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屑邻 >

第153章

屑邻-第153章

小说: 屑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可可看着她走开,背影欢快得没一点心事,眼里闪过一抹羡慕,然后是坚定。她握着拳头心想,这个表妹的经历比她悲惨得多,她都可以笑着面对,苦尽甘来,她不信自己会过得比她差!努力吧!

在林家过了除夕,次日初一一大早,全家便飞去燕市。
顾徵和安溪两个小孩子在林家老宅受到热烈欢迎,和往年一样,收红包收到手软。安溪心里挺乐的,除了颜控,她还一向有点小财迷。不过她为人不吝啬,该花钱的时候相当大方。之前,她到顾家老宅收红包统共收过两次,第一次是惊讶加害羞,第二次是高兴(知道红包丰厚),这次则矜持了许多,笑不露齿,颇有点大家小姐的宠辱不惊。
而且,她表面上对谁都笑盈盈的,看似天真单纯,转过脸,则悄悄和顾徵说起两人一起见过的那些人,说她的感观,比如说,谁对她是真心讨好,谁瞧不起她之类,问顾徵她的感觉对不对。
顾徵有点惊讶,问她怎么突然开始研究这些。
安溪说,叶荣荣教的。
顾徵心想,他就知道。
安溪心地善良,心思单纯,与人交往的时候虽然有一点近乎天然的警戒心,但依然习惯把人往好的方面想,轻易不会质疑对方的人品。而无论是林婧,还是后来加入的他和他爸,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她保有这种特质,不要被别人影响到。虽然顾廷川和林婧也试图狠下心,逼安溪成长,但手段太温柔,成效不彰,又不舍得狠逼——至少林婧是舍不得,顾廷川的想法则大约是:不是还有顾徵吗?
如果顾徵都不舍得逼,那照顾安溪,为她保驾护航就是他的责任了。顾廷川非常善于调配手上的一切“资源”。
顾徵连逼安溪承认自己的感情都不舍得,更不用说逼她见识人性黑暗面。但他不舍得归不舍得,又觉得安溪接触多些,见识多些是有好处的。
八班的同学和环境很适合,现实,又相对温和。而且,他们已经展示过肌肉,那些人不敢太过分。
安溪说叶荣荣教她,其实是她从叶荣荣身上学到的。因为叶荣荣的外表和真实性格反差太大,令人感到好奇。叶荣荣的说法是,她的爸爸是官员,作为他的女儿,她最好高冷一点。
一个有实权的官员,最容易和一些灰色地带扯上关系。除了本身要立身持正,家属也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不然旁人从他身上找不到突破口,便会转向家属。年幼无知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目标。勾得孩子闯祸犯事,就有了很多可操作的空间。
叶荣荣摆出一个高不可攀的模样,寻常东西入不了她的眼,想讨好她便不容易。因着真正有大价值的东西到不了她面前,她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这样,她的耳根能清静不少。她帮不了父亲什么,但起码,不会成为拖后腿的一个。
这一点,安溪在青叶市和省一都感觉不到,因为不会有人因为她是顾廷川的继女而刻意接近讨好她。但一想到燕市顾家,这种感觉就变得空前地强烈起来。
那些在燕市顾家出现过的善意和恶意,安溪不是没有察觉到。只是,这么多年,她去燕市顾家的次数,五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看到的也全是笑脸,顾徵还几乎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把她保护得密不透风。所以安溪从没放在心上。
但,顾廷川曾经提过,以后,他们一家很可能要回燕市。而且,今年和顾老爷子、顾母吃的第一顿饭,他们便对顾廷川说:“顾徵和小溪下一年高考,燕市有全国最好的学校,让他们去读,你和你媳妇也是时候回来了。”
燕市的名校是各地学生向往的所在。安溪和顾徵曾经所在的省一一班,汇聚了全省最顶尖的学生,奋斗拼搏的目标也是这些学校。但在顾家两老的口中,入读似乎不是一件难事。
然而安溪立刻想到的,却是顾家对顾徵和她的控制。
自从她和顾徵参加过《我们的声音》这个节目,之后他们的所有为了梦想的行动,都笼罩在这个阴影之下。
安溪想变得更聪明一点,更能干一点,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是顾徵的,或者全家的拖累。
安溪的心思并不难猜。燃起斗志的她,一双大大的杏眼闪闪发亮,漂亮得令人移不开眼睛。
她不想做的事,顾徵不会逼她。但只要她想做,他一定倾囊相授!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思量,大人们也有大人们的战场。
林婧嫁给顾廷川一年多,第一次被顾母冷颜对待。
初初林婧嫁给顾廷川,因为她把顾廷川照顾得极好,顾母对她是支持兼满意的。之后他们长居青叶市,出双入对,顾母也没意见。她对这个小儿子总归是偏宠一些,最大的祈求是他健康快乐,只要他喜欢,其他都是小节。
这是顾母作为人母的私心。
但不得不说,当顾廷川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好起来,顾母心里最大的忧患去除,她对小儿子夫妻俩的期盼便不知不觉多起来。
先是孩子。顾廷川再婚了,顾母自然希望他能和林婧再生一个孩子。只有顾徵一个亲生儿子,到底是太单薄了些。之前顾徵的生母郭秋云作天作地,还拖了顾母的另一个儿子顾齐川下水,使得两兄弟的关系变得更差,顾母多少有些不高兴。顾廷川多一个亲生的孩子,和顾徵母家的牵扯就更加淡薄了。而且,万一顾徵不能胜任顾廷川的职责,顾家也多一条退路,多一个选择。
而且,这对林婧来说也绝对是一件好事。顾母同样不是顾老爷子的第一任妻子,她比谁都清楚,想在夫家站稳脚跟,再没有比生个孩子更有说服力的。林婧没个孩子,她对顾家的重要性便大大降低。万一顾廷川厌倦了她,林婧的处境就变得非常被动。
顾母提醒林婧,可以拍着心口说,是出于真心实意,为了她好。
毕竟看顾廷川的态度就知道,如今他对林婧正是最热乎的时候,只要林婧开口要孩子,他不会不给。
但令顾母想不到的是,顾廷川率先表态,说不会再要孩子,他们有顾徵和安溪就足够了。
不少人以这个表态认定,连孩子都不让生,顾五爷对林婧的钟爱也不过如是。在他心里,顾徵这个长大成人的儿子显然比后妻要重要得多。也因此,他们对林婧的态度打心底里变得轻慢起来。
但敢表现出来的人都吃了排头。顾廷川把林婧放在身边寸步不离,让她参与九韵集团的运作,虽然只是边边角角,但也打破了顾家媳妇不沾家族事业的常规。顾廷川对她的热情也不曾稍减,除了她不会多看旁的女人一眼,敢冒大不韪缠上来的,还没到林婧面前,已经被他的秘书一掌拍死。
如此持之以恒,众人对林婧在顾廷川心里的地位才重新估量。同时也让顾母明白,不要孩子,绝不是顾廷川单方面的决定。
林婧能左右顾廷川的决定,才是顾老爷子和顾母不得不慎重起来的问题。
顾廷川自幼体弱多病,但他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这也是他能走到今时今日的地位的关键。他爱上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结过婚,生过孩子,虽然是一个问题,但问题不大,也并非无法接受。但这个女人可以影响到他的判断力,左右他在重要问题上的决定,就是一个关乎家族利益的问题。
也因此,林婧的一些行为便有了不一样的解读。比如,她到了顾廷川身边工作。比如,顾廷川对下放权,不再事事亲力亲为。
再比如,顾徵突然参加了一个电视节目,在公众面前露面。
最后一点,尤其令顾家无法忍受。


第189章 
林婧一日不生孩子,顾徵作为顾廷川的独子,随着他的年纪增长,重要性也跟着与日俱增。
顾廷川的出众摆在前头,顾徵这些年的表现也半点不差,像转去一所三流初中,不到两年时间,便从全班倒数第一考到全省数得着的名次,他学了什么,顾家人不在乎,但这足以说明他的聪明和学习能力之强。更何况,他还比顾廷川有优势,他非常健康强壮。
这样一个顾廷川的继承人,顾家无法不给予极大的期许。因此,格外不能容忍他“行差踏错”。
如学音乐,进娱乐圈之类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和邪教无疑。
林婧作为继母,不劝阻他不单止,还让女儿跟着顾徵一起胡闹,存的是什么心?
如果林婧有了孩子,他们还要说她故意引着顾徵不学好。但她又没有孩子,看那态度,还似乎打算一直不要,那她到底图什么呢?顾徵不能继承顾廷川的位置,对她又有什么好处?
林婧的想法无疑是令人费解的。
但无论如何,顾徵的出格,在顾家人眼中,是林婧作为继母的失职。她能影响顾廷川,却没把这种影响力用在“好的方面”。
顾母想到之前为了顾徵的事给顾廷川打电话,直到她拿林婧威胁他,他才有反应,可见对林婧的维护。顾母心里微酸,未曾想到,她这个小儿子还会有“有了媳妇忘了娘”的一日。
顾母对林婧的冷脸没有在孩子们面前摆出来。即使她对林婧的感观与他们切身相关,但在她的观念里,这是大人的事。大人决定了的事,小孩子是无权置喙的。
所以,等顾徵和安溪走开,顾母才发作。
这发作也不是冷言冷语地挤兑训斥,只是对林婧的态度冷淡了点。但这已经足够让人察觉到了。
毕竟,之前顾母对她可是相当亲热的。这么多个儿媳妇,只要林婧在,其他人都得退一射之地。
比如,女人们有自助餐式的茶会。顾母想吃什么,就会使唤儿媳妇去拿过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露面机会,因为围在顾母身边的,不是顾家里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辈,就是其他与顾母身份相当的别家女人。连顾母的儿媳妇,都只能坐在外围。光是让顾母身边的女人记住,就是一项不错的资本。况且,顾母愿意这样使唤的,必定是她信任宠爱的那个。别人想给些明枪暗箭,都要犹豫几分。
自从林婧嫁给顾廷川,这种场合,顾母必定优先照顾她的。这次,顾母改为使唤四儿媳妇。
四儿媳妇受宠若惊。
她的丈夫是顾临川。顾临川只是养子,和他哥顾盛川一样,真正的身份只是顾母的侄子。相比于大儿媳妇的高贵清冷,二儿媳妇的贤良淑德,三儿媳妇的爽直利落,又是顾母亲生大儿子的妻子,以及五儿媳妇林婧的温柔和顺,又是顾母最宠爱的小儿子的妻子,四儿媳妇在顾家的存在感极为薄弱。
不知道内情的只以为顾母是给四儿子作脸,不然何必放着一堆可心的儿媳妇不用,用个小透明。敏感些的才会觉得顾母对林婧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
被有意无意的目光关注着的林婧,脸上的温柔恬淡不变,似乎迟钝得什么都没察觉出来。她只在四儿媳妇第三次出去拿的东西的期间,离开过一下,去了趟洗手间,旁的没做半点多余的事。
顾母心里那一小股气却慢慢消了。
因为四儿媳妇拿回来的东西,基本不合她的口味,可见她平时对她这个婆母有多不上心。这不能怪她,她和顾临川没有长期住在老宅,顾母和她平时的交集委实不多,四儿媳妇的性子又有点闷,不是讨好逢迎的那种人,即使一开始也动过心,尝试过,这么多年过去,那心也淡了,大概觉得讨好逢迎也没用。
顾母为了她的面子,即使不喜欢,也吃了两口。但她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极少有委屈自己迎合别人的时候,所以,也真的只是吃了两口。
偏偏四儿媳妇细心,却不够机灵,见顾母吃得不多,立刻明白东西不合她的胃口,便又自告奋勇再去拿了一次。
但非常不凑巧的,拿回来的东西依然不合顾母的胃口。顾母为了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