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在福建路还能出什么事。”许汉青摆了摆手,“也好,总不能不领你的情啊!我明天便出发,要是山地二师不能准备好,我就不等他们了。”
“没问题,明天一早便出发。”
几个月过去了,陈宜中仍然滞留在占城。这里的气候很温暖,是块绿意从不断绝的土地。和杭州等等相比当然是差了一截,不过都城中亦有数万人居住,王官及寺院周遭房舍林立,市场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虽然被奉为宾客礼遇,感觉相当不错,然而他的将端宗皇帝和船队迎至占城的任务却半点进展都没有。
“因为陈丞相曾有恩于我,所以我才直言,投*我国实在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情啊!”占城官吏宝脱秃花对陈宜中是这样说的。
“你的意思是,贵国已经与元互通交好了吗?那么大宋三百二十年来与贵国建立起的友谊呢?”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陈宜中哪懂这些。
“听到你这么说,我也感到很难过。可是我们只是个小国罢了。就连宋朝都屈服于元打开临安府投降了,像我们这样的小国又怎么有办法与元对抗呢?当然,我们是不可能为了协助元朝而配合出兵的,只是修好而已。而且,陈丞相一家,想在我国停留多久都没有问题。我真的很希望丞相能留下来,将中国先进之学问与医术传授给我国。”宝脱秃花颇为诚恳地说道。陈宜中来占城不光带着珠宝金银,还有很多书籍,其中有儒教经典、医术、占卜、陶磁器制造法等等,在这个时代对于中国周边诸国而言,这都是极为贵重的书籍。
“光是这样实在是毫元意义。难道就没别的办法让宋之行宫在此地兴建吗?”陈宜中心中不禁涌起了苦涩。
“抱歉,这点实在很困难。”宝脱秃花将占城朝廷的本意转达得相当清楚。倘若是默默无闻的亡命者,尚可佯装不知地加以收容,但是要同意宋朝的旌旗高高升起的话可就困难了。
“陈丞相,听前几日从泉州来的商船说,你们大宋的许汉青将军已经击败了进犯的元军,占领了大半个福建路,大宋不去自己人的地方,为何还要托庇外人呢?”宝脱秃花很疑惑地问道。
蛮夷,还是读书少了,内王外圣,一向是我大宋的传统,越是自己人,越要防备。陈宜中在心里鄙视着。
陈宜中一沉默下来,宝脱秃花又开始热心地推荐起暹罗之行来。“那么,陈丞相,您也知道,与我国以海相隔的西方就是暹罗国。那里已经有好几百名的中华海商居住。平原宽广富饶,再多的人口也容纳得下,和我们这种狭小多山的国家不一样,想要建造广大的行宫更是容易呢!”
暹罗国之后代就是泰国王朝。这个时代正是素可泰王朝之发展时期。当时被称为“大王”的兰坎亨王才即位不久。他积极采用中国和印度文化,为国家制度奠定基础,建设都城,以至于整个国家之发展相当迅速而且显着。
占城*不住。那么,我是该回行朝一趟,向皇上和太后禀明情况,劝朝廷放弃赴占城的计划。还是……陈宜中脑海里开始紧张地思考起来。
第十七章
“都元帅,海上风浪虽然大了点,但影响并不大,我军虽然有所损失,但灭了残宋,还是绰绰有余吧?为何还要请陛下再派援兵呢?”元军先锋张弘正有些不解地问道。
“你懂什么?有勇无谋。”张弘范不耐烦地摆手道,继续埋头看着斥侯传来的情报。
副都元帅李恒见张弘正被说得满脸通红,赶紧对他解释道:“张将军,这是都元帅的稳妥之计啊!请求援兵非是为了残宋行朝,而是为了防备许汉青。”
“副帅,您是说许汉青会出兵援救残宋?”张弘正恍然道。
“恐怕会是这样。虽然许汉青在福建路搞的那些东西与大宋传统格格不入,残宋行朝对其也是存有戒心,但谁知道这个许白毛会不会趁咱们忙于灭残宋时在咱们背后狠狠捅上一刀呢。”李恒喝了口茶,缓缓地说道。
“上次副帅不是击退了许汉青的军队了吗?他真的敢再次出兵深入广南东路援救残宋行朝吗?”
“这个呀,呵呵,”提起这个话题,李恒的脸也有些发热。那次阻击虽然有天气的帮忙,但光复军的战力还是让李恒大吃一惊,要不是潮州这边得手,光复军的攻势有所减缓,他还真的有些不好招架。
“上次光复军只出动了一个军,你知不知道许汉青共有多少人马?”张弘范抬起头,不悦地问道。
见张弘正低头不语,张弘范接着说道:“据福建路的探子所报,光复军现在共有四个军,分别配属于两浙、江南西路、广南东路三个方向,还有一个军驻扎于泉、福两州之间,以做策应。如果许汉青真的决心解救残宋,他至少还能抽出一个军来加强对广南东路的攻势。你说我们能不防备吗?”
“恐怕还不止一个军,江南西路的达春刚遭挫败,五万人马在邵武全军覆没,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对许汉青施加压力,两浙的范文虎更是个软蛋,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再去惹许汉青。所以许汉青能抽调的人马最多可达到两个军。在援兵到来之前,咱们要是贸然行动,到时候被许汉青在背后狠狠一击,残宋没灭成,反倒……。呵呵。”李恒说完,苦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予我等以重任,我等也要尽心竭虑,不负陛下所托。”张弘范正色说道:“等一切准备停当,我要一战毕其全功,现在却是不宜轻动。”
“我等愿随都元帅建功立业,毕全功于一役。”李恒与张恒正慨然答道。
迎着朝阳,孙夫胜走在沙滩上,不停地咒骂着:他妈的,窝在这屁大点的地方,还一个个神气得跟大爷似的。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窝在泉州享福呢?成天商议、商议,这么点事商议了好几天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家的那个小子随商船出发,有护航舰队,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现在也该回来了,又能赚上一笔啦,还是回家数银子好啊!孙夫胜胡思乱想着,冷不防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个跟斗。
“孙大人,孙大人。”一个随从跑了过来,“朝议的结果出来了,陆丞相请您过去呢!”
“啊!终于出结果了。”孙夫胜喜出望外,管他什么结果,终于可以回家了,大不了挨许大人一顿臭骂吗,我能挺住。我倒要看看我送的那些个礼物有没有用,朝廷倒底议出了什么结果。
其实孙夫胜应该满意,经过朝廷的几次庭议,还是同意了许汉青要将跟随行朝的百姓与军属迁移到流求或福建路的建议,这主要是基于粮草方面的考虑,这些非战斗人员有近五万人,光每天消耗的粮食就不是个小数目,只依*沿海世家大族的支援、民间的征集,确实很吃力。虽说要抽出一部分船只运送这些人,但对于行朝两千多艘船来说,十之一二似乎并不影响以后的作战(历史上崖山大战之后,元军缴获了八、九百艘大船)。这个时候,张世杰对于自己的防守还是相当自信的,从兵力船只的数量上来看,也难怪他有如此的信心。
鉴于许汉青此次送来的大炮和物资,更因为福建路的大胜,再加上孙夫胜所带来的礼物,使得朝廷这次对光复军还算比较宽容,许汉青任福建路安抚使,兼枢密院副使,陈复文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宋朝相当于副丞相)兼福州知州。福建路的大小将领、官员各有封赏,并派礼部侍郎邓光荐前往泉州宣旨嘉奖。
唯一让孙夫胜不痛快地是朝廷竟然向福建路委派了一批官员,安插于各州各府,试图牵掣福建路已经失去朝廷控制的光复军的权力。
三百多艘船终于起航了,按照计划,先到流求安置一批,然后再直到泉州。
哼哼,站在船头的孙夫胜冷笑着望着正在高谈阔论的朝廷官员,等着吧,到了福建,看许大人怎么收拾你们,想伸手摘桃子,没那么容易。别以为是朝廷任命,就神气活现的,福建所实行的政策法规能吓死你们。想在福建当官,也得看你们能不能在政务学堂毕业再说。
“孙大人,要回家了,自己躲在这里高兴呢。”邓光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对于这个彬彬有礼,气节高尚的礼部侍郎,孙夫胜还是很有好感的,忙转身施礼道:“钦差大人见笑了,孙某离家日久,确有些归心似箭。”
“还是孙大人有福气啊!家中有亲人守候。”邓光荐说完却有些黯然,他可能是想到了丧生于大火之下的一家12口,那是多么惨痛的回忆啊。
“钦差大人,再行一日,便要到达流求了,为了避开张弘范的南下舰队,咱们这么走便十分安全了。”孙夫胜赶紧岔开了话题。
“哦,听说流求乃蛮荒之地,不知是也不是。”邓光荐问道。
“这个,孙某也没去过。”孙夫胜想了一下,回答道:“不过前前后后从福建路迁移过去总也有二十几万人了吧,却少有想从流求再回来的。”
“唉,战乱之中,受苦的总是百姓,蛮荒也总比战火要强啊!”邓光荐叹息着说道。
“钦差大人所说极是,等到了流求,让船上的人自己决定好了,要是那里真的条件恶劣,不愿意留下的都到福建也行,我家大人都已做好了安置他们的准备。”
“烈火现真金,乱世出豪杰呀,你们家大人在这短短的两、三年内可是做出了好大的功业。”
“那是,我们家大人从几千人起家,屡战屡胜,杀索多,破泉州……”孙夫胜开始添油加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
真的是这样吗?我倒要好好看看这个许汉青是如何的英雄了得,又是怎么在四面是敌的情况下越打越大,越大越强的。当然还要按照丞相陆秀夫的交待,看一看这个许汉青到底是不是行朝能够依*的人。邓光荐边听着,边在心里想着。
当许汉青率领着山地二师刚进入邵武地区,离邵武城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张天河便亲自领着人前来迎接了。
许久不见张天河,张天河的面貌已经变了样,看上去深沉多了,而且充满了自信。看来战争最是能够锻炼人哪!
见面施礼后,许汉青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迟疑了片刻,客气地说道:“天河,好久不见,你可是有些老了。”
“那是,那是!属下可比不得大人。”张天河也有些拘束,原本此马狂奔过来后,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是真正见面后,却不知道话从何说起!
“呵呵,”许汉青摸了摸自己的白发,自嘲地笑了,“这里风大,有什么话咱们到邵武城去说个清楚。”
“好的。”张天河翻身上马,冲身后的亲卫一挥手,“保护好许大人的安全,谁也不许出差错。”
&;&;&;&;&;&;&;&;&;&;&;&;&;&;&;&;&;&;&;&;&;&;&;&;&;&;&;&;&;&;&;&;&;&;&;&;&;&;&;&;&;&;&;&;&;&;&;&;&;&;&;&;&;&;
查了些资料,也不知道有没有错,更新晚了点哦。
第十八章 以攻代守
“不错,不错。“许汉青减慢速度,看着路边满眼葱绿的庄稼,连连点头。由于邵武地区最先打退了元军的进攻,没有耽误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