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胡从宪勾结的军方将领是陈耀。他不仅是原元军义兵元帅陈野先的部将,还是他的义子。当年陈野先在刘浩然攻打江宁时被用反间计死于元将福寿之手,其子陈兆先投降,后来被闲置,当了一个富足翁。而其部将陈耀在投降之后由于同样出身淮西,又治军用兵有方,逐渐被吸收入淮西集团,在军中逐渐成长,在北伐、对日作战中屡立战功,先是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又被擢升为上将军衔,任南京卫戍区同知大都督。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一直将义父陈野先的仇记在心里,而且他成为军中高级将领之后,也逐渐了解到当初陈野先被杀的真相…刘浩然等人的反间计。这位属于大明开国集团重要成员的将军不知为何将私仇牢记在心,甚至超越了自己要效忠大明和皇帝陛下的誓言,也超越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前途。
但是刘浩然根据侍从司情报科汇报的情报中发现了种种迹象,而且刘浩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原本很信任这位降将,在自己还未登基称帝,只是占据江南偏隅之地时他应该有很多机会报仇,可是那时却没有动手,却偏偏等到了现在。而且他找帮手,陈友谅余党、前元余孽、张士诚余孽都说得过去,可偏偏找到了江南学派。胡从宪是前元余孽这件事在事发前,除了他自己,也只有侍从司情报科知道一点蛛丝马迹。很显然,陈耀与胡从宪勾结在一起,除了弑主这个共同的目的,应该还是冲着胡从宪表面上江南学派名士的身份去的。
这就让人很是纳闷了,陈耀早不报仇,非要跟着江南学派一起来动手,难道他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把江南学派拉下水。陈耀这个人读书不多,与书生文人交往不多,怎么就和江南学派凑到一块去了呢?还一起干这么隐秘的事情。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而且刘浩然也隐隐发觉到,陈耀的身后有一股幕后黑手在徐徐推动,他逐步地被升迁都有淮西派势力在力挺,尤其是去年被举荐调任南京卫戍区同知大都督一职。应该没有那么巧合。情报科密切监视军政文武官员是为了察觉谋逆之事,虽然没有抓到陈耀的证据,但是也发觉了他的一些异动,进而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而且根据情报科的情报,应该也有人对陈耀的异动有了察觉。
刘浩然在心中推测,察觉陈耀异动的人或势力只有淮西一系,因为冯国用掌控的军情司在军中也广布耳目,虽然不是专门去监视军中将领,但也消息灵通。而且虽然军情司是刘浩然一手创建,也一直看得很紧,但是冯国用持掌枢密院十几年,军情司怎么不会有他的耳目和嫡系呢?
再说了,以李善长、冯国用为首的淮西集团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这个集团成员,从上到下没有不带亲沾故的,这种无孔不入的关系网在收集情报方面不比情报科、军情司这种专业机构差,而且还有独天得厚的优势。
刘浩然甚至猜测,陈耀不是定远营出来的老兄弟,甚至连淮西集团的分支…巢湖系、合肥系都不如,可为什么淮西派会不遗余力地力挺他,陈耀虽然才能不错,但是明军中优秀的人大把,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内幕?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一阵后背发冷,难道淮西集团对自己也有异心了?的确,李善长、冯国用兄弟、三位义兄等等淮西派的大佬们,哪一个不是才能高绝之人,别的不说,就是不被刘浩然拉入伙,单干也能打出一片天地来。
刘浩然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慢慢地思量着。李善长、冯国用虽然不是什么名士,但也是读过书,又聪明绝顶,应该知道做为开国重臣有利也有弊。开国重臣功勋卓著,可以稳居皇帝之下第一势力,但是这也是他们最致命的地方。势力庞大的淮西集团拥有最多的开国重臣,自己这个开国皇帝能压制得住,但是自己的儿子,大明第二代皇帝呢?
翻翻史书,开国皇帝为了自己儿子能够坐稳皇位,没少费心思,历史上的朱元璋更狠毒,直接来个斩草除根。李善长和冯国用应该知道这些典故,虽然他们与自己君臣相得,但是不代表他们就不留后手,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谋计。
尤其是在开国立朝以来,自己大力提携童子营和学院派,这些人与淮西派没有太多的瓜葛,属于自己的嫡系,而且从十几年的布局来看,童子营和学院派已经在军队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学院派,牢牢地占据着军队的中下层,成为大明陆海军的主流,取代淮西派地位指日可待。这些举措在李善长和冯国用等人看来,或许是自己为储君顺利继位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毕竟这些事无论自己与李善长、冯国用如何坦诚相对也无法摆到桌面上去说的。
由此可见,陈耀应该是淮西集团的一步棋,由于自保的一步棋。李善长、冯国用等人都参与了自己对付江南学派的大半过程,知道在自己的手段和资源面前,江南学派绝对不会得逞,因此有此可见,李善长、冯国用动陈耀这步棋只是顺带利用江南学派达到他们的目的,并非想真正的谋逆弑主,那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刘浩然看着手里的情报,几个字眼慢慢让他有所领悟,在想想此前的弹劾常遇春事件、广州兵变事件、李存义事件、后宫谣言事件、于孝杰事件,有时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分得清楚。李善长、冯国用等这些老谋深算的人,用起计来,岂是那么容易让人琢磨的,他们甚至可以不必直接动手,只需推波助澜,顺势而为就可以了,而且他们知道自己的心思,知道事情到何种地步便可适可而止。每一次事件中,淮西派哪次不是直接或间接得利,就算有时候让一步,但是进退之间怎么得利谁说得清楚呢?
唉,想不到啊,真的想不到,刘浩然心底不由一阵苦笑,自己最信任的淮西集团和李善长、冯国用等人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想到算盘算到这种程度,刘浩然却是始料未及,以前很多没有想明白的疑团,现在他清楚了。淮西派如此,更何况他人和其它势力。
刘浩然不由想到了刘基、宋濂这两位江南学派老夫子,尤其是刘基,他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看出不来陶希言、胡从宪等人搞的小动作?你敢说他心里没有一番计谋,揣着明白装糊涂,陶希言、胡从宪等人万一阴谋得逞,他肯定乐意见到理学在大明兴盛。可是刘基也知道,在自己的手段和资源面前,这种可能性非常渺茫,于是刘基拉着宋濂游离于陶希言等人之外,有交往但是绝不会参与其事。一旦事败,刘基和宋濂只是会受到一点不足道的牵连和影响,毕竟你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刘基和宋濂两人也牵涉其中,没有证据,刘浩然就不能在以法论罪的原则下将所有的理学文人都治罪,尤其是刘基、宋濂这两位名动天下的理学大儒。可是只要刘基、宋濂还在,江南理学就不能算是被断根,它还会被继承下去。陶希言可能也看到了这点,宁愿多用计谋,也不愿利用刘基和宋濂手里的资源,将两人拖下水,保护两人不受牵连就是江南理学最好的退路。
而刘基、宋濂这些江南学派宿老在与李善长、冯国用以及江西学派的朱升、罗复仁,北方学派刘承志等人斗法时,哪一次不是不动声色,以前那些事件难道没有他们的手尾吗?刘浩然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就凭陶希言少数人能搅出那么大的风波是不可能的,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能耐。
想到这里,刘浩然的头都大了,难怪历史上的朱元璋会举起屠刀。在这些人精面前,朱元璋就算是城府深和高智谋的人,估计也被折腾得够呛,于是这位草莽出身的和尚干脆用最简单了当的办法,大兴狱案,杀!
该如何善后?刘浩然觉得自己以前想好的善后步骤需要做部分调整,理学经过这次打击,尤其是背上谋逆弑主的罪名,就算刘基、宋濂还在,恐怕也是一落千丈。现在大明读书人都是聪明人,知道再读理学在仕途或者其它前途上不会有任何发展,他们自然就会改投其它门派。而原本与江南理学源出一门的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在这次刺杀事件后自然也会和江南理学划清界线。毕竟大明虽然有了科学民主的趋势,但是谋逆弑主这种罪名,谁都不敢沾惹一丁点。
而且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在此事后也会清楚地明白,理学在大明已经走上了死路。原本对理学有成见的刘浩然更有理由封杀理学了,你江南学派这个号称理学正统的学派都派人来刺杀我了,还叫我怎么待见你。为了谋求在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自然会知道如何从理学这个泥坑里脱身出来。对于读书人来说,信奉的理念是一回事,但是如何学有所用更重要,像陶希言这样的殉道者不多。同样,对于一个学派,一个集团,奉行的学说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更确切的说,他们奉行的学说应该为他们的政治利益服务。
刺杀事件应该是刘浩然迈向铲除理学或者是专制儒学最重要的一步,但是他知道,今后的路还很长,驱走头上鞑虏容易,驱走心中的鞑虏却没有那么容易。
正想着,门口想起一个声音:“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和太子求见。”
刘浩然叹了一口气:“请进来。”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事后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事后
“臣妾见过陛下。”
“皇后快快起来!”刘浩然连忙扶起了薛如云。她面色憔悴,被刘浩然扶起时身子都还在微微颤抖,想必这一日的煎熬让她十分地虚弱。
当她在宫中得知刘浩然遇刺,顿时瘫倒在地。在她心目中,刘浩然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怎么骤然就垮掉了。当刘浩然安然回宫,薛如云惊喜交加,不顾旁人在,抱着刘浩然就是一顿痛哭。
可是随之而来的事态发展又让她如同跌入冰窟深渊,刺杀事件居然是江南学派一手策划的,这让她始料未及。但是聪明的她很快就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江南学派与她,与太子关系密切,突然发动刺杀事件,自然是为了铲除皇帝陛下这个看轻理学的最大障碍,扶植亲近理学的太子即位。
虽然理学在薛如云心目中占有不轻的位置,太子刘焕章更是她心中的宝贝疙瘩和希望,但是并不意味着她愿意用丈夫去换取这一切。虽然薛如云有抱负,曾经“不安分”过,但是总体来说。她不是像吕后、武则天那样有政治抱负和手段的人,否则刘浩然也不会让她在皇后位置上稳坐十几年。再说经过刘浩然此前的一番敲打,薛如云涉政的心也渐渐地淡了,而且太子已经成为储君,将来继位应该没有太多问题,她的心思便逐渐放在了后宫上。谁知却突然发生这种大事。
薛如云知道,如此惊天动地的谋逆弑主大案,少不得要牵连一大批人,而且江南学派谋逆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扶植太子上位,那么就算太子没有参与其中,他必定也要受到牵连,恐怕不仅太子之位不保,就连薛如云这个皇后之位也是岌岌可危的。读过史书的薛如云知道,无论是哪朝哪代,处理谋逆弑主都是无比残酷的,就算是父子和夫妻都没有什么侥幸可言。
扶着薛如云在椅子上坐好,刘浩然听到扑通一声,转头一看,原来是太子刘焕章已经跪下了。
“罪臣刘焕章叩见陛下。”
听到太子刘焕章这句话,薛如云不由地低下头,眼泪都要出来了。在谋逆弑主大罪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