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87章

大清风云-第187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从陕西那里调过来一千援兵,这些援兵企图在萧朝贵攻打长沙前进入长沙城,没想到跟萧朝贵正好遇上。这一千人被萧朝贵歼灭,只有少数几个人逃了出去,他们满身血污地跑到长沙,这时官府才不得不相信。于是,立即关闭城门,积极备战。但是,老百姓仍然不相信战火会烧到长沙。
没多久,萧朝贵的军队就到达了长沙城南,在这里设下了大营。萧朝贵虽然是长毛,但品味却很贵族化,喜欢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长沙城有一个姓杨的迂腐儒生,看到萧朝贵穿着光鲜,以为是钦差大臣来了。杨生心想,这可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他跑到萧朝贵跟前,向他显示自己的才华,提出种种剿灭长毛、振兴国家的机会。萧朝贵这人也比较有意思,他装作很欣赏的样子,不时还夸奖杨生几句。
杨生以为这下真的发达,忽然进来一个人,问萧朝贵杨生是何人。萧朝贵说:“这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在向我献策,如何剿灭我们太平天国。”
杨生一听,立刻灰熘熘地逃走。
长沙城实在太大了,萧朝贵站在城下有些茫然,应该从哪里攻起呢?萧朝贵看来看去,不知道该怎么办,总不至于到了这里什么也不干吧!萧朝贵下令就地放炮,炮弹虽然打中了城墙,但是没有伤到一个人。萧朝贵终于发现在东南角有一个最高的城楼叫天心阁,萧朝贵心想,这肯定就是城门,往这里轰吧!
长沙城其他地方没有大炮,偏偏这个天心阁这里有两尊大炮。你开炮我也开炮,城上的人看到下面有一个人衣服穿得特别鲜艳,简直就像是开丝绸店的。行了,目标太明显了,就轰这个人吧!这炮弹一来,萧朝贵一命呜呼,萧朝贵万万没有想到漂亮衣服也会要了自己的命。
就这样,太平天国的又一个领导人殉国。
萧朝贵一死,他手下的先锋曾水源极为悲愤,发疯般地攻城。那边江忠源听说长沙危机,立即赶了过来。江忠源来了以后,发现长沙城防御太糟糕了,自己亲自指挥防御。没多久,就接到一个好消息,新任的湖南巡抚正从云南赶往湖南,湖南总算有最高领导了。贵州知府胡林翼和将军向荣也正日夜兼程赶往湖南。
曾水源拼了命想攻下天心阁,江忠源跑到这里一看,说:“如果让长毛攻下天心阁,长沙就保不住了。”
杨秀清得知萧朝贵战死的消息也非常悲愤,他和洪秀全正一起率领大军逼向长沙。与此同时,清军将领和春与张国梁也赶了过来。太平军的先头部队还没到长沙,就在永兴城外遭到张国梁的袭击,损失了不少人手。杨秀清的目标直指长沙,太急切了往往会给敌人留下许多漏洞。
杨秀清不顾张国梁的骚扰,径直带兵攻向长沙。张国梁不断在后面偷袭太平军的后续部队,斩获颇丰。
杨秀清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在萧朝贵出发一个月后,也就是萧朝贵死的时候他才发兵,错失了攻下长沙的最好机会。有人推测杨秀清对萧朝贵不满,洪秀全作为最高领导者,故意让萧朝贵来限制杨秀清,所以杨秀清才迟迟不发兵。
这时候发兵显然已经有些晚了,在长沙城汇聚着向荣、和春、张国梁、江忠源、骆秉章等人,后来还来了左宗棠和郭嵩焘,黑马们全都来了,而且兵力有三万多人。杨秀清怎么打啊?估计是怎么打怎么输,除非这些人老毛病又犯了,互相扯皮,互相争执,还没开战先搞内讧。
杨秀清终于被张国梁搞烦了,只好回头先收十张国梁。让杨秀清意外的是,张国梁真不是好惹的,他不但没收十张国梁,反而被张国梁收十了。杨秀清还是用老办法,设埋伏,在攸县丹陵桥附近设下埋伏。张国梁的参将文岱来到丹陵桥,一眼就看出这里有埋伏,可想而知太平军埋伏工作之粗糙。
文岱决定将计就计,在松林里埋伏了两千精兵,自己带着几百人走向丹陵桥,佯装中计。太平军冲出来追杀,文岱又假装撤退,太平军不疑有诈,一直追到松林里。这时,清军伏兵齐出,此时,太平军终于见识到张国梁的厉害了。张国梁的部队善用火器,火枪噼里啪啦地射向太平军,太平军一片哀嚎,几百人阵亡。无奈之下,这支太平军只好退到谭家村。
张国梁真狠,别人撤退了,还不放过。他又让人掘开河堤,淹了谭家村,结果不光是太平军,就是连谭家村的百姓也无一生还。
七月初七,太平军的一支五千人部队终于和曾水源会师。曾水源这下遇到水源,活了,率领大军发动突然袭击,歼灭了蔡公墓一带秦定三的部队。江忠源赶过来支持秦定三,结果被杀下马,他的兄弟们拼死才救回他。江忠源是个硬骨头的汉子,虽然大腿中枪血流如注,仍然坐在轿子里指挥战斗,硬是把曾水源杀了回去,保住了蔡公墓。
七月十四日,洪秀全和杨秀清终于到达长沙。洪秀全在城楼下,骆秉章在楼上,都是广东花县人,老乡见老乡,并没有泪汪汪,只是沉默,一种阴郁的沉默。也许骆秉章心想,好你个洪秀全,你什么不好做,偏偏要去做贼,看老夫今天就替家乡父老收十你这个逆贼。洪秀全心想,骆秉章啊骆秉章,你竟然充当清廷的走狗,真丢我们广东人的脸,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让大家看看做走狗的下场。
其实,这两人完全没必要互相憎恨,如果洪秀全考上了科举,也会跟骆秉章一样站在城楼上。骆秉章考中进士那时在广东名列第一,至少就学习成绩来说,洪秀全是无法望其项背的。但现在不会读书的洪秀全混成了天王,骆秉章不过是清廷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而已。优等生变成了中规中矩老实本分的公务员,差等生变成了翻江倒海的混世魔王——这跟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多么相似啊!
史载这次围攻长沙的太平军有十万,但根据李秀成的说法,只有五六万人。其实,这次太平军只是号称十万,真正的人数不过五六万,而能够作战的也就一两万人。清军的实际数目可能在三万左右,加上乡勇,不会超过五万。
长沙会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三大最惊心动魄的战争之一,另外两战分别是曾国荃在安庆大战陈玉成、左宗棠与石达开在宝庆血战。
太平天国高层对这次战役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等人共同研究,决定先派几千人挖地道。当时,长沙的清军只有两万人,还有两万人滞留在郴州,一时之间过不来。所以,杨秀清和韦昌辉的任务就是把长沙城围起来,慢慢吃掉。石达开负责渡过湘江,打通粮道,同时击毙一切支持的清军。
这个战术还是非常严密的,关键就看实战效果怎么样。
九月初一,太平军七千人扑向浏阳门校场和江忠源大营。江忠源已猜到杨秀清的打算,提前给城内的向荣发了求援信。向荣挑选出两百个最勇勐强干的士兵前去支持。江忠源习惯用腰斩战术,固营坚守,吸引太平军的主力,然后让秦定三率领乡勇从后面将太平军拦腰切断。
杨秀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习惯用螃蟹战术,中间虚空,两翼的势力很强,就好像是两个巨大的蟹棒。秦定三企图拦腰切断,首先遇到的是两翼军队。面对两翼强大的军力,秦定三的部队一下子就崩溃了。
这时候,和春赶过来支持,和春、江忠源和秦定三三路兵马同时跟进,太平军招架不住,败退到陈家陇。江忠源奉行痛打落水狗的政策,一路追到陈家陇,没想到杨秀清在这里埋下了伏兵,这样一来,反而把江忠源给围住了。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打到天黑,没有分出胜负,各自退去。
石达开那边情况比较好,他渡过湘江后,控制了大片的农田,当时正是收割的季节,粮草是没有问题了。杨秀清打算把战线移到西面,江忠源再次识破他的意图,请求向荣出兵渡江,但向荣一口回绝。石达开势如勐虎,在西面战场上所向披靡。向荣后悔莫及,但是仍然对江忠源非常厌烦。江忠源的计策明明是对的,但向荣偏偏不配合自己,于是非常恼怒,发誓永远不再和向荣合作。
石达开那边形势一片大好,但杨秀清这边却连吃败仗。清军最终接受了江忠源的建议,派兵去支持西岸,石达开的势头这才被遏制了。随后,赛尚阿亲自指挥对石达开的战争,千辛万苦之下终于击败了石达开。
清军将领朱启仁非常凶悍,他一路追到石达开的大本营,想赶尽杀绝,贪心往往要吃大亏。朱启仁非但没能灭掉石达开,反而全军覆没。石达开这人打仗喜欢玩技巧,尽量避免跟人正面对碰,向荣呢,喜欢硬战血战。向荣把石达开逼到橘子洲,硬是逼着石达开跟自己正面对战,石达开被逼无奈,只好跟向荣正面开打。没想到这一打,居然打得向荣全军覆没,向荣带着几十名亲兵仓皇逃走,又献了一次大丑。
就这样,石达开在河西站稳了脚跟。
在整个长沙会战的过程中,最郁闷的人莫过于江忠源。后来,徐广缙代替赛尚阿成为钦差大臣,江忠源又向他献策,结果徐广缙也不比赛尚阿好多少,也不怎么搭理江忠源。江忠源又是老样子,甩手不干了。
这边杨秀清围攻长沙城八十多天,没什么进展,也准备放弃了。石达开负责接应,居然让太平军成功逃走。结果,太平军就在和春的眼皮底下平安撤退。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情,敌军撤退的时候是最好的进攻时机。和春显得这么淡定,难免有人怀疑他有问题。有人指责和春收了太平军的贿赂,和春却相当不屑地说:“这些贼又不怕我,怎么可能会贿赂我呢?”
这事不了了之,就算和春真的接受了贿赂,别人也很难找到证据。太平军离开长沙后,很快就攻下了宁乡和益阳,不久,太平军又出洞庭,拿下岳阳。到了岳阳时,太平军的队伍更加庞大了,在岳阳的时候,太平军还创建起一支水军。
左宗棠这个人
在长沙会战中我们提到左宗棠这个人,不过这时左宗棠还没有崭露头角。左宗棠被誉为清朝的中兴名臣,跟曾国藩齐名,说明此人的能量是相当大的。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左宗棠的科举路也不太顺,到了二十几岁还没有考上秀才,这倒不是因为左宗棠这个人特别笨,至少在读书方面,左宗棠比洪秀全强很多。我们看看左宗棠写的一些诗词,确实还是有些功底的。左宗棠这个人读书时很有些不务正业,他喜欢看兵书,对于儒家的那一套不太感冒。
左宗棠没有考上秀才,还是花钱捐了个监生,这才有机会参加乡试。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特别幸运,本来已经落第了,没想到道光心血来潮,让扩招,让主考官从落选的五千张试卷中挑选六个人为举人。其中有一份试卷就是左宗棠的,左宗棠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举人。也是老天有意要拯救清王朝,否则左宗棠准备卷舖盖回家务农呢!
左宗棠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这个一点都不意外,他要考上倒是怪事了。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这辈子可能也就是个小举人了。尽管左宗棠科举路不太顺,但他还是比较幸运了,结识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偏偏这些人都欣赏左宗棠这个偏才。
譬如,道光朝炙手可热的大臣陶澍,跟左宗棠的关系就很不错。左宗棠还曾为陶澍写过对联,陶澍很满意,更满意的是左宗棠这个人见识非凡,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物。陶澍曾经夸奖左宗棠有王霸之才,预言这个人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