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才是。”
“可皇上话里那意思……杨阁部,可否知道具体情况?”说完这话,所有人的视线全部集中在杨嗣昌身上。
“老夫已派人去查,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传过来。”慢悠悠抚摸着长须,杨嗣昌坐的极稳。
虽说前些日子因为鞑子围城而使得整个京师躁动不安,但杨嗣昌始终是那最为镇定的一个。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实际上的宰相。杨嗣昌的本事不容置疑。哪怕杨嗣昌在性格和为人上有许多不好的一面。但杨嗣昌在政治上却无可挑剔。区区鞑虏,杨嗣昌并不放在眼睛里。
杨嗣昌为一己之私陷害忠良为人不齿,历史上大明灭亡他功不可没。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杨嗣昌还是大明除崇祯外最有权势的人。
杨嗣昌权倾朝野,朝廷官员大半都是他的臣下。特别是当温体仁下台之后,杨嗣昌再无政敌。杨嗣昌说要干什么,朝廷上下基本不会有人敢反对。这样固然能使政见得以快速实施,却也将国家的命运交到一个人的手中。
以大明如今官员的‘能耐’,大明如何重振?
就在众大臣焦急等待的时候,外面杨嗣昌的老管家敲了敲门:“阁部!外面有太监传旨。说皇上命众大臣即刻前往乾清宫议事。”
“乾清宫?”
听到这地点,杨嗣昌皱了皱眉头。自从鞑子围困京师一来,崇祯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就算是有事,一般也是在内阁或者英武殿议事。这次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值得皇帝命百官上朝。
顿了顿,杨嗣昌继续问道:“知道是出了什么事么?宫里有没有消息传来。”
门外,老管家继续道:“这个……只知道是好事,据说是哪里打了胜仗。听说皇上十分高兴,欲在太和殿进香祭祖。”
“进香祭祖?哼!鞑子在围困京师,皇上怎么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站起来狠狠一甩衣袖,杨嗣昌满脸不屑道:“难道又是哪里剿灭了些反贼?还是说抓到了李自成?何须如此大惊小怪,老臣一定要好好劝劝皇上才行。”
“就是!就是!阁部可要好好劝劝皇上,大明可不能没有阁部为皇上分忧啊!”几个大臣拍着杨嗣昌的马屁,一行人赶忙走向了宫门。
不多时。杨嗣昌‘率众’来到了乾清宫。
宫门外,百余名五品以上的大臣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他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又或者数十人凑成一个大团;不时也就官员互相奉承或者讽刺,朝廷中的各个派系从这宫门前的情形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而杨嗣昌一来,所有大臣都停止了交谈。一齐走到杨嗣昌面前,各种恭维声络绎不绝。
杨嗣昌在朝廷里的权势,从此可见一斑。
寒暄着,没有一个大臣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外面来了战报,只知道似乎哪里打了胜仗。总之众大臣只知道一件事……这次来是好事。
“皇上驾到!百官上朝!”
随着太监尖锐的嗓音,百官排成排慢慢走近了乾清宫里。
等百官依序站好后。崇祯很快从侧门走上了金銮宝座。一身明黄团龙服,头戴冕冠,崇祯皇帝看起来十分精神,笑意盎然。在崇祯身后,王承恩手持拂尘面无表情侍奉崇祯坐上龙椅。
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祝福声中。崇祯笑道:“众卿平身!大明自太祖皇帝灭元称帝一来,如今已经有两百六十八个年头。两百多年来。大明风调雨顺妥泰民安!虽有藓芥之疾却也无法撼动大明之国运。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然……这次召众卿前来,是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众卿。”
众大臣竖着耳朵倾听着崇祯的抱怨,这一幕已经发生过无数次,所有人都不以为意。但是当崇祯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众人却是一愣。
“大喜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值得皇上如此?”杨嗣昌在心里暗想着,眉头皱了起来。他在宫中有无数的眼线,但是这一次却没有丝毫消息传过来。到底是怎么了?与我有关系么?
“啊!不好!”杨嗣昌猛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乃是兵部尚书,战报一类的事情必经他手。但是这一次皇帝竟然比他先得到外面而来的战报,这说明了什么?堂堂兵部尚书,竟然到了上朝都还不知道自家兵部到底给皇上带来了什么消息!这……这怎么可能!杨嗣昌脸色变了。
崇祯咳嗽一声后,王承恩缓缓走到了台前。拂尘一挥。王承恩大声道:“昨日皇上得战报。五省总督卢象升传来百里加急为皇上解忧。卢大人自出京以来一直尽心竭力,以五千兵马硬是抵撼建虏数万大军的侵袭,将建虏挡在了顺天以西。哪怕是兵衰马疲,粮草不济……”
王承恩絮絮叨叨的说着,杨嗣昌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差。虽说王承恩还没说到重点,但已经够让杨嗣昌又惊又怒了。兵衰马疲粮草不济,这是谁造成的?朝廷里谁都知道卢象升被杨嗣昌害的有多惨,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是心里有数。但如今卢象升看样子要得势,那他杨嗣昌……
杨嗣昌的脸色崇祯看在眼睛里,他的嘴角溢出一丝冷笑。而另一边。王承恩的讲述还没有结束。
“前些日,皇上亲任一小将许安为游击将军!许将军忠君为国未让皇上失望!此次建虏偷袭北直隶,许将军拼死阻敌,以一偏师消灭建虏约千人军马。实在是数年以来最为难得的一场大胜!”
“什么?真的假的?”听到这里,众臣惊动了。这个叫什么许安的,竟然能用五百人消灭一千鞑子?天哪!鞑子那么厉害连京师都敢围住,想不到我大明竟然有能人能够轻易解决他们。
这人该有多厉害!难道是岳武穆再世?
面带微笑,王承恩不理会朝下的喧哗:“不仅如此,为报皇恩,许将军仅带五百兵丁既敢为皇上收复保定!堂堂建虏酋首多尔衮,竟是接连三次被许将军所败。人滚马翻丢盔弃甲,许将军让多尔衮知道了我们大明王师的厉害。经过苦战,保定被许将军收复!多尔衮割须弃袍。口吐鲜血落荒而逃!”
“好!”听到这里,一名武将低声喝了起来。
龙椅上,崇祯笑着仿佛身临其境。如此大胜,百年来何曾有过?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这个皇帝龙运昌盛啊!
“最后一战!多尔衮以万余大军包围竟有五百人守城的保定,结果却是被许将军再度大败!许将军身先士卒平拼死杀敌,大战下来共斩杀建虏两千余,俘虏八百余;敌酋多尔衮再度吐血而逃,连退两百余里。经此一战,建虏将再不敢与我大明王师相较!此等大胜。实是大明百年来之罕有!实是皇上天威所佑,大明之福!有此等良将,建虏从此如何还敢猖獗……”
“什么?”
“用五百人就杀了两千鞑子,还俘虏了八百?”
“太厉害了!”
“难道这是真的?皇上万岁!”
“此乃大明之福啊!”
所有的大臣喧哗着,一时间外面包围京师的鞑子被大臣们抛在了脑后。大明有许安这样的良将。鞑子何惧之有?
“哈哈!我大明有此良将,从此建虏怎是我大明的对手!”哈哈大笑着。崇祯站了起来:“此等大功,如何能不赏?大伴,宣读朕的旨意!”
“遵旨!”
躬身从崇祯手里接过圣旨,王承恩眼睛里闪过一丝的羡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游击将军许安,年轻有为,堪为栋梁。自奉命平定建虏以来,许安……此等栋梁,实是大明之福。特此颁旨,封游击将军许安为兵部侍郎,暂领保定军务。另加封三等平虏伯!俸八百石……”
“什么?兵部侍郎?”
“平虏伯?”
“皇上,不可啊!”
“封爵大事,怎可如此草莽!还皇上收回赏赐!”
“是啊!这怎么行?”
听到这里,众臣凌乱了。竟然……竟然连升数级直接当了兵部侍郎?好吧!就算现在兵部右侍郎的位置空着,许安有功升上来也就罢了。但是封爵?不但升官而且还封爵?三等平虏伯,这是何等的荣耀!怎么可以就这么简单封给一个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的泥小子!官员们如何肯干!
吃惊许安能打败鞑子是一回事,但是谁告诉你说有功就一定要赏了?赏个几百两银子封个小官也就罢了,怎么能封爵?
老子在朝廷里混了这么多年也没捞到一个爵位,凭什么封给一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家伙!
一齐跪下,一众官员连连磕头要求崇祯收回封赏。
“哼!”
看着这一幕,崇祯不爽了。忽然瞄到最前方跪着的杨嗣昌,崇祯冷声道:“杨大人,你觉得如何?”
第九十四章皇太极要退兵?
**
“杨大人,你的意见呢?”崇祯盯着杨嗣昌,嘴角闪过一丝冷笑。欢迎来到阅读朝廷百官都说他崇祯宠信杨嗣昌,崇祯当然知道这一点。崇祯宠信杨嗣昌么?这句话在之前是没错的。既然杨嗣昌还有用,他为何不宠信?但是现在……崇祯可以无视杨嗣昌陷害忠良,但却不能容忍杨嗣昌害自己陷入险境。这次若不是卢象升破格提拔许安,被鞑子包围的京师会遇到什么结局?
在崇祯眼里,这一切都是杨嗣昌的错。若是杨嗣昌配合卢象升打击鞑子的话,如今怕是鞑子早被赶走了!这一刻崇祯忘记过去是他同意杨嗣昌的议和构意的,也忘记卢象升是被他崇祯赶出的京城。
崇祯只知道一点,杨嗣昌害自己倒了大霉。这就够了,足够崇祯改变对杨嗣昌的看法。
世人只知道杨嗣昌是皇上最信任的阁部,但所有人都似乎忘记了崇祯的薄情。数年更换五十余首辅这种事大明两百年只有他做的出来,区区一个杨嗣昌又怎么能被崇祯放在眼里。就算是为了提升卢象升手下良将许安对自己的忠心,崇祯也感觉自己必须在杨嗣昌和卢象升中间做出选择。
好吧,还需要选择么?
听到崇祯的话,杨嗣昌心里一惊。这从头到尾杨嗣昌都处于一种慌乱状态。卢象升的事也就罢了。皇上这将人安插进自己的兵部是要干什么?还有那什么平虏伯,打败一个区区多尔衮就能封爵了?如今城外敌酋皇太极依旧围城,皇上此时大肆宣扬是何意义?难道就不怕鞑子攻打京城以来报复?
杨嗣昌悄悄看向两旁,官员们一个个避开了杨嗣昌的目光。他们如何不明白,杨嗣昌怕是要倒霉了,这时候谁还敢牵连进去。
什么许安,什么平虏伯都算了吧!如今正事要紧,若是杨嗣昌倒了,那他的位置……
相互对视一眼,众大臣眼睛里闪过一丝的贪婪。
冷冷看着下方的各位大臣。崇祯表情十分玩味。
下面这些废物无时无刻不在掣肘自己,但是偏偏自己身为皇帝却也有让他们一无所有的权利。从魏忠贤开始,崇祯和下面的大臣斗了数。虽说互有胜败,但只要他还是皇帝这在大势上就不会改变。就算大臣们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又如何?大不了一个一个的换。多花几年换上一个遍!
崇祯相信大明不会灭亡,自己最大的敌人在朝内。大明能人辈出,多出几个许安一样的人就足以对付外敌。卢象升那样的就算了,若是让他得势,岂不是又是一个违背自己命令的人?
崇祯又等了一会儿,看着整个乾清宫里寂静无声。再看看筛糠一样的杨嗣昌,崇祯又问道:“杨大人,朕在问你的话!如今朝中大臣都认为朕的封赏太过丰厚,杨大人你以为如何?朕等着呢!”
“这……”迟疑着,杨嗣昌抬起头露出苍白的脸。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杨嗣昌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些:“皇上,臣……臣也认为皇上的封赏太盛啊!横恩滥赏此道一开,说不得就会害朝中大乱……这……”
“杨嗣昌你住嘴!”
不等杨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