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墨子评传 >

第13章

墨子评传-第13章

小说: 墨子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芪幕奶扔倘缒裼愣杂谌群抵堑牟煌龋且蛭舜酥渌枷搿⒐鄣悴煌痢H绻担又饕谴痈灸谌萆希孟挠碇婪穸ㄖ芾瘢蚩鬃又饕谴有问缴隙灾芾窦右运鹨妗?鬃釉倒骸奥槊幔褚玻唤褚泊浚螅岽又凇0菹拢褚玻唤癜莺跎希┮病K湮ブ冢岽酉隆!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对周文化外在形式的批判,是思想观念从”官学“桎梏解放出来的第一步,是由官学向诸子私学发展必经的一环。墨子生于子学兴起的开始时期,对孔子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这点应是有亲自体会的。所以,对孔子至当不易的评价,墨子是从对周文化批判的思想发展的角度作出的。

墨子对孔子至当不易历史作用的肯定,并不改变其非儒的立场。相反,墨子非儒,系统地批判儒学的各种观点,进一步否定了周文化的内容。孔子开创的儒学在根本内容上是维护周礼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从孔子到墨子,对周文化来说是从形式的改造到内容的批判,从温和的批评到激烈的否定。孔墨的对立,其缘由之一就是如何对待周文化,同时也表明周文化正是诸子思潮发展的起点、源泉和比较参照系。先秦诸子正是以周文化为对象或是肯定,或是否定,或是改良维新来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

墨子非儒一是反对儒者述而不作的复古主义,“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循而不作的复古主义。墨子认为创造要比述而不作有益的多,“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指出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皆君子也。” 并且用逻辑悖论的手段说明服古后仁的谬误。“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

古人言、服的东西,其开始时必是新的,积久才成古,古人言之服之,按儒家的说法,就是不服古言的非君子,而今人服言的是非君子古人之服言,又怎么能说是“必服古而仁”呢?况且儒家是“法周而未法夏也”,所以儒家“之古非古也”。 儒家服古而仁的说法缺乏根据和说服力,儒家提倡服古,言古,复古,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

二是反对儒者的重葬、久丧之礼。儒家为了恢复周礼,维护宗法等级,所以强调厚葬久丧是治国之道。墨子认为重葬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无利于天下,三年久丧使社会生产荒废,所以墨子说:“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 厚葬是将生产出来的财富白白埋到地下,久丧则废弃了产生财富的社会生产活动。久丧之礼既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又破坏了人类的生育繁衍,“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 所以,墨子认为“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 厚葬久丧实是足以丧天下之道。墨子节葬的主张正是小生产劳动者针对富贵者,反对宗法等级的平等思想的一种体现。

三是反对“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儒者天命观,认为儒学的天命之说实“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因为如果“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天命之说的本质是否定了人的力量。儒者将周礼提高到天命的高度,使其具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慑力量,墨子非命就是从根本上背弃了周道。

儒学从周,墨子背周。儒墨对立的意义就在于揭示了官学下私人过程的深入发展,墨子接着儒学对周礼的形式批判,在内容上批判了周礼损民、弃事、乱政之危害,“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伤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情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饿,无以违之。” 墨子将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结合起来,最明显地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的总结、概括与认识论、逻辑思想研究的结合上,使对自然现象客观内容的认识和思维形式在确定性、一致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定义、科学命题、经验公式、机械制造规范,经说四篇是其集大成。二是,理论认识和实践的一致,即言行一致不仅是墨子认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墨子及墨者处世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墨子认为“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言行不一是道德人格衰败的表现,“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耕柱》篇记载了一则故事,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墨家这种言行合一的精神。墨子弟子高石子至卫,卫君待之高官厚禄,上朝必尽言,而言无行,高石子见言不被所用,就离卫去齐,墨子知道后,称赞他做得对,“去之苟道”。

三、墨家三派

关于墨子的弟子,文献记载大都指出墨子弟子众多。例如,“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公输》篇中墨子曾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孙诒让在《墨子。閒诂。墨学传授考》中对墨子弟子作了考证。根据《墨子》一书及先秦诸子记载,孙诒让纲罗掇拾,粗理脉胳,“今集之,凡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传弟子三,三传弟子一人,治墨术而不详其传授系次者十三人,襍家四人,传记所载,尽于此矣。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灭,与草木同尽者,殆不知凡几。”

关于墨学的传授系次及墨家派别的分裂,有几段文献记载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吕氏春秋。当染》记载:“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击学于许犯。”《庄子。天下》篇记载: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梁启超、侯外庐根据各自对文献的考证和理解,分别制订了关于墨学派别的源流表。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所揭示的墨子学派:侯外庐等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中是这样认为的:上表……符号,表示传授无确据而颇有可能的。——符号表示传授有文献记载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为墨辩或富于辩者色彩的。人名有符号的,表示其人染有辩者的倾向。文献的记载间或有缺且彼此各有出入;先贤的掇拾网罗,整理考证各有所得。

这里不准备详加评述,我们关心的是墨学派别分裂这一事实,及分析各派别的基本倾向。因为,根据现有文献,要确凿地考证出墨学源流演变的系次是不可能的。

其次,墨家作为一个有严格的,类似宗教组织形式的团体(诸如巨子制、俱诵《墨经》),墨家后学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严格遵守了墨子所创学派的基本准则,在精神上和墨子保持了一致性,而不象儒家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不断改变观点、思想和行为。墨学的分裂,只是墨学后学各自坚持发展了墨子思想的某一基本倾向,或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游侠献身精神,或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政治理想,或是重视对自然问题研究的论辩风气。所以,从墨家后学的思想、行为的所重,其大致可分为游侠派、游仕派和论辩派。墨子在《耕柱》篇中回答弟子的“为义孰为大务”的问题时,说:“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对弟子各有所能,各有所重的肯定,为墨学以后三派的分立打下了思想基础。下面对墨学三派略加述评。

(一)游侠派

勤生薄死,艰苦卓绝,殉身赴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风和墨家的基本传统。战国时局动荡,复杂的政治斗争,使“为知己者死”的侠士成为诸侯、公卿所特别需要的人才,聂政、荆轲之属,一时名扬天下。顾颉刚曾指出,“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儒侠对立,若分泾、渭,自战国以迄西汉殆历五百年。” 《韩非子。五蠹》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儒侠对举,侠当指的是墨侠。《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陆贾的《新语。思务》篇说:“墨子之门多勇士。”从墨子弟子禽滑厘及墨家巨子腹、孟胜等的事迹也很可看到墨侠派的风貌。禽滑厘跟随墨子,裂裳裹足,长途跋涉,赶到宋国,率领墨子弟子三百人助宋守城,止楚攻宋。 禽滑厘曾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黎墨,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墨家巨子腹之子杀人,秦惠王令吏勿诛,而腹坚持“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者之法,终杀其子。 墨家巨子孟胜为楚阳城君守城,以身殉职,其弟子徐弱等183 人随之殉死。 ……《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和墨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墨子所主张并坚持的“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口言之,身必行之” 等信条就是墨侠的基本信条。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墨家游侠派的存在当无疑义。并且,可进一步从游侠派活动中心的转移来证实墨侠派的存在。巨子孟胜率弟子为楚阳城君守城,以巨子为中心,可说墨侠的活动中心在楚。后孟胜死,传巨子位给居宋的田襄子,墨侠派的活动中心转移到宋。后田鸠 又率领弟子入秦,“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悦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 后墨家巨子腹居秦,深受秦惠王器重。这一记载也许可说明,田鸠入秦传巨子位给腹。墨侠派多是勇斗之士,且多掌守城之技,这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既可满足对中原扩张所需的武士,又可用之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墨侠派在秦得势也可以从其反对墨家论辩派的言行得到佐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记载了田鸠驳斥论辩派的话:“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不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侠派唐姑果非墨辩派的事迹,“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