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羲之评传》
作者:郭廉夫【完结】
内容简介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唯一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他书法艺术的极高水平和巨大贡献,后泽一千多年。
《王羲之评传》在叙述王羲之一生行迹之后,对其政治思想、哲学观点、美学思想等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论。特别是作者在旁征他说的基础上,联系经学向玄学转变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书学理论,比较了大王、小王书法的异同。对于有关的争论问题,《王羲之评传》汇于一章,存疑于正文之末,便于读者参与思考、讨论。
附王献之评传
王献之是与王羲之在艺术上难分上下、自树旗帜的书法家。他才高识远,情驰神纵,其作品为历代书家宗尚。
《王羲之评传》对传主生平、创作思想、书法艺术等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二王”书法的比较以及他们的影响亦作了必要的阐述。
作者简介
郭廉夫,1938年生,江苏扬中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江苏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绘画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或作专题介绍,出版《郭廉夫画集》。主要著作有《色彩美学》、《花鸟画史话》等十余部。其中《美妙的色彩世界》1982年在全国获优秀奖,1990年在台湾出版发行。作为主要作者参加撰写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990年获中国图书奖,1992年获台湾最高奖——金鼎奖。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完成其中的一册,此套书1991年在全国获二等奖。曾在《美术史论》、《装饰》、《书法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鉴于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目录
第一章 生平及佚事一、生活的时代
王羲之的〃人生长途〃跨越了两个朝代,经历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这样的历史大动荡。
公元265 年司马炎逼魏元帝让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这位晋武帝登基之初,清廉、简朴,两年后,就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全国得到了统一,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晋武帝开始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热衷于享乐,宫中的美女就有一万余人。上行下效,他的文武官员也奢侈腐败,草营人命。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两人斗富,公然把人命当儿戏。王恺请客吃饭时叫美女吹笛,吹错一个节拍立即处死。石崇叫美女在席间劝酒,客人不喝酒,立即将美女杀死,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晋武帝很会玩弄权术,但太子司马衷却愚庸至极。有一次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一阵蛤蟆的叫声,问侍郎贾胤〃此鸣者为官乎?为私呼〃?问蛤蟆是官的?还是私的?原来很精明的晋武帝,后来变得非常昏庸,在张泓等人的欺骗下,竟让司马衷继承了皇位,史称惠帝。有一年四处灾荒,饿殍遍野,这位白痴皇帝得知后竟说:这些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力何不吃肉粥呢?这些都是历史笑话。惠帝妃子贾南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与太医令程据、洛阳小吏荒淫共寝,臭名远扬,让这些人治理国家,情况可想而知。汝南上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顒、成都工颖、长沙王义和东海王越等八王,为了中央统治权,你争我夺,长期混战。他们甚至勾结少数民族首领,互相残杀,搞得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惠帝当政十九年,公元307年被毒死。司马炽即位,这就是晋怀帝,他做了不到七年的皇帝,永嘉七年(公元313 年)匈奴贵族刘曜攻破了洛阳,他就当了俘虏,天子之尊丧失殆尽。后来他也被毒死,年仅三十岁。同年,十四岁的太子司马邺继位,这位晋愍帝他的下场并不比他父亲好。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整个国家分崩离析,军队不堪一击,西晋王朝已摇摇欲坠。公元316 年愍帝在兵临城下的形势下投降了刘曜。过了几天愍帝被解送到平阳,他见到了汉主刘聪连忙下跪叩头,从此他成了刘聪的阶下囚。西晋传了四主、历时五十二年,就灭亡了。司马邺在被俘期间受尽了凌辱,刘聪率百官打猎,司马邺手执长乾为其开路。在宴会上为客人斟酒,雨天为客人撑伞,清洗杯盘,连刘聪上厕所也叫这位昔日的皇上拿马桶盖,最后被迫喝药酒自杀身亡,结束了屈辱的被俘生活。
愍帝死后,镇守在江南的琅邪王司马睿称帝,重建晋政权,改建邺为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得以建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原伦陷,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世家豪族辗转逃到南方,他们之间原有的矛盾转变为次要矛盾。为了加强地主阶级的力量,他们需要建立他们自己的政权,以维护他们共同的利益。
在建立东晋王朝时,王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西晋〃八王之乱〃时,王导与司马睿〃素相亲善〃、〃雅相器重,契同友挚〃。①王导深知司马睿在① 《晋书·王导传》。
江南政绩平平,〃不显的然之迹〃,再加上他不是司马炎的嫡系后代,〃名论犹轻〃,故更缺乏影响和威望。南渡的士族对他能否抵御外族侵扰、光复中原缺乏信心。鉴于上述原因,王导请握有军权的堂兄扬州刺史王敦共商定国安邦大计,采取种种措施扩大司马睿的影响,提高其社会地位。
农历三月初三上已观禊,王敦奉司马睿乘肩舆出巡,王导和北方迁来的一些名士等有身份的人骑马尾随其后,队伍浩荡,声势煊赫。此举惊动了建邺城内外。原来江南士族首领纪瞻。顾荣等对司马睿是不同一顾的,现在,见他这般威风,大力震惊,便刮目相看了。他们〃相率拜于道左〃,后来包括贺循在内的许多名士也都归附司马睿了。有一次北方来的士族首领在长江边聚会、饮酒,大家面对滔滔江水无不触景生情,对中原失守感叹优伤。这时王导慷慨陈辞,号召大家全力扶助司马睿,以期收复中原。他的一席话得到与会者的赞同。王导又劝司马睿〃宾礼故老,存问风俗〃,宠络人心。〃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由于得到江北南迁士族的支持和江南土著土族的拥护,司马睿做皇帝的时机已经成熟,在愍帝被杀后,他立即登基成了东晋第一个皇帝……晋元帝。
司马睿心里很明白,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得力于王导的支持,他拉着王导去接受百官朝拜,王导坚决推让不肯。晋元帝任命王导为丞相、骠骑将军、封武冈侯,任王敦力大将军、都督荆。江、扬。湘、交、广六州军事。这种由王氏兄弟掌握东晋军政大权与司马睿共同治理东晋的局面,人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局面被后世称之为〃门阀政治〃。这种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于东晋一朝的政治形态,是当时皇权不振、士族专兵这一现实决定的。晋室在北方已失去生存之地,司马睿系旁支弱藩,既无法统、实力,又无功劳影响,他无法控制士族这一强大的社会阶层,由于北方流民南来,补充兵源,当时武将(流民帅)也随之而来,组成了由士族掌握指挥权的军队,这使士族专兵成为可能。〃王与马,共天下〃,后来变成〃瘐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一直沿续到淝水之战前,对东晋的经济、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东晋王朝建立以后,〃常患官少才多,无地以处〃,从北方南渡而来的士大夫和南方原有士族的权力如何分配,成了棘手问题。权衡结果是:南方原有的上族保留其既得的利益,而南渡的士大夫也要安排其官衔职位。而这样势必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所以朝廷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将郡县划小,官府增多,每个官府人员增加,特别是号称江南富庶之区的吴郡、吴兴郡、会稽郡首当其冲,吴郡有户二万五千,但设置了十一个县,每具二千余户;吴兴有户二万四千,设县十个,每县亦两千余户;只有会稽郡户数三万,设县十,每具平均三千户,这是当时很大的县了。有的小县甚至户不满三百,有的郡户不过二千。①王羲之给谢尚的信说:〃江左平日,扬州一良刺史便足统之。〃②机构、郡、县增多,人员数量也为之增长。仍以郡、县为例:据《晋书·职官志》:〃郡国户不满五千者,置职吏五十人,散吏十三人;五千户以上,则职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万户以上者,职吏六十九人,散吏三十九人。郡国皆置文学椽一人。〃县一级,〃户不满三百以下,职吏十八人,散吏四人;三百以上,职吏二十八人,散吏六人;五百以上,职吏① 《晋书·地理志》。
②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任会稽内吏时,谢安尚未出世,原作给谢安的信,应是结谢尚的,故改。四十人,散吏八人;千以上,职吏五十三人,散吏十二人;千五百以上,职吏六十八人,散吏一十八人;三千以上,职吏八十八人,散吏二十六人。〃再加上五百户以上的县所设置的乡级官吏,由下而上,刺史及朝廷各衙门,征、镇、安、平诸将军幕府,其人员数量非常庞大。这么多的官吏,他们不是无所事事,尸位素餐;就是到处扰民,搜刮钱财。据王羲之说:〃又自吾到此,从事常有四五,兼以台司及都水御史行台文符如雨,倒错违背,不复可知,??主者莅事,未尝得十日,吏民趋走,动费万计。〃各官府之间〃为法不一,牵制者众〃。
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法〃,起初是〃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③,后来徒有虚名,官职成为中正官的一种交易,任人唯亲愈演愈烈,逐渐发展成〃门阀专政〃。
由于西晋的连年战争,特别是西晋灭亡后,北方大批士族逃到江南,东晋政权建立后,形成了〃北方大族为主,南北大族的共同专政〃局面。它的特点是重视〃门资〃。没有一定的家庭、士族背景,那么与政治舞台是无缘的,〃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①正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门阀士族是历史进程中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门阀士族中的人并不全是昏庸、无能之辈。东晋之初,风雨飘摇,中原少数民族首领虎视眈眈,南北土族、移民与土著人矛盾重重。加之皇帝短命,弱主强藩,形势十分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庚、桓、谢四家为建立和巩固政权出力最多,威望也最高。他们联合南方士族,实行集体议政方式,初定国家大事,尔后经皇帝(或代替年幼皇帝摄政的皇太后)决定,诏令实施,这实质上是君主制下士族权贵合议的国家体制。明帝大宁三年诏:〃大事初定,其命惟新。其令大宰、司徒已下诣都坐参议政道,诸所因革,务尽事中。〃这些都足以说明并不是所谓〃政出多门〃。
东晋时期除个别高级官员专权跋扈外,一些身居高位、辅政的重要人物尚能以大局为重,为东晋政权的巩固竭尽全力。王导在元帝时任丞相,后来又经历了明帝、成帝,〃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善处兴废〃。成帝五岁时继位,〃主幼时艰〃,年轻的庚亮辅政,不少人为此忧心忡忡,然而庚亮〃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①康帝时,庚亮的弟弟庚冰辅政,〃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昼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②孝武初年由王坦之与谢安辅政,王坦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