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公子-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现在唐国的局势不是很好,我来的是听说大宋皇帝已经派出来使者到了金陵,好像是为了让你们唐国国主去金陵的事情,如果这一次不能谈成,想必应该要动刀兵了吧?”
樊若水一直关注着朝廷动向,连大宋派出来使者都注意到了。
“樊兄你觉得唐国能阻挡大宋多久,或者说大宋能够用多长时间攻克金陵呢?”
赵承嗣没有回答樊若水的话,而是问他唐国能阻挡宋军多长时间,其实这还是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区别。
“唉,唐国已经失去最佳的时机,北方赵宋已经统一了北方,甚至在南方的南汉也纳入了版图,吴越国又以大宋马首是瞻,我唐国已经是三面被围,如果战事一起不到一年,整个唐国就会投降。”
后蜀、南汉吴越都在大宋的掌控之下,唐国基本上没有可外援,如果在以前大宋没有将这些地方拿下的话,唐国还有机会,但是现在却没有任何机会了。
“好了,咱们不说这些了,好好照顾樊大叔,这些国家大事就留给那些当权者吧,对了我在樊大叔的房间内留下些银两,你们先用着,不够的话我过一段时间再送些。”
赵承嗣没有跟他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而是转移了话题。
“这怎么可以,你已经帮了我很多了,这些……”
他还没有说完就被赵承嗣给阻止了:“这些都不要多说了,我也是受人所托而已,记住好好照顾樊大叔,这比什么都强。”
赵承嗣比樊若水年纪小了好多,但是说起话来觉得有点老气横秋,可是这一切都看起来那么自然。
“多谢了,他日我樊若水一定重谢阁下。”
樊若水也没有在推辞,毕竟是为了自己的父亲,大不了以后多感谢一下人家嘛!
赵承嗣和樊若水又寒暄了一阵子,就离开了,欧阳平夷就有点不解了,赵承嗣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
“这个人身上有一种东西,对大宋有好处,以后你就知道了,对了准备百斤火药给林仁肇,我们还要在金陵待一段时间,此人千万不能得罪,不过不要那么纯。”
赵承嗣还想着继续忽悠林仁肇,不是要火药吗,先给你一部分,拖住你再说吧。
这些都是小事,欧阳平夷就能做到,今天他们两个出去转一圈,收获不少,现在是时候回去了。
一回去赵承嗣就感觉到头疼,王灵儿一直在哭闹不止,周围的人她一个都不认识,这里是什么地方她也不知道。
那些照顾她的人无论怎么劝都不行,也不敢得罪,幸亏赵承嗣回来了。
“好了你们都先下去吧,这里就交给我了。”
赵承嗣走到了王灵儿的身边,这小丫头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还在闹着。
“灵儿你总要吃点东西吧,爷爷已经不在了,那些伤害爷爷的人现在也下去陪爷爷了,你一定保重自己,毕竟爷爷也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
见到赵承嗣灵儿才有点生气,依然凄惨惨的看着赵承嗣,一夜之间失去最亲人的人对这个小女孩打击也有点大。
“爷爷也不希望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来乖,让将这些粥喝了,好好养身体,然后带你去看看爷爷。”
赵承嗣端起来粥,小心翼翼的喂王灵儿吃了起来,一小碗粥很快就吃下去一大半。
然后赵承嗣用了一点手法让她安慰的睡了一觉,看起来想要让她解开心结,还要花费不少时间。
不过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连累人家了,老爷子要不是自己也不会被杀。
“哼,不管是不是你,有机会一定要除掉你。”
赵承嗣眼光很深邃,凡是要对付他的人,他一定不会放过,无论对手是谁。
赵承嗣这边想着怎么安慰一下灵儿的时候,林仁肇那边也有事情发生。
他今天去了瓦罐寺和小长老大师谈论了一番,顺便给唐国求了一签,上上签,大吉。
他心情正不错,正在会将军府的路上,一个人拦住了他。
瞬间周围保护林仁肇的哪些人,立刻将来人围住。
“林将军不必这么大将小怪的,我也不是来行刺的,我是来帮助将军的,这里是一封信,对将军对唐国都有好处。”
那人将一封信扔了过来,他自己则是一跃跳出了包围圈,然后消失在夜色之中。
林仁肇毕竟是当过将军的人,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也没有让手下的人去追,自己回到了府中。
然后一个人打开了这封信,越看越心惊,这封信要说的是真的话,那么真的对大唐有利。
林仁肇也没有说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立刻派兵将这个地方给包围,没有过多久就传来了消息,那个地方的人果然都不是普通人,足以证明那是大宋的派来的细作,不下于十人。
一次被抓住了,林仁肇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封信中海表明了赵承嗣身份,他也是大宋的细作。
林仁肇却没有立刻将这个人逮捕,那个送信的人是什么人,他怎么知道赵承嗣的身份,赵承嗣真的细作的话,那么他来唐国有什么目的呢?
还有他真的希望赵承嗣不是大宋的细作,自己还想着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实惠,自己花费了那么多的钱财,不能就这样放弃。
“来人,派出几个人日夜盯着赵承嗣,无论他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都要仔细的报告给我,也不要让他离开金陵。”
林仁肇的命令一下,赵承嗣的身边多了好多唐国人,日夜盯着赵承嗣。
不过他们却低估了赵承嗣,这些人去盯着赵承嗣其实也相当于帮了赵承嗣一个大忙,给林仁肇传递假消息呀。
林仁肇不知道这些,他的心思全部在训练唐国士兵上。
………………………………
第二九六章唐国国主
“贵国国主什么什么接见我们,我们在金陵待的也有不少时日了,再这样下去,我大宋皇帝陛下可不高兴了。”
卢多逊约见南唐的礼部官员,也有点不高兴了,自己来了这么多天,却没有安排他去见李煜,这让他十分的不爽。
莫不是南唐看不起自己的吗?
自己可是代表大宋皇帝陛下来的,你们怠慢的不是我,而是大宋的皇帝陛下。
卢多逊想到这里立刻再一次让人约见唐国礼部尚书徐铉,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强烈不满。
卢多逊可不是那种嘴上说说的人,他背后有大宋支持,所以说起话来相当的硬气。
徐铉在江南唐国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和已经去世的韩熙载齐名,合称韩徐。
可是此时他在卢多逊面前却也没有摆他的官架子,而是小心翼翼的。
“卢大人,请息怒,弊国主最近偶有小恙所以耽搁了,怠慢贵使了,还请赎罪。”
徐铉心里也憋屈,但是又不能得罪大宋的使者,唐国之人都知道,不能给宋国攻打他们的借口,任何借口都不行。
“本使也不是那不近人情之人,贵国主身体抱恙这确实令人担忧,但是本使奉有王命也不能耽搁,如果耽误了大事你我都担待不起,徐大人您说呢?”
大事?
什么是大事,那就是赵匡胤的事情是大事。
你李煜即使身体不舒服也没有这件事大,惹怒了大宋可不是闹着玩的。
徐铉也没有耽搁,告罪一声立刻就离开了,真的要给李煜去禀报一声。
背后卢多逊在冷笑,小样还对付不了你。
唐国皇后!
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已经经历了三位唐国皇帝,现在的皇帝是李煜,当然了也只有在自己的国内他能称皇帝,在大宋那边都称呼他为国主,皇帝这个称呼已经不属于他了。
此时的李煜脸色苍白,虽然坐在凳子上,但依然可以看出来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陛下,您感觉好点吗?”
他身边伺候的是现在他的国后,周氏,这是他的第二任国后,历史上人称小周后。
这可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她的姐姐是李煜的第一任国后,也就是大周后,周娥皇。
姐妹二人同为国后,尊崇至极,在历史也不常见,足见此女的魅力和手段。
在历史上也留下她很多的轶事。
据史料记载,周娥皇的病情恶化与其妹(小周后)的宫闱秘事有关。
周娥皇生病后,小周后以探病之名常入宫中。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警敏有才思,后主爱慕她的美貌,就暗中纳为姬妾。
周娥皇发现后,非常愤恨,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
也就是说大周后周娥皇的死和这个妹妹有直接的关系,在她生命期间,李煜和这个妻妹走到了一起。
这让大周后气愤不已,最后病情加重,终于回天乏术,死翘翘了,她姐姐死后,她接替了自己姐姐的位置,成为了周后。
“朕没事,只是觉得胸闷,看起来这药引子起了效果,命令下去,继续寻找药引子,朕要赶紧好起来。”
李煜脸上带着笑容,这奇人给自己的药引子,当真好用,就是有点伤天和,可是为了自己的病,为了整个大唐,自认为是仁厚的李煜也管不那么多了。
这个药引子也没有什么,就是要老人的心肝,而且要七七四十九位老人。
金陵城的老人不少,可是年纪是六十六岁的就有点困难了。
李煜已经用了四十八为老人的心肝了,换而言之已经死了四十八位老人了,李煜的病依然没有好,所以李煜心里还想着自己没有痊愈,都是因为药引子不足。
“陛下,下面已经有人去做了,可是六十六岁的老人真不好找,所以花费了点时间。”
周氏在一旁也叹了一口气。
“爱妃你说朕是不是昏君,为了自己的性命,居然害了这么的性命,真心里真的……”
李煜想到为自己而死的那四十多个老人,也心里不是滋味。
毕竟李煜信奉的是佛教,心肠也比较软,可是这一次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就被热人下了毒,宫中御医也没有办法,最后来了一个奇人给他说了这么一个办法。
刚开始李煜还不同意,可是在这个时候北方宋国的使者到了,一定要见李煜,最终李煜也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这个办法,这几天的时间,金陵已经有四十八名老人为李煜而死。
所以李煜现在的心情十分矛盾,这和自己平日里的作风有点不一样。
看着丈夫难受的样子,周氏也有点不忍。
“陛下请不要这样,虽然这样做是有点不人道,可是您是天子,为了唐国的百姓着想只能牺牲那些人,可是您救的是千千万万的唐国百姓。”
周氏安慰着自己的丈夫,她也是这样说服自己的。
正在这个时候内侍裴厚德急忙走了进来,说是徐铉有要事禀报,李煜强打着精神,让周氏暂时退下,女子不干涉内政。
徐铉进来之后给李煜行礼之后,直接进入到主题。
“陛下,宋国使者强烈要求见您,如若不然后果自负,这可如何是好?”
李煜双手紧握,指甲都陷入到肉里,这宋国使者都敢这样说话了,真是屈辱,天大的屈辱。
自己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主,一个外邦使者都敢这样无礼,这是整个大唐的耻辱。
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