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偕辖辍⒁晃魂⒅亟⑹肝唤省⒓甘痪艉偷胤焦倮羟A渲校悸堑剿窖未蟀赣刖接兄苯庸叵担⒂跋斓骄降奈榷ǎ叵档酵豕踩L刈嗲胗删浇槿氪税福删浇邮稚罄恚跃角看笫盗ξ蠖艹共榇税浮
此奏一到咸阳,当即引起强烈震动。
老秦人发飙了,竟然要以军方武力为后盾捅开这个大马蜂窝,其后果不堪设想。老秦人固然有碰得头破血流的可能,但老秦人此刻就像一头发疯的野牛,凡是被它撞上的必定肢离破碎、鲜血淋漓,甚至粉身碎骨,这就是一场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血腥厮杀。
咸阳害怕了,不得不考虑正面对阵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楚系的现状。楚系本以为将宜安大败的罪责转嫁给老秦武人,可以度过难关,但大王却利用私盐大案、利用关东人,在楚系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这一刀太厉害了,迫使楚系外戚不得不壮士断腕、自断一臂。正当他们准备反击的时候,被咸阳当作羔羊一般任意宰割的老秦武人突然撕下了披在身上的羊皮,露出了狞狰凶残的真面目,一拳打向了咸阳。咸阳受创,痛苦不堪,一口血含在嘴里,就是不敢吐出来,强撑着,摆足威严的嘴脸。
老秦武人趁胜追击,再打一拳。这一拳打得有技巧,打楚系,以赢得大王支持。大王兴花怒放。赶紧把嘴里的血吞进去,表示热烈欢迎。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啊。老秦武人与楚系斗个你死我活,白白便宜了大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好啊。
楚系却是急怒攻心,再也忍不住,嘴里的血一口喷了出来。形势对楚系极其不利,尤其桓齮最后一刻的反叛彻底打乱了楚系的阵脚,让他们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桓齮是楚系在军方的领军人物,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突然倒戈,而且还是被楚系无情牺牲后挟带着冲天愤怒的倒戈,其一击的威力非常惊人,对楚系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就在这个时候,王翦又果断出手,坚决要求由军方控制私盐大案,其目的显然是藉此为契机,将楚系从军方彻底赶出去。
侥幸的是,老秦人同样不鸟大王,大王借机打击他们,他们岂肯咽下这口恶气?老秦人控制私盐大案的目的正是要斩断大王砍向他们的剑。而此次大王被老秦人所要挟,权威受到打击。他又岂肯放过老秦人?大王与老秦人的矛盾因此更深,双方肯定要发生冲突,所以未来的形式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各方的博奕这才刚刚拉开序幕。
大王保持沉默,冷眼旁观。
楚系当然不愿意让老秦武人控制私盐大案,但他们更不愿意让大王控制私盐大案,两相权衡取其轻,昌平君熊启同意了王翦的奏请,不过如此大案的审理不可能完全交给军方,驷车庶长嬴豹和廷尉卿李斯肯定要参加,还是三方会审。
楚系相信大王决不能容忍王翦的骄横和要胁,他肯定要反击。果然,大王也同意了三方会审的奏议,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此案即刻转到咸阳审理。高明,高招,此议理由充足,像这样关系到王国安危的大案当然要移到京师审理,这完全合情合理合法。案子转到京师,老秦武人鞭长莫及,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还不是咸阳说了算。
诏书送达晋阳,王翦再奏,此案如若移至京师审理,军方则必需做为主审,廷尉府与驷车庶长只能予以配合,不可强行干涉军方审案。为确保军方控制主审权,请大王赐镇秦王剑。
秦王政一口答应。既然老秦人发飙了,一定要把楚系赶出军队。他有什么理由不配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的赢家肯定是他,这种事何劳王翦费心?他自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王翦再奏,军方将率一致同意,由公子宝鼎代表军方主审大案。
咸阳再一次措手不及。形势发展到这一步,这主审大员的人选就成了决定形势发展的关键人物。如果私盐大案是场风暴,这个大员就是掌控风暴的人,由此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如此重任,放眼军方,可以承担者不过廖廖数人,但其中绝对没有九等五大夫爵的公子宝鼎。宝鼎距离这个位置太远了,如此大案的主审大员最起码是一位上卿级别的德高望重、功勋卓著、能被各方所接受的军中统率。
秦王政中意于假上将军蒙武,相国熊启举荐将军杨端和,在他们看来,王翦可能要推荐自己的儿子将军王贲,或者小羌王将军羌瘣(hui),但谁也没想到,晋阳军方竟然把公子宝鼎推了出来。
晋阳不待咸阳在主审大员的人选上做出决定,便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推出了公子宝鼎,足见军方在此事上的强硬态度。不管你咸阳各方在主审人选上如何绞尽脑汁、讨价还价,我们概不接受,我们只用军方将率最值得信任的人。
咸阳顿时哑雀无声。大家都在揣测王翦的真实意图。
宝鼎的背景太深了,他本人就是一个风暴源啊。倒不是说他疯狂,到哪打哪,而是他身负重振三姓五氏的使命。这三姓五氏过去都是秦之柱石,如今都倒了,宝鼎到咸阳就是要重振三姓五氏,这其中牵扯到咸阳权力与利益再分配的问题,所以宝鼎一到,风暴必起,咸阳当然不愿意他回来。但是就在此刻,老秦武人不惜代价也要把他送回咸阳。为此他们甚至不惜与咸阳决裂。
现在再回头看看晋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不禁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原来从大军败回河北开始,老秦武人就一直在利用形势发展,一步步向目标推进。如今他们的真意图暴露了,王翦大义凛然、为兄弟不惜两肋插刀的举措,其实暗藏深意,他以此为借口,把桓齮和南部军的将率们全部拉了过去,利用他们对咸阳的愤怒,同举大旗,携手反击。厉害,厉害啊。如今看来,宝鼎返回咸阳已经不可阻挡,尤其让人头痛的是,他手里竟然还牢牢掌控着这场风暴,风暴被这样一个疯狂少年所控制,咸阳必定会陷入一场可怕的危机。
秦王政虽感意外,但还是暗自心喜。他也急需宝鼎回来,他迫切需要一个强悍的可以信任的人为他冲锋陷阵。
宝鼎强悍,他的背后是老秦人,这个实力太大了,任何一个关东人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宝鼎可以信任,无他,宝鼎是宗室,是嬴姓王族,凭这一点就足够了。宝鼎身负重要使命,这些使命如果没有秦王政的帮助,根本实现不了,所以秦王政有绝对把握控制宝鼎。他其实一直在寻找机会让宝鼎回咸阳,谁知老秦武人遂了他心愿,气势汹汹地把宝鼎送了回来。这时候,谁敢不答应晋阳的条件?
秦王政耐心等了两天,果然,没有听到反对声,不过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废话。
秦王政又试探了一下。主审大员年少,不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显然不够妥当。但这不是大问题,毕竟具体事务不需要他做,他只是主持大案的审理,控制大案的审查方向,有一个宗室公子的身份马马虎虎也够了。关键问题是他的爵位不够。在大秦,自第十六等大上造爵以下既是爵名,也是官名,宝鼎如今不过是九等五大夫爵,大夫级别,连个“卿”级都不是,一个中下级军官,当然没有资格审理这样一个关系到王国安危的大案。
秦王政提出,公子宝鼎资格不够,至于怎么解决,他不说,他把难题丢给了相国昌平君、御史大夫昌文君和一帮大臣们。
朝堂上,老秦人保持沉默。关东人也保持沉默。大家都把眼睛盯着楚系,看楚系如何解决。只要楚系拿出办法,从这个办法里就能估猜到楚系下一步将要采取何种对策。
昌平君熊启已经拿出了对策。目前形势明摆着,老秦武人就是要对付楚系,利用私盐大案打击楚系,但双方都清楚,这是鹬蚌相争,两败俱伤之举,最后渔翁得利的必定是大王。大王不但要打击楚系,更要收拾老秦武人。这次老秦武人骄恣枉法,公开与咸阳对抗,咸阳如果不予以严惩,不狠狠打击一下老秦武人的嚣张气焰,那咸阳的威信何在?大王的脸面又何在?大王肯定要秋后算帐,而老秦武人绝不会束手就缚,所以,楚系和老秦武人有了坐下来好好谈谈的条件。只要双方谈拢了,利益纠葛解决了,双方随即可以尽释前嫌、握手言和,联手抗衡大王。
楚系既然抱着要与老秦武人“议和”的打算,熊启当然要主动向老秦武人示好,给老秦武人一个暗示,于是,熊启在朝会上提议,要重新审视公子宝鼎在宜安大战中所立下的战功。
此议一出,秦王政就笑了。果然不出所料,楚系打算向老秦武人让步,以便达成妥协,联手与咸阳宫抗衡。好,寡人就等着你这步棋,只要你掉进了陷阱,再想爬起来就难了,不过,想把楚系诱进陷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看宝鼎在咸阳如何审理私盐大案了。
相国既然提议重审公子宝鼎的战绩,那言下之意自然就是给公子宝鼎加爵了。关东人心领神会,当即奏请,给公子宝鼎加爵三级,第十二等左更爵。这个爵位属于“卿”级,在军中就是统军将军,虽然是最低一级的统军将军,但算是有资格审理私盐大案了。
诏书飞速送达晋阳。晋阳虽然非常不满,但这应该是咸阳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如果继续胁逼下去,显然适得其反,还是见好就收为上策。
宝鼎却是欣喜若狂,他的计策成功了,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终于可以回咸阳了。
当夜在行辕大帐内,王翦、桓齮、麃公和公孙豹坐在一起商量回咸阳的事。公孙豹坚持陪着宝鼎回咸阳,但王翦不同意。
“当年你在咸阳做的事太轰动了,你一回去,陈年旧事都会翻出来,对宝鼎有害无利。”麃(逼ao)公劝道,“咸阳不像晋阳,形势非常复杂,尤其在眼前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谨慎,步步为营,一步都不能出错,更不能给对手以任何反击的机会。”
“是啊,豹率,你离开咸阳二十多年了,今日的咸阳和过去的咸阳完全不一样,你冒冒失失跑回去,极有可能成为对手的目标。”桓齮也劝道,“虽然咸阳既往不咎,赦免了你过去的罪责,恢复了你的爵位,还任命你为北部军的将军,但一旦你回去,你就背下了擅自离开军队的罪名,回去纯粹就是添乱啦。”他伸手指指麃公,“有我们两个在公子的身边,你还不放心嘛。”
“直娘贼,早知道咸阳恢复老夫的爵位就是要阻止老夫回去。”公孙豹怒声说道,“咸阳那帮鸟人没一个好东西。”
“咸阳是什么地方?”麃公叹道,“咸阳一举一动莫不隐含深意,所以你暂时还是不要回去为好。”
公孙豹悻悻摇头,目光转向宝鼎。宝鼎微微一笑,说道:“老爹,你不要着急,要不了多久,咸阳就会要你回去,假若你不回去,大王肯定会派人来把你押回去。”
众人知道宝鼎说的是什么意思,一个个心知肚明,纷纷捋须而笑。
“好吧,既然你说得这么肯定,我就信你一回。”公孙豹不再坚持,冲着宝鼎笑道,“说说看,到了咸阳,有什么打算?”
宝鼎面带浅笑,眉头微皱,迟疑不语。
“这次咸阳给你连升三级爵,一方面固然是安抚晋阳军方,但另一方面也传递给我们一个讯息,楚系已经有了明确对策。”桓齮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在最后一刻背弃楚系,给了楚系沉重一击,导致他们在军方损失惨重,虽然他们还有杨端和和李信,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