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民国生涯 >

第422章

我的民国生涯-第422章

小说: 我的民国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照大神啊,请保佑您虔诚的子民,让我们安全的撤退到日本本土吧!”望着天空的丰岛房太郎对着天照大神发起了祷告……

第五百五十六章 来自朝鲜的求援

“什么?有朝鲜人要见我?”

在苏瑞那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苏瑞皱着眉头望向了前面的余学颖问道,“千影,这些朝鲜人是什么人?怎么会要来见我的?”

“长官,这些朝鲜人是属于朝鲜抗日联军的,是奉了朝鲜抗日联军司令金应善的命令来见您,至于目的嘛他们没说,不过十有八九是向咱们求援的?”说到这里,余学颖的嘴角撇了撇,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色。

“哦……还有这事?”

苏瑞的眉头皱了起来,对于朝鲜这个国家苏瑞的感观非但不好,而且简直可以说是很差。

曾经度过一些历史资料的苏瑞可是很清楚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些哭喊着自己是日本侵略的受害者的真实面目。

根据资料记载,朝鲜在亡国五十年时间里,既少有游击队的反抗,也没有大规模的暴动,百分之九十五的韩国人都改了日本姓,说日本话,二十年代起更是大量踊跃加入日本军队,在华夏更是罪行累累,韩国总统朴正熙总统就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

举一例,在另一时空里,一九三七年南京城因中华门城墙守城士兵打磕睡被日军攻破,第一个登城即是高丽联队(此记载于日本一九七二年出版的为日本侵华老兵从华夏归还者协会老兵集体写。)

想到这里,苏瑞的脸色就有些沉了下来,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算了,我就不见这些人了,你看着安排一下,事后把他们打发走就可以了。”

“这……”

余学颖迟疑了一下,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

“怎么了千影,还有什么为难的吗?”苏瑞很是好奇的望向了余学颖。

“是这样的长官。”余学颖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词汇后才说道:“长官,是这样的,这些朝鲜人此次前来是向咱们求援不假,但他们也带来一些朝鲜方面的消息,而且他们这次来对咱们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咱们也可以趁机对朝鲜方面的事情进行插手啊。”

“插手朝鲜的事情?”苏瑞有些愣住了,说实话,从目前的情况来讲,苏瑞觉得自己现在管理两广以及江西、福建等四省之地已经有些分身乏术了,他可没想过要插手朝鲜方面的事,毕竟现在他的地盘离朝鲜还远着呢。

“是啊长官。”余学颖孜孜不倦的劝说道:“职部以为以咱们的实力向北发展的话迟早是要和日本关东军掰腕子的,而朝鲜就是关东军的软肋,届时如果咱们和关东军交手的话再从朝鲜方面对关东军插上一刀的话对于咱们的光复大业可是很有用的。至不济咱们也可以在朝鲜给日本人忝点乱啊。”

“唔!这倒是个办法。”苏瑞点了点头,又若有所思的看着余学颖道:“千影,你这么卖力的替那些朝鲜人说话,难道是收了他们什么好处了吗?”

“长官,您可别乱说,这可是会死人的!”余学颖的脸唰的一下就白了,两只手摇得像个风车似地忙不迭的表示自己的无辜。

在苏瑞手下干了这么些日子,余学颖可是深知自己面前这位老板对于吃里爬外的人是多么的痛恨。苏瑞平日里对待手下确实很大方,无论在生活还是别的方面都很宽容,但如果谁要是触碰到了他心底这根底线的话他就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做铁面无情。

“好啦,我又没说你什么。”看到余学颖紧张的样子,苏瑞好笑的摆了摆手,“只是跟你开个玩笑而已,你那么紧张干嘛!”

看到苏瑞脸上的笑容,余学颖这才擦了把额头上的虚汗,心中不禁腹诽道:“你倒是开玩笑了,可我却被你吓了个半死。”

随着对于苏瑞这个长官的了解增多,余学颖对苏瑞也就越敬畏也就越深。虽然苏瑞已经把军情局交给了余学颖,而且也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但随着工作日久,余学颖就愈发的感到苏瑞的身上隐藏着一层神秘的光芒。

许多人都说第七集团军里最为神秘也最为可怕的当属军情局,但余学颖却知道,其实在第七集团军里最为神秘的部门不是他的军情局,也不是苏瑞的贴身警卫团,而是那个毫不起眼的后勤部。最神秘的人也不是他这个军情局张,而是那个一天到晚都呆在后勤部里很少露面的后勤部长史密斯和隶属于后勤部的内卫部队。关于后勤部的物资调动和来源都属于绝密,其神秘程度就连他这个军情局长也没有权利过问。

但凡是人总是很容易对神秘的东西产生敬畏,余学颖也不例外,虽然余学颖不知道苏瑞手里到底还掌握着什么底牌,但有一点他是很清楚的,如果苏瑞想要对付他的话,别看他掌握着军情局这个特务部门,但只要苏芮一声令下,他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看着笑吟吟的苏瑞,余学颖试探着说道:“那……职部就出去把那些朝鲜人叫进来了?”

苏瑞无奈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好吧,把他叫进来吧,我倒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余学颖转身出了办公室,很快就把一个人领了进来。

来人一进门就啪的对苏瑞敬了个礼大声道:“朝鲜抗日联军联络官姜东烈中校见过尊敬的苏将军,祝苏将军身体健康!”

苏瑞一听到对方这充满了苏俄味道的问候方式不禁有些乐了,他玩味的打量了面前的人,这个人年约三十,中等各自身材微胖,看起来和一般的华夏人没什么区别,只是眼中不时闪过一丝狡狯之色。

苏瑞淡淡的说道:“你叫姜东烈?”

姜东烈大声道:“是的将军!我是奉了朝鲜抗日联军司令金应善将军的命令,历尽了千辛万苦才从满洲来到了广东见您。”

苏瑞饶有兴致的问道:“姜东烈,我先问一句题外话,你在苏俄受过训吗?”

听到苏瑞的问话,姜东烈把胸脯挺了挺自豪的说:“是的将军,我曾在莫斯科的军事学校受过半年的军事训练,曾受到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的接见。”

“得,估计这是一位狂热的俄粉。”苏瑞迅速给面前的这位下了定论。

想到这里,苏瑞对这个家伙的印象就不是很好,有心给这家伙一个难堪,但又觉得有失身份,于是指了指身旁的沙发道:“你叫姜东烈是吧,坐下说话吧!”

“谢谢将军!”

姜东烈谢了一声后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只见他坐下的时候两腿并拢,腰身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神情肃穆的望着苏瑞,看得苏瑞心中很是好笑,不禁说道:“好了,你也不用这么紧张。千影,让人弄杯茶给他。”

“是!”很快一倍热茶就放到了姜东烈面前的茶几上。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一股热流流入胃里中,姜东烈的脸色这才好了一点。他放下了茶杯站了起来,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信封双手恭敬的递给了苏瑞。

一旁的余学颖接过了姜东烈递过来的信封,打开检查了一遍后这才双手递给了苏瑞,姜东烈见状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悦,但出于礼节他并没有说什么。

苏瑞仿佛对他的想法很了解似地,接过信封后并没有看,而是笑着说道:“姜东烈中校,不好意思,这是必要的程序,外部人员送送来的东西必须要经过相关人员的检查才能送到我的手中,毕竟现在想要我这条小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苏瑞这么一解释,姜东烈的心中顿时感到暖洋洋的,他赶紧赔笑道:“苏将军不必客气,您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么做是必须的。”

“嗯,你能理解就好。”

苏瑞笑笑后打开饿狼信封开始看了起来,但是他脸上的笑容却是慢慢的褪去,约莫十来分钟后他合上了信纸,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只是这个笑容里却含着淡淡的不屑之意。

苏瑞把信封随手仍在了桌上,原本坐直的身子也完全靠在了椅背上,轻声说道:“姜东烈中校,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在这封信中,你们的金应善将军所说的希望我们提供给你们一应所需的武器、军事物资以及粮食。这里所说的一应武器、军事物资和粮食到底是多少?需要我们提供多久?而你们朝鲜抗日联军真的能领导朝鲜人民打败日本人取得独立吗?”对于心中的情绪,苏瑞向来是不屑掩饰的,因此他把心中的那种不屑和冷漠很清楚的表达在了脸上。

清楚看到苏瑞脸上神情的姜东烈心中不禁一跳,赶紧说道:“尊敬的苏将军,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研究过了,确实有些不好统计,因为随着斗争的进行我们对武器和物资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很难给您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保证,等到朝鲜独立之后,我们是不会忘了您对我国人民的恩情的。”

听到这里,苏瑞心中就很是不耐烦,这种典型的大话套话和空话他在后世里无论是在电视还是书籍里都见得多了,这根本就是糊弄人嘛。

第五百五十七章 漫天叫价

苏大长官的脸色很不好,在他看来姜东烈简直就是把他当成小孩子来糊弄,什么对武器和物资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什么等到朝鲜独立之后,是不会忘了您对我国人民的恩情的,这种大话空话放到后世只怕连猪都会笑。

想到这里,苏瑞决定不和这家伙再绕圈子了,直接就说道:“姜东烈中校,你能说得具体点吗?你们到底会怎么样报答我们啊?”

“啊……这个?”

姜东烈也是一阵惊愕,他没想到面前这位异国的将军性格竟然这么直接,已经直接到当面问起报酬来了。面对苏瑞这种毫不客气的当面要好处的做法,江东丝毫没有心里准备,一时间竟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姜东烈的认知里,华夏人是最讲究脸面的。这点从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来,在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忠孝仁义这些东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比较推崇的。而且一般来说朝廷对外是非常宽容的,这和对内的严厉和残酷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以朝鲜为例,明朝万历年间朝鲜之役是三百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仗打赢了,这场战争自然被朝鲜人大书特书。可是朝鲜人是怎么吹捧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呢?举个例子,其伟大程度就如同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们的那位伟大领袖金将军用三八式步枪把美国佬的战机打下来一样足以在世界战争时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仗打完了,明朝付出了八百万两银子,数万将士的伤亡。按理说明朝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帮朝鲜人赢得了这场战争,那总得要点好处吧?可明朝上上下下的君臣愣是没向当时的朝鲜过往索要任何油水,这种行为的伟大程度简直就是圣人也比不上,至少孔圣人周游列国的时候帮人写文章做枪手时还懂得索要几斤粟米当稿费呢,明朝君臣上上下下的这种做法要是孔圣人死而复生看到后都得羞愧得再死一次。

自打那以后,朝鲜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就养成了一种认知,那就是华夏是朝鲜的老大哥,老大哥帮小弟的忙那是天经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