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一宅-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芍药,你一大清早去了哪里。”
“大太太喊我过去的。”
“然后呢。”
“然后帮着做了些事,大太太说是老爷寿辰要打赏所有的人,还留我吃了点心才放我回来的。”芍药边留意着她,边低声回道。
“你这几天跟着我,又是为了哪般,你去服侍大太太,我没有意见,但是至少要留个话给我。”九如冲石榴一招手道,“我也懒得同她说,一直以为她是个知趣懂礼的,竟然是我看走眼了。”
石榴知道九如平日便是心中不悦,也能留着三分笑脸迎人,这会儿是正儿八经板着脸,又想到早上的混乱慌张,心里也不好过,硬着头皮,走到芍药面前,几句话说清楚,最后还埋怨道:“大太太是当家的,小王妃就不是沁月阁当家的吗,怪不得小王妃动气,你是做错了事。”
“我以为老爷的寿辰,不用去大太太那边,小王妃是清楚的。”芍药才回来时的一脸喜色,被冲得一干二净,结结巴巴地解释道。
“这事儿,别说是才进府的小王妃,是我也给疏忽了,你多说什么,还不赔礼。”石榴见她木讷,在她身后推了一把,芍药从大太太那里得到的一些小玩意儿从衣袖里滚落出来,撒了一地。
九如看了一眼,随即弯身去捡拾,捏到手中知道都是些不值钱的,一样不少的归还到芍药手中,轻声道:“大太太的赏赐当然是好的,那日里老爷和大太太问我,沁月阁的丫鬟可够用,我觉得你们四个固然很好,再要添置反倒显得富余,这会儿看来,四个都是多的,三个也够用了,大太太那边既然人手不够,你又聪明伶俐的,就还给大太太那边使唤。”
芍药这时候真的慌乱了手脚,不敢去接那些东西,一个劲想往后缩:“小王妃,我以后不敢了,不要将我退去大太太那边才好,我真的不敢了。”
霆岚拉扯了一下九如的衣袖,小声道:“九儿,她都认错了,你就不要生气了。”
九如一双眸子冷冷扫她一眼,嘴角微微卷:“认错?她又没有做错事,哪里用得着这个词,我可应承不起的。”衣袖一挥,将所有人都丢在厅里,自己回了屋。
要是在平日,这点差池,她必然是容忍的,不过经过娘家的来访,昨夜老王爷的态度,她觉得沁月阁里面几双眼睛在她背后时时刻刻监视着,既然她不能走错半步,那么身边的人也不能。
123:重归
等到屋门一关,九如坐在窗前,怔怔看着窗外的景色,在偌大的王府里,都没有一个可以信得过的人,她该如何走下去。
门外不知道是谁,轻轻敲了几下门,见她没有动静,不敢再敲,又悄悄地走开了。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敲门的那个人又回来了,这次很有节奏,而且锲而不舍,九如想忽视都不行,再这样敲下去,怕是整个王府都要传开小王妃与丫鬟置气,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肯出来,她轻叹一口气,将门打开,没精打采地应道:“我想静一静才是,怎么就没完没了的。”
门外站着的人,一脸好笑容:“如姑娘,我才回来,怎么就没完没了的。”
九如藏不住的惊喜,一把拉住她的手:“春琴,春琴你从哪里来的,这些天,你到底上哪儿去了,我找也找不到你,问也问不到消息,快些让我看看,你好不好。”
“我都好,都好。”春琴见她真情流露,跟着笑道,“我一回来就赶着来见你的。”
“回来?你去了其他地方是不是,没有在薛王府了。”九如拉她进屋来,“不要站在门口,进来说话。”
春琴熟门熟路地在盆中洗了手,将九如按坐在妆台前:“你莫要急着问我,我回来了,当然会一件一件与你说清楚,这会儿需要做的是,给小王妃重新换装梳头,老王爷的寿宴,做儿媳妇的不能最晚到场,更不能随便马虎。”
“你才回来,居然情形比我还清楚得多。”
“小王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样的道理还用得着我来多嘴嘛。”
“又不是打仗,都是家里的事情罢了。”
“家中的事情,一旦纠结,胜于打仗。”春琴将九如的发髻打散,“我才学了个新的发髻,想来最适合你的脸型,今日就替你梳妆了。”
“春琴,你给我说说,这些天,你都去做了什么。”
春琴就她的发分成小股,盘旋在发顶:“这个缓一缓先,小王妃今天不该对着芍药生气的,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小王爷被吓到,坐在后花园里发呆。”
“你还真是什么都清楚。”
“芍药还站在门外,不敢进来,要不是遇到她,我又怎么能够清楚了解。”
“我确实冲动了。”九如轻叹一口气,扬声道,“芍药,你既然站在外面,还是进来说话的好。”
门外静悄悄了片刻,随后是极轻的推门声,极小心的脚步声,挪移到她身边,站定不动:“小王妃。”
九如隔着铜镜,见到芍药低眉顺眼,不知是不是哭过了,眼圈都是红红的:“好了,没事了。”
芍药听了这几个字,眼泪忍不住扑扑往下掉。
“这是怎么了,我都说没事,我今天生气,不是因为你帮大太太做事,在王府里,别说是你了,便是大太太召唤了我去,我也是随时效命的,我气的是,你走之前,都不记得留下一句话,我偏偏又睡迷糊,吓得不轻,连带着石榴,将半个沁月阁的人,都惊动了。”
124:教诲
芍药将手中的一块帕子快搅成抹布了:“小王妃,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九如失笑道:“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你不用害怕。”
“不要把我遣送去大太太那边,我愿意一直留在沁月阁,留在小王妃身边的。”
“那是我说的气话。”九如转过身来,拍了拍她的手背,“气话说得重了,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沁月阁的人,只要是愿意留下来的,我不会逐人走的。”
芍药的神情有些畏缩,一时像是不知道该谢还是该再说些什么,春琴打个圆场,拉她过来看着九如才梳理好的发髻:“听闻这些天,我不在的时候,都是你替小王妃梳妆打理,这是我才新学的发髻,你来看看好不好。”
芍药看得极其认真仔细:“这款发髻灵动婉约,确实好看,要是去大太太面前当值,梳这个头就再好不过,只是……”
“只是什么?”九如耐心地问。
芍药勉强一笑道:“只是老爷一向不太喜欢新奇的东西,哪怕是京城里才流行开来的新款料子,王府也从来不会进货,所以,按着平时的规矩,小王妃梳一个整洁的螺髻,老爷看了就会觉得很好。”
“小王妃听听,有些事儿,芍药比你我都清楚得多,毕竟她在王府的时日多些,而且她的心还是向着小王妃多些的。”春琴将才梳好的发髻再次打散。
芍药无比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接过象牙梳子:“不如,我来帮小王妃梳头,春琴姐姐去拿晚上要换的衣服。”
待春琴快走到门边,九如才多加了一句:“看到辛泽,同他说,给小王爷换才做的那件靛青色的袍子,衣料还是老爷特意选的,想来那时候就是为了今天。”
“芍药,你心里可又怨我,在众人前驳了你的面子。”
“不敢这样想,石榴好好训了我一通,我才知道,一个小小的疏忽,真的让小王妃受惊了,差点找到大太太面前去,下次我一定不敢了。”芍药口中说着话,手底不敢耽搁,螺髻原本是她梳得熟练的,“小王妃,簪这支赤金的榴花簪子好不好。”
“好的,这些你是行家。”九如冲着她一笑道,“芍药,你没有想过,你只是一时的疏忽,怎么沁月阁的其他人就都疏忽了呢,我不知道老爷的寿辰,其他人就没有一个能想起来的,若非当时石榴拦着我,我一定会去大太太那边的。”
“小王妃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已经不重要,事情过去了,大家以后都多长个心眼,才好。”
“小王妃的教诲,我一定铭记在心。”
春琴已经捧了一套新衣进来,笑着道:“这赤金的榴花簪子再配着螺髻,真是好看,我已经给辛泽传了话,等小王妃换好衣裙,该过去正厅了。”
芍药脸上的愁云已经散尽,真心实意地说道:“幸好是春琴姐姐回来了,慢慢都会好的。”
九如朝着她们微微地笑道:“说的没错,前一刻,我还有些挣扎,幸好,春琴回来了。”
125:寿礼
众人心齐,将一双璧人收拾妥善,送出沁月阁,春琴推说自己才回来,风尘仆仆,不方便到老爷面前做事,依旧让芍药跟着过去,芍药比平日里更增添了几分小心谨慎,还特意换了新衣。
“相公,不用走这么快,被老爷看到又会说你毛毛糙糙的。”九如笑着唤道。
霆岚转过头来,冲着她走了个鬼脸:“我是心里头欢喜呢。”
“欢喜什么。”
“九儿不生气了,所以心里欢喜。”
“我早就没有生气。”
霆岚指了指嘴角:“仅仅是这里笑,不够的。”又指指眼睛道,“一定要这里笑,才是真的开心。”
九如心念一动,抬起手来摸了摸眼睛,都说眼睛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她不想让所有的情绪都暴露在霆岚面前,不是不相信他,而是,只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显露在他眼前,看来以后,还要更加懂得隐藏才是。
霆岚已经走上来,握着她的一只手,神情殷切:“不过,只要是九儿,怎么都是最好看的。”
芍药走再前面,步子很慢,显然是在等他们,却始终没有回过头来,一副目不斜视的样子,九如含着笑将霆岚的手给拨开:“正厅快要到了,老爷面前,记得要正经些。”
“要怎么样才算正经。”
“老爷问起你,你只说些读书写字的事情,就是最正经的。”
霆岚撇了撇嘴,心不甘情不愿地点点头:“娘子的话,我都记下来了。”
九如挑目看着正厅,已经在视野之中,门厅前,比平日多挂了四盏大红灯笼,显得十分喜气,开口问道:“芍药去大太太那边,帮着做了什么。”
芍药不想她这会儿来问,一愣之后,赶紧答道:“大太太是要亲自下厨做老爷喜欢的点心,有两份需要提前预备着,大太太知道我以前曾经做过,才唤我过去的。”她手中捧着一个扎得整整齐齐的黄布包裹,“春琴姐姐让我好生捧着,里面是小王妃准备的寿礼?”
“是,没有时间准备,匆匆忙忙的才凑齐这一份。”
说话之间,三人已经站到正厅门前,九如稍稍往往里面看一眼,他们显然还是来的有点迟,虽说两位太太还没有到,老爷与大太太已经端坐正中。
“老爷,大太太,小王爷和小王妃到了。”有丫鬟传话进去。
九如让霆岚走在她半个身前,引着他先磕头行礼,说了两句吉祥话,老王爷心情明显大好,从桌上取了红包塞给他。
“岚儿成亲以后,越来越懂规矩,还是岚儿媳妇的功劳。”大太太含笑说道。
九如按照规矩,给长辈磕了头:“媳妇才进府不久,老爷寿辰,不知送什么寿礼才好。”她接过芍药递过来的黄布包裹,双手高举过头,正好送到老王爷面前,“这里是媳妇亲手抄录的一份泥金墨字的心经,祝老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王爷接过包裹,将黄布揭开,取出佛经来,边看边点头赞道:“九如有心了,确实是一份好礼。”
大太太取过红包塞在她手中,笑眯眯道:“老爷今儿个是真高兴,岚儿媳妇送的礼很好,起身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