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奇案-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两年前的十月,也就是顺治十七年冬天,湖州南浔镇富户庄允城家里,高朋满座,名士云集,正举办一个特别的庆典,祝贺《明史辑略》一书的刊行。庄允城满面春风,乐不可支,招待各方来的客人。
庄允城是明末贡生,家资万贯,不但在南浔镇属于富户,就在整个湖州也是数得着的人家。他膝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庄廷珑、二儿子庄廷钺,三儿子庄廷鎏,个个勤奋好学,温雅淳厚。特别是大儿子庄廷珑,自幼熟读经史子集,立志干一番惊天伟业,令人痛心的是刚过而立之年,突然双目失明,目盲后大志不坠。南浔虽小,却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学者朱国祯便出生在这里,朱氏官居明朝相国,死后留下一部《明史》书稿。庄允城为了坚定儿子的信心,不惜重金从朱国桢后人手中将这部遗稿买来,又聘请众多饱学之士,帮助增补润色。庄廷珑任总纂,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编成了《明史辑略》一书,不幸积劳成疾,中道夭折。庄允诚悲从中来,为了完成儿子的志向,雇了刻工中的高手,在镇北圆通庵刊刻这部书。日前印刷装帧完毕,即日便可行世。为庆祝这部大著的刊行,老贡生庄允城邀请了对此书作了贡献的名流学士三十余名,来庄府聚会。
坐在首席的是当年复社成员南明弘光朝礼部主事李令晳,庄允城恭谨地陪着,捋了捋漆黑的胡子:“李令翁一篇序文,可抵半部《春秋》,使此书身价百倍。李公是当代学界之冠,文笔震惊海内。”
骨瘦如铁的李令晳摇了摇头,虽两眼昏花,说话仍中气实足:“不敢当,不敢当。学界之冠当属顾炎武先生,老朽只是一介大明遗民。”
说话间,吴江、潘柽章、吴炎两位来到,庄允城忙起身出迎。
众人寒暄了一阵。
庄允城介绍说:“潘柽章、吴炎二位先生,胸怀大志,学富五车,国变后摈弃功名,闭门读书,立志完成一代史书,因二位同犬子廷珑志同道合,所以特聘请校阅此书,为这部书增色不少。”
二人忙起身谦让。
坐在首席的李令晳瞅了瞅潘、吴二位,皱纹堆叠的脸上浮起笑意:“听说二位有《国史考异》一书,连顾炎武也击节称赞,足见功力深厚!”
二人忙起身施礼:“拙作浅薄,谬误之处比比皆是,若前辈不怕玷污法眼,晚辈自当亲自送到府上,请老伯指教。”
说话间时届中午,酒宴摆齐,庄允城执杯站起:“犬子廷珑总撰的这部《明史辑略》,由于诸位鼎力相助,终于刊刻完毕,公开销行。为了庆贺此书顺利面世,为了向诸公致谢,特备薄酒,请诸位满饮。”
众人起身,一饮而尽。
庄允城接着说:“廷珑自幼好学,深受我的宠爱,为编撰此书,历经许多磨难,结果书成而命丧,每想到此,我就痛不欲生……”说着,老泪纵横,已泣不成声。
吴炎劝慰道:“老伯不必悲伤,眼前大功告成,一部《明史辑略》,足可以告慰廷珑兄九泉下的英灵。”
座中有人附和:“对对,让我们举杯共贺兄的千秋大业!,”
酒宴毕,庄允城邀宾客到书香楼品茗。书香楼建在一片碧湖中间,宾朋们在主人的导引下走上一段曲折的回廊,冋廊两边湖水碧绿,砭骨的清凉。十月深秋,芰荷枯萎,水草却丰茂蓬勃,绿茵茵的,张扬在深水中。青鲢红鲤翻波戏浪,一对白鹅发出嘹亮的强音。绕过几柱高大的湖石,一座三层的高楼巍然矗立在眼前,黑瓦粉墙,画栋飞檐,秀丽净洁,呈现出一片江南气派。庄允城介绍说,这书香楼是专给儿子庄廷钺建的书房。
众人进入宽阔的正厅,花窗精巧,光照明亮,粉壁上悬挂的是历代名家墨迹。一幅陆放翁的《示儿》悬在正中,墨迹狂放,不知是出自哪家的手笔。四周一色紫擅家具,装点着钟鼎古琴高雅名贵。侧面的两张条几上,堆满了新篆的《明史辑略》。
宾客相继落座,仆人沏上香茗,庄允城浅饮了一口,指着条几上的书说:“为了酬谢诸位的辛劳,这里给每位备了新书一套,请诸位笑纳。”
按照事先写就的名签,各自领取了自己的一部,慢慢翻阅。有的称赞纸张细腻,装帧精良,赏心悦目。有的夸奖刻工隽秀,印刷清晰,是少见的好书。庄允城自得意满,欣喜溢于言表。
吴炎边翻边看,在校阅者名单一页,发现十八名参校者中,除了自己和潘柽章之外,还有査继佐、范骧、陆圻三人,觉得奇怪。因为过去多次到庄府校阅史稿,从未见过这三位江浙名士,于是就问庄允城:“今日庆祝大著问世,査继佐、范骧、陆圻三位名士为什么没有参加贺仪?”
庄允城支支吾吾应付了两句:“三位都已外出远行,无法来此赴宴……”
吴炎有些犯疑,也不便深究。潘柽章正翻开一册,悄声对吴炎说:“写得最有锋芒的是天启、崇祯两朝,史料翔实,用笔泼辣,敢于揭发几次清兵入关抢劫的行径。”吴炎点了点头,特别缀了一句:“庄氏父子的骨气和胆量是值得赞佩的!”
庄府家学馆的先生张文通抱过一册巨大的书画褶子,绣花软缎封面,打开来足有两丈余长。庄允城指着打开的褶子说:“名家聚会,千古兴事。来,请诸位留下墨宝。”
张文通摆上提斗大笔,巨大的端砚散发着墨香。提笔濡墨,有的写“明史辑略,笔夺春秋”;有的题“目盲不坠,奇志廷珑,才高班马,气贯长虹”……
淋漓的墨迹发出幽蓝的光辉,矫似游龙,翩若飞鸿。庄允城连连点头称好,满脸飞动着笑意。
就在庄允城志得意满大张贺仪的时候,一场灭顶大祸正一步步逼近。这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
3
湖州府学道胡尚衡,将陆圻、査继佐、范骧三位出首的呈子反复看了几遍,觉得这是件大事,不能不火速办理,于是写了一道官文,命府学教授赵君宋査办庄廷珑明史一案。赵君宋接到胡尚衡的公文之后,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他觉得这是金马驹子撞到怀里来了,将有一笔横财可发。早知道庄允城是南浔的巨富,有家资万贯,暗暗下了决心,非敲他一瓜子不可。这个靠生员年例得点润泽的穷教授,这回要痛痛快快解一下渴了。他派人到叶圣基开的书店买来一套《明史辑略》,悄悄吩咐廪生俞世桢、陈旦升,详细披阅,査找诋毁当朝的言语。几天之后俞、陈二人在书中找出涉嫌悖逆朝廷的词句三十几处。赵君宋一方面让人抄录成文,通详湖州府各个衙门;另外抄写一份作文榜文,张贴在府学门外墙上,大肆张扬。这一来轰动了整个湖州,不少人纷纷到府学前观看。
正在府城办事的庄府家学馆先生张文通,得到消息急忙赶来,一看榜文吓得浑身冒汗。榜上摘引书中各款,统统被称为触犯《大清律》的十恶之罪。自知事态严重,七十多岁的老秀才张文通磕磕绊绊,连夜赶回南浔,向主人庄允城作了回禀。
庄允城听了禀报,掂量着眼前的情势,问张文通道:“这赵君宋是什么样人物?”
“这是个不安分的主儿,最好挑唆是非,从中牟利。他是温州拔贡出身,当了府学教授,经常指着书房的匾额向生员炫耀自己斯文不坠,其实他最贪最刁,是斯文扫地的无耻之徒。”
庄允城听了转忧为喜:“赵君宋张贴榜文,大肆宣扬,无非是想多讹诈几两银子。贪官并不可怕,贪官是狗,给他一块骨头他就得给咱摇一摇尾巴,真正可怕的是不贪的官。”
张文通一向胆小怕事,望着主人道:“君维(庄允城的号〉,不可掉以轻心呀!”
庄允城镇定自若地说:“他有放水计,我有筑堤法。我想只有上下其手,方可收拾这股子祸水。”
“榜文已哄动整个湖州,覆水难收呀!”面对咄咄逼人的情势,张文通战战兢兢。
“关键不在湖州,而在上边。王元祚是我的莫逆之交,现在北京通政司担任通政使,是有实权的人物。通政司管内外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文件,地方申奏必须通过他这一关口,王元祚如能卡住,湖州这条小河沟里纵有几只癞蛤蟆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至于赵君宋这条饿狗,无非扔出几个肉包子堵住他的嘴巴,也就不会咬人了。”
“君维果然手眼通天,但愿逢凶化吉,一了百了。”张文通独自躺在卧房里,久久不能入眠。他想,赵君宋既已张出榜文,事情不胫而走,天下之大,兴风作浪的小人比比皆是,把宝押在王元祚一人身上也难保万无一失。再说《明史辑略》已销行于世,白纸黑字,授人以柄,能隐瞒一时难隐瞒长久。自己是庄府家学馆的先生,参与了《明史辑略》的筹划和编纂工作,此案一发,难逃干系。一夜辗转,急火攻心,第二天大病不起,忽冷忽热,滴水不进。庄允城见他毕竟是古稀之人,生怕有个三长两短,便派家人用马车送他回家调养。张文通离开了是非之地,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又服了几剂汤药,病情见好,仍放心不下。
庄允城送走张文通的当天,即派管家庄信到湖州府学打通关节,送给赵君宋白银五百两,请他平息此事。赵君宋收了银子,不说长也不说短,只模棱两可地应付着,目的是静待时变,再作打算。
在这同时,庄廷钺遵照父亲的吩咐,带上五千两银子、三部《明史辑略》,乘快马进京。找到王元祚,递上父亲的托情信。王元祚不负旧交,积极从中斡旋,让庄廷钺给礼部、都察院各送去《明史辑略》一部,给打通关节的白银各千两。礼部、都察院的批文是“存查”,通政司也照此办理。事情办完,王元祚净剩白银三千两,当然满意。庄廷钺讨得司、部、院三处文书,连夜驰回南浔。庄允城一看批文,心中大喜,顿时胆壮气粗起来,见人便说:“《明史辑略》已送北京通政司、礼部、都察院审查,批复是所揭各条不实,着勿庸议。”不几天,这一消息遍布南浔和湖州。
湖州各府接到赵君宋的通详文书之后,都左顾右盼迟迟没有行动。像这类悖逆要案属刑厅査办,惟有刑厅不敢装聋作哑置若罔闻。刑厅推事李焕,一向严肃认真,办事一丝不苟,审理各类要案,机敏而有主见,又善辞令,常常是雄辩滔滔,甚得上峰宠信。李焕接到赵君宋的通报文书后,立即责成书办施鲸伯调查,施鲸伯一拖再拖,一个多月不见回报。李焕有些焦急,把施鲸伯召到签押房,寻问调查庄廷珑明史一案的情形。
施鲸伯瞥了李推事一眼,小心翼翼地说:“据说《明史辑略》经过北京通政司、礼部、都察院三处审核,没有什么不妥。听说还是庄家主动送书进京的。”
“通政司三家有批文吗?”
听说庄家拿到了批文。”
“三家批文你看到了吗?”李焕抓住不放,一脸肃穆之气。“这个……卑职还没有看到。”施鲸伯瞄一眼李焕的脸色,心里忐忑不安。
“像这种公案,似是而非不行,立即到庄家去,把批文拿来见我。”李焕说得干脆,施鲸伯唯唯喏喏。
第二天一早动身,施鲸伯赶到南浔庄府,说明来意。庄允城摆下丰盛宴席招待施鲸伯,临行时还馈赠了白银五百两。施鲸伯带着三衙门的批文欢欢喜喜回到湖州,向推事李焕交差。
李焕接过三个批复文书细看,写的均是“兹收到《明史辑略》一部,存查。”并无其它说法,心里有些怀疑:看来,三衙门并没有定论。
施鲸伯在一旁解释:“庄允城再三申述,三衙门老爷审査过了,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存档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