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第23章

读论语心得全集-第23章

小说: 读论语心得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晓得利用关系,他知道,要到某一国家去,达到某一个目的,先要和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政府首长都搞好关系,同时把社会关系搞好,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这些话,看起来是教人使用手段,事实上任何人,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孔子是因为子贡问为仁之道,他才这样告诉子贡,如果是别人问为仁,孔子就不会这样讲了。我们从历史上看到,子贡的确做了很多事情,够得上是一个大政治家、大外交家、大经济家和工商业巨子,所以他这样告诉子贡。换句话说,孔子本身周游列国,见72位国君,也是这样做的,像卫国的蓬伯玉等都是他的朋友,但是他的运气不好,始终上不了台,大家怕他。他如果不择手段,则可以很轻易拿到政权,但是他讲仁,始终守着最高的道德原则。他告诉子贡的,也是这样。

第56节:论语心得(56)
  应该看到,后人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含义缩小了,限制在实际的工人、工作、工具三方面的关系上,这样说服力就更强了,语意也就更加明晰了。比如在挖大量沙土之前,不能考虑用铁锹,而应考虑找来一辆挖掘机了;在打击来犯之敌时不能再选择小米加步枪了,而应考虑导弹和潜艇之类的先进武器了。这样“利其器”的目的就是为了善其事——提高工效和增强威力。工具和装备的改进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也会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子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发意义在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什么才是完成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和手段,找到并利用好这些方法和手段,肯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一把斧头如果始终得不到使用,锐利的刃会生锈,因此趁着刀锋锐利之时赶快使用,但另一方面,如果只顾着趁热打铁地前进,而忽视了打磨自己,最后的结局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伐木工人在一个林场找到了工作,待遇不错,工作条件也可以,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下定决心要好好干。第一天报到,场长给了他一把锋利的斧头,并给他指定了伐木范围,他来到树林里,挥斧大干,砍了16棵树,场长看了以后说:“不错,就这么干。”第二天,他干得更起劲,可是却只砍了13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倒了8棵树。
  工人觉得很惭愧,觉得对不起场长,于是跑到场长面前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场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奇怪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功夫磨斧子呢?”
  这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地盯住眼前的好处和进度,而忘记了提炼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让自己这把“斧子”就这样一个劲地砍,总有一天会发现已经力不从心,而且再也没有进步的可能。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反思也会落后。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忘记时刻省查自己,是不是因为斧子太钝而已经力不从心。
  亨利?谢里曼是19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出生在德国,从幼年起,他就深深迷恋荷马史诗的故事,并下决心投身于考古研究。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需要很多钱,而自己的家境却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间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虽然谢里曼从事商业和投机买卖,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毫无浪漫可言的事务,但他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童年时的目标,没有忘记过研究古代希腊。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还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些都为日后的“奇迹”打下了基础。
  经过不懈的努力,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罗斯的石油公司中积攒了一大笔钱。
  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番时,他却舍弃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他始终坚信荷马的每句话,认为通过发掘,是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列举的所有城市的遗址、荷马所记的英雄的坟墓甚至发生战争的地方的。
  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
  这样,作为商人的谢里曼成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文明的第一个发现者,这一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使他取得了作为商人所无法想象的青史留名的成就。
  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立志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亨利?谢里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有人在一点点磨砺自己的时候,我们却在惰性与惯性的作用下工作,那么明天我们的斧头就会变得太钝了。当我们埋头前进的时候,曾经反思过什么吗?

第57节:论语心得(57)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形成一种惰性,只是根据别人对事物的论断,或者说惯性在前进,而忘记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每一次有意识的努力,都不过是在做我们想要的事。因此,不能只凭推理就采取行动,要在前进中学会反思,清楚自己努力的性质与状态。
  惰性会使我们无所作为,转向错误的方向;惰性会使我们不思进步,走下坡路。因此,对目标有多热心,对工作有多努力,我们就要把同样的热心和努力运用到反思上去。机遇往往只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所以让我们铭记,在上路之前,先把自己的“斧头”磨好吧。
  人脉是成功的资本
  孔子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有多大成就,要看他平时积累下多少东西,看他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多少东西。换言之,就是要看这个人平日里积累下多少人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正像一个聪明的领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一样,也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信息和智慧。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就85%来自人脉关系,15%来自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人脉关系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身处偏僻的山村,还是安身于繁华的都市,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公司,还是在学校、医院、商店,都是活生生的人来人往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又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他们性格不一,志趣相异,他们或者由于工作需要,或者为了某种目的,发生着或大或小、或亲或疏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群体、组织、团体等。当你孤身一人闯入这个社会,首先需要获得的便是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
  风行一时的畅销书《没有风险的财富》的作者查尔斯?吉文斯曾经说过:“如果你想知道金钱的秘诀,就跟有一大堆有钱的人学。”所以,许多人跟“成功”人士、赚钱“专家”和一些富有的人在一起。然而他们却被这些人唬住了,怕这些比较成功的人不愿意浪费时间或跟他们分享心得。事实恰好相反,其实有成就的人最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成功感兴趣;他们乐意与人分享他们的智慧、点子或商业秘诀。这让他们感到有人重视他们、需要他们。
  修炼关系靠平时。在建立良好交际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千万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事时才去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就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人们一直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为生活而四处奔波,没有过多的时间在一起聊天、谈心,可是,我们想要拥有美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多与身边的人联系、接触。冷若冰霜、“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是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朋友圈子的,只有大家之间不断地往来,才能促进彼此之间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彼此更深入的了解。
  事实上,我们所要做的并不多,只是花些时间有心地去朋友家走一走,也许只是随意地寒暄几句,也许进行一次长谈,总之,我们在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让他们认为我们越来越熟悉,这样深入下去,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一般来说,当我们初识一群人时,交际中进展速度跟接触的频率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你跟某位刚认识的朋友刚开始时总是有机会接触的话,你们的关系很快就会变近,形成比较亲密的群体。道理很简单,为什么你会跟你同办公室的同事、同班的同学很快形成亲密关系而跟其他同事或同学关系就远一层了呢?就是因为你们常常见面、常常接触,彼此很快就认识了、了解了。人与人之间只有经常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刚认识的朋友,都要想办法常常联系。
  我们每个人都要深知合作的力量,因为我们无法一个人面对所有的事情。即使我们一个人跑到荒野中去隐居,远离各种人类文明,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我们自身以外的力量来生存下去。我们越是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就越是需要依赖合作性的努力。不管我们是依靠白天的辛勤工作谋生,还是依赖利息收入生活,只要我们能够和其他人友好合作,我们的生活就可以过得更顺心一点。

第58节:论语心得(58)
  为什么中国人有那么多礼节,碰上婚丧嫁娶等大事,亲戚朋友就要参加,有许多场合还得送礼,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亲朋好友经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户人家常年关闭门户,既不“出去”,也不欢迎别人“进来”,那是在孤立自己。
  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跟你现有的亲戚、朋友保持经常联系。有空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朋友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亲戚、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尽量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怎么算得上亲戚朋友?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是喜欢向别人、朋友汇报自己的喜事,而对于困难却不好意思开口,应打消这些顾虑。
  另外,常常保持联系对你自己会有许多好处,和亲戚中的长辈经常联系、谈心,一旦你碰上什么事情,如找工作、找对象等,听听长辈、朋友的意见,或者找他们帮忙,对你是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如果平时没有联系,需要时很难找上门去,即使找到,别人也不会乐意帮助你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英国诗人柯立芝说:“友谊是一棵遮荫树。”当我们办事不顺或者四处碰壁的时候,你一定经常会想:“如果我有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