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盛明贤王 >

第14章

盛明贤王-第14章

小说: 盛明贤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祁铭、吕夕谣二人来到城门前,众禁卫知道来人中有越王府的小王子,所以未加阻拦。

“妹妹,紫禁城午门、西华门、玄武门三门的门钉都是纵九横九,九九八十一颗,唯独东华门的门钉是纵八横九共七十二颗,妹妹可知这是为何?”

“我知道,我娘说,当年刘伯温偷了天宫图样来建北京城,后来害怕天庭降罪,便减掉一排门钉,以示人间帝王与玉帝有差别。”

“看来,师傅的说法与师娘不同,师傅说,这与阴阳五行有关,去掉东华门一排门钉,变阳数为阴数,可避‘木克土’的凶象。”

“啊,那怎么办呀?我不知父亲说的有理还是母亲说的有理。”

“有何难办的?在父亲身边自然是父亲说的有理,在母亲身边自然是母亲说的有理。”

“若父母都在跟前呢?”

“那更好办,父母都在跟前便没你什么事了,谁有理谁无理,由着父母分辩去。”

。。。。。。

这时,紫禁城北端传来一阵杂乱的喝斥声,间杂着兵器撞击声。

“刺客!”梁岗、吕希异口同声道。

梁岗扭头看向朱祁铭,料想有禁卫看护,他的安全应无大虞,随即吩咐十名护卫小心戒备,与吕希作别后,飞身北去。

在众人不安的等待中,呼喝声越来越近。

门前八名禁卫飞快地抽刀出鞘,其中一人冷道:“得罪了,宫禁重地,无旨不可盘桓,你二人速速离去。”

吕希狠瞪了禁卫一眼,快步上前,迎回朱祁铭、吕夕谣二人,十名护卫迅速向朱祁铭身边聚拢。

突然,东华门北侧数丈远的地方,一条诡异的人影出现在灯光下。

朱祁铭定睛望去,只见那人赫然便是潜入彩楼行刺的刺客!

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刺客一眼瞥见朱祁铭,微怔之后,立马换了副狰狞的面孔,仗剑快若闪电地纵身飞来。

肩上有伤的刺客身形仍然极快,众护卫尚未摆好阵势,惊慌失措之下,没能截住刺客。

吕希一介文人,无可奈何地目视刺客与朱祁铭的距离越来越近,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贼子!”

雷霆般的断喝声震得刺客稍一迟钝,只见卫王率三名武士飞身截住刺客,须臾间,两杆长枪、两柄大刀上下翻飞,卷起风沙,呼啸着罩向刺客。

刺客身披数创,踉跄几步,口吐鲜血,勉强站稳身子。

两柄寒光闪闪的大刀架在了刺客脖子上。

东城兵马司百余名官兵堪堪赶到,将刺客团团围住。

梁岗飞身而来,匆匆扫视现场,随即懊恼道:“险些酿成大错,险些酿成大错!”

卫王将朱祁铭揽入怀中,眼中两道寒光射向城门口的八名禁卫。

“竟敢无视皇室宗亲的死活,信不信,本王砍下你们的狗头!”


第二十章 灭口


越王随王振进了雍肃殿,伏地向太皇太后行大礼,“儿臣越王瞻墉拜见太皇太后!”

“平身。”

越王平身后,又准备向朱祁镇行大礼,朱祁镇连忙劝止:“叔王免礼!”

论公,朱祁镇与越王是君臣关系;论亲,二人又是侄叔关系,所以,朱祁镇是不便承受朱瞻墉的大礼的。

越王拱手道:“谢陛下!臣奉旨与瓦剌使臣会于灯市,瓦剌人允诺,只要大明对瓦剌与鞑靼之间的战事袖手旁观,则瓦剌必谨守藩国之职,勤修朝贡,永不犯明。”

“一道协议,纸不盈尺,哪管得了万里北疆?聊胜于无罢了!”

双方达成协议是意料中的事,太皇太后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欣喜,相反,她心中藏着深深的忧虑,有采取后续手段牵制瓦剌的强烈愿望,不过,这还要看皇帝的反应。

朱祁镇脸上掠过一丝疑云,“叔王为何在灯市会瓦剌使臣?”

太皇太后脸色一沉,心里有些不悦。

看来,皇帝还是无所领悟。

一年前,封祁钰为亲王时,皇帝的一番见解令她兴奋不已,可自此以后,皇帝每每在国有大事时,临事茫然,不知当初封王时他是灵光一现,还是他本来就精于琐务而拙于大政。

若是后者,则大事不妙。无大局观,无宏观意识,根本做不了明君英主,弄不好会成为受人操纵的傀儡。

“陛下,朝臣有异议,此事毕竟不便明着办。再说,鞑靼覆亡在即,鞑靼使臣居京数月,多方游说,正眼巴巴地盼着大明出面干预呢。在会同馆、各部衙署、臣的府邸会瓦剌使臣,皆易泄密,不如‘大隐隐于市’。”越王道。

就是嘛,若非为了将此事加密,他这个逍遥王又怎肯出面参政呢?

朱祁镇道:“不必顾及鞑靼使臣的感受,鞑靼被瓦剌攻得紧,却还有闲心骚扰我大明边境,真是咎由自取!”

越王抬眼看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道:“骚扰北境的鞑靼人极有可能是瓦剌人假扮的,意在移祸江东。”

朱祁镇茫然,在他的印象中,鞑靼就是一根可恶的搅屎棍,而瓦剌对大明的态度则要恭顺得多,这一印象经朝臣典雅文章与优美言辞的渲染,而变得愈加深刻。

太皇太后深深看了皇帝一眼,觉得接下来的讨论可能要跑题,但她没有更好的选择。有些事是得说道说道了!

英国公张辅主张出兵鞑靼,剿灭其残部。于谦则正好相反,他主张暗助鞑靼,抑制瓦剌。”

朱祁镇道:“朝中文臣力主休兵息武,作壁上观,朕。。。。。。孙儿觉得此议甚合皇祖、皇考修养生息的初衷,可谓不废先政。”

太皇太后愣住了。她多么希望皇帝能慷慨激昂一番啊,但皇帝竟无一丝半点雄心,看来,皇帝真不知瓦剌、鞑靼之间这场战事的利害关系。

这也难怪,要十岁的天子能随时洞悉社稷大患,这是苛求。

但是,那帮文臣的见识与苟安心态惊人地一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瓦剌与鞑靼都是北元旧部,明成祖朱棣在二者之间行以夷制夷策略,扶弱抑强,谁强便攻谁,以维持双方的平衡,因而保障了北境数十年的安宁。如今瓦剌即将控制鞑靼全境,一统北方大草原,这对大明构成了巨大威胁。

以往鞑靼常骚扰大明北境,是个恶邻,不过,有瓦剌制衡,终究是成不了大气候。

可是,眼下瓦剌势盛,若瓦剌控制了鞑靼,大明只怕要送走小鬼,迎来阎王!

对瓦剌的扩张之势,大明绝无坐视不理的理由,但此时不能用兵,并非不该,而是不宜!只因天子年幼,驾驭不了那帮骄兵悍将。

古往今来,幼帝用兵多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天知道那些大将会不会拥兵自重!

既然大明不宜用兵,便只能听任瓦剌坐大,且须稳住瓦剌,等到天子成年亲政后再作它图。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神色黯然。

见太皇太后、皇帝默然不语,越王欲禀告儿子遇刺一事。

“祁铭呢?”太皇太后突然问道。

“方才。。。。。。在灯市,有刺客行刺祁铭,幸未得手。也怪儿臣大意,在楼上与瓦剌使臣正谈到紧要处,不曾留意楼下动静。。。。。。”

“什么!”太皇太后站起身来,一向雍容的她此刻却是满脸惊惧之色,“祁铭何在?”

“侯在东华门外,请太皇太后放心,有武师梁岗近身相护,不会有事的。”

太皇太后扭头看向皇帝,朱祁镇会意,眼光跳过王振,对一旁的金英道:“速传祁铭入宫。”

“是!”

金英领命而去。

“刺客是谁?”太皇太后问道。

“儿臣不知,刺客受伤脱逃。”

“告知五城兵马司了吗?”

“当时灯市出了意外,行人推挤踩踏,据说伤了数十人,儿臣担心殃及无辜,便按下此事,只待明日再告知五城兵马司。”

“怎么会这样?”太皇太后悻然入座。

朱祁镇回过神来,问道:“莫非有人寻仇?”

“陛下,一切有待刺客归案后方可详查,不过,当时臣来到楼下,刺客却舍臣而刺祁铭,令人万分诧异。”

听了越王的一番话,太皇太后首先想到的是,此事与十六字谶语有关。但谶语尚未传开,即便喜宁见过帛书,也至多是传讯讨好一下太后而已,在旁人面前他是万万不敢多嘴的。况且谶语于人无害。

莫非是鞑靼人搅局?不,不可能!自己今日单独召见越王,命他赴灯市会瓦剌使臣,当时已屏退左右,而越王又是个嘴紧的人,鞑靼人怎知祁铭去了灯市?

太皇太后越想越困惑,脑中蓦然闪过那道过去久久回避的念头:此事恐怕源于当初帝位之争留下的余患!

一念惊心,愤怒、忧虑、忌惮等情绪顿时在她胸中翻江倒海,交替主宰她的意志。

就在这时,金英慌慌张张地小跑进来,禀道:“太皇太后,皇上,方才东城兵马司吴指挥使率人将那刺客由玄武门逼到东华门外,卫王率人击伤刺客,正当刺客便要束手就擒时,突然一支暗箭飞来,那刺客便。。。。。。一命呜呼了。”

太皇太后再次站起身来,喝道:“混账东西!为何不将祁铭传进宫来?”

金英连忙跪伏于地,“太皇太后息怒!那支暗箭似从紫禁城内部射出。”

太皇太后大惊失色,沉吟良久,怒道:“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人灭口,这还了得!彻查!掘地三尺也要查出元凶!”

“快传令锦衣卫,快传召辅佐大臣!”朱祁镇有些惶恐地接口道。




第二十一章 不期而遇


东华门外,因无在紫禁城查案之权,东城兵马司的人带着刺客的尸体撤离了现场。

经卫王劝说,吕希父女已由卫王的人护送回家。梁岗率十名护卫仍侯在一旁待命。

卫王朱瞻埏也守在这里。他今日会见鞑靼使臣本来就是做戏,是不必入宫复命的,但他放心不下小侄子,所以不愿离去。

两百名金吾卫校尉奉太皇太后之命堵在城门口,护在朱祁铭身前。

众校尉尽显无所事事的慵懒之态,睡意浓的打着盹儿,心事重的神思远游。

现场只听得见两名百户的轻松交谈声。

“射杀刺客的人肯定是在城外贴着宫墙动的手,得手后神不知鬼不觉逃离了现场。”

“不可能!东城兵马司也有不少高手,怎会连毛都没捞着一根?”

“若在宫内纵身跃起射杀刺客,这等身手也不算什么,只是会留下蛛丝马迹,除非那人脑子有病!”

“这可说不准,等会锦衣卫勘察现场后自能见分晓。”

。。。。。。

朱祁铭甚感无趣,他看看身前冷冰冰的宫墙,再看看四周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只觉得这纷纷扰扰的紫禁城是一个剥离了人间温情的地方,暗忖道:若吕妹妹在此讲些紫禁城趣闻,那该有多好!

迎着十叔王关切的目光,转而想:不如离开这里,去十叔王身边!

这时,城门徐徐开启,金英快步来到朱祁铭身边,拱手道:“太皇太后传王子殿下入宫,殿下无恙吧?”

朱祁铭自去年初见金英时起,便对本分、持重的金英有极好的印象,方才目睹王振趾高气扬的做派之后,两相对比,他对金英的好感愈发强烈了。

金英吩咐两名百户道:“你二人领头,挑出五十名精壮校尉,严护王子殿下入宫,不得让任何人靠近!”

朱祁铭心中一暖,看来,紫禁城内还是有人在关心他的死活。

“多谢金公公,有劳了。”

在众校尉的簇拥下,朱祁铭遥对十叔王行了礼,然后冲金英笑了笑,随他入城。

进了紫禁城,他情不自禁地扭头北望,约莫十丈远处,便是暗箭射出的地方,此刻那里空无一人。

城外无人勘察现场,城内也是一样。

“金公公,锦衣卫未获讯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