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加上多日连轴转工作,以狄烈如此强悍的身体,都有点扛不住。便在签署完一批文件后,回到太原府衙后院三进右厢房里,小睡片刻。
将醒未醒之际,感觉有一双柔软的小手在推自己,还有一个娇柔的声音在低唤着什么。狄烈想当然地将这女子当成服侍自己的余羞花、景樱桃或褚月奴三人之一,当即手一拉一带,拽入怀中,一阵揉捏吮吸……渐渐却感觉不对,这身体颇为青涩,而且,口舌也显得很生涩笨拙,而三名女侍却早已被自己训练得舌如灵蛇了……
狄烈猛睁眼,定晴看去,却见伏在怀中、近在咫尺、呼吸可闻的却一是张亦嗔亦喜的娇俏脸蛋——宁福帝姬赵串珠!
看到狄烈瞠大眼睛的意外神情,赵串珠羞恼地低下头,鲜嫩的红唇用力在狄烈的衣衫上蹭着,将上面沾着的口水抹去,然后极镇静地来了一句:“你给我稿件,我就不声张。”
狄烈差点笑喷,你不声张?你声张又有何用?这是我的房间、我的床榻啊!好笑之余,也为这小妮子的认真工作精神所打动。随手在其香臀上拍了一记,嗯,肉乎乎的,这小妮子也已年过十五,虚岁十六了,在大宋算是及笈成年了。与一年前相比,个子也高了,体态也丰腴了,前凸后翘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小姨子的屁股,有姐夫的一半。”
狄烈看着如小猫般乖巧伏在自己身上,俏脸红扑扑,大眼亮晶晶的串珠帝姬,感觉这次再拿不出点东西,还真是有失颜面。脑袋急转,蓦然似有所悟,对啊!来首女兵之歌如何?女兵的确应该有一首能述说她们的心声,表达她们的心情的歌曲了。而宋词牌乐那慢吞吞、软绵绵的节奏,阳春白雪的小资情调,实不足以打动人心,更不足以担当此任。
说到女兵歌曲,狄烈的脑袋里还真有不少存货,不过,大多不合时宜。最重要的是,那些所谓新时代的军歌,没有多少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当兵的自己唱着很有感觉,但普通民众听了却无动于衷……这不能怪民众,只能怪那些作词曲者只想着口号,而忘记了音乐的本质。
这次的女兵汇演的首场演出,无论是场地还是观众,都远远超出前一次的天枢城首演。而观众中七成以上是普通老百姓,要打动且能打动所有军民之心的歌曲,必须是经典!
经典!对了,或许那一首可以……
赵串珠看到狄烈眼睛飞快转动,神色变幻不定,显然有所得,心下也是欢喜,本能地摇着柔软的娇躯,磨擦着狄烈血气方刚的强健身体,自己却懵然不觉,欣喜问道:“想出了吗?我去替你准备笔墨。”
赵串珠说罢就要起身,却被一双强有力的手臂圈住,然后是狄烈喷着热气的气息在耳边低语:“想法有了,但还缺点灵感,你得帮帮我。”
“如何……帮?”赵串珠隐隐猜到什么,心如鹿撞,面红如血,声音都带着颤意。
“就是这样……”
狄烈没有再说话,他无需再说,只要行动;赵串珠也没再说话——她倒是想说来着,但嘴被堵住,更被压得喘不过气,啥话都说不出了……
良久,良久,侍立在厢房外的余羞花、景樱桃、褚月奴诸女,都听到了厢房里传出的一阵悠扬动人的口哨声,像是一首歌曲的旋律,但这曲旋律之婉转动人、韵律奇特,此前闻所未闻。
口哨声停止之后,接着是一个清脆甜美的嗓音,哼着同样的曲调,似乎还有歌词。当三女正倾耳倾听,既讶且喜之时,歌声倏地中断,似乎被什么堵住,随后是断断续续的呻吟……这声音三女再熟悉不过,因为她们都有过这样吟唱,有时是独吟,有时是合唱……
三女互相看了一眼,掩口而笑,眼波流转,晕生双颊。
连续多日,天簌营女兵们不懈努力,搜集素材,彻夜创作,连轴转地彩排。甚至为了取得压轴节目,连最娇嫩的一朵皇室鲜花,都被折落在太原府衙的某间厢房里……
这一切努力的成果,就要在六月二十一这一天,天诛军正式攻占太原两个月之后,接受天枢城全体军民,以及当今天下,三大国朝的使节检验……
~~~~~~~~~~~~~~~~~~~~~~~~~~~~~~~~~~~~~~~~~
(“原动天”书友很给力,新月首日开门红,双手抱拳称谢。)(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开演之前
六月二十一,夜,天幕无月,有繁星点点。四野深邃,远山剪影起伏,晋水流淌如墨,唯有太原军校的大广场上,一片明亮。台上灯火通明,台下人头攒动。
台下按事先用石灰粉画出大小不一的长方格子,每个格子里都写有字,分别是:第一混成旅区、第二混成旅区、(第三混成旅因驻守银州未归)、第一独立旅区、第二独立旅区……等等。最中心的,自然还是女兵营区,然后就是匠作区、军属区,最边上则全是百姓,将若大操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此刻最忙碌的不是准备登台演出的女兵们,而是在军校门前负责搜身检查的男女兵,以及在围墙四周巡逻的骑兵。
由于今晚首演式上,天枢城及天诛军几乎一半以上的高级官员与将领悉数到场,安全保卫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当然,数万人的观演,安保不可能面面俱到,消除所有潜在危险。所以,这一次,特地使用了数百名工匠,搭建起了三座全封闭式木楼高台,高台下放了一圈警戒线。木楼上一排排枪口隐现,高台下按刀持斧巡逻,但有越雷池一步者,将会遭到高处与地面的立体式扑杀。
三座全封闭式木楼高台,分别为文官、武将、后宫专座。而三国的使节,也顺理成章安排在文官楼这一边。
在此之前,三国使节的接待工作,一直由陈规与张角负责。谈什么。怎么谈都可以,但无权表态。每日所谈内容及三国使节的要求,都会于当日形成书面记录,呈交到狄烈手上。所以狄烈虽没出面,但对这三批使节的来意与期望,一清二楚。
宋使方面,宗颖等人一入太原,进入安排好的驿所之内,门一关,两名正副使就开始伤脑筋——不为别的。就为宗老相公开出手诏。上面给出的条件。
行程之前,二位使节对此次使命可谓信心满满:此次以天诛军为首的太行义军合围太原,最好的结局,便是粮尽兵退。若等河中府的金军打过来。恐怕难逃覆灭下场。所以一路之上。心急如焚,不断催促战船快行,希望能赶在太行义军溃散以前。收编及整合这些义军。
宗颖除了怀中一份手诏之外,还带了满满一箱空白任命书,上面全盖着东京留守司的大印,宗泽授权二人,统领以下的职位,可就地任命。比较特殊的一份任命,则是宗泽亲自手书的对太行义军之首、天诛军主的任命书:东京留守司后军统制。
宗氏父子当时商量后认为,对于一支溃败的义军首领,此职务正合适。要知道,留守司所招揽的众多义军,诸如王善、张用、杨进、李贵等等,也不过就是统制。如果那位狄军主,能将十余万人马都带来东京,那至少可安排一个副都统制。可惜,与金军鏖战太原之后,天诛军与太行义军必定元气大伤……有实力才有高职位,没实力,一切就无从谈起。
当宗颖上船后,呼延次升问起任命之事,听到是后军统制一职,这位刚从济南经梁山泊回来的呼延参军,略知一点天诛军情况,顿时大呼不妥。要知道,此时连马扩与关胜这样的文武名将,都隶属此位狄军主,怎么能以区区一后军统制糜系之?至少得是副都统制才行啊!
马都管都在此人手下?这个消息宗颖倒是首次听闻,此时再回头已来不及了,船已出发。宗颖还抱着一丝希望,等到太原府境内,见到那些残兵败将时,气沮之下,他们总不好嫌官小吧。实在不行,先用这个官职安慰一下,回头再考虑升降不迟。但是,一进太原,宗颖就知道,这手诏根本拿不出手。面对一支能独立打下太原的军队,后军统制?就是副都统制都不够!
目前东京留守司的都统制是王彦,就这么一个大宋少有的战将,率七千骑杀过黄河,也只刚打过黄河边上的卫州,就被金军一支偏师团团围住,最后实在扛不住,灰溜溜退回来。而这天诛军竟能打下太原!这是何等惊人实力?如此盖世巨功,如何酬赏招揽,是摆在两位宋使眼前的头等难题。
相比起宋使的焦头烂额,金使与夏使就简单多了。夏使的曹氏父子,一为使节,一为护卫军将,他们来此的任务很简单,看看太原是否确为天诛军所占,再签署《银州和议》,最后拜见那位传说中的渊圣皇后。迄今为止,前两项任务已完成,而拜见皇后之事,就在今夜。
金使刘豫,因天诛军横空出世,而提前终结了自己的历史生涯。因在济南之役中,举措失当,献城变陷阱,使金军遭到极大损失。金将蒲察鹘拔鲁将其父子侄三人一并解送回洺州,本欲斩杀之。但刘豫不愧为活了半辈子的人精,拚命争取到一个面见完颜昌的机会,一边自辩,一边表示愿将身家财帛奉上,为自家父子三人赎命。
完颜昌本是出了名的贪好财货,而且游牧民族也有以财物赎命的传统。于是,刘豫急派侄儿刘猊回河北西路的景州阜城老宅,将为官多年收刮的财物一并取出,尽数献与完颜昌,终于买回了三条命。而在此其间,父子二人一直被关在牢中,没少被怨念强大的蒲察鹘拔鲁暗地命狱卒“照顾”。出狱之后,父子二人都是一身伤,而且还留下残疾:刘豫跛足、刘麟破相。
刘氏父子侄三人,本以为就此凄凉了却残生,不料峰回路转。完颜宗辅决意向天诛军派出使节,只是一时无合适人选。最后经人提醒,想到了这个被天诛军坑得挺惨的前宋国知府。完颜宗辅一想觉得不错,将这样一个被天诛军踩在脚下的人物派出去当使节。可极大满足天诛军高层虚荣心,有利于此次出使最大目的——麻痹天诛军上下,为金军秋季攻势放烟雾。如此,才有了此次刘豫为金使之行。
不过,或许是对刘豫的人品太不放心,生怕此人再度倒戈——其实倒戈也没什么,无非是少一条狗而已,但背着个大金使节的名头,倒戈会损及本国声誉。因此,完颜宗辅以其子侄刘氏兄弟为质。并派出天诛军的老相识。谋克阿疏为护卫军将。名为护卫,实为监视。
三国使节先后由太原军校东门进入露天大礼堂,在军校学员的引导下,来到文官楼就座。不过在入座时。因次序尊卑问题。又引发了一次小冲突。
天枢城的安排。是夏使为右首上座,宋使为左首上座,金使则陪坐在夏使之下。结果这安排除了夏使满意之外。宋使与金使都不满,提出抗议。宋使认为夏乃宋之属国,无资格坐右侧,而金使亦言夏乃金之属国,亦无资格坐本使上首。被两国使者这么一挤兑,将夏国的曹氏父子弄得羞恼不已,几乎下不来台。
陈规、张角等天枢城高层,正忙着安排后宫那边,一时顾不得这里,更主要是没想到刚落座就出岔子,而担任礼官的官员职小位卑,一时劝不下。正闹得不可开交之际,一名英挺少年按刀大步而入,目光冷冷一扫,朗声道:“军主有令,夏国为国主使节,等级最高,理应为上座;宋使为东京留守司特使,于礼,应为他国使节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