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史略-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支持他的意见,向高第表示不能撤。他争辩说:“兵法有进无退,锦、右一带安设兵将,藏卸粮料,部署厅官,安有不守而撤之?万万无是理!……前柳河之失,皆缘若辈贪功,自为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动居民,锦、右摇动,宁前震惊,关门失障,非本道之所敢任者矣。今只择能守之人……三城屹立,且守且前,恢复可必。”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5。
高第完全拒绝了袁崇焕等人积极防御的正确主张,坚持逃跑的方针,置国家疆土于不顾。他凭借大权在握,命令袁崇焕撤出宁远与前屯卫两城。崇焕拒不从命,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宁前道,在此当官,就在此死,我坚决不撤!”高第无法动摇他的意志,便置而不管,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诸城的防御,惊慌地驱兵入关。所屯米粟尚有十余万石没有带走,也丢弃在原地,任其遭损。经战乱之后刚返回家园的百姓,又被驱赶进关,“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明史袁崇焕传》,卷259。
孙承宗在山海关督师四年,曾先后修复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建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达数百万,开拓疆土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孙承宗立足于积极防御,精心部署,大见成效。而高第到任后一无所为,以破坏孙承宗与袁崇焕的军事部署为能事,遂使他们数年心血而抛弃于一旦!当孙承宗求去之时,袁崇焕看到“魏忠贤势日炽”,深感“边事不可为”,见到承宗时,痛哭流涕,请求一起辞职茅元仪:《复辽砭》,《孙承宗略明心迹疏》。。这次他眼见高第撤防、驱赶军民进关的错误做法,更愤激请求辞职。但熹宗不准辞,于十二月还提升他为按察使,继续执行原定职责。这时,他驻守的宁远城在关外辽西一线孑然仅存!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统八旗大军,向明朝发动了新的大规模进攻,双方在宁远城下遭遇,展开空前激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这就是明清(后金)战争史上著名的宁远之战。
自努尔哈赤于天启二年初得广宁,一直到这次攻宁远,时隔三年多没有发动大规模伐明的战争。除了它自身需要巩固以往的战果,不便于连续军事进攻,还有一个原因,正如明朝人所分析:“奴酋原非须臾忘战者,乃鸷伏三年余而卒不见犯顺之实迹,或者闻重臣出关,调天下之精锐以为应援,奴未测我之虚实,不敢轻发也。”后金长时间没有发动进攻,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明人鉴于以往的经验,却是时时担心后金突然进攻,尤其是一到严冬,“无人不虑冰坚可渡之时,恐奴入寇,而今果然矣!”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5。还在正月初六日,辽东经略高第就向朝廷报告了后金将要进攻的情报,提出具体日期为正月十五日前后,后金将渡辽河,夺取右屯粮食《明熹宗实录》,卷62。。这个情报是相当准确的,它只比后金出兵的时间十四日误差一两天。
第三部分袁崇焕誓守宁远(2)
努尔哈赤行军二日,于十六日抵东昌堡,次日十七日开始渡辽河。此次进军路线,与天启二年攻广宁完全相同。后金兵渡河后,“于旷野布兵,南至海岸,北越广宁大路,前后如流,首尾不见,旌旗、剑戟如林。”《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清人的这番描写,虽有增饰,但经过几年准备,其军容之盛亦必雄伟壮观。后金兵先占领右屯卫,次及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等七城,原驻守这些城卫的明兵,都遵从高第的命令,“焚房谷而走”,撤入关内《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只有袁崇焕紧急招集本部人马全部撤入宁远城内。
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张伯桢辑:《袁督师遗集》,《天启六年四月初五日谢守城有功赏赐疏》。,未遇任何抵抗,故一往无复顾忌,直取宁远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6。。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郊。努尔哈赤以攻心为上,欲收不战而得之效,先派去被俘获的汉人进城,给袁崇焕传信说:“我以二十万大军攻此城,肯定会攻破。你们如果投降,我马上封以高爵!”袁崇焕回答说:“汗为什么向宁锦加兵?这都是你抛弃的地方,我既已恢复,就有责任死守,岂有投降之理?你说出兵二十万,是虚夸之数。我已知道你的兵力只有十三万,我岂能以此数嫌少呢!”《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完全拒绝了努尔哈赤的武力威胁与高官之引诱,表示了他誓与宁远共存亡的决心。总兵满桂、副总兵左辅、参将祖大寿与中军守备何可纲“坚执塞门死守之议”,愿与袁崇焕共命运《明熹宗实录》,卷63。,“而何可纲按剑决之”《明熹宗实录》,卷65。。
努尔哈赤发动宁远之役,用兵多少?他自称二十万,袁崇焕说十三万。学术界也多以十三万为通行说法,大抵都是根据袁崇焕的这句话。其实,无论二十万还是十三万之说都不对,与事实相去很远。有清一代,一向讳言用兵之数,尤其是在入关之前,从太祖到太宗,凡与明朝用兵打仗,所修官书或实录从来不直书用兵数,只“罗列营制而皆不计兵额”,不愿把八旗兵的准确数目“轻以示人”王庆云:《石渠余记》,卷2,《京营表序》。。所以要了解它每次用兵数目,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努尔哈赤这次攻宁远,官修《太祖武皇帝实录》只透露:“帝命八官,领布(同步)兵四万将海岸粮俱运贮右屯卫。”这八员将官率四万之众是负责运贮粮食的,用于攻战的有多少并无记载。明朝方面,对后金攻宁远的兵力作过侦察,从战斗开始到结束,有过四次报道。第一次是在宁远刚被包围时,从战场上看到后金兵约有五万余骑。此系辽东经略高第所报《明熹宗实录》,卷62。。
第二次是山海关主事陈祖苞“塘报”:“虏众五六万人”《明熹宗实录》,卷63。。
第三次是兵科都给事中罗尚忠说“虏众”有五六万人《明熹宗实录》,卷63。。
第四次是山西道御史高弘图也认为后金兵约有五万之多《明熹宗实录》,卷63。。
朝廷官员所引用后金兵数为五六万,显然是被官方承认的较为可靠的数字谈迁:《国榷》,卷87,5320页载:后金“五六万骑攻宁远”。。清朝修《明史》也承认:天启六年正月“我大清以数万骑来攻(宁远),远迩大震。”《明史满桂传》,卷271。也否认了十三万的说法。实际上,袁崇焕所说十三万,是针对努尔哈赤吹嘘二十万(如《东莞五忠传》说三十万;《石匮书》记为四十万),反其数而用之。考察清入关前兵力,至努尔哈赤晚年已达九万李新达:《入关前的八旗兵数问题》,载《清史论丛》(3辑),1982年。又,日本学者中山八郎认为,“八旗成立当时是五六万乃至十万内外;入关前后的兵力为二十五万。”见《明末女真和八旗素描》,载《满洲史研究》,1926年,东京四海书房出版。。这次出兵五六万,可见他倾注全力,来夺取这一新的胜利。
袁崇焕对后金的进攻早做了迎战的准备,并精心进行了军事部署。当后金兵渡河的消息一传来,他就召集大将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誓死守城,紧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集中兵力于宁远。撤中左所、右屯等处兵马及宁远城外的驻军连同西洋大炮,全部入城防守,至二十一日顺利完成集结的任务,总计城内明兵不满二万。
其次,实行坚壁清野。传令住在城外的百姓携带守城的工具全部迁入城里,所剩屋舍与积蓄付之一炬,全都焚毁,使后金兵到此,一无所得。
再次,军事上实行严密分工,集中指挥。令同知程维模督察“奸细”,勿使后金派人混入城内刺探军情。通判金启倧按城四隅编排民夫,供给饮食。卫官裴国珍采办物料。总兵官满桂提督全城的防务。其中城东南角,正当锦州通向山海关的大道,最为重要,满桂自任此处防御。他是蒙古人,自幼住家宣府,善骑射,“忠勇绝伦”。孙承宗主持辽东军事时,把他擢为副总兵,再擢为都督佥事,加衔总兵《明史满桂传》,卷271。。其余三个方面的指挥是:副将左辅分在城西面防守、参将祖大寿分在城南面、副总兵朱梅在城北面。袁崇焕总督全局以上见《明熹宗实录》,卷65。。
第三部分袁崇焕誓守宁远(3)
最后,关系到宁远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袁崇焕动员群众参加抗战,从思想上激发全城军民的抗战热情,树立起敢战敢胜的无畏的勇气。他手持佩刀,自刺皮肉,用自己的鲜血写成血书,号召军民积极参战。他向全体将士下拜,郑重委托并相信他们一定不惜一切牺牲,坚守住宁远这座孤城九龙真逸:《明季东莞五忠传》,卷上。。全城军民都深为感动,迅速行动起来:不能登城打仗的就参加后勤供应,连那些读书的诸生也都投笔从戎,负责把守城内各巷口。为了防止军心民心动摇,袁崇焕与军民约定:战斗中有人乱行动者即杀,城上的人擅自下城者即杀。他通令守前屯的赵率教、守山海关的杨麒:凡从宁远临阵脱逃经此处者,逮住即杀,如若放跑一人,唯赵、杨是问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袁崇焕“固守宁远揭”,卷15。。
袁崇焕在紧急部署防御时,给朝廷写出一份奏疏,表达了他固守宁远的坚定信念。他写道:“今日以宁远为前锋,宁远一固,则奴必不敢舍坚城而西。宁远不守,诸城堡如中右、中后未必能存。”他对固守宁远充满了信心,说:“本道身在前冲,奋其智力,自料可以当奴。”最后,他表示:“定与此城共存亡!”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5。当宁远被围时,“举国汹汹,一重门限,岂是金汤!”对袁崇焕誓死守城的决心,虽然“莫不翕然壮之”,但能否成功,却都“未敢逆料”,表示出严重的忧虑与怀疑《明熹宗实录》,卷63。。刚刚接任兵部尚书的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议过几次,还是一筹莫展。经略高第拥兵山海关,置若罔闻,似乎宁远的安危与他毫无关系。在宁远孤注关外、面临强敌的情况下,“中外谓宁远必不守”《明史袁崇焕传》,卷259。,静观宁远失守。开始,宁远城内军民也不抱任何信心,一听说后金兵渡河,人心惶惶,准备逃命。但经袁崇焕紧急动员和精心部署后,人心才安定下来,抱着“死中求生,必生无死”的信念,军民同心守宁远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5。,众志成城,“宁远成一金汤”《明熹宗实录》,卷65。。
努尔哈赤企图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和高官厚禄诱降袁崇焕,遭到严词拒绝,回答他的是轰隆的炮声。袁崇焕的家丁罗立已掌握了装炮与施放之法,他先在城上向西北方向后金扎营的地方放了一炮,后金兵不及防,被炸死伤数十人,不敢留此,赶紧把营移到城西侧《明熹宗实录》,卷65。。二十四日,努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