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雉今天看起来有些心神不宁,一会儿工夫,刘常满就见她锄断了三株禾苗。刘乐倒是兴奋得紧,不停的念叨着晚上要吃香肉,吃米糕,吃黑鱼,嘴都没闲住过。
“夫人,老朽赶路之人,能给点水喝吗?”正无聊得仰躺在那里胡思乱想的刘常满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翻身一咕碌坐了起来。这是一个很老的老头,看上去足有六七十岁,身上的衣着已经很破旧了,右手握着一根已经磨得很光滑的藤杖。虽然看起来很疲惫,不过老先生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好的,乐儿,回家给老丈端点水来。”吕氏吩咐道。
“唉,好的!”刘乐答应一声,把篮子放在地上,小跑着回去了。
“多谢夫人好意。不过……”老头对着吕氏上下端详了一下,欲言又止。
“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老丈?”吕氏问道。
“喔,是这样,我懂一些相面之术,夫人心地良善,大老远的让儿女端水给我,我就送夫人一相好了。”
“是吗?那多谢老丈了。”听老头这么说,吕氏连忙放下锄头,轻轻衽裣为礼。
打心里讲,刘常满对看相算命这一类的玩艺从来不信,这固然与从小所受的无神论教育有关,更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农村的小孩,一生中都难免被算过几次命,但任他千算万算,绝对不会有人能算出刘常满会穿越到秦朝吧?其实现代农村人也没几个相信这些东西的了,“算命打卦,净是瞎磨牙,”就是刘常满老家对这些事情的总结。
不过在这个时代,好象人们对这种事情还是蛮相信的,除了人们思想落后之外,据刘常满想,恐怕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缺少知识的时代,能学懂这些命相之理的,全都是识文断字之人。出于对自己不懂的东西的本能敬畏,人们才会对看相算命的人普遍客气,正因为这样,吕雉才会称眼前的老头为老丈。
不过母亲既然这么说了,刘常满也就捧住自己的腮帮子坐在界石上,静静地等着这老头儿来忽悠。
“以老朽观之,夫人面相,日后虽略有苦难坎坷,但终将大富大贵,荣华终身。”老头端详半晌,很笃定的说道。
“真的吗?”吕雉有些将信将疑。她原本是富家女,不过嫁过来之后,一直过苦日子,天天都得自行下田劳作,才能勉强保证衣食无缺,丈夫已经四十多岁,想那富贵荣华恐是极不容易的。
“老爷爷,水来了,你喝水吧。”正说着,刘乐已经把水提到了田边。瓦罐口上还冒着热气,显见得是把茶窠子里的热水都给倒出来了。
“多谢夫人了。”老头看来是渴极了,接过瓦罐就着罐口便喝了起来。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喝凉水的,想随时都能喝上一口热水很不容易。除非家里有老人或是胃病病号,需要长期喝温水的,才用造一个简单的茶窠子用以保持温度。
刘乐的胃就有点先天虚寒,喝凉水容易拉肚子,所以在建灶房的时候,吕雉专门让泥瓦匠给留了个茶窠子,每天都煨着半瓦罐温水,只是没想到刘乐会提来给过路人喝。
仿佛好久都没喝得这样舒坦了,老者喝过水后,微眯着眼睛长舒了一口气,才轻轻的将罐子递给了刘乐。
“阿公,这是阿妈专门给我温的水,里面还加了姜汁,好喝吧?”刘乐仰脸问道。
“好喝,好喝,真是好孩子。”老者仿佛有些看不清,两手都按住拐杖头,微俯下身子对刘乐说道。
“嗯,阿妈也常说我是好孩子。”刘乐说过之后,仿佛觉得应该对老头儿这句夸奖再给点回报,伸手到篮子里把自己的小布包拿了出来。因为女儿脾胃不好,每顿吃得不够,吕氏就专门做了些黍米饼子让她包在小布包里,好在饿的时候稍微吃一点。
“给你吃吧,阿公,你走了那么远的路,一定饿了。”刘乐将小布包里的黍米饼拿了两块出来。
“呵呵,真是好孩子。”老头儿也没客气,接过刘乐递过来的饼子,却没有就吃,而是放入了自己怀里,接着又注目于刘乐脸上,一幅全神贯注的样子。
“老丈,能不能麻烦你为我这一双儿女也相上一相?”吕氏看到老头神情,哪儿还有不知道的,顺势说道。
“夫人便是不说,单为了这小儿女的善心,我也得送她一面。”听老头同意,吕氏连忙把刘常满也拉了过来,姐弟俩并肩站在老者面前。
“恭喜夫人,你这一双儿女,可都不是凡品呀。”老头先指着刘乐道:“令媛心地良善,面容恬和,日后得嫁贵婿,又主生贵子。”又看了看刘常满,说:“此子日角峥嵘,隆准垂耳,日后贵不可言。夫人一生富贵,当从此子身上而来。”
吕雉听得满脸高兴,刘常满却有些不屑上。说几句好话又不要钱,算命的都这样。“那请老丈给我母子推一推寿数如何?”吕氏又问道。
“夫人和令媛寿数都在花甲以上。倒是公子的寿相有些奇异。”老者仔细看了看刘常满说。见吕雉一脸担心,连忙又说道:“夫人勿忧,倒也没什么障碍。只是此子寿脉自首而折,法当入六岁即夭,不过此时看来,竟有一条隐血纹贯通寿脉,星命辉映,似非人力可知。不过想来两月前公子定有一大劫,凶险异常吧?”老人拿手指着刘常满脸上说道。
“老丈说得一点不错。两个月前我这孩儿差点就没了,他出水痘,滚烫滚烫的一直高烧不退,连着说了三四天胡话,差点没把我吓死。到第五天上眼见得不说不闹了,但热还是不退,老人家们都说没指望了。我一直哭,就是不死心。谁知道就那天晚上老丈你指的那块儿,突然出了一个大血痘,我一狠心,拿簪子给挑破了。不成想手抖了一下,竟然扎得深了,出了许多血。没想到他竟退了烧,人也醒过来了,就是这儿留了一丝血纹。”虽然事隔两月,吕氏的口气里,依然又是害怕又是骄傲。
“原来如此。夫人舐犊之心,可感天地,公子脸上血纹,原来由此而来。如此一来,此子寿数悠长,只恐夫人日后要多历坎坷艰辛了。”老头想了想,仿佛在想怎么措词似的,又说道:“我观夫人面容,膝下本应有二子一女之福,如今少子之纹却被磕断,夫人面上细痕,怕也是因此子病时所得吧?”
吕氏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说道:“老丈不说,我都忘记了。您说的是这道小口子吧?是的,给满儿挑破血痘后他醒过来一会儿,喝了点水又睡着了,我困极了却舍不得睡,谁知就在那儿磕了一下,划了个小口子。”
“喔,那夫人此生,恐怕只得此一子一女了。看来此子日后还有一次逢凶化吉之机,当由少弟之福运移来。天意呀天意!”老头叹息良久,又转过身摸了摸刘常满的脑袋,说道:“日后要多孝敬母亲,你这条命,是她拿自己的福运给你换的。”
“多谢老爷爷,我会永远记得的。”刘常满端端正正的站好,规规矩矩的答应了。是的,刘常满是真心答应的,老者是算命先生不重要,算不出来这躯体里人已经换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那个时代的生命已经终结,而现在,不管是身体还是生命,都是眼前的母亲给的。孝敬自己的母亲,永远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阿公你先别赶路了,眼看晌午了,就在我家吃过饭再走吧?”刘乐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这多少有点那啥的气氛。
“呵呵不能再叨扰了,谢谢夫人赐水,还有谢谢小姐的饼,我今天还得往赶到留邑,这就走了。”老头说完,拄着藤杖往南而去。
经此一闹,吕雉也没心思锄地了,用手拄着锄把站在田里发起呆来。刘常满无聊之下,只好在起上画了个小棋盘,和刘乐一起玩起了“跳青蛙”。
“看,看,阿爹回来了!”连着赢了十几把的刘常满正准备放水让姐姐一局时,刘乐叫了起来。
这是刘常满第一次看到刘季,也就是自己的阿爹。他看起来中等个子,身形倒也挺拔,头上戴着一顶帽子,离得太远看不清楚相貌。
“阿爹!”刘乐可不象刘常满,见阿爹回来,她满心欢喜的跳起来就朝家里跑去。
“这孩子!”吕雉把刘乐丢下的篮子、瓦罐都拿了起来,拉着刘常满也往家门走去。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六章 … 惊闻(上)—
原来,刘乐嘴里的夏候叔叔名叫夏候婴,是沛县县衙的马车夫,平素和刘季最为要好。知道刘季今天要从泗水县回来,他一大早就假公济私驾车去把他载了回来。为防被人发现,夏候婴把他拉到沛右里时放下,自行回县里交差去了。
一到家,刘乐就叽叽咯咯的跟刘季说起算命之事,看起来刘季也很相信这个,急忙问明方向追了出去。老头儿应该走的不快,刘季出去只一个时辰便回来了,满脸都是喜色,应该也得了不少好话。
不过吕雉提出,既然提早回来了,不如就让大家晌午便来家吃饭,也省得晚上熬油费蜡的,刘季当然是答应了。于是刘季自己出动,前往县里去请他那一班朋友,刘乐被打发去请卢绾和姨爹,刘常满被打发去请爷爷刘太公前来。
刘太公住得并不远,刘常满跟着刘乐来过几次,早已是熟门熟路,因此不一时便到了。听说儿子今天回家了,和朋友们聚个饭局,叫孙子前来请老爷子过去吃饭,刘太公当然高兴得很,倒背着手跟着刘常满就过来了。
有长辈在的话,家常摆饭局是一定要将老爷子请来坐上席的,这是沛泗一带的规矩。吕氏自然在灶房里忙活,刘乐帮忙烧灶火,刘常满只能坐在灶前的长凳上看阿妈和姐姐忙碌。
不过一会儿,刘太公就也离席到了灶房里。看着刘常满正坐在灶台前的长板凳上,刘太公笑呵呵的让吕氏盛了碗菜来,爷孙儿俩你扒拉一口,我扒拉一口,其乐无穷。
“公公,怎么这么快就下来了?”吕氏问道。
“咳,阿季他们人这么齐,肯定是要说事儿。我坐在那里他们不方便。再说坐在那里吃着也不得劲呀,还得坐得端端正正的,不然不好看。你看坐这儿跟我孙子一起吃多美,是不是常满?”边说边挟起一块煮得喷香的狗肉喂给刘常满。
“啊嗯,是的爷爷。”刘常满连忙张嘴接住,含糊不清的说道。
“公公总是这么宠小孩子,别把他给惯坏了。”吕氏说道。
“怎么会呢。常满,吃完了和爷爷玩会儿好不好?”
“好”埋头大吃的刘常满头也不抬的答应着。
不一会儿爷孙俩都吃得差不多了,刘太公和刘常满就面对面坐着玩起了“报家门”,报家门这个游戏,自古以来农村的爷爷奶奶都教小孩子玩,就算刘常满原来已经算是“80后”了,小时候爷爷依然教过他这个游戏。
“你姓啥?”“我姓刘”
“你叫啥?”“刘常满。”
“谁家娃?”“刘季家”
“家哪地?”“沛右里”
“咋走哩?”“沛县城往东,泗水河河西。”
玩报家门这个游戏的目的,其实是农村的爷爷奶奶们,为了让小孩子记清自己家而想出来的法子。小孩子一旦走失或迷路的情况下,可以借此给遇到他的人提供线索,方便好心人送回,与现在城市里教小孩子背家长电话号码是一个道理。
这套报家门,爷爷奶奶阿妈已经教了数遍,刘常满早就记得清清楚楚,所以爷孙俩一个问一个答,如同连珠炮一般,清脆押韵,把刘太公乐得呵呵大笑。
“看我这孙子多聪明,这么长的句子记得都这么清。”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