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 >

第247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第247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起初让潘又安销毁,但是,潘又安一口咬定这些账簿子有猫腻,我就索性把这些账簿子交给他去研究。被他找到一种记账方式。这一次我在秦家库房中也发现了这种记账方式,交给罗世成检查,发现许多人都由秦家或者汪家牵线,跟倭寇做买卖。

  “这些事情我不计较他就是正常贸易,我要追查,他就是资敌。须知,他们卖给倭寇的粮食布帛可是战时的紧俏物资。所以,他们若是不想家破人亡,就乖乖的配合新政。“王子腾心中暗暗吃惊,睨着贾琏问道:“这么说,你心中早有章程?”

  贾琏摇头:“也不是,不过事到临头,灵机一动!”

  王子腾顿时一笑,甩出一个折子:“我还替你担心不了,生怕你被人暗算,谁知道你手闽浙官场的命脉啊?”

  贾琏翻开奏折,却是布政使给新皇的密折,顿时一惊:“您是如何拿到?”

  王子腾一哼:“他以为让官差扮作商人就能瞒过我?我在闽浙转悠十年,那棵树上多了一只麻雀我都清楚。”

  贾琏看过拧眉:“怀疑我账目不清?真是可笑,我到海疆还没接触过赋税,难不成是怀疑那几车送给皇上的私货?他莫不是以为我送回自家去了?新皇看见这道折子会笑死吧?”

  王子腾摇头:“皇上笑不笑死我不知道,我觉得你这样私下送情不大妥当,这笔银子若是走户部就没有这些瓜葛了!”

  贾琏心里火苗一拱一拱往上冒:“若非怕牵连您,我真想暴露秦德福的身份,上皇那些年钻天拱地寻找这几个余孽,他这个布政使却瞎子一般,且他的升官路线是顺泰县,温州府,我捅出去,谁会相信他是干净的?看他死不死!”

  王子腾再次丢出一个密折:“你现在要他死,他照样不得不死!”

  贾琏看过惊叹:“这人脑子有病啊?竟然听凭小妾狸猫换太子,将汪家男丁收留在府中?”

  王子腾叹息:“我当初也很犹豫,这个孩子现在是有五岁,应该威胁不了你我,决定放他们一码,私通倭寇,这孩子就是长大了,也不敢公然发难,没想到这个余化鲤竟然被一个小妾牵着鼻子走,妄想扳倒你我,真是蚍蜉撼树不知死活!”

  贾琏知道王子腾应该还有后手因问:“这种事情除非当事人自己承认,别人可是难以说的清楚,尤其那孩子只有五岁,根本就难以辨认。”

  王子腾道:“不需要辨认,他们送去乡下的当事人已经被我控制住了,当初以为是一步闲气,还有那顶替的孩子我也知道出处,到时候三方对质,不怕他抵赖。只看你什么时候动手,他们随时都会出现在公堂之上。”

  贾琏闻言顿时放心,摆手道:“眼下不急,我要视察农桑,这个时候跟他打官司,不说我没时间,皇上也会觉得我不知轻重缓急。再者,他刚刚上折子参我,皇帝还没发话我就动他,皇上会以为我们把持闽浙,手眼通天……”

  王子腾失笑:“你以为你不是手眼通天?”

  贾琏躬身行礼:“全靠岳父大人周全。”

  却说贾琏放过余化鲤不管,整个六七八三个月,他都是青衣小帽吓到各州县明察暗访。

  一来视察农桑,二来,贾琏带领十几个精通田亩的书吏,深入到每个佃户家中考察访问,将各州县的私田归属摸了大概。

  地主将土地租赁给佃户,绝对不会出现田亩不清之事,多了地主损失,少了,佃户不会干休。

  九月秋收开始,贾琏手里已经有了一本暗账,单等秋收过后丈量土地,他再祭出来跟那些豪门清贵斗一斗。

  秋收开始,贾琏不再外出,而是陪着老婆凤姐与孩子们就在临海城里转悠。别看他面上有限,心里却是七上八下。当初他给新皇的奏折有所保留,直说番薯某产千斤。

  虽说他偷偷挖过沙土地的番薯,最小的也有成人拳头大小,一株至少能收三至四斤。按道理不会低于此数目,这还只是沙土地,良田应该能够翻番。

  但是,数目没有报上来,他还是心里不踏实。

  九月一日开始,陆续有州县奏报番薯亩产数目。

  从八百到两千,形形色色。

  但是,钟大山所言两千五百斤却没出现。

  贾琏有些意兴阑珊。追问鹞子:“你芸二爷的折子到了没?”

  鹞子摇头:“小的一日三次追问门子,都说没有芸二爷的折子。”

  九月五日。温州府顺泰县的奏报到了。

  贾芸言称,他亲自盯着百姓挖掘,当场过称。得出数据是,沙土地亩产一千五百斤,山坡地一千二百斤,良田亩产两千五百斤。

  贾芸言道,这些数据只是县衙周边地区的田亩,耕种者并非种田老把式。

  据县衙的三老估计,若是有经验老农夫耕种,或许亩产能够突破三千斤。”

  贾琏闻报大喜,丢下凤姐就跑了:“鹞子送你奶奶回去。小豹子,快快准备,本督要去顺泰县考察!“小豹子带领一营兵马,贾琏嫌弃轿子太慢,夺了小豹子的青骢马:“我又不是七老八十,坐甚轿子!”

  贾琏这里骑马飞奔,不过一个时辰人已经掉了顺泰县境内。贾芸正在县衙跟三老谈心,明日去哪家采挖,最好能够采挖出亩产三千斤才好呢。

  正在此刻,却见兴儿一马当先而来,惊得贾芸一声冷汗,他以为贾琏那里出了什么事儿呢。

  结果却见贾琏骑马飞驰而来。

  贾芸忙着上前拉马:“二叔,您这会儿怎的来了?”

  贾琏拍着贾芸哈哈大笑:“自然是来看你啊,干得好!三老估算哪块地能突破三千斤,我要亲自采挖!”

  

  第205章205捉虫

  

  贾芸看看天时,道:“凤仪镇平邑村距此四十里,这般时候即便去了,天也黑了,叔叔不如就在县衙歇一夜,明儿一早动身?”

  贾琏摆手:“不必,我有快马,我们可以先去镇上,摸摸情况,明儿一早开挖,圣上还等着我报喜呢。”

  贾芸闻言不敢迟疑,吩咐衙役套车拉着三老慢慢赶路,自己陪着贾琏骑马先行。

  贾琏与贾芸带着小豹子三人快马扬鞭,酉时初刻,便到了凤仪镇平邑村。

  贾琏看见道路两边大片的番薯第,田中有人在割番薯秧子。

  贾琏三人下马,装作过路人上前搭讪:“请问这位伯,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老农大约五十左右,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见贾琏几人彬彬有礼,放下镰刀拱拱手:“几位客官有礼,敢问客官是寻亲还是访友?”

  贾琏回礼:“我等路过此地,见着庄稼长得茂盛,故而动问。”

  老农闻言呵呵直乐:“我们县太爷传话,明儿要来我们村上视察农事,要在老汉田里当场采挖,说是收集数据上报给皇上老爷呢。老汉闻听消息,心里高兴啊。这不,我就带着儿子前来收拾收拾,免得明天耽搁太爷的差事。“贾琏看见贾芸,拱手又问:“您老跟县太爷认识啊?”

  老农摆手:“瞧您说的,老汉哪有那福气啊,县太爷忙着呢。”

  贾琏又问:“敢问您们这位县太爷为人如何啊?”

  老农顿时眉开眼笑:“要问我们这位县太爷,那可是没话说,一个字‘好’!”

  贾琏笑问:“敢问他好在哪里?”

  老农言道:“客官可听说过咱们县城二霸?从前的县太爷,多是一来就跟秦汪二家打得火热,联合起来作威作福。那些个衙役随随便便下来抓人,不讹诈你几两银子你别想脱身。这位新上任的太爷却不是这样,他一来,就把秦家汪家两个衙门蛀虫罢免了。

  如今上任也有半年了,衙役们就没下乡扰过民。不仅如此,太爷还把从秦家汪家没收的资财,购买粮食发放给困难户,又免费发放番薯种子给我们栽种,这头一年还可以免税。

  多少年没遇见过这样的青天大老爷啦,我就给我的儿孙们说,他们赶上好时候,倭寇也打跑了,天老爷也赏饭吃,风调雨顺,又遇见这么好的父母官,正是人生三大喜呀!”

  贾琏听得高兴,他觉得此人健谈,很有见地,遂打了注意晚上就去他家投宿,遂拱手动问:“敢问老人家高寿?”

  老农拱手:“高寿不敢,老汉今年五十三。”

  贾琏满上恭维:“您这精神好啊,完全看不出来。这两个都是您儿子?”

  老汉颔首:“是啊。”言罢招呼两个埋头干活的儿子:“过来给客人见礼。”

  两个儿子似乎有些拘谨,只是停住伙计,冲着贾琏几个弯腰拱手,又低头干活去了。

  老汉一笑:“我这几个儿子没见过世面,见笑。”

  贾琏问道:“您老似乎读过书?”

  老汉点头:“我们家从前也在顺泰县开铺子,那一年铺子遭倭寇祸害了,铺子里的东西被抢了个精光,爹娘兄嫂伙计们都死了,铺子也烧了,亏得我在外面贩货,这才逃过一劫。

  从哪儿起,我也寒了心,把手里的货物出手,给爹娘兄嫂立了衣冠冢,我就用余下的钱来此买了几亩地,从此安家落户。这两个儿子也是被我拘管的太紧,就没准他们去过县城,我是怕啊,我老田家不能断根儿啊。”

  贾琏笑道:“现在好了,倭寇被赶走了。”

  老汉深有同感:“是啊,我自己有十亩地,春上收了一季小麦。又蒙多谢督抚老爷施恩,老汉又跟官府租赁了三十亩良田,二十亩山坡地,今年又免税,老汉预备送两个大孙子去镇上附馆,不能再学他们老子,人都被我拘管傻了。”

  贾琏被人当面夸赞,心里甚美,决定把这户人家的故事讲给新皇听,故而看了眼贾芸,暗示他记载。

  贾芸心领神会掏出纸笔。

  贾琏笑着追问:“您家三个老力耕种六十亩地干得过来?”

  老汉笑了:“一看您家里就不种地,农忙的时候,大家伙子互相帮忙,实在忙不过来,还可以请短工。再有,我家的山坡地没有耕种,我们种了桑树,我家老婆子喜欢养蚕,我家从前也有十亩山地,后来娶了媳妇,她就想多弄些桑田,前几年世道不太平,蚕茧没人要,如今世道太平了,我一想,官府也提倡,不仅免税还免费提供种苗,就依了她们娘儿们,多租赁了二十亩山坡地。”

  老汉与贾琏说的投机,隧生结交之心:“这天时不早了,相逢便是有缘,不知几位客观还赶不赶夜路,若是不嫌简陋,就去老汉家里将就一宿?老汉我可是多少年没与人说这么话了。”

  贾琏闻言正中下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闽浙民居多爱傍水而居,田家也不例外,房前有一大池塘,满池荷叶,莲花怒放。

  田家的房舍依山,整个院子被一道高高的花墙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院子是晒场,前面三间敞厅,会客摆酒都在这里。后面则是四四方方的天井,天井后上房三间,东西厢房。

  典型依山傍水人家,居住环境甚好。

  晚膳过后,贾琏有意勾起话题,与田老爷子暗暗打听平邑村的土地归属。却原来,平邑村虽然有良田两万余亩,山坡地万亩,但是,村里的村民大多是都是佃户,拥有自家耕地的人家很少。全村二百余户人家,拥有的土地不足千亩。剩余良田除了部分官田,多属于乡绅士族。

  贾琏知道,这些田亩无需纳税。

  贾琏因问:“这样说来岂不是两万亩土地只有千亩纳税?往年平邑村的赋税靠什么支撑?”

  田老伯叹道:“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