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161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61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炼际谴笄氐慕颍は爻砂偕锨В丝谑颍克ブ卫恚康比灰恐页嫌诖笄氐墓倮簦笄赜新穑看笄赜姓饷炊嘀页系墓倮簦姓饷炊嘀页系娜瞬怕穑俊

秦王政的神色顿时严峻,眉头深深皱起。隗状也是一脸严肃,他显然被宝鼎这句话所震动。

征服六国,“征”只是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服”是第二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六国的士民臣服于六国?统一之初,六国士民不服者众,聚众叛乱者必定比比皆是,这时候,郡县文武官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地方军队的统率倒是好办,大秦最不缺的就是武将,但地方行政、监察官长从何而来?地方府署的掾吏又从何而来?大量留用和征募六国官吏,后果不堪设想,这些人或许出于自家性命的考虑,初始会遵从咸阳的命令,但时日一久,必定阳奉阴违,甚至暗中谋划叛乱。到那时,咸阳将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一旦叛乱爆发,必定应者云集,天下大乱。

在宝鼎看来,始皇帝自统一后便频频出巡,其目的不是炫耀武功,而是震慑地方,试图以此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地方上严重缺乏可信任的官吏。

事实的确如此,这从刘邦、英布、彭越等人长期啸傲山泽,聚众谋反,而地方却屡剿不平就能看得出来。其后陈胜吴广大泽乡举旗起事,起义大潮在短短数月内便席卷六国故地,由此可知当时帝国中央对地方郡县几乎失去了控制力,可以说自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旗开始,帝国便迅速崩裂,咸阳实际控制区域就是过去的老秦故土。

宝鼎不敢说制度上的事,也不敢说国策应该如何调整,这些东西牵扯面太大,关系到咸阳各派系的直接利益。他实力不够,不敢捅这个马蜂窝,但像尽快培养大量官吏一事却符合各派的利益需要,此刻提出来,拿到朝堂上,肯定为公卿大臣们所接受。如此一来,在官吏的储备上,最起码可以保证统一后的帝国需要,不至于统一后捉衿见肘,束手无策,导致咸阳不得不大量留用六国故吏,种下亡国之祸。

大秦官吏多不多?的确不多,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教育的问题。

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以贤取士,同时也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学室取才。

依大秦律,男子十七岁成年,入“傅籍”,开始承担王国的徭役租税,或应征参军,浴血沙场,或入学室学习,通过选拔出任官吏。

大秦的学室是专门培养官吏的官办学校,咸阳和地方郡府都有设置。学生大部分是权贵官僚子弟,从中选拔优秀者入学,学制三年。三年后,由所在学室进行入仕的资格考试,凡可以背写五千字以上者为合格,除授为史,也就是有资格担任府署的小吏了。

有了做小吏的资格,也就有了参加由中央府署主持的更高一级的选拔考试,也可以说是初等选拔考试。这个考试在各地郡府举行,考完后,各郡把试卷封送到咸阳,由少府属下的大史审阅判定,最优者提拔,一般被任命为本人出身所在县的令史(相当于秘书)。最劣者要受到处罚,取消入仕为吏的资格。

又过三年,凡出任令史者,可以参加最高级别的选拔考试。成绩优秀者,到中央府署工作,而成绩最好的,直接到郎中令府出任尚书卒史一职。这个职务相当于内廷秘书,直接在大王身边工作,但尚书卒史较多,想更上一步,就需要深厚背景了,当然了,攀附权贵,傍上一棵大树也可以。

从这个取士制度可以看到,大秦的官吏储备非常少,尤其寒门出身的官吏就更少,大部分官吏还是出自权贵世家。

大秦取士的制度多样化,制度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教育上,也就是说,因为文化和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即使是寒门子弟,如果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无法从这种制度上获益。

“武烈侯,有何对策?”秦王政问道。

“特殊时期特殊对策。”宝鼎笑道,“我一介武夫,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介武夫?秦王政和隗状相视而笑。宝鼎到了关键时刻,他的心机又暴露无遗了。这种事毕竟是关系到国策的大事,他不便干涉,但他是主爵中尉,是参加朝议的诸卿,他当然有资格提出奏议。

“随便说说。”秦王政笑道,“你姑妄言之,寡人姑妄听之。”

“各地选拔一万聪慧少年,到咸阳集中学习。每三年选送一批到地方供职。如此一来,我大军在前方不停地攻占郡县,咸阳则可把各级官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新占郡县。”宝鼎说到这里摊开双手,做了个无奈的姿势,“此策治标不治本,只能救急,大秦若要长期保持充裕的官吏储备,就必须从源头上下手。”

“何为源头?”秦王政追问道。

“这个就复杂了。”宝鼎苦笑道,“学室制度要改,授学制度也要改,要改得太多了,就连最基本的竹简木牍都要改,否则平民子弟哪里读得起书啊。”说到这里,他再度想到了“纸”。

如果秦王政把自己这番话听进去了,有意在教育源头上进行改制,那自己无论如何都要造纸了,虽然纸的推广应用需要时间,但可以救急啊。自己若想拯救大秦帝国,就要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历史轨迹。改变历史轨迹需要实力,像“纸”这种发明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足以改变历史发展的实力,自己为何不尝试一下?自己实力不够,不能从制度和国策上去改变历史轨迹,那么,换以一种思路,利用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是否可以改变历史轨迹呢?抑或,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是不是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宝鼎陷入沉思,久久不语。

秦王政和隗状非常耐心,静静地等待着。今夜宝鼎给了他们一个天大的惊喜,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等待下去,等待这个天才的再一次“爆发”。

“竹简木牍怎么改?”秦王政看到宝鼎从“神游”中归来,马上问道。

“我要造纸。”宝鼎斩钉截铁地说道,“大秦的权贵有限,官僚有限,豪门和寒门也有限,若要实现官吏储备,若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就要让平民子弟也能入学读书,所以,我必须造纸。”

纸?秦王政和隗状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纸为何物?”秦王政急不可耐地问道。

宝鼎简要介绍了一下,“我要创造历史了。”宝鼎笑道,“大王相信吗?”

秦王政大笑,“你把纸造出来,寡人就相信。”但秦王政显然对造纸不感兴趣,在他看来,用那种神奇的东西代替竹简木牍,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这可以理解,纸对历史和文明的推进作用,是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显现出来的。秦王政这辈子看不到,也体会不到。

“武烈侯,寡人听说,你曾在晋阳放言,说我大秦十二年内必能统一天下,是吗?”

宝鼎一双眼睛马上望向隗状。巴蜀人的嘴巴果然不牢,这句话还是传进了大王的耳中。隗状神色自若,目光炯炯地望着宝鼎,表现出对这个预测的极大好奇。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个时代的人包括大秦人自己都不会想到再过十一年,他们将成为中土的主宰,但后世人不一样,后世人凭借历史资料,引经据典详细分析,早就把大秦统一的必然性归纳得一清二楚。

宝鼎暗自叹息。没办法,自己说漏了嘴,现在说什么也要把它糊弄过去。不过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最起码自己这番话可以增加秦王政和隗状对大秦统一天下的信心,只要鼓起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就会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站在即将一统天下的高度去考虑国事国策,那对自己实现历史轨迹的改变有绝对的帮助。

宝鼎整理了一下思路,娓娓道来。



注释:

傅籍,因定居而编入户籍,为正式居民。大秦实行普遍征兵制,凡适龄男子都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当时称此为‘“傅籍”。




第一卷 崛起 第133章 狼来了

宝鼎从全景角度分析大秦的优势。高瞻远瞩,让秦王政和隗状都有一种豁然顿悟的感觉。原来,大秦距离统一,只剩下一步之遥了。

这是真的?还是宝鼎在瞎扯淡?去年秦军刚刚在河北战败,损失十万人马,宝鼎亲身经历了那场惨烈的大战,一转眼,宝鼎却说天下尽在大秦掌控之中,这应该是一个疯子才会说出来的话,但宝鼎有理有据,即使是秦王政和隗状,也觉得无从辩驳。

只是,从兴奋中冷静下来,看看咬牙死撑的赵国,看看实力不俗的楚国,再看看休养生息了几十年的齐国,秦王政和隗状便无法相信宝鼎的预测。十二年,怎么可能?就算是二十年也未必一统天下,但不管怎么说,宝鼎这番话确实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增强了秦王政和隗状统一天下的信心。两人都还年轻。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总之这辈子或许就能建下千古伟业。

现实残酷而无情,秦王政迅速从千古伟业的遐想中退了出来,再次询问匈奴人的事。

咸阳再攻河北,的确冒着很大的风险。其实这一仗就是秦王政为巩固自己的王权而战,他必须利用这次进攻确保关东人控制军队,继而确保自己进一步巩固王权,所以这一仗不能败,无功而返都可以,但就是不能败。

为此,秦王政必须确保此次攻击万无一失。他和关东人也想到了匈奴人,因为北疆的局势变了,匈奴人已经获得了南下掳掠的条件,谁也不敢保证匈奴人不会寇边,所以,秦王政和关东人也赞同宝鼎的建议,把北军调到上郡,确保长城一线的安全。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这个建议是公子宝鼎提出来的。以公子宝鼎的行事风格,他主动提出把军队调到上郡,必有所为,何为?不用脑子想都知道,他要打匈奴人,他要帮助老秦人建功,帮助老秦人尽快返回军队。

这事就复杂了。假如公子宝鼎把匈奴人诱到长城,上郡爆发大战,那河北大战必定中止。这不仅因为咸阳无法支撑两线作战,更重要的是担心匈奴人突破长城险隘,威胁关中。

宝鼎啥意思?他当真要打匈奴?不会。既然不会,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放出风声的目的是有意阻止蒙武攻打河北。

秦王政为此召见宝鼎,想问个明白。

他当然不愿意把老秦人统统赶出军队,毕竟老秦人是军队的根基,想赶也赶不掉,他只是想把王翦、麃公这些元老赶出军队,他要的是军队的控制权,但老秦人和公子宝鼎显然误解了,所以他打算与宝鼎开诚布公地谈一次。

谁知宝鼎要泡温泉,向秦王政做出了低头顺从的暗示。秦王政当然不会拒绝,他更想赢得公子宝鼎的信任。家和万事兴,兄弟同心则无往不利。再说他把宝鼎逼出乌氏,是整个大计的第一步,他最终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位大秦的宗室鼎柱,以确保大秦江山牢牢控制在嬴姓秦氏手中。

现在他面临的问题太多了,楚系外戚算一个,后储之争也算一个,但这些问题与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比起来。实在不值一哂。他要完成祖辈的心愿,要吞并六国做中土的主宰,为此他要巩固和集中王权,以便牢牢控制大秦国,让大秦国如臂指使,令行禁止,只有这样他才能指挥大秦军队征服天下。

但是,咸阳的权力斗争非常残酷,他得不到老秦人的信任,他费尽心血把宝鼎逼回咸阳却得不到宝鼎的信任,尤其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