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战争密令全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根据储备、消耗和损耗标准,立即削减或取消对“国防军通用设备”的所有申请。关于继续生产确实必需的设备,应与帝国军械部长共同确定。
只要现有的生产能力尚未因采用多班制而得到充分利用,就不准扩建生产设施(建筑物和机床)。
必须停止为工业部门和国防军建造为和平目的而不是直接为战争和战备服务的所有永久性建筑物。对直接为战争和战备目的服务的建筑工程,仍由建筑工程总全权代表根据现行规定进行处理。对民间建筑业主的建筑工程,除战争十分需要的之外,建筑工程总全权代表应加以限制。
所有不符合这一原则的订货项目均应立即取消。
腾出来的劳动力、原料和生产设施,应用于完成重点战备任务,应尽早交给帝国军械部长另作他用。
2、陆军:
要立即着手使武器、装备的补充和军械的再生产,能与未来削减后的人数相适应。只要有6个月以上的储备,就可应付额外的任务。只有在立即转产会造成浪费的情况下,才可继续进行生产。
不受上述限制的例外情况有:
需要大力加强的快速部队的坦克制造计划(包括所属特种装备和超重型坦克的生产);
重型反坦克炮(包括牵引工具和弹药)的新计划;
远征军的装备补充计划(在远征军中计划再组建4个热带装甲师,这些师算在装甲兵总数之内)。
不是为完成上述计划服务的生产准备工作,必须一律停止。
陆军的高炮计划和空军的高炮计划应一并安排,并要在生产上形成—个整体。为了完成我规定的月交货量,应充分发挥各种对此有用的生产能力。
3、海军:
海军应继续执行潜艇计划。应把该计划限制在与潜艇有直接关系的生产和建筑工程上。除此之外的装备计划暂时不能扩大。
4、空军:
整个战备的加强,有赖于实施经我批准的已扩大了的航空装备计划。在1942年春季之前实现这一计划,对于整个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国防军和经济部门必须投入一切可以动用的人力和资金。应尽可能为空军增加铝的分配数量。
该计划实施的规模和速度应与轻金属和石油生产的扩大相一致。
四、在制定火药和炸药生产计划时,应限制陆军的要求,主要应满足空军(对炸弹、高炮炮弹)的要求。扩建工程应限制在绝对必要的范围内和采用最简单的建筑样式。
战剂方面的准备工作只需在迄今的范围内进行。
五、保卫原料和石油基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防军应采取各种方法。尤共是要遣返矿工和专业人员,以促进煤的开采和轻金属、丁钠橡胶、合成材料和动力燃科的生产。为了实现庞大的航空装备计划,需要为此建造必要的设施,这与该计划本身同等重要。
六、必须根据上述原则来分配劳动力、原料和生产设施。
七、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应给国防军下达实施细则,帝国军械部长应负责其所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33 7月19日 第33号指令:继续在东线进行战争
第33号指令 继续在东线进行战争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
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作战组) 1941年7月19日
1941年第441230号绝密文件
只传达到军官
第33号指令 继续在东线进行战争
一、随着斯大林防线被突破和各装甲集群的深远突击,东方整个战线上的第二阶段的一系列会战结束了。在中央集团军群那里,消灭快速部队之间的敌强大战斗集团,仍需要较长时间。
南方集团军群北翼部队的作用和机动自由受到基辅要塞和背后苏军第5集团军的限制。
二、下一步作战的目的必须是,阻止其他的敌强大部队撤人俄国纵深地区,并将其歼灭。
为此,在下述方向上必须开始做好准备:
1、东南战线:
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向心突击,歼灭尚在第聂伯河以西的敌第12和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主力部队负责在南面掩护此次作战行动,
敌第5集团军也有可能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南翼部队和南方集团军群北翼部队的夹击而最先受到毁灭性打击。
中央集团军群在完成当前任务、保障后勤补给和部署好对莫斯科方向的掩护兵力之后,除若干步兵师应挥师南下之外,还应派出其他兵力主要是快速部队向东南方向行动,以便阻止已到达第聂伯河对岸的敌军逃入俄国纵深地区,并将其歼灭。
2、东线的中央:
在消灭被包围的敌大量战斗集团和得到补给以后,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在以步兵部队继续向莫斯科推进的同时,以未被派往东南方向第聂伯河防线背后的快速部队切断莫斯科一列宁格勒的交通线,从而在右翼掩护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
3、东北战线:
只有在第18集团军与第4装甲集群建立了联系,深远的翼侧由于第16集团军向东实施突击而得到了可靠的掩护以后,才可继续向列宁格勒方向推进。与此同时,北方集团军群必须竭力阻止尚在爱沙尼亚作战的苏军撤向列宁格勒。
力争尽快夺取有可能成为苏联舰队基地的波罗的海诸岛。
4、芬兰战线:
得到第163师大部兵力加强的芬兰主力部队的任务仍然是,以拉多加湖以东为主要方向,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然后与北方集团军群协同歼灭该敌。
第36军级司令部 ' 译者注:波兰战局结束后,德国在东部边界组建了7个边防司令部(军级),自1939年10月15日改称军级司令部。该司令部因部队不足,通常只在次要方向上遂行作战任务。 ' 和山地军的进攻目标未变,但它们暂时还可能得不到航空兵部队较强有力的支援,因此在必要时作战行动可以暂时延缓。
三、对于空军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应从战线的中央抽调兵力,派出航空兵部队和高炮部队,必要时迅速前调增援部队或相应地变更部署,以重点支援东南战线的进攻。
应尽快以第2航空队的作战部队(暂时可得到从西线调来的作战部队的加强)空袭莫斯科,作为“对苏联空袭布加勒斯特和赫尔辛基的报复”。
四、海军的任务仍然是,在海上和空中的敌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海上运输,主要是为登陆作战输送补给物资。此外,在敌方基地越来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我方采取的措施应能阻止敌军逃入瑞典的隔离港。
在波罗的海的兵力腾出来之后,应将快艇和扫雷艇(最初规模为各一个支队)派往地中海。
敌人通过海路运来了增援部队,给德军在芬兰的作战行动增加了困难。为了支援德军在芬兰的作战行动,应派遣一些潜艇进入挪威海。
五、在西线和北线,所有3个军种均应考虑抗击英军对海峡群岛和挪威海岸可能实施的进攻的问题。必须做好从西部地区向挪威所有地区迅速前调空军部队的准备。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34 7月30日 第34号指令(东线作战)
第34号指令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
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作战组) 1941年7月30日
1941年第441298号绝密文件
只传达到军官
第34号指令
最近几天形势的发展,敌强大兵力在中央集团军群当面和翼侧的出现,后勤补给状况,给第3和第3装甲集群安排大约10天休整部队的时间的必要性,迫使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在7月19日的第33号指令中和7月23日对该指令的补充规定中提出的继续向前推进的任务和目标。
为此,我命令:
一、1、在东线的北部,重点在伊尔门湖和纳尔瓦之间向列宁格勒方向继续实施进攻,旨在包围列宁格勒并与芬兰军队建立联系。
应在伊尔门湖以北的沃尔霍夫河畔掩护这种进攻;只有当需要掩护伊尔门湖以北的进攻的右翼时,才在伊尔门湖以南向东北方向继续实施进攻。必须预先稳定大卢基附近的局势。不必参与遂行这一任务的所有兵力均须用于加强伊尔门湖以北的进攻翼侧。在装甲部队重新全面做好战斗准备之前,第8装甲集群应停止原计划对瓦尔代高地实施的突击。但是,当需要对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实施掩护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左翼必须向东北方向推进。
目前,应以第18集团军全部兵力肃清爱沙尼亚的敌人,然后才能将该集团军各师调往列宁格勒方向。
2、中央集团军群应在地形有利的地段上转入防御。
如果为了今后进攻苏俄第21集团军而需要占领有利出发地区,那么还可实施目标有限的进攻。
此外,一旦情况允许,第2和第3装甲集群即从前线撤出,抓紧时间休整。
3、在东南战线,目前只以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继续作战。
作战的目的必须是:歼灭第聂伯河以西的敌强大兵力;此外,还要夺取基辅及其以南的桥头堡,为第1装甲集群尔后向第聂伯河东岸进攻创造前提条件。
必须在第聂伯河以西同在基辅西北沼泽地区的红军第5集团军进行交战并将其歼灭。必须及时防止出现该集团军越过普里皮亚特河向北实施突破的危险。
4、芬兰战线:
应停止向坎达拉克沙方向实施的进攻。山地军应消除来自莫托夫斯基湾的翼侧威胁,第36军级司令部只需保留为实施防御和制造准备继续进攻的假象所需要的兵力。
第3(芬兰)步兵军,应力争主要在络乌希方向切断摩尔曼铁路 ' 译者注:亦称基洛夫铁路或摩尔曼斯克铁路,指苏联摩尔曼斯克至列宁格勒之间的重要铁路线,全长1;451公里,1915…1917年主要由德国战俘建造而成。 ' ;所有适合参加这次进攻的兵力都应调往那里,其余可供使用的兵力应拔给卡累利阿集团军。如果第3(芬兰)步兵军的进攻因地形复杂而停止,就应前调德军部队并将其配属给卡累利阿集团军。这里主要是指机动部队、战斗车辆和重型炮兵。
应充分利用所有可以使用的运输道路,将第6山地师输送给山地军。是否也能使用经瑞典通向纳尔维克的铁路,需通过外交部进行交涉。
二、空军:
1、东北战线:
空军应将第8航空军的主力调给第1航空队,把空中攻击的重点转移到东北战线。应及时前调增援部队,以便在北方集团军群开始进攻时,能(在8月6日清晨)将它们使用在主要方向上。
3、中央战线:
留在中央集团军群那里的空军部队的任务是,在第2和第9集团军战线提供绝对必要的歼击机掩护,支援可能实施的局部进攻。对莫斯科的空袭应继续进行。
3、东南战线:
任务照旧。不打算减少在南方集团军群那里使用的空军部队。
4、芬兰战线:
第5航空队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山地军。此外,还应支援芬兰第3步兵军在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地方实施的进攻。
有可能要派出兵力支援卡累利阿集团军,要为此做好必要的准备。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35 9月6日 第35号指令(在中央集团军群方向上的决战)
第35号指令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
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作战组) 1941年9月6日
1941年第441492号绝密文件
只传达到军官
第35号指令
鉴于正在对列宁格勒地区形成包围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