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山河-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大腿说道:“大人和楚大人果然是天纵奇才,难怪当年能够名动清风!如此一来,不仅东北三国要为之头疼,而且东倭王朝和极乐圣教也不会轻松。当真是连环妙计!只是这里面的时机配合和兵力布置,需要好生筹划才是。”
骆祥阴森森的一笑:“何须任何配合?以水师运载精锐骑兵,由淮水进入大江,以信鸽通知滇南路的血帅和独帅,两相夹击江南,以吸引极乐圣教的注意力。江南向来是天下仅次于大湖的粮仓。况且天下赋税七分出江南。如今虽然已经残破,但是极乐圣教好不容易才占领这里,必定不会放弃。程显清肯定会增兵江南。虚晃一枪之后,立刻潜入东海。护送骑兵北上东海路。等到骑兵下船,水师不必急于返回,或可扫荡崇明舟山甚至是东倭本土,或可扫荡三越沿岸。当然,重点还是东倭。而骑兵进入幽云十六州之后,可以利用机动性,就粮于敌。驻防玉门关和壶口渡口的我军将士也可以适当佯动,以吸引幽云十六州的注意力,然后完成我河套三路一千五百万百姓的心愿。”
玄机顿时哈哈一笑:“贺怀仁军团长在率领水师将士返回大河防线的时候,特意让其子贺不归留在了西江防线上。贺家乃是帝国的水战世家,贺不归此人少有谋略而又一腔热血,现在麾下还有贺怀仁特意留给他的一万水师。若是我们能够联络上他,那必将是一大助力。只是,我们河套三路现在正处于恢复之中,边关战线也颇不平静,我们现在是数线用兵,不知道能否支撑得住?”
“撑得住要撑,撑不住也要撑。河套三路底子虽然还薄,但只要节衣缩食,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如果撑不下来,那么就必定是家破人亡、亡国灭族。再说,耶律沧海不会任由我们积累力量。而我们现在的力量有限,还不是和东北三国正面碰撞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先扶住帝国这棵大树。至于西北,既然长城防线已经落在了我们的手里。那里又有边帅亲自坐镇,塞外异族就算是陈兵百万,又能奈我如何?”楚相成不屑地说道。
玄机皱着眉头说道:“可是西北三族向来彪悍,而且也不缺少名将,我们可不能等闲视之啊。说真的,某人一直不明白,就西北大草原那片土地,怎么可能养活西北三族的四百多万牧民。”
骆祥和楚相成再次对望了一眼,骆祥这才说道:“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军师,你估计一下,以西北大草原之空旷,究竟可以养活多少牧民和军队?”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百五十万牧民,最多也就是六十万军队。可是现在,除去柔然西扩的土地人口不算,他们的牧民已经接近了四百万。而骑兵则是超过百万。任何一块土地上的人口上限都是有限的,某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还请二位大人示下。”
“这并不是一件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清楚的事情,军师是否想听一段遗失了数十年的历史?”楚相成抿了一口茶说道。
“这件事情要从最开始的时候说起。我天朝雄踞神州数千年,其范围由最开始的大河流域向周围发展。由于中原王朝的盛衰,那时候的边界一直没有固定。直到君临天下王朝也就是大秦王朝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神州,才基本确定了我族的边界。也就是北到长城防线,南到西江流域,西至血色高原,东达千里海涛的广阔天地。而我天朝之患,大多来自周边的野蛮民族,而这期间,又以生长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和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最。至少在武烈帝中兴以前,这些都是威胁我天朝生存的大患。”
“中原王朝兴盛的时候,我们便能够跃马塞外,一解异族之威胁。然而中原王朝若是衰弱,周边群狼必定会一拥而上。是以我神州向来是百战之地,我神州兴则征战天下,神州衰则为天下所征。由于不胜其扰,中原王朝大多在北部边关地区依托山势修筑长城,以抵抗来自塞外的野蛮民族的压力。只是被动防御难免会助长对方的气焰,而幽云十六州多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塞外又多良马骑兵。长城防线一旦陷落,那么便是北方子民的一大劫难。军师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纵横塞外还处于未开化状态的野蛮民族。就像是那些聚居在海西王朝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处于梦寐状态的少数民族。在东北三国建立之前,他们一直是东北边防最为头疼的对象。现在海西王朝最为野蛮,战斗力最为彪悍的海东青兵团,就全是招募的这些部落的勇士。只是他们和海西的关系向来不好,是处于雇佣于被雇佣的关系。”
“武烈帝中兴,横扫塞外之后,鉴于那些野蛮民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情况,朝廷内部对如此处置这些野蛮民族如何统治这片广袤的土地,产生了分歧。不过有一点完全统一的,就是天朝没有必要直接统治这里。因为塞外的条件当时实在是太落后了,统治这里的成本实在是太高。还不如在这里设置属国或是扶植傀儡,那样对天朝也同样具有莫大的好处。”
“分歧的一派认为,这些野蛮民族既桀骜不驯又对我天朝抱有浓厚的敌意,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斩草除根。但是千百年来,中原王朝强大的年代也不知凡几,可是从来没有将这些野蛮民族彻底灭族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朝毕竟是礼仪之邦,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很少深到需要以灭族的方式来解决的地步。而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们最终也没有抵挡住那些酸儒的口诛笔伐和蜗角虚名,结果战争打了上千年,塞外的野蛮民族换了一个又一个,中原王朝也是屡经更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第182章 先发制人(二)
“而分歧的另一派则是认为,这些野蛮民族之所以会不断的起兵掠夺我天朝的财富,就是因为他们太过愚昧落后,所以希望将他们纳入文明的范畴。就像是南方的金花三越一样,最终将他们同化。当时他们的观点就是:越是贫穷的民族越是不可征服,越是落后的民族越是不愿意弯腰。只要他们能够建立国家能够将族人全部聚居到一起,那他们就肯定会被我们的文化所侵蚀。过上了好日子又受了儒家文化教育的他们将再不会怀念以前的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最终将下跪在我们天朝的脚下。武烈帝在这件事情上是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在隐龙国师建议下,将整个大草原分成了两部分,东面的土地农牧皆可,于是便引导他们建立国家,西方则依旧是归顺天朝的当地的游牧民族。以此来观察究竟是哪种社会形态更有利于我天朝的统治。武烈帝和隐龙国师不愧为一代天骄。他们不仅仅是想解决当时的问题,而更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引导,能够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能够最好的解决这些野蛮民族的威胁的方法。为中原王朝的千秋伟业奠定基础。”
“隐龙国师?”玄机听到这个名字猛地一惊。
骆祥微微一笑:“军师对这个名字应该是相当熟悉才是。在神机一脉中,他的名字至少能够排进前三位。他应该是军师你的师祖吧?”
玄机点了点头,骆祥说得不错,隐龙的功绩,即使是在天机谷之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当年的清风帝国内有权奸,外有强敌,皇权旁落,民不聊生,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就是在他的辅佐之下,雄才大略的武烈帝发布勤王令,最终将国内奸臣一网打尽。然后中兴帝国威震宇内。他和武烈帝的相互扶持,最终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然而如此的一代名臣,却因为武烈帝的突然驾崩,而最终遇刺身亡,让人叹息不己。
“历史的发展,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谁也说不清楚。就像是当年的清风帝国,由于武烈帝和隐龙国师的强势崛起,原本应该走向灭亡的古老帝国再次焕发了蓬勃的生机。结果又由于武烈帝的突然驾崩,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的隐龙国师也立刻被国内那些怀恨在心的失势贵族所刺杀。结果本来已经蒸蒸日上的清风帝国又开始下滑,而隐龙国师本来成竹在胸的塞外改造计划也因此而中断。而继位的弘烈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选择了和国内的守旧势力妥协,而最终放弃了隐龙国师的计划。隐龙国师当年和武烈帝定下这个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他在三五年之内便能够成功,这至少是二三十年的事情。然而人命有时尽,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突然与世长辞。结果,由于清风的国力开始下降,而失去了明君贤臣的清风帝国又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与此同时,塞外的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计划。
武烈帝的突然驾崩和隐龙国师的被刺,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将自己的计划完整的讲述出来,便已经与世长辞。而没有完整的规划,后人在接手这个摊子的时候,自然是无从收拾。结果,朝廷之上没有强有力的当权者领导,可是计划的某些部分又并没有停歇,加上那时候的塞外也是很出了些风云人物,所以塞外异族的实力是越来越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大草原的东部终于形成了三大王国。这就是以东面銎布人为主的海西王朝,以中部当日被室蒙人掳掠的西大陆后人为主的拜京王朝以及以草原上原有的游牧民族为主的曼丹王朝。特别是当年弘烈帝率领大军在山海关外被海西、拜京和高丽数国联军伏击之后,清风的国力更是每况愈下。
原本隐龙国师的意思是让东北的二十多个小国自由发展,从中观看究竟是哪种模式适合清风帝国的统治和以及长期发展。但是这前提就是清风能够对这些小国保持着绝对的控制力,并且让他们始终处于分裂的状态。只是,再好的计划也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实施。而当时的清风帝国,毫无疑问已经没有了隐龙国师这样杰出的人物。唉,这也就是历史的偶然吧,如果武烈帝不是在经过勤政殿的时候被屋顶上意外掉下来的瓦片砸中太阳穴而突然驾崩,那后来的清风又何至于斯?”
“那西北了?”玄机锲而不舍地问道。不过心中却是一叹,生命中总是有许多意外,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意外,却导致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走向衰亡。
“武烈帝驾崩之后,清风国力衰弱,西北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再次活跃了起来。可是这个时候清风帝国,弘烈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在国内刚采取了一轮大清洗,已经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为了应对西北游牧民族的压力,朝中有个权臣就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延续当年隐龙国师的政策,不过却是将这个政策更进一步,那就是让他们在内讧中灭亡。军师你刚才提到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一块土地上的人口都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说一亩草地的产出终究是有限的,也就是大草原上草场能够养活的人口也有上限。所以当时那个权臣就想着,若是我们向他们出口粮食物资等,助长其人口繁衍,让他们的人口急剧膨胀,然后突然切断对他们粮食供应。这样,大草原上必然会因为人口的拥挤和牧场的狭窄而最终发动内部战争,而这个时候的我们只要能够守住长城防线,那西北就能无恙。
这件事情,只要操作得当,我们就能够从中获取很大的利益。而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是如此,那两年的清风恰好粮食大丰收,大量的粮食运往西北,也确实赚了不少。后来等西北三族的人口大量繁衍之后,他们也确实切断了对西北的粮食供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