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努尔哈赤评传 >

第38章

努尔哈赤评传-第38章

小说: 努尔哈赤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黄石斋:《博物典汇》卷20,陈仁锡:《山海纪闻》二,参见《无梦圆初集》卷4。
[8]《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208。
[9]《明神宗实录》,卷455。
[10]陈仁锡:《山海纪闻》二,参见《无梦园初集》卷4。
[11]程令名:《东夷奴儿哈赤考》,参见《筹辽硕画》卷首。
[12]《武录》卷1。
[13]章炳麟:《清建国别记》页34…35。
[14]牛维曜〈摘目前急务疏》,参见《筹辽硕画》卷40。
[15]毕恭:《辽东志〉卷3。
[16]《熊经略集》卷1。
[17]张鼐:《辽夷略》(叙言)页1。
[18]官应震:《合词恳发多金疏》,参见《筹辽硕画》卷5。
[19]张涛:《竟陈辽左遇计疏》,参见《筹辽硕画》卷2。酋是指建州各个部落的酋长。
[20]《满文老档·太祖》卷43载:努尔哈赤对蒙古莽古尔岱说:我等之子不似汝等生于野,吾子住于楼阁之上,得作则著,得献则食而生也。”《明清史料》乙编第二本页110…111载:“达子所住皆高堂大厦,所衣被皆装花锦绣,且日逐男女二班扮戏。”
[21]《满文老档·太祖》卷3。
[22]王先谦:《东华录·崇德四》页4下。
[23]《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参见《史料丛刊初编》。
[24]《满文老档·太祖》卷10。
[25]《满文老档·太宗天聪》卷48。
[26]《满文老档·太祖》卷16载:“有大功者多赏,小功者少赏。”
[27]《满文老档·太祖》卷10载:“第一等众额真、大臣等各赏银二百两、金各五两。第二等诸固山额真,各赏银一百两,金各二两。第三等诸大臣各赏银三十两。第四等诸大臣各赏银十五两。第五等诸大臣各赏银十两。第六等诸大臣各赏银五两。第七等诸牛录额真,各赏银三两。第八等护军旗主、牛录章京,各赏银二两。
[28]《吉林纪事诗》卷1载:“珲春延吉府有呼尔哈部扎库塔城”,在珲春城西一百二十里,参见《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舆图》二排三。
[29]《满文老档·太祖》卷2。
[30]《满文老档·太祖》卷67,卷70。
[31]《满文老档·太祖》卷4。
[32]《满文老档·太祖》卷4。
[33]《满文老档·太祖》卷3,载:“谷课于部众,则苦之,故一牛录出十男四牛,始于空地耕田。自是,勿课于部众,部众亦莫苦。”说明1613年以前,努尔哈赤管事不久,已经向诸申征收赋税了。《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71。
[34]《明神宗实录》卷519。
[35]《武录》卷1载,派夫“筑城运石”,《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165载:“……皆言老酋旧城向北七里许改筑新城,……自前撤移之胡,非徒怀其故土,厌其役苦,多有叛心云。”
[36][37]《满文老档·太祖》卷17。
[38][39]《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69,卷71。
[40]《满文老档·太祖》卷20;卷35。
[41]《清太宗实录》拳30载:皇太极说,“……尔时仆从甚少,人各牧马披鞍,拆薪自焚,如此艰辛,……”。
[42]《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78,《满文老档·太祖》卷56,卷33。
[43]《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卷190载:“老酋与忽酋通信,今春忽温卖我国人物于老城甚多云。”
[44]《满文老档·太祖》卷4。
[45]陈王庭:《恭陈军前紧要事宜疏》,参见《筹辽硕画》卷16。
[46]王钟翰:《清史杂考》页22。
[47]羽田亨:《满和辞典》页427。
[48]申忠一:《建州图录》,参见《旧老城》页86载:“小酋农幕”,页87载:“奴酋农幕”、“阿斗农幕”。
[49]《满文老档·太祖》卷7载beisei tokso booi jaku tanggu 
niyalmade”即“诸贝勒庄家里的八百人”,这八百人是“weilere aha”即“耕奴”。
[50]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43。
[51]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43。
[52]《满文老档·太祖》卷2。
[53]和硕贝勒(hosoi beile)即为“一方之贝勒”,就是固山贝勒、旗主贝勒。参见周远廉著:《后金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论》。
[54]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卷21载:1619年,八将有努尔哈赤、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杜度、济尔哈朗、阿敦。《武录》卷3载:1621年,八家有:努尔哈赤以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得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记。
[55]《满文老档·太祖》卷11载:“亲生执政诸贝勒,亦不得以公众俘虏、财物私与他人。”
[56]《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中载:“予夺厚簿之权实操于一己。”
[57]张涛:《属夷家事互构揭》,参见《筹辽硕画》卷2。
[58]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43。
[59]《清太宗实录》卷2,《明清史料》乙编第二本110页。
[60]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43,文中载称:“胡中衣服极贵,部落男女殆无以掩体,近日则连有抢掠……;战场僵尸无不赤脱,其贵衣服可知。”
[61]李民寏:《建州闻见录》,参见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页46…47,文中载称:“闻近日将大举收掠禾谷云,此不过坐困之计也。奴酋之每聚会将卒也,戒之曰:前日之捷天也,勿以屡捷为可恃,我必得辽然后可以生活,当以尽死于辽东城下为心云。”
努尔哈赤的战前外交
二、努尔哈赤的战前外交

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后金奴隶主集团,要想毫无顾虑的向辽沈进军,必须使朝鲜李朝和蒙古各部不致于抄自己的后路,不致于成为明军的友军。所以,在萨尔浒大战以后,努尔哈赤一直注意抓紧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在萨尔浒大战中,朝鲜李朝迫于明朝的压力,派都元帅姜宏立、副元帅金景瑞统率一万三千将士参战,结果同明军一样遭到了惨败。最后,姜宏立、金景瑞率领中营兵与大贝勒代善盟誓议和。从此,开始了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战后对朝鲜李朝的外交联系。
从努尔哈赤、诸贝勒、大臣的主观愿望来说,为了有效地对明军作战,愿意与朝鲜王廷议和,以防腹背受敌。在萨尔浒大战中,俘虏了朝鲜王朝的重要将领和几千名军卒,是对朝鲜王廷展开和平外交的有利条件,也是握在手中的一个重要王牌。后金奴隶主集团视姜宏立等朝鲜王朝的将士为“奇货”,认为从此有了交换条件,并且掌握了外交主动权。与此同时,风传明军与朝鲜王国将要出两路大军,再次讨伐后金。努尔哈赤得知相当着急,立刻决定放回朝鲜王朝的通事官何瑞国,并派自己的近臣,所谓“小农耳”到朝鲜王国的满浦镇去,探听虚实。
何瑞国在离开后金,启程的时候,姜宏立、金景瑞等嘱咐他说:这里的人们(系指后金),不分大小,都指望和事能成[1]。
同年十二月初二日,小农耳从朝鲜回来,报告说辽东再次两路出兵的话是虚言,朝鲜国王对后金表示了友好的态度,使双方和平相处有所希望。对此,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感到由衷的高兴[2]。努尔哈赤愿意与朝鲜王廷讲和,主要是因后金在政治和军事上受明军、蒙古军、朝鲜王国军三个方面的压力,尤其腹背受敌,难于承受,所以急切地希望与朝鲜王廷缓和关系。同时,也指望能得到朝鲜王国经济上的支援。因此,萨尔浒大战后不久,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十月,努尔哈赤就试探着派遣商队去满浦镇进行贸易,从朝鲜王国输入工业品[3],以满足国内的供应。
后金采取主动积极的外交攻势,向朝鲜王廷发了第一道书文,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努尔哈赤的要求和愿望,没有被朝鲜王廷所接受。朝鲜国王仍然按照旧习,尊奉明廷为“父母”之邦,视努尔哈赤为建州卫的一个首领。因此,对努尔哈赤的来帖顾虑重重,来帖上有三个问题使朝鲜国王大为不快,也是不能接受的。一是努尔哈赤在书中自尊为“朕”;二是要求朝鲜王朝归顺后金,三是来帖中书写“后金国汗谕朝鲜国王”[4],而且帖后盖有“后金国天命皇帝”七个满文字大印。朝鲜国君臣在回书时怎么称呼的问题上,十分犯难,商议七、八天,拿不出个好主意来,最后决定采取不加理睬和抱着不承认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努尔哈赤既然以姜宏立等为人质,逼迫朝鲜王廷接受来帖的条件,如果接受这些条件,朝鲜必然沦为后金的附庸,那就不如不予理睬更好一些。因此,回帖时,不以国王的身份与努尔哈赤平列,而以平安道观察使朴烨的名义回书,以求得与努尔哈赤身份对等。书中称“建州玛法足下”[5],否定努尔哈赤的“朕”和“天命皇帝”的称呼。回书结尾以平安监司大印代替来帖后面的大印,以不解其文加以回避[6]。不久,努尔哈赤在第二次给朝鲜国王的书中,指责国王不正面回答问题。他说:国王是在明廷与后金两国的向题上“静坐两间”,采取“看变”的态度。同时,明确地提出要与国王订立誓言,歃血为盟。这一下又将了朝鲜王廷一军。国王认为,既不能得罪明廷,参加会盟,与努尔哈赤“同恶”,又不能因为答复来书,招来大祸[7],弄得进退维谷,十分棘手。朝鲜国主不肯唯命是从的态度,引起了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诸贝、大臣极大的不快,因此,后金内部在对朝鲜王国的问题上,产生了政策上的分歧。这种分政,一方面表现在对以姜宏立为代表的朝鲜将卒的态度上,另一方面是对朝鲜王国的国家问题上。
姜宏立所率领的中营官将、士兵,在议和时有三、四千人[8],其中有一部分,被分派到后金各个部落作农。剩下一些人,有的是朝鲜王国的边防士卒,有的是王京卫队,努尔哈赤怕他们作乱,加上对朝鲜国王的态度不满,先后杀了近千人[9]。
对于杀害朝鲜王国的官兵一事,大贝勒代善坚决反对。他说:我已经与朝鲜都元帅姜宏立在阵上讲和了,又举行了盟誓,怎么可以欺天杀人呢!竭力与诸贝勒争执。大臣达尔汉支持他的意见,主张把朝鲜王国的兵、将全部放回去。皇太极坚持说,放不放朝鲜王国的官、兵,要看朝鲜国王的态度,只要国王不肯回书,他们的主要将领仍然不能放回去[10]。
自从努尔哈赤给朝鲜国王第二次书信以后,国王一直没有复书。后金奴隶主集团内部在先进取辽东,还是先进军朝鲜王国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特别是铁岭被后金夺取,蒙古宰赛贝勒被擒,叶赫部被扫平以后,诸贝勒中以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为代表的是对朝鲜王国的主战派,要求在进军辽沈以前,应当先进军朝鲜王国[11]。皇太极尤其表现积极,他常劝努尔哈赤作出决断,发兵进攻朝鲜王国[12]。由于后金主战派的积极推动,先后在东部地区牛毛寨、万遮岭(今吉林省集安县西老冷山脉大板岭)一带大搞备战,以大兵威胁满浦等地。朝鲜王廷深感局势严重,曾经先后六、七次派人向辽东求援,要求熊廷弼能够派兵加强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