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皇后总想抛弃朕 >

第78章

皇后总想抛弃朕-第78章

小说: 皇后总想抛弃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六十七章 
  静瑶没等来他的训斥; 反而见到了一个努力想忍笑的他; 脑间快速转念一下; 似乎明白了。
  她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叫人胜券在握了……他此时这模样,分明是大写的得意啊。
  可他不表态只是傻乐,可真是可恨; 她咬唇道:“陛下不生气吗?”
  他故作高深,咳了一声道:“生气也先攒着,等孩子出生; 一并算账。”
  说着终于稍显认真; 同她说:“你安心养胎,其余不要多想。”再肉麻的话他可说不出来; 反正他会想办法叫她开心就是了。
  他提到孩子,她也收回了心思; 手掌轻覆在自己的小腹,想感受那个尚未知男女的生命。
  他从背后贴了上来; 大掌覆在她的手上; 仿佛叫那个小生命多了重保障。背后的身躯结实温暖,她不知不觉的倚了上去; 将整个身体得力量交给了他。
  两人就这样依偎,他像艘船; 承载着怀中的她,在夜光中,享受难得的宁静时光。静瑶靠着靠着; 终于想起了一件事,忙跟他提到:“对了陛下,段三公主近来在宫中待得无聊,恰巧听说了去年的金明池水戏,一下就来了兴趣,盼着今年再办,不知今年还要筹备吗?”
  她这么一提,宇文泓这才想起来,沉吟道,“今年事多,都没来得及筹备……难得她随段二大老远的过来,这不是什么难事,这样吧,朕明日叫人去筹备,赶在殿试后办,正好与民同乐。”
  静瑶闻言点点头,“陛下平日坐镇宫中日理万机,金明池水戏彰显皇恩与百姓同乐,不失为一桩美谈。”
  他嗯了一声,“那就叫她再等几天,朕一定会赶在他们回去前,叫她开眼。”
  有了身子,人总是容易疲倦的,晚间什么都没做,只是说了些话,眼看着她就泛起困来,忍不住掩嘴打了个哈欠。
  她眨了眨眼,慵懒道,“臣妾想睡了。”
  宇文泓温柔的应好,陪着她一同躺下,渐渐地,一起入了梦。
  虽并未燕好,心中却前所未有的宁静。
  他有孩子了,连梦中都觉得,一切有了不同的意义。
  ~~
  第二日醒来,宇文泓依然回了乾明宫,静瑶则照旧去向太后请安。
  来早请的嫔妃齐聚,太后昨夜就得了消息,虽然之前与皇帝有些不愉快,但毕竟是亲生母子,又岂会有隔夜仇?心中惦记了这么久,眼下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是以面对静瑶时都比往常和颜悦色。
  
  当着众人面,太后主动问她道,“昨夜天色晚了,哀家便没叫人细问,如今你觉得怎么样?身子可有不适?太医是怎么说的?”
  静瑶恭敬回话,“回禀太后,太医说胎像还算稳固,直叫臣妾注意休息,臣妾现在除过容易疲累,其余都还好。”
  听见太后与她这样对话,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她怀孕了,李妙淳居然怀孕了!
  一时间,众人都将目光投向她,眸中尽是难言的滋味。
  只有淑妃最先反应过来,做出大方的模样问她道,“李贵仪可是有喜了?那真是天大得好事啊!前些日子,先是听闻你娘家弟弟中了会元,这才没几天,你又怀上龙种,正所谓双喜临门,咱们都要来沾一沾你的福气才好!”
  静瑶微笑道谢,心间却笑不出来。
  此前顺着倚波得来的线索一路查下去,她已经知道当初皇帝在宫外受伤的消息是淑妃有意放给废贤妃赵氏的,不管她当时是要对付贤妃还是自己,此人面上温婉贤淑,实则心机颇深,必须要提防。
  再说,李尚林中会员自然是喜事,可谁不知道现如今正有人在以此为由大肆造谣扰乱民心?因为心里起了戒备,所以静瑶忍不住怀疑,淑妃此时是否也是有意提及此事,从而想让太后不喜自己?
  果然,就见太后听见淑妃这话,的确不太舒服了,毕竟昨日与儿子的争执就起在这上头,现在虽然已经没有昨日那般生气,但疙瘩一时还在,没那么快消下去。
  而眼看淑妃这样一提,众人都纷纷跟静瑶道起喜来,太后将手一抬,止住众人的话,只跟静瑶道:“你娘家人高中,固然是好事,只是现如今你既已进了皇家的门,便要谨记自己的身份,事事要以维护皇上为首要,无论到何时,不要忘了这一点。”
  言外之意是在提醒她,切莫仗着自己现下得宠就妄图叫皇帝扶植自己的娘家,她只是个贵仪,成不了气候。
  静瑶心中紧了紧,明白太后是在意淑妃的话了,却也不能表现出不悦,只是恭敬说是。
  好在太后现如今更加在意皇嗣,盼了这么久终于等来了亲孙,她的喜悦溢于言表,说完这些,又当着众人的面,吩咐韩嬷嬷准备些补品药材首饰之类的,一并赏给了静瑶。
  淑妃看在眼中,不再多言。
  她其实心里也晓得,这不痛不痒的三言两语,并不能叫李妙淳如何,毕竟眼下她腹中有着最金贵的皇嗣,这可是太后与皇帝最在意的东西了。
  ~~
  眼看着第二日,公众就人尽皆知李贵仪身怀皇嗣的好消息,而紧接着,静瑶有孕的消息便传到宫外的李家。
  李母自是欣喜,还特意去到庙里烧香拜佛,求神明保佑她女儿能平安生下孩子;而李尚林,除过同样为了姐姐高兴一番,过后仍去平静看书。
  前阵子外界的风波谣言传成那样,他也并非没受影响,只是历经初时的恼怒后,现如今已经平静了下来。姐姐说得对,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就是保持内心平静,好好筹备殿试,千万不能叫谣言乱了心神。
  只要等殿试后依然拿得出好成绩,才能真正叫别人无话可说,也叫维护他相信他的人得到慰藉。
  又过十余天后,殿试终于来临。
  李尚林准备充足,凌晨起与其他赴考贡士一同进宫,于文华殿前等候,皇帝升殿,礼部官员发下试题,他严谨以待,从日出到日落,不敢有丝毫松懈,一路文思泉涌奋笔疾书,待到交卷,终于松了口气。
  他问心无愧,因此此次结果如何,只看天意。
  因为之前的那场风波,皇帝此次特意点了四位大学士一起阅卷,由四人共同评出前十名后,他再亲自过目,定夺名次。
  考卷直到送至皇帝面前后,才终于去掉弥封,宇文泓粗略看了看,不出意料的,李尚林依然在列。
  这才为不怕火炼的真金,宇文泓把心一放,再花时间仔细看过这十份文章,而后将阅卷的四位大臣唤进御书房中,问道,“依众卿只见,这十人中,谁为上上乘?”
  中极殿大学士阮宿直抒己见,“臣以为,李尚林的文章哀梨并剪,不蔓不枝,叫人过目不忘,陛下若问上上乘,在臣心中,此可为第一。”
  此话一出,文华殿大学士楚廉也表示赞同。
  而建极殿大学士与东阁大学士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推举的,是另外一位学子周绍辉之作,这二人皆认为,周绍辉璧坐玑驰,词华典瞻,是近年来少有的八斗之才。若要选出头名,他们更推崇周绍辉。
  这下可好了,一共四名大学士,分立成了两派,且还人数相等,一时难分胜负,决定权依旧在皇帝手上。
  两派形容的都是实情,李尚林文章重对策,简明扼要,却字字珠玑,让人一目了然;而周绍辉舂容大雅,一看就知文字底蕴深厚。
  周绍辉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但若从掌权者角度来说,宇文泓更喜欢李尚林这样的。
  他需要的是得力助手,能帮自己出谋划策的人,言辞华不华丽并不重要,对策行之有效才最的紧。
  所以他深思熟虑后,将御案一拍,定夺道:“就择他为头名,淮南路,李尚林。”
  然而听他这样说,建极殿与东阁大学士立刻提出质疑,毕竟以前先帝在位时,最喜欢的就是周绍辉这样的人才。
  对此意见,宇文泓问道:“朕需要的是治国之才,倘若再来一次京西南路的天灾,你们认为谁可委以重任,替朕前去安抚灾民?”
  二人顿时一噎。平心而论,他们也知道,李尚林的对策头头是道,很有执行力,若论起实战,显然他更胜一筹。
  所以他们一时无话可说,眼看着这头名状元之衔儿落在了李尚林的头上,周绍辉只得屈居榜眼。
  在场众人当然也知道李尚林的另一重身份,东阁大学士林鸿朗是个直人,赶在金榜落地之前,又一次劝道:“陛下还请三思,前几日的风波尚未平息,眼看此时若是择李尚林为头名,恐怕……”
  恐怕什么,林鸿朗并未说出来,但在场众人都懂,恐怕再将李尚林点为状元后,又会引起一场风波。
  宇文泓不是不知这个顾虑,却依然大手一挥,否决了林鸿朗的担忧,“朕身为一国之君,倘若只因为一些莫须有的事,就白白浪费一个人才,使他得不到自己该有的东西,那朕又有何颜面称自己为一国之君?再者说,此次殿试,你们心中最清楚不过,朕从头至尾,可曾插过什么手?”
  四位大学士皆是摇头。
  他遂跟林鸿朗道,“那就不必纠结于此了,朕若只是想抬举李家,有的是法子,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此言一出,四人都是一凛。
  皇帝说的是,他若只是想抬李贵仪的母家,何苦还要冒这样的险?随便给李尚林指个什么爵位,绰绰有余。
  于是一时间再无人有意见,李尚林顺理成章的成了本届殿试头名,新科状元。
  而周绍辉也无可争议的成了榜眼,探花则落在本届国子监的一位优生王博轩身上。
  ~~
  皇帝与四位大学士在御书房内忙了一整天,总算阅卷完毕,诸新科进士名次一经择定,便有鸿胪寺派人通知到各人,以准备第二日的传胪大典。是以在张榜之前,喜讯就等同已经公布。
  得益于春旺的好腿脚,静瑶又是早早得了消息,听闻李尚林高中状元的喜讯,宫人们立时跪成一片,齐齐跟静瑶道贺。
  这可是比会元又高一等的殊荣,想到李尚林在这样纷杂的情况下还能一举夺魁,静瑶都忍不住流了泪,倚波也是喜出望外,简直想抱着她一同哭。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她肚子里有龙种,可万万不能哭,春萍宵雨几个忙上去劝,倚波也知道轻重,赶紧说好听话劝她,她摇摇头,露出笑来说,“我这是高兴的,不碍事,不碍事……”
  说着要给春旺打赏,春旺于是又接了一把金瓜子,高兴的出了棠梨宫。
  春旺一走,静瑶却想起另一件事,赶忙叫倚波去取了些银子,嘱咐她道:“等明日一张榜,李府里也定要打赏,不知母亲手头宽不宽裕?你先帮我把这些送过去,叫母亲留作打赏用,还有,亲戚虽然离得远,但若有左邻右舍前来贺喜,也少不得要请吃酒的。”
  还是她想的周到,倚波没有异议,立刻出去找人帮忙,给李府送钱去了。
  才安排好这些事,门外头却来了客人,段菁菁领着灵儿迈进殿中,好奇地问静瑶,“我瞧着倚波走路急急忙忙的,她做什么去了?”
  说着又瞧见静瑶眼眶红红的,赶忙又来关怀她:“娘娘这是又怎么了?谁又欺负你了?”
  上回下毒的事段菁菁可是亲身陪她经历过,深切体会到了大梁宫廷的可怕,以往天真的小姑娘,也忍不住往坏处想起来。
  静瑶摇摇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身边的春萍已经替她回答了,“启禀三公主,没人欺负娘娘,娘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