经几次来信,陈述筹集粮草物资已经到了极限,再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而乃颜的避战,或者说是变成了游击,使得这场平叛战争势必还要拖下去。这几万叛军来去如飞,行踪不定,难以一鼓歼灭。而且依据种种情况分析,周围肯定有不少部落在给叛军通风报信,并且供应物资。
不能再等下去了,天气越来越暖和,等到牧草长出来,叛军就会更加有恃无恐,必须采取雷霆手段,让这伙叛军成为无根的浮萍,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
屠刀最终还是要落到蒙古人的头上,自己的手上又要沾满同族人的鲜血,忽必烈想到这里,心中开始隐隐作痛。
……………………………………
“两年期国债,到期后不仅还本,还有两成的利息。”
“镇国公已经出让了海运商团的全部股份,全部用来购买国债了。”
“不光是镇国公,陈大人和很多官员都用俸禄买了国债,听说杨太后和皇上也要买呢!”
……………………………
与陈复文等人商议好了国债的事情,许汉青便陪着圣驾返回泉州,又马不停蹄地召见各商团代表、太平绅士等,就国债的事情与这些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应。
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肯定后,舆论上的准备也已基本完成,国债终于粉墨登场了。从官员到百姓,国债的首次发行,为了取信于民,采取了自上而下、不摊派、完全自愿的方式。
江南大胜,光复军又把气势汹汹的伯颜大军挡在了长江以北,日益安定的生存环境使得福建路的商人和百姓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福建路的百姓生活水平比江南其它新占领的地方要高得多,他们最先接受了许汉青的理论与思想的熏陶,对政府的信誉程度还是比较认可的。特别是商人,他们得到的实惠最多,如今许汉青推出了国债,他们对此还是很认同和支持的。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历朝历代哪里有国家向百姓借债,还给利息的。只要官府一句话,加捐加费,还不是经常的事情。罗织罪名,查抄家产,这样比较极端的做法也不是没有。虽然许汉青自始至终一直在淡化这种类似于奴隶社会的专制作法,但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一步,还是国债的推出,这也是福建路继颁布《物权法》等法律后,在实际行动中对这些法律的再一次肯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汉青出售了许氏在商行的全部股份,全部购买了国债。福建路的大小在职官员响应号召,将半年的傣禄也全部换成了国债。杨太后与小皇帝也变卖了皇宫中的一些宝物,购买了相当数额的国债。
“买国债,就是爱国,爱家。”
“买国债,支援国家建设!”
“买国债,打败鞑子,建设美好家园!”
………………
铺天盖地的宣传口号迅速从福、泉州向整个福建路蔓延,又向江南各地延伸。
最坚定支持许汉青的还是光复军,反应最快的是驻守江边的新二军、新三军,全军所有军官很快便将认购国债的金额报到了福州,接下来的便是路途较远的新一军与新四军,整个光复军将士以实际行动给了他们所崇仰的许汉青最有力的支持与拥护。
“如今对北元之战已到了关键时刻,前线官兵在浴血奋战,新光复地区又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刚刚脱离蒙元的欺压,急待救济与安置。政府财政已不堪重负,眼看着无辜百姓忍饥挨饿,无家可归,风刮雨淋,许某痛心之至。……同胞们,请献出你们的良心和赤诚,用我们所有的力量,支持政府,支援前线,支持国家建设,支持抗蒙大业!……”
在泉州,国债发行的第一天大会上,许汉青对着万头攒动的民众慷慨激昂地讲道,“献出你的一分力量,国家与军队便会强大一分,安定和平的生活便会持续下去,国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建设一个强大的富强的国家,才能保证当年北元南下的惨事不再发生。当你年老体衰,回顾往事时,你会自豪地对子孙后代说,在抗击蒙古人,建设新国家的时候,我也曾经出过力,出过钱。………”
福建路光复的最早,觉悟也最高,短短的几天内,原定发行两千万的国家建设债券便被政府官员,大小富商所购买一空,大大出乎了许汉青的预料。趁热打铁,许汉青与陈复文又增发了一千万的战争军需债券,同样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追捧。
暂时摆脱了经济困境的许汉青,又把目光转向了对北元的大反攻,塘沽、营口、大都、山海关,这几个战略重点又进入了他的视线。
趁着北元主力分别被牵制在长江和辽东,猛虎掏心,两栖登陆,即使不能一下子打垮北元,也能让其元气大伤,从而彻底转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第三十九章
“杨太后,我还真没想到皇室会有这么多钱,能把我在商行的股份全部买下来。”许汉青微笑着说道,语气轻松地调侃道。
漆黑的长发,清丽脱俗的容颜,如玉般光洁无暇的瓜子脸,淡月般的柳眉,最令人心动的是那双眼睛,忽闪忽闪地透出似水柔情。浑然天成的衣服褶皱,无风时像一泓秋水般明净清澈,遇风则迅即飘舞舒展开来。
“皇家的东西,任何一件拿出去,也是价值连城,再者那些富商都以拥有皇家宝物为荣,提高身价,自然不吝惜大把大把的银子。”杨太后脸上挂着让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充满着明媚,带着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样也好,太后可以找个亲信之人打点商行的生意,每年收入的钱财肯定少不了,皇室的用度也能宽裕不少。”许汉青点了点头,说道。
“皇室也做生意,会不会让人家笑话呢?”杨太后微微皱了下眉头,“哀家只是想帮镇国公一下,成全你的好名声,却不是为了赚钱。”
“皇室也要生活啊,国库的银子是国家的,可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许汉青轻轻摇头,否定了杨太后的想法,“正大光明地赚钱,总比巧立名目从百姓身上收税要强多了。不过,我还是从心里感激你的,淑贞。”许汉青压低了声音。
杨太后的脸红了红,避开了许汉青紧紧盯视的目光,轻声说道:“皇上和你走了这一趟,懂事多了,我还是要谢谢你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亲自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亲眼看到百姓的疾苦,才会脱离那些圣贤之书的框框,重新看到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对皇上是一件好事。呆在深宫内院,听着那些歌功颂德的奏折,永远只是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巴掌大的天。”
杨太后抿嘴摇了摇头,“你总是这么说话可不好,有些大臣早已经把你当作了曹操、王莽之流,最好还是不要让他们抓住把柄的好。”
“那些人?”许汉青不屑地笑了笑,“如果他们还不能适应我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那么他们就不是大臣了,政府不会白白花钱养着这些只会空谈,什么实事也做不了人。我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珍惜,也只能怨自己了。”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名士大儒,你还是不要做得太过,要知道这些文人的笔象刀子一样,也是能杀人的。”杨太后不无忧虑地皱起了柳眉。
“饱读诗书,和经世济民没有什么关系吧?一不能使百姓富足安定,二不能使国家兴盛强大,时代不同了,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不同了,你就放心好了,我连忽必烈都没放在眼里,何况几个腐儒。”许汉青不在乎地说道。
“听说你近日又要去前线督战,不知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杨太后问道。
“快了,忽必烈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至多两年,或者更短一些,北元必然会失败,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许汉青信心十足地说道,“这是我送给你的,对首饰我不懂好坏,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杨太后红着脸小心翼翼地接过金凤簪,轻轻地说道:“只要是你送的,我都喜欢。”
……………………………………
“庆玉,我说的你都清楚了吗?”许汉青冲着谍报司的韩庆玉说道。
“明白了,大人。属下一定办好这件事,保证不留一丝破绽。”韩庆玉恭敬地答道。
“还有,北方的情报收集还要加强,下一步我们的攻击重点应该在北边,特别是大都与辽东方面的情报。”许汉青郑重交待道。
“是,请大人放心,保证不会耽误军事行动。”
许汉青点了点头,挥手示意韩庆玉可以退下,将目光又移到了地图上。
辽东传来的消息称忽必烈已经开始大开杀戒,对辽东与乃颜有勾结嫌疑的部落尽数连根拔起,丽娜与孙大兴的精锐骑兵迫于后勤的压力,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忽必烈又派重兵守卫着几个主要的物资粮草基地,使得他们无法下手,只能忽东忽西地骚扰,已经显出了疲态。
看来要抓紧时间了,等到忽必烈取得绝对性的胜利后,乃颜的威胁变小的时候,没准他会率军返回,只留下部分军队围剿乃颜的残部。
山海关,许汉青轻轻眯起了眼睛,这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应该叫渝关、临榆关、临渝关、临闾关。这里地势险峻,地理位置重要,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古来即有“两京锁钥”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