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43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43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所能拿出的对策只有一个,改变现行国策,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联合,不仅仅是最大程度地掳掠中土财富,还要做更多。”

“更多”是什么?众人心知肚明,宝鼎要更强大的实力,要攫取更多的权力,以蓼园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要做到影响甚至控制朝政,否则,以宝鼎一个人的力量,即使做了大秦的相国,也无力改变现行国策。

众人都在沉思。宝鼎这番话是不是危言耸听?当然不是,以熊启为首的楚系已经拿出了官营之策,大王和他身边的关东人也接受了这个策议,只不过因为宝鼎的反戈一击加上老秦人的全面复出,这个针对乌氏、琴氏和墨家的计策就此无疾而终了,但这足以说明大秦的国策正在向这个方向改变,以财经制度的改革来打击巨商富贾,以打击巨商富贾来压制部分权贵,以压制部分权贵来集中权力和财富。

宝鼎的对策显然是正确的,但改变现行国策就要掌控朝政,而掌控朝政不是几个权贵就能做到的事,它需要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去筹划和实施。这个利益集团如何筹建?它包括哪些势力?公子宝鼎和支持他的宗室权贵是一个,老秦人是一个,追随公子宝鼎的巨商富贾算一个,还有呢?当今朝堂上,掌控朝政的是楚系外戚,还有关东人,而巴蜀人和老秦人势单力薄,即使隗状做了左丞相,也无法影响到国策的制定,因为巴蜀人实力小,在朝堂上更没有形成势力,这也是楚系外戚最终愿意与秦王政妥协,而隗状至今不敢公开与楚系分裂的重要原因。他就是一个人,他能在朝堂上干什么?

宝鼎也在想这个问题。他忽然发现自己过去的思路出现了错误。根据他的推断,历史上的隗状在大秦应该做了将近二十年的丞相,这是个奇迹,一个人做了这么长时间的丞相公,要么是才智非常出众,要么是大王的绝对心腹,大王的傀儡,但历史上没有记载隗状这个人,帝国政治上的大部分功绩都记在了秦王政和李斯头上。汉帝国是楚人刘邦和一帮楚国小吏任侠贫贱打下来的,他们修史的时侯故意粉饰李斯,这个可以理解,但为何独独湮灭了隗状?隗状即使是始皇帝的傀儡,他做了将近二十年的丞相公,没有功劳也还有苦劳,总该在历史上留下点什么吧?

宝鼎始终看不透这个人,也没有把握拉拢这个人,只能通过巨贾琴氏与其保持若即若离的联系。琴氏家主隗清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人,从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来看,琴氏与隗氏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知道这是隗氏有意为之做出来的假相以迷惑咸阳,还是事实就是如此,但琴氏这次在蓼园危机面前的选择还是让宝鼎很高兴,就算这是巴蜀人故意放出来的迷雾,宝鼎也一样高兴,最起码这可以表明巴蜀人没有背叛当初的盟约,还是可以继续做朋友。

自己实力不够,强行逼迫巴蜀人坚定不移地支持自己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巴蜀人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有他们的底线,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实力明显不足的宗室公子牺牲整个派系的利益。这次巴蜀人能和老秦人一样,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暧昧的姿态就非常不错了。

如果能把隗氏拉过来,把巴蜀人整体拉过来,那利益集团就基本上有了雏形,毕竟隗状是丞相公,有他在朝堂上与王绾等老秦人联手,再与军中的老秦将军们遥相呼应,那起码可以对朝政施加有限度的影响。

“公子,你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宝鼎正在低头想着隗状的事,听到这句话顿时大喜,因为这句话是琴氏少主琴珪说的,这意义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表明隗氏不会成为整个利益集团的敌人。

琴珪说话了,乌氏、墨家和卓氏自然也表了态。老卓文很激动,他几十年没有这么激动过了,因为即使在平原君活着的时侯,平原君也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可以相信的朋友,而不是把他当作并肩作战的兄弟。公子宝鼎却是一个非常人,投桃报李,把他从西浦大牢接出来,马上正式接纳他为蓼园系的一员。大胸襟大气魄的人自然能做大事业,老卓文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一个像平原君一样能够创造历史的传奇人物,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宝鼎把案几上的黄纸翻了过来,在纸上详细画出咸阳各大势力之间的分布图,然后开始讲解自己构建庞大利益集团,继而控制朝政,改变国策的整体思路。

这番话要是传出去,足以构成谋反大罪。众人暗自惊骇,但同时也非常敬佩宝鼎,在他们看来,组成一个蓼园势力就非常不错了,谁知宝鼎的构思和他们的想法有天壤之别,宝鼎竟然要打造一个控制大秦朝政、控制大秦军政财三大权力的庞大利益集团,那将来如果成功了,大王岂不是傀儡?大秦真正的大王岂不是公子宝鼎?即便是昔年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权倾一时之际,朝堂上也还有对手,但宝鼎的思路是,朝堂上就是整个利益集团的成员,非利益集团之人,斩尽杀绝。

“这个利益集团的核心是蓼园。”宝鼎看看围在周围的众人,郑重说道,“包括你们。你们记住,巨商富贾终究是王国要掳掠的目标,你们这一辈或许可以避过被王国洗劫的灾难,但你们的下一代呢?所以保住财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朝堂,成为统治王国和制定国策的一员。大道无形,在这个时代,真正有财富的不是你们这些巨商富贾,而是像我这样的大权贵,所以你们的下一代应该是权贵中的一员,应该影响或者控制朝政,如果继续做巨商富贾,那说明我们的这个策略彻底失败了。”

众人恭敬点头。谁不想成为权贵中的一员?谁不想世世代代保住财富?宝鼎正在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当然感激,更没有理由背叛他们的梦想。

“在蓼园周围是老秦人、巴蜀人和楚人。”

楚人?众人目瞪口呆,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楚人,这个利益集团还包括楚人?楚人不是蓼园的生死仇敌吗?

“谁说敌人不能成为利益集团的一员?”宝鼎笑道,“在明,我们和楚系是敌人;在暗,我们同属于一个利益集团。这叫反间,无往而不利。”

众人心神震颤,暗感窒息。公子宝鼎这一招太厉害了,同一个利益集团实际上控制了朝政,但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却是各方势力间斗得热火朝天。斗给谁看?斗给秦王政看的,斗给政敌看的,等到把所有的政敌都铲除了,就剩最后一个对手秦王政了,到了那时,或许有一天,高高在上的秦王政会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了,就剩下一个大王的宝座。

“楚系会加入蓼园?”乌氏倮觉得不可思议。

“拭目以待。”宝鼎笑道,“再过几年,熊启就不得不低下他那颗高贵的头颅。”

“当务之急是干什么?”琴珪问道。

“积累财富,没有财富,我今天这番话就是梦想,永远都不会实现。”宝鼎说道,“卓氏即刻从代北撤出,把能够撤出来的财富统统撤到南阳。乌氏、琴氏和墨家即刻赶往南阳,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把南阳打造成中土第一工商大城。”

“三年?”琴珪吃惊地问道,“三年超过陶邑?”

“南阳是块宝地,墨家要竭尽全力搜寻山川矿脉,很快你们就会发现南阳是座取之不竭的金山。”宝鼎笑道,“南阳四通八达,周围商贸大城多,一旦我们在商税等各个方面给予足够优惠,各国商贾马上就会云集而至。具体的事情等我到了南阳再说,我保证给你们创造一个奇迹。”

“公子何时去南阳?”老卓文问道。

“去南阳之前,我要和老秦人、巴蜀人秘密聚会一次,与他们共议此策,达成一致意见。”宝鼎略略想了一下,说道,“半个月吧,半个月内,我肯定会离开咸阳。”

=(!)

第一卷 崛起 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

武烈侯公子宝鼎自请就国。

在奏章中。公子宝鼎一如既往,对秦国统一中土充满了强烈的自信,对秦王政的千秋功业充满了期待,但话锋一转,再度谈到统一后的国策,公子宝鼎谈到了“仁政”,谈到了“与民休养”对稳固新生帝国的重要性。

帝国诞生之后,面临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问题,“与民休养”的主旨也是强国富民,但在财富的再分配上倾向于“民”,民富则国强。这个“民”是什么“民”?是庶民贫贱还是权贵士卿和巨商富贾?

法家的强国是中央集权,军政财三大权力的集中,即使“与民休养”,也是在“集权”上的休养,权力和财富都要集中在中央,“国”强了,“民”自然就富了。在他们看来,“民富”实际上是既得利益集团对国家财富的掠夺,“民富”则国未必强,反而变穷了,这种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制度极度不合理。所以法家坚决反对“富民”,反对财经政策上的自由和放任,极力要求经济上的官营。财富集中到了中央,则更有利于权力的集中,而权力的集中更则有利于王国的稳固。

宝鼎的奏章在内廷里引起了激烈争论。这份奏章本来是宝鼎自请就国的,结果他的自请就国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倒是他的“仁政”,他的强国富民之策引起了公卿大臣们对未来国策走向的大辩论。

这场辩论从内廷延伸到了朝会,但“集权”已经是大势所趋,是自昭襄王晚期以来大秦国策的主导方向,所以法家士卿在辩论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军政财三大权利都要集中,而财权集中的主旨反映到商贸这一块,理所当然是官营。

同一天,公子宝鼎在紫府召集黑冰台主要属吏拟制了未来几年秘军的主要任务。最后宝鼎说,我要回封邑了,紫府暂时由苍头主掌,希望新的秘军统率上任之后,你们能坚持这个策略和部署,帮助大秦加快统一中土的步伐。

紫府官吏心情郁闷。像武烈侯这样体恤和关心下属的官长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适逢新年,武烈侯尽其所能,给紫府上上下下大加犒赏,就连那些阵亡秘兵的眷属也破天荒地拿到了一份从天而降的厚赐,这在紫府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

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寒士和庶民来说,活在这世上不论干什么,最最重要的是生存,是有一份好收入以便养家糊口。自古至今都是这样。这个时代的权贵有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他们根本体察不到社会底层的苦难和穷迫。但宝鼎不一样,他的前世就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一员,所以他总是非常慷慨,总是竭尽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紫府干的是最脏最苦最危险的活,但报酬并不丰厚,甚至可以用低廉来形容,原因无他,大秦实施的军功爵禄制,军功、爵位和俸禄是直接挂钩的,而秘兵这种职业太过特殊,军功评定起来很麻烦,有时候你任务完成了,但人死了,谁给你军功?再说有利益的地方必定就有腐败,即使你有军功,也未必就能升爵,这不是制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即便是伟大的始皇帝,也同样解决不了。

宝鼎在紫府待了一段时间后,对秘兵的不公平待遇非常痛心。曾上奏秦王政。秦王政不予理睬。每个官长都会说自己的府署干得是最脏最累的活,拿得是最少的钱,要求提高待遇,这是很平常的事,秦王政早就司空见惯了。

宝鼎无奈,从蓼园拨了一大笔钱,用一种很隐蔽的方式转到了紫府。紫府上上下下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