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悍-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淑嘉一惊,她只顾着查清楚潘玉儿是否重生了,怎么就忘记了如果潘玉儿真的是重生而来的话,那前世的摄政太后可不是白做的!以潘玉儿的警觉,只怕大春轻易就能露了马脚。
“你说的对。”冯淑嘉立刻改变了主意,吩咐大春,“不用盯着姚府了,还是盯着胡记香料行吧。不管是香料行有什么异常之事,还是潘姑娘曾经前往,你都要仔细记住,回来禀报。”
众人更是不解,怎么又盯上胡记香料行了?
“潘姑娘三番五次在胡记香料行冲动行事,我总觉得没有那么简单。”冯淑嘉解释道,“而中山伯世子又和胡记香料行杠上了,所以,这个香料行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大春恍然大悟,立刻躬身应诺。
采薇也是一脸恍然。
唯有采露多了个心眼,就算是胡记香料行不简单,那又和冯淑嘉或者说是武安侯府有什么关系呢?对付李景尚且可以说是替冯淑颖报仇,那盯着胡记香料行和潘玉儿又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疑虑归疑虑,这半年下来,采露对冯淑嘉从最初的纵容无奈,已经渐渐地信服顺从起来,她想既然冯淑嘉现在不肯明言其中因果,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事情吩咐下去之后,冯淑嘉便专心等着严嬷嬷到府任教。
白氏跟她透了口风,说是严嬷嬷大约会在近几日登门,想到很快就要见到前世无意间给予她良多帮助的严师了,冯淑嘉心中就忍不住激动。
三月二十,春末的最后一场春雨中,严嬷嬷按照约定的日子,登上马车,一路往武安侯府行来。
白氏的意思是,既然天突降细雨,那不如再重新择定一个风和日丽的吉日,请严嬷嬷登门赐教,一来便宜,二来也图个吉利。
严嬷嬷却对着前去递话的腊梅笑道:“春雨贵如油,这正是吉兆,不必再更改日子了。”
腊梅无奈,只得撑了伞,一路小心地搀扶着严嬷嬷登上了马车,又打发了一个护卫飞奔回去禀报。
幸而白氏一切拜师仪礼都准备好了,冯淑嘉又大早地去了颐和堂,一身端庄大方的粉蓝春衫,在那里恭谨又激动地等着了。
得到严嬷嬷已经动身前来的消息,白氏吃了一惊,看向冯淑嘉惊异道:“你先前也没有见过严嬷嬷,怎么将她的心思猜得如此准确?”
早上她看见外头飘着细雨时,就派腊梅去严嬷嬷家传话,说是商议另选一个良辰美景的吉日,再举行拜师礼仪。
冯淑嘉当时恰好一脚跨进屋来,听见白氏这么说,便笑道:“母亲与其花费心思重新挑选拜师的吉日,倒不如抓紧时间将拜师的仪礼准备起来才是。依我看啊,严嬷嬷十之**会遵守约定,如期前来的!”
白氏当时还以为冯淑嘉是随口胡说,但是以防万一,还是将一切都准备齐全了。
没成想,倒是真被冯淑嘉言中了!
白氏诧异万分。
“母亲,我是没有见过严嬷嬷,但是从别处听其他人说起过她呀!”冯淑嘉神态自若,从容笑道,“严嬷嬷之前教导女学生,从来都是守时守信,绝不因为任何阴晴风雪就改变提前约定好的事情!”
当然了,她可不是根据那些女孩子之间的闲聊说笑就笃定严嬷嬷今日一定会登门的,她是根据前世和严嬷嬷师徒一年的经验判断出来的。
白氏点点头,趁机教育冯淑嘉:“女孩子嘛,也该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多听听,总是有用的吧!”
冯淑嘉知道白氏是有些不满她近一个月来都一心扑在芙蓉裳成衣铺子上,连三月三的上巳节郊游踏青都没有去,有些着急了。
想想也是,她如今十一岁了,已经到了可以相看的时候,如果整日里都不出去与人交游应酬,又如何了解别人以及让别人了解她?
要是再传出什么“钻进钱眼里”“一身铜臭”的话来,于她的亲事可是大大的不利。
也难怪白氏会着急了。
然而白氏如今挺着个大肚子,去哪里都不方便,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她能够从铺子里抽身两日,去参加各式的赏花游玩宴会了。
可是,她今生真的没有想过嫁人的事情啊……
眼前抄家灭族之祸还未曾解决,她哪里有心思去管这些男女风月之事!
有这个闲工夫,她宁愿多赚两个钱以备他日之用,或者是将汾阳王此时的暗棋一个一个地调查清楚,在其成气候之前,设法将其毁掉。
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见欢
怕白氏担心,冯淑嘉最后还是笑着应了一句:“我知道了,母亲。等三月过了,铺子上了正轨,我就可以清闲下来与人结伴游玩赏花了!说到底,我这不还是担心万一铺子的盈利不好,三个月之后,母亲不肯出银子替我盘下斜对街的茶楼吗?”
白氏被冯淑嘉最后一句话逗笑了,伸手戳了戳她的额头,没有好气地笑骂道:“鬼精灵!算盘打得这么精,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冯淑嘉笑嘻嘻地摸摸被白氏戳过的额头,跳开了:“自然是随了母亲!要不是母亲,咱们冯家能从白手起家,有了如今的安县富庶嘛!”
在白氏笑着抬手打过来之前,冯淑嘉立刻又举手讨饶,口中还笑道:“母亲,严嬷嬷应该快到了,我去门上迎候她了!尊师重道,这是师道纲常!”
说着话,人就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徒留白氏一脸无奈,哭笑不得。
春日的雨,纤细如丝,密斜如织,随风拂面,润泽微凉。
出了颐和堂,冯淑嘉脚步越来越快,也不顾雨丝打湿的裙角沾上了尘土,淡淡的粉蓝色也略略加深了一些,漂亮的春衫染上了泥渍斑斑。
采露和采薇两个撑着伞,一路提着裙角疾行跟上。
可是到了垂花门,冯淑嘉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甚至于脚步连停顿一下都没有。
采露和采薇两个相视一眼,不解又默契地撑伞追了上去。
严嬷嬷就是再得脸,也不过是个教养嬷嬷罢了,冯淑嘉竟然是要迎到大门外去,如此敬重严嬷嬷,让她们很是惊讶。
然而冯淑嘉刚至中庭,腊梅便一手撑伞一手搀扶着严嬷嬷,从外面走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同样撑着伞的小丫鬟,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包袱,想来是随行来伺候严嬷嬷的。
再见前世的授业恩师,冯淑嘉心里说不激动是假的,但是再激动,她还记得克制地行了见面礼,并且十分恭谨谦和地解释道:“母亲身子重,雨天路滑,不能亲自来迎接嬷嬷,还请嬷嬷勿怪。”
严嬷嬷是个极重规矩且守得住规矩的人,方正不阿又耐心周全,要不然当初也不可能在寿阳公主身边的这么多嬷嬷当中脱颖而出,深得寿阳公主的信赖和倚重,如今又成为京城中许多权贵之家争相相请的教养嬷嬷了。
比起亲热地上前和严嬷嬷叙交情、攀关系,一个知书达理、端庄有礼的人,才会真正得到严嬷嬷正眼相看。
这是冯淑嘉用前世半辈子总结出来的结论。
冯淑嘉的知书达理、谦和大方,还有那份发自内心的敬重,让严嬷嬷微微诧异,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真心敬重甚至欢喜她的到来的女学生,甚至于看样子冯淑嘉原本还打算一路迎候她到武安侯府的大门外。
而以往她教过的那些女孩子,最多不过是在垂花门上等待罢了,而且待她也往往是敬而怕的,甚至还有那等表面恭敬、内里轻慢的。
武安侯冯异的这个嫡长女,还真是特别。
严嬷嬷第一次见冯淑嘉,便生出一分好感来,那面上客气又克制的笑容便多了一分真诚:“夫人和姑娘客气了,委实当不得如此。”
若是别人,只怕会以为严嬷嬷这只不过是故作谦逊的客气话罢了,但是冯淑嘉却明白,严嬷嬷是心里正如此想,口中才会如此说的。
前世严嬷嬷教导她的第一堂课,便是做人中的言行心三者一致。
严嬷嬷曾说:“即便是算计或是防备、反击,那也是心中所想、口中所述和手下所做,三者相互配合一致的。”
那时候冯淑嘉,正沾沾自喜于小儿女情热时的“心口不一”“言行不应”,还觉得严嬷嬷太过于古板,而现在她一心认为严嬷嬷实在是这个世上难得的心口一致、方正不阿之人,值得真心敬重学习。
师徒两人客套寒暄过后,便一路往颐和堂行去。
冯淑嘉亲自给严嬷嬷撑伞,那伞斜得采露和采薇两个禁不住一阵心疼。
腊梅在一旁见了也微微皱眉,严嬷嬷虽然名气大难请,但是冯淑嘉身份更加尊贵,这样一路淋了雨下去,只怕冷风一吹,是要生病的!
唯有冯淑嘉和严嬷嬷二人面色坦然,一路前行而去。
白氏在正房的屋廊下等着,瞧见冯淑嘉和严嬷嬷进了院子,便从抄手游廊处迎了上去,远远地就笑着招呼道:“严嬷嬷来了,有失远迎,还请勿怪。”
小丫鬟紧紧地跟随在白氏身侧,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生怕她脚下一滑,再有个万一好歹。
严嬷嬷目光落在白氏凸起的肚子上,脚步快了几分,笑道:“夫人客气了,身子要紧,快些回屋吧,别着了风凉。”
冯淑嘉等人自然是也紧跟而上。
一行人到了正堂,未及白氏开口请严嬷嬷落座,冯淑嘉就先一步开口笑道:“这一路行来春雨绵绵,嬷嬷衣角都被打湿了,还是先稍事梳洗,换身干爽的衣服吧,免得着了凉。”
严嬷嬷如今已经年近百,又因为年轻时操劳过度,所以身子骨儿一直都不算很硬朗,冯淑嘉真心敬重严嬷嬷,自然希望她平安顺遂、健健康康的。
白氏闻言,“请坐”的话到了嘴边,又笑着咽了下去,转而附和道:“正是呢!风雨里有劳严嬷嬷跑着一趟,我心中正感激不安呢,若是严嬷嬷因此而身子有损,那可就是我的罪过的!”
“多谢夫人和姑娘体贴。”严嬷嬷笑着称谢,倒也没有多加推辞,唤上随来伺候的小丫鬟瑞珠,跟随腊梅去了盥洗室换下一路行来已经被春雨打湿的外衫。
冯淑嘉也去内室,重新换上一袭月白掐银线的春衫,剪裁大方得体,绣工精巧纯熟,乍一看和先前分别也不甚大,只是较之之前平添了一丝郑重。
等冯淑嘉从内室出来,堪堪停住脚步,腊梅也挑开珠帘,伸手做请。
已经换上一身和先前无甚分别靛青色裙衫的严嬷嬷,随后稳步迈了出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 指点
女子拜师,并没有男子入学拜师那般麻烦,更何况严嬷嬷只是来府中教授冯淑嘉礼仪规矩的,更是没有那么多琐碎事项。
不过是学生奉茶拜师,先生接了茶,训勉几句就算是礼成了。
比之前世,冯淑嘉奉茶时恭敬而真诚,也因此得了严嬷嬷比前世更温和更真诚的训勉告诫。
“住处我已经命人提前收拾好了,严嬷嬷若是得空,我这就让人领你去看一看,有什么需要添置增减的,或是不可心的,也好及时去置办。”拜师礼后,白氏笑着说道。
严嬷嬷洒然一笑,颔首致谢道:“夫人客气了,苦日子过来的人,何处不能安睡?更何况是夫人精心安排着的。”
话虽是如此说,严嬷嬷还是起了身,准备先去住处将包袱放下,也好着手安排一下冯淑嘉往后的课程。
冯淑嘉主动请缨,起身笑道:“我领嬷嬷过去。”
严嬷嬷心中一怔,冯淑嘉似乎待她格外地尊敬和亲近,这让她不由地再三惊讶,然而面上却无惶恐也无骄矜,坦然大方道:“如此,就多谢冯姑娘了。”
冯淑嘉微微一笑,伸手做请,心中感慨严嬷嬷的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小丫鬟见机挑帘,师生二人便先后出了门。
冯淑嘉依旧亲自为严嬷嬷撑伞,斜风细雨之中,一路朝冯淑颖先前居住的风荷院,如今更名为得宜居的院子走去。
得宜居和芷荷院,分列在荷塘两侧,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