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史略-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以重兵和首次使用大炮围困大凌河城,已将明兵置于孤危之地。从八月六日围城,到十一月九日解围东去,历三月余,按其战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八月六日至九月底,双方为围城与反围城展开了激战。后金围城后,用大炮扫荡周围明兵盘踞的堠台,解除它们对围城的威胁。八月十日,曾先招降大凌河西山一台、城南岗一台。十二日,以炮攻降城西南隅一台,二十一日,大凌河岸一台出降,城东一台,明兵不降,被大炮轰塌。十五日,城北外岗一台降蒋良骐:《东华录》,卷2,30~31页。。很快,大凌河城附近的大小堠台都被后金占领。堠台为明的军事据点,虽说它的设置远不如大城,但并非都容易攻取。距大凌河稍远有个台叫于子章台,“垣墙坚固”,很难攻取。皇太极遣官八员,率兵五百人和全部旧汉军,载红衣炮六位、将军炮五十四位,连续炮击了三天,才轰坏其台垛,中炮死者五十七人。台内明兵惊惧,被迫投降。周围百余台闻风惴栗,近者归降,稍远者弃台逃走。后金兵从明的堠台取得了大批粮食和其他物资,“士马饱腾”《清太宗实录》,卷10。,从而支持了后金久围的决心,直至献城投降。
祖大寿、何可纲等被围在城内,并非坐以待毙,他们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出城,机动灵活地同后金交战,力图破坏乃至打破其围困。八月二十日,明兵出城诱战,后金二员副将孟坦、屯布禄、备御多员、侍卫戈里和一部分士卒中计,死于阵上。祖大寿每次派出兵马,少则几个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或有意骚扰后金军,或作试探性进攻,以探明其虚实,为突围作准备。结果,都被后金兵给打了回去。城内烧柴不足,须出城打柴,田野庄稼亟待收获,以充军需。祖大寿曾几次派兵马偷偷出城,都被后金或活捉,或当即击杀。除围城之初,祖大寿施小计使后金上当,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战后,明朝方面曾做过调查,证实被围官兵“与贼交战,大小数十余阵,阵亡颇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第187号卷,第8号。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4)
明朝方面,一听到后金兵重围大凌河的消息,自然焦虑异常,惊恐不已,唯一的办法就是遣兵解围,枢臣们不断下令督促进兵。八月十六日,驻营松山的明兵出动二千,后金前哨阿山、劳萨等率军迎战,一举将其击退。二十六日,锦州派出援兵六千,向大凌河进发。皇太极派出阿济格、硕托等率精兵往锦州、松山等处,堵击明援兵。在离松山三十里地方,长山与大凌河之间恰巧遭遇。时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双方就在浓雾的笼罩中展开了一场混战。明兵不敢恋战,刚一接战,即向锦州败退。阿济格等率军直追到锦州城下,活捉明一员游击,获马二百零六匹蒋良骐:《东华录》,卷2,31页。参见《清史列传》,卷1,《阿济格传》。《明史邱禾嘉传》,卷261。。
九月中旬,辽东巡抚邱禾嘉、总兵官吴襄、宋伟等合军七千人再次增援。皇太极也率军出击锦州,目的是威胁它不得向大凌河增援。至中途,他命令众军暂停前进,亲带二百名护军到前边察看地形。等行至小凌河岸,突然与刚出锦州城的明兵相遇,皇太极穿戴铠甲,手持长枪,率领这小股精锐飞马过河,直冲明兵。明兵猝不及防,顿时阵势大乱,纷纷逃窜。后续的阿济格等赶到,分五队进兵,直逼锦州城下。吴襄、宋伟出战不胜,退回城里,闭门不出。《明史邱禾嘉传》,卷261。蒋良骐:《东华录》,卷2,31页。
大凌河围城已月余,皇太极根据祖大寿盼援兵心切的心理,决意智取。他令一部分将士都穿戴汉装,扮作明兵,伪装成锦州来的援兵前来解围,以引诱城里明兵出动,而埋伏在山内的皇太极率军聚而歼之。九月十九日,扮作明兵的后金部队悄悄赶到城西十里的地方,“发炮树帜,骤马扬尘”,作出自锦州来的援兵的样子。祖大寿果然信以为真,立即点齐兵马出城,攻击西南方,企图与援兵内外夹攻以解围。事先布置好的篇古、叶臣及蒙古诸贝勒各督所部迎战。皇太极也率亲兵自山上腾跃而下。这时,祖大寿发觉中计,急收兵入城。死伤百余人。此后闭城再也不敢开门出战了《清史稿祖大寿传》,卷234。。
明军几次增援均告失败。孙承宗亲赴锦州,组织力量再次前往增援。但邱禾嘉胆小,屡次变更进军的日期。迟至九月二十四日,监军道张春会同吴襄、宋伟等率副将以下百余员、马步兵四万之众来援,过了小凌河,东进五里,筑垒列车营。后金扼守长山锦州东南峰峦连亘,诸山错列,因名长山。,明援兵不得进。二十七日黎明,明兵拔营,过大凌河,列阵于距城仅十五里的长山口。皇太极和他的哥哥大贝勒代善将二万兵马与明兵会战。皇太极亲率两翼骑兵闯营,发挥骑射的长技,发矢猛射明军,明军则发射枪炮还击,爆炸声震天,铅子如雹。宋伟营栅甚固,后金兵几次攻击不得入,于是转攻吴襄大营,骑兵纵横驰突,箭矢如雨,明兵没等施放第二次枪炮,后金箭矢飞到,骑兵亦到。在城东屯营的佟养性指挥炮兵助战,不断轰击明营。吴襄支持不住,先自逃奔,全营大乱,纷纷逃窜。这时,宋伟也独力难支,所部也溃败下来。在通往锦州、松山等处各要道埋伏的后金精兵,将逃经此处的明兵统统歼灭。张春和副将张洪谟、杨华征、薛大湖、参将姜新等三十三员将官都被活捉。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等战死于阵中,而吴襄、宋伟等皆逃走。明兵屡次增援失利,以此次损失最为严重,精兵选将四万人所剩无几。此后,明朝无力再派援兵,听凭大凌河束手待毙。大凌河城全体官兵和百姓面临着孤立无援和粮尽的绝境《清史稿祖大寿传》,卷234。参见《明史邱禾嘉传》,卷261。《清史列传阿济格传》,卷1。蒋良骐:《东华录》,卷2,31页。。
从九月底到整个十月,为围城的第二阶段,即双方围与守的相持阶段。大规模的战斗已经停止,后金坚持围困下去;祖大寿已无力反击,但仍坚守城池。
在严密封锁中,皇太极不断发动“政治”攻势,从开始围城时,他就写信给祖大寿,劝其投降,甚至许以讲和,立即停战。祖大寿置之不理。他本是辽东人,在宁远有一个很大的家族,人口众多,家业豪富,权势显赫至今兴城内还竖立一座明朝皇帝为祖氏四代建的牌坊,以表彰他们捍卫边疆的功勋。。为保护他的名声和家业,他岂肯轻易投降!到十月,皇太极又加紧做劝降的工作。他本人屡次给祖大寿写信,一再表明他的和好之意,这里摘录其中的一封信:
满洲国皇帝致书祖大将军:
兵,凶器也;战,危事也。人岂有不欲太平而乐战征者!虽获胜岂如与妻子在家安居乐处乎?每欲遣人讲和,奈尔明帝大臣等自视在天上,视我如在九渊,竟无一言相报。故忿而兴师。夫两国相争,不外和战,只以和好未成,留兵固守边疆,乃率大军长驱直入,不期与将军在此相遇。我实爱慕将军,天使我二人和好,故欣然遣使致书。我之所以爱慕将军者良有以也。我生长海滨,惟知兴兵,而于教养人民抚绥军士之道诸多未谙,又不晓山川地势之险易,兴兵攻战之事我自当之,指挥教养之事,请将军任之,愿共劳逸同富贵,是我之意也。我已与银住言及,令其暇时在将军前述及我二人同谋之意。将军若不信,可问银住将军。若以我言为是,望速答复,将军其独断之,幸勿听他人之言也《满洲老档秘录》下编,29页。。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5)
同时,他还责令刚投降过来的明将张洪谟等二十余人分别写信给祖大寿,劝勉及早归降。祖大寿率众将出城见使者,严正表示:“我宁死于此城,决不投降!”《清史稿祖大寿传》,卷234。他之所以不降,还有一个严重顾虑,就是担心后金随意杀人,自家性命不保,宁肯战死,也不愿降后被杀。祖大寿义子祖泽润暗写一封信,用箭射到后金营,说诸将官有降意,但惧怕降后被杀。皇太极马上写信解释:从前后金兵在辽东杀人确有其事,我甚为痛悔。现在再也不妄杀一个人!至于二贝勒阿敏去年在永平屠杀汉人官民,完全是他个人犯的罪过,已将其幽禁惩处。最后,他表示:愿与祖大将军和其他将领共事。祖大寿还是不答复皇太极的要求。
中旬,祖大寿部将王世龙越城出降,官兵军心涣散,因惧怕后金屠杀,都不敢降。但更为严重的是,城中储备粮一万石已经全部吃光,据王世龙说:“城中粮竭,商贾诸杂役多死,存者人相食,马毙殆尽。”《清史稿祖大寿传》,卷234。还有一个叫张翼辅的,怀揣人肉从城内逃出来,供说:城里食尽,先杀工役而食,今杀各营兵丁食之。军粮已尽,唯大官余米一二升《满洲老档秘录》下编。。战后,明朝派出官员调查围城情况时也证实了他的说法:“大凌自八月初六日受围,直到十一月初九日始溃,百日之厄,炊骨析骸,古所未有。”又说,在死亡的明兵中“有弱肉强食者”,而筑城班夫更惨,他们共七千余人“栉沐半年,肢骸尽供其殂醢,此尤人世间未见之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187号卷,第8号。城内“粮绝薪尽,兵民相食”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五年十月。。没有柴烧,就以人骨代替,没有粮食,先是杀战马吃;马肉吃尽,就以死者的尸体为食,进而发展到杀役夫而食,以至互相杀戮,弱者为强者所食。祖大寿等已经“力竭计穷”,完全陷入山穷水尽无可挽救的绝境。
皇太极得知城内惨状,自感稳操胜券,因而加紧攻心战,特派与祖大寿有关系的降将姜新去做说服工作,然后,祖大寿派部将游击韩栋随姜新到后金营谈判。他回城后,备述所见所闻,祖大寿遂决意投降。为表示其诚意,他把自己的儿子祖可法送到后金营中作人质,以取信于皇太极。接着,双方秘密来往频繁,祖大寿提出降后准许他回锦州设法搬取妻小,并以此为条件进行谈判。后金方面,石廷柱、龙什、库尔缠等为代表;明军方面,祖泽润、张存仁、祖可法等为代表,经过双方反复商谈,终于达成一致协议。十月二十七日,祖大寿派中军参将施大勇到后金营,正式通知皇太极,他“降志已决”,打算降后即率随从诈逃入锦州,伺机献城。
二十八日,大凌河城内众副将、参将、游击、守备、都司等都与祖大寿同谋归降,只有副将何可纲不从,祖大寿下令逮捕,架出城外,当着后金诸将的面斩首,何可纲颜色不变,不说一句话,含笑而死《明史何可纲传》,卷271,6966页。《明史邱禾嘉传》载:十月二十七日祖大寿杀何可纲,《东华录》、《清朝开国方略》卷15均载十月二十八日,今从之。。这个曾立下重大战功的勇将竟死于自己的同僚之手,诚为一大损失。处死何可纲,祖大寿便派四名副将、二名游击赴后金营,代表他及其以下副将、参将、游击共三十九名众将官与皇太极诸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