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梁祝同人)[梁祝]行行重行行 >

第27章

(梁祝同人)[梁祝]行行重行行-第27章

小说: (梁祝同人)[梁祝]行行重行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寄信的时间差问题,我的设定大概是小蕙是到当地的时候寄,把自己的路线也写进去,祝英台就根据这个寄到她们即将到的地方或者是她们用信鸽什么的,但这种只能寄短的。所以,应该算是两者结合吧。
祝英台在小蕙离去的第四天收到了她的信。小蕙写的都是一路上的见闻,又把一些小女儿家喜欢的花花草草制成一些书签或什么小玩意一同寄过来。
其实倒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山水之间的乐趣不是语言能够描述的。祝英台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不禁心生羡慕。她想,她这么几年来,一直想着要到书院来看看,向世人证明女子也是能比男子优秀的。但是,有些时候,她又分明羡慕小蕙她们这般闲适的生活,有一双开明的父母。
她想着想着,叹了口气。抖抖信纸,无意间抖落了一片花瓣。
说实话,小蕙选的花都很雅致,祝英台自然是十分喜欢的。
她正准备拾起来,却被梁山伯抢了先。
梁山伯依旧带着几分憨厚的笑意,但动作之中却有些紧张。他把花瓣递给她,克制住自己想看信的念头。他轻声问道:“是小蕙姑娘的信吗?”
祝英台没发现这些,她笑着点了点头,献宝似的把小蕙送她的东西摊到梁山伯面前。她语带三分笑意:“小蕙她呀,要去江东那边,采了一路上的花做了些小东西送给我。”其实按照祝英台以前的性子,多半还会解释几句“并不喜欢这些女孩子家的东西”来掩饰自己的身份,但这次她什么都没有说,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梁山伯,看他的反应。
梁山伯却眼神一暗:“小蕙姑娘果然很喜欢你啊,连出去都不忘你那一份。”他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些酸溜溜的语气。但祝英台怎么会听不出来呢?可能女孩子对于这些就是有天生的敏感。
她努力掩饰自己的笑,她说:“也是,谁让小蕙是我的干妹妹呢?”
梁山伯虽然之前也知道祝英台与小蕙之间的关系,但是祝英台这么明确的指出来还是第一次。他眼角眉梢已经染上了笑意:“是,是吗?小蕙的确是个好姑娘。”他念到姑娘这个词,再看一眼祝英台脸上明晃晃的偷笑,心中涌起一点酸涩。如果……如果英台也是女子,那该有多好啊。
但是能陪在英台身边,也挺好的。
他这么一想,心下也轻松下来。
而祝英台并非不想告诉他自己的女子身份,只是她多少还有些顾及。若是梁山伯只是喜欢这个能陪在他身边一起学习的祝英台呢?
她眼珠子一转,试探着问道:“山伯,我家中还有一位妹妹,与我最是相像。既然你我兄弟如此好,不如你娶了她如何?”
梁山伯听到祝英台这样的提议,心中一跳。若是娶了英台的妹妹,他自然可以常伴在英台左右,但这样对英台的妹妹不公平,她本是可以嫁给全新全新喜欢她的人的。
他心中想定,摇摇头便道:“我无心于此。”他认认真真地看向祝英台,“怕是无福消受。”
祝英台便恼了。她道:“怎么,我妹妹还配不得你吗?”
她的话有点大声,更何况马文才一直在盯着这边。
他闻言笑道:“英台这般的人物,她的妹妹自然也是清新脱俗的标致人物。若是梁山伯不愿,在下倒是愿意与她喜结连理呢?”他也心知肚明,祝英台哪里有什么妹妹,不过是个说辞想让梁山伯去祝家庄提亲罢了。只是梁山伯却是个不开窍的,但若是个开窍的,祝家庄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宝贝千金嫁给这样的低等士族。
祝英台到底还是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小姑娘。马文才有理由相信今生他一定能抱得美人归,无论是家世还是学识,他与祝英台都应该是最配的那一对。
但祝英台并不是这么想的,她冷着一张脸对马文才道:“但我也不愿与马家做亲家。”她也有些吃准了马文才并不会跟她生气。
马文才的确也没有生气,他只是微微一笑:“这恐怕由不得英台你做主了。”
祝英台生气地把这些事情一股脑全写到了给小蕙的信里。
小蕙展信微微一笑,兰姑娘见她这样也过来瞄了几眼,笑道:“英台还是没有告诉梁山伯自己的身份与心意。到底是女儿家,都不愿说出口。”她啧啧了几声又说道,“也不知她有没有仔细看我的信。”
小蕙拨开车轿的帘子,看着外面,并不言语。
苏安正坐在前面驾车,听到动静连忙回头问道:“小蕙姑娘,要吩咐什么吗?”
她笑道:“不必这般毕恭毕敬的,你已经摆脱了奴役的身份,我们之间,又不是主仆。”
苏安自然是一口应下,但话是这般说的,心中的敬意并没有减少。
这一路来,小蕙姑娘与他的交谈并不多,但往往一语中的,或指出他心境的问题,偶尔也提点一下他的学习技巧就连一些生活技巧她也能说出一二。
每当他问及出处,总是被小蕙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给掠过。
他哪里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小蕙上辈子的存货。
小蕙只是看看街边的风景,顺便问一下进程。很快又跟兰姑娘继续祝英台的话题了。
“英台是关心则乱,山伯哪里是不愿意娶她那所谓的妹妹,只是他心中还有几分担当罢了。他还以为英台是男儿身,这般娶了她妹妹为着跟她厮守。梁山伯那朽木性子做不出来。”她押了一口茶,笑着道,“但她又觉得自己给山伯的暗示已经够多了,殊不知,山伯这般木讷的性子,要明着说才好呢。”
兰姑娘提笔顿了顿,说:“那我就把你说的全写上去。”
小蕙目光闪了闪,笑:“也行吧。”她拿起另一张纸,也写了起来。大意就是按兵不动,等着梁山伯的行动吧。
等到兰姑娘写完,她也差不多了。笑着接过兰姑娘的信,把这两封各自装好,递给苏安。
苏安问道:“还是跟往常一样吗?”
兰姑娘并没有注意到什么,她说:“到了客栈就寄出去吧。”
“跟往常一样吧。”小蕙借着茶杯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口型:撤掉兰姑娘的。
她也知道祝英台与梁山伯或许迟早会在一起,但是在这之前,她尽量做到延缓。

☆、江山如画(三)

小蕙收到祝英台的信时,又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这几日她们已经行到了益州附近,所谓益州就是之前蜀汉所在之地。
东晋这一段日子并不太平,但四川这边是天府之国,也并不算太混乱。
但她们也没掉以轻心,一路上也小心谨慎。是以,到了驿站,小蕙才拿出信来看。
确实都是些琐事,就如同小蕙之前写的那般,有些天马行空,信手涂鸦之感,但是她文笔极好,这些事情也变得有趣起来。
一是陶渊明讲课让山母搬出了小蕙之前酿的桃酒。这件事,山长写的信也提到过,但只是轻描淡写地揭过,而祝英台的来信则是把课堂都写妙趣横生。以酒来上课,居然也能取得不错的上课效果,这个陶渊明也算是个妙人。
二是之前祝英台与马文才的坠崖事件到底还是惊动了马太守,他不惜告假来书院看马文才。马文才毕竟前世都到了而立之年了,与父亲的相处也没有之前那般生硬了。从祝英台的笔触中看,她对马家父子和谐相处没有感到奇怪,这多少让小蕙有些感慨。她隐隐觉得,这次马太守的到来,未尝不是马祝之间的一个契机。
祝英台除此之外,就没再多写什么了,连前一封信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梁山伯在这一封信中都没有被提及。小蕙猜想,大概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她想到这,心情颇为复杂。
她收起信,叹了口气。若是真的可以两情相悦便能长长久久,这个世界上大概会少很多悲剧吧。
兰姑娘这时正巧进了房间,看见她这一脸有些苦闷的样子却笑了起来,她说:“怎么,已经收到了英台的信,心情还不大好?”
小蕙笑道:“倒也不是因为这个,只是想想书院中的闲适,再一对比旅途中的困苦,也不知道这一趟值不值。”她这是故意岔开话题,这一招对于兰姑娘来说,百试不爽。
“当然值。”兰姑娘没有一丝犹豫,“当初我便想来这苗疆来看看。”苗疆的蛊毒虽然让人害怕,但是作为医者,她也一直想探究一二。这一次小蕙任性的出游,她的推动也是因为这个。想到这,她说:“倒是委屈你陪我来这地方了。”
小蕙握着她的手,轻轻摇了摇头。兰姑娘以为小蕙同意来蜀地是对她的妥协,但其实,小蕙自有她的打算。
她猜的没有错,祝英台也并没有料到在马太守关心完马文才的身体后,马文才便提出了自己心有所属,并悄悄抖出了祝英台的身份。
马太守起先对于祝英台并不是十分满意,按照他之前的料想,是想为马文才娶一位世家之女。祝家庄并不在这个范围内。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哪怕在他眼中祝英台女扮男装上书院这一点让他很是不舒服。但他只有马文才这一个儿子,他难道还能扭过他不成?
但是他多少还是有些好奇的:“据说你之前喜欢的那个姑娘是尼山山长的次女,怎么这一次,你却喜欢上了这个祝家庄老九?”他在马文才身边也是设了不少暗哨的。
马文才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但他与王蕙之间本没有故事,只是这一世的他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她而已。一笔烂账罢了。
他道:“不过是当初年少无知,还以为她就是我命定之人。”
马太守听着儿子这样说,想起自己的经历,多少有些唏嘘。他说:“若是你心意已决,我自然会助你一臂之力。但是你要真的想清楚,你真的认定了这个祝英台了吗?”
“我此生,对祝英台绝无二心。”他说得信誓旦旦。
马太守笑道:“有你这句话,这门亲事也是能板上钉钉了。”但他心中多少还有些遗憾,马家其实并不算是什么显贵人家,只是能保持这样的上品士族的身份罢了,若是可以,他自然愿意马文才搭上尼山。要知道,尼山可是清贵人家,与普通士族可不一样。
之前暗哨传来马文才与王蕙情投意合的消息他还暗自开心,他是不愿意为了仕途拿儿子的婚姻来当赌注。但若是两人互相恋慕,他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马文才的心意变得如此快,对祝英台已经是非君不娶的地步了。
马太守看出了马文才的心意,书院里也有不少人看出来马文才对祝英台的上心。无奈之前马文才对小蕙也是如此,而现在小蕙又不在,书院中便有了些传言。
山母也是听到了这些传言的,她并没有去理会,甚至还打消了不明所以想严肃正听的山长。虽然旁人看上去的确是小蕙不懂珍惜,但是她也有些咽不下气。她视若珍宝的女儿被他人这般抛掷脑后,但她也没去加火。只是让事情慢慢发酵罢了。
祝英台对于马文才自然是十分排斥,先不说她与梁山伯之间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就是看着小蕙对马文才的上心她也做不出接纳马文才的举动来。更何况这个时候,流言渐起,保持距离无疑是最明智的举动。
事情在马太守观摩陶渊明上课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陶渊明一向是最厌恶官场那一套的,书院中也没有这一类官场之人,陈夫子虽然说贪财,有些媚骨,但毕竟没有权势,陶渊明也只是偶尔在言语上噎他一下。但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但是对马太守就不一样了。
虽然陶渊明还是保持了自己的风度,并没有首先出口嘲讽。
他先是让人摆上了桃酒,这酒虽然度数并不算高,但是后劲大,还是挺醉人的。而酒后最易吐真言。便有人壮着胆子笑嘻嘻地问道:“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