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来到大唐的村官 >

第624章

来到大唐的村官-第624章

小说: 来到大唐的村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其他家族把手一起伸了过去。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大唐的奴隶市场一下子涨价了五六倍,更狠的是那些儿强壮的奴隶,涨到十倍都有人要。

这一下子,几乎是有扰乱市场的嫌疑,于是朝廷上,有谏官告了起来了,说这帮子万恶的奴隶地主,怎么能这样,养肥了奴隶贩子,现在长安里想要买一个奴隶,都已经到了买不起的地步了。

其实这是他们买不起。

这谏官一告,以长孙无忌为主的奴隶地主们也跳出来说,对,那些卖得这么贵,应该抓起来斩头。

没错,他说的是卖的,那就是奴隶贩,而买的就是奴隶地主,根本没有罪。

按照常理来说,买的人是消费者,是受害者,当然是无罪了。难道万恶的商家卖得贵了,难道还要消费者吃罪不成?

谏官们一哽,这话也对,奴隶地主们也没有说抬价的意思,也想要低价买奴隶。

于是接下来的半月里,朝廷也出了人力物力,来整顿一下奴隶市场,谁要是买得贵了,抓,罚款。

但是这样一来,奴隶价就便宜下来了吗?

没有,奴隶贩都是人精,朝廷要抓,那他们就不卖了,朝廷抓的人越多,那么奴隶就越是奇货可居。

不卖了,急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些儿需要的地主们。

于是,少数奴隶贩被抓了,地主们不说低价买不到奴隶,就算是说用原来的十倍来买,他们也不卖。

地主们急了:“那你们怎么愿意卖给逍遥王了?”

奴隶贩像看白痴一样地看着他们,说道:“逍遥王货真价实,而且还不会举报我们,他来买了,也不会有人举报,为什么不卖?”

“那我们也不举报啊?”

“切,你们家族里没有在刑部上班的?没有执金吾?没有京兆尹?要是你敢说你们有谏官,那你们就是进得来出不去了!”

长安里的贵族,哪一家没有在这几个部分里当差的?

于是听到这话后,马上败退了。

这样一来,李承乾几家在分着奴隶,而其他家族却一个都拿不到,这不是急了吗?

于是只好全体一起努力,把这个挖出来的坑,给填上去。

首先当然是那些儿提出这个意见的谏官。让他们闭嘴,还要在早朝上说,这是市场的经济规律,不应该人为的破坏,应该顺其发展。

另外 几个重量级的大臣,也都去找老李谈话,说这个事不好办啊,没有努力,如何为大唐开荒事业做出贡献呢?

老李也知道这些人搞的什么名堂,既然来说了,那就不折腾了,跟他们说行。

然后他们去安排下面的人,抓起来的,罚一下意思就行,然后其他人都不要管了。

大臣们高兴地答应了下来了。

不过他们没发现,老李并没有取消这一个法令,而是让下面的人睁 一口袋眼闭一只眼而已。

接下来,奴隶市场又开张了。但是因为被抓的奴隶贩,都是大贩子,他们被抓,下面的组织就停止了运营了,于是货源断货了。

这样一下,奴隶就真的成了奇货可居了。

一夜间,奴隶的身价,抬高到了五十倍。

大家族们虽然知道过一段时间,价格就会减下来。

但是过一两月,就过了季节了,就要种下一季了,就比其他的家族就慢了一季了。这样一来,不是要吃着别人的屁股后面的土了吗?

看着逍遥王和程大将军家的奴隶又送上去一批了,他们只好咬咬牙,买了。

这时候,一些本来家里不富有,但是是在以前就有买了一两个奴隶的谏官,这时候也动了心思了,把家里奴隶拿出去卖了。一下子就赚了五十倍的钱了。这榀是一笔横财了都,可把他们给高兴坏了。

虽然奴隶市场这么疯狂,但是收到的奴隶,还是不够陇右的需要的。

这只好先暂时这样了,有多少人过去,就先耕多少田吧。

人力暂时解决了,但是种子呢?

李承乾是农业学院的学监,校长耶,要种子还不是自家的事情。

而其他家族找上门来了。但是农业学院说了,要优先给那些订购的农民。

……

【第二卷:调教大唐】第933回:【拍卖】

……

于是,剩下不多的种子,又是一番哄抢。

但是前面有了奴隶贩被抓的前车之鉴了,现在农业学院再来抬价,不是同样要被抓的吗?

奴隶贩子还是散组织,被抓也是分散和力量了。

而农业学院则是国家组织,而且还是李承乾在管的。要是被人一告,那麻烦就更大了,而且全到李承乾身上。

这麻烦可要不得。

但是那么多人抢,种子就那么少,怎么办?

不涨价,可要亏死了。

“公开拍卖,价高者得!”李承乾手一拍,说道。

这是一个好办法,这可不是农业学院自己抬的价,要给多少价,你们看着办吧。

既然不是农业学院自己涨的价,那么就不会怪到农业学院头上了。

在过了几天后,农业学院开拍了。

一番拼杀之后,每个家族都拿到了点种子,并且预订下了下一季的种子,于是满载而归了。

这点儿种子当然是不够了,于是不少家族把手伸出了那些先预订了种子的农家,找他们买种子。于是那些儿农家,也算是借此赚了一笔小外快。

稻种有了,接下来就是棉花了。

但是有些儿家族,却不认为棉花困难,而是先把手伸向了玉米。

种玉米的只有三处地方,一是原来的东宫,一是皇庄,一是王家庄。

东宫和皇庄都是逍遥王李承乾的,王家庄现在叫桂夫人庄,她和李承乾的关系,现在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不用多说了。

玉米是只有李承乾才有的,这可如何办才好?

于是有一些儿家族,热着脸贴上了李承乾了,想要从这里拿到一些儿玉米。

李承乾的玉米,其实说起来也不多。

第一次种,就一棒的种子,种活的才十多株,长出来的玉米,被李承乾给吃了五六棒,又送了五六棒给皇后和老李,吃了后剩下的就是种子了。这些儿种子是比第一次种时要多了十多倍,但是要自己来种都觉得不够,要分给这些儿家族,那就更少了。

所以李承乾就把自己的难处说了。东西太少,自己都不够用,没法分。

但是,那些儿家族并没有放弃,重宝什么的,都马上送了上来。

并且表示,要的并不多。

他们都了解到了种子少,但是种上一年,不就马上有新的种子了吗,那时候再种大,不就行了吗?

李承乾不松口,他们就再加价。

而那些儿谏官们,对于这个逍遥王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来太子辞官就是不合理的事情,他们都没有拦住,现在成了逍遥王了,别人到他家买点儿宝贝,价钱高了就找他的事,那不是太没天良了吗?

长安的贵族都把这玉米当成了金种子看了,非要拿到不可。

这可是战略性的武器,不拿到,两年后就要被人给甩到九条街了。

于是各种关系都给找上了。

在关系和金钱的双重糖衣炮弹下,李承乾只好松口了,答应把玉米送一部分给他们。

接下来的几天,芙蓉苑里收到的宝贝,那可是那啥那啥,没法形容了,可把三个女主给高兴得笑合不拢嘴了。小李象手都能拿着两颗珍珠在玩了。

“小屁孩,快放下这颗小的,要是塞嘴里吃了怎么办,要是塞鼻子里出不来了,怎么办?”李承乾做为一个奶爸,一边抢下小珍珠,一边说:“不许哭,这是有更大的给你!”

说着,他塞了一颗不会被他吞下去的珍珠给他。

可把小李象一起给乐了。

这时候,苏宓高兴地从外面走了进来:“去哪儿了,婆娘?”

苏宓白了他一眼,说:“去看你孩子的娘。”

说完后,却没有生气,而是笑了。

这话有点儿矛盾,但想了一下,是去看桂娥了。

于是李承乾闭嘴不说了。这苏宓也不知道怎么知道的,自己就找上门去了。

“哎,咱家在收宝贝,你那孩子的娘,也是收了不少啊,孩子的家底可是一下子厚了起来了。”苏宓别有用意地说了起来。

“嗯?”李承乾又一次听不明白了。

苏宓没好气地说:“她庄上可是有七八棒玉米,这一次有人找上她庄子了,出的价钱也不比我们这边的低,这就卖出去了四棒,赚的钱可是不少了!”

原来是这事。

李承乾这些天也是常去那边,但是却让她自己去做就行,不用都问他。所以对于这件事倒是没听过。

苏宓眨了眨眼,看了一下李承乾,最后还是说道:“其实是今天才卖的,我是刚才当面见的。”

哦,她是怕李承乾因为觉得这样大的事情桂娥没有告诉他,而生上了气,所以连忙说上。她刚才是想要耍一下心思,但是到了最后又不忍心了。

看着她这可爱的样子,李承乾忍不住地笑了。

玉米分出来的数量,非常少,到了各家族手上就很少,而长孙家是转手得到的,那就更少了。

这些儿玉米种子,只能种一季之后,全部留着下一季来当种子种了。所以想来一两年后,才有玉米在长安里卖起来。

现在玉米有着落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到了棉花上。

棉花是工部所有,本来李承乾要插上一手也是可以,毕竟这些儿种子是从棉农手上拿去的。但是他想要少一点儿事情,于是就让工部的人全揽了去了。

工部也学着农业学院的做法,拍卖。

不过棉花都种过了一季了,得到那么多的种子,根本就抬不起价来,最多就是抬高了一成,再高就没有傻子愿意买了。

不过,多了一成的价格也是让工部的官员高兴了一把。

种子都有了后,陇右算是真正的热闹起来了。

这里要说一点儿事情了。那还是玉米的事。

玉米的将来的市场价值一定是非常高,这么高的价值,种在陇右那块大地方上,种得广,收得多,当然是赚得多了。所以非陇右那块地不可。

于是有些家族就马上拿去那边种了。

但是,玉米这几粒种子,可是用了好几倍的金子玉子猫眼给买来了,金贵着呢!

……

【第二卷:调教大唐】第934回:【兔子吃窝边草】

……

要是在陇右那块田里被老鼠给吃了,或者被哪些坏心眼的邻居给偷了,反正这东西这么金贵,值得一偷,那不是要哭死了不成?

那么要是在那边种,就要有专人看守着。

守着它们就像是守着一座金山一样。

另外玉米要怎么种,要注意一些儿什么,都需要农业专家去教。要送去陇右,那农业专家也要过去,这来往的路费,也要家族出。这样一来,成本就高了不少。

这些儿家族送走了后,突然发现其他家族却不送去陇右。

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把花草给锄掉了,种上了玉米,还弄了非常安全的保护,请农业专家去指导的时候,也是直接去他们家,来去都是好酒好肉,而且小半天时间搞好,其他时间都是轻松地吃玩,大半天就送着农业专家回农业学院了。

这成本,可是比那些儿家族送去陇右的成本低得多了,而且送去陇右还是千山万水啊!

于是他们后悔了。

连忙把玉米给追了回来,然后宝贝地在家里种了起来了。

这时候他们才想到了另一层不稳定因素,要是陇右那边新开的田不适合种玉米怎么办?难道比金子还贵的种子,就这样变成了黄土的一部分不成?

于是他们不由庆幸起了自己及时地把玉米给追了回来了。

但是这事还没折腾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