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根据刚才的作战布置,那种对蒙古人浓浓的杀意是显露无余,这让寨桑感到些许不忍。
虽然蒙古人之间的战争同样惨烈无比,但是身为蒙古人寨桑还是希望草原的子孙不要因此而死伤惨重的好。
不过,寨桑刚刚问出来,在场的将领大多笑了起来。
“寨桑,这一点你完全不用担心。对待投降的人,我们不会报以杀戮的。他们将会如同那些朝鲜人一样被送到其他地方去。嗯,或许朝鲜是个不错的去向。”萧明乾的解释,让寨桑松了口气。
其实辽东地区的人力缺口非常之大,很多艰苦危险的工作都因为没有人力而暂时搁置。
这次战争必然会有众多的俘虏,这些俘虏当中,除了来自大明的汉人俘虏之外,其他的俘虏正好可以充当这些工作的人力。
而且朝鲜人口的大量外移,必然会造成朝鲜地区的人口的稀缺,将这些蒙古人充入朝鲜,也算是个不错的方法。至少能够达到在短期内扰乱朝鲜局势,便于统治的目的。
然后再辅以全面废除双方的语言,文字,全面推行汉化的手段,不用多久,朝鲜就会彻底的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j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四章大战开端(第二更)
四百八十四章大战开端(第二更)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七,辽东的天气虽然开始转暖,但是依然非常的冷,很多地方的雪还没有融化。不过,河面上的冰层已经开始松动,想要从河面上通过大军,已经是不大可能了。正是这种时候,大明首先发动了对大凌河南岸的义州的进攻。
孙承宗亲自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将义州团团围住。说实话,孙承宗对这次的大战是寄予非常大的期望的。
台湾的强大,出乎他的预料。这三个月来,孙承宗看了所有收集到的台湾的信息。
两年歼灭所有当时还叫东番岛周围的海盗,占据了整个岛屿。
五年之后,击败弗朗机人,占据吕宋,并且想吕宋移民数百万人。
其后,又在两年之后,在一场规模庞大到吓人的海战当中击败了红夷的规模达到四百多艘战舰的庞大舰队,而且双方的战舰的吨位都不是大明现在的水师战船所能够比拟的。
孙承宗为此特别向多位福建水师将领咨询了一下,如果四百艘红夷战舰前来大明的话,大明水师是否能够战胜,或者说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够将其赶走。
但是得到的答案却让孙承宗的心彻底的掉入了冰窟当中,福建水师的俞咨臬苦笑着告诉孙承宗,面对二十艘红夷战舰,福建水师便需要全力以赴。五十艘红夷战舰,整个大明的水师可能也无法战胜,只能赶走。
如果红夷战舰数量超过一百艘战舰,那么大明水师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四百艘红夷战舰,大明沿海各地会被彻底的封锁。
这个结论,让孙承宗心中是冷得不能再冷了。也就是说,大明根本不可能依靠水师力量占据台湾,反而是台湾可以依靠他们的那个海军,占据任何一个大明沿海城市。
而且,沈有容的那本台湾各地游记也传到了大明。虽然大明各地的官员严禁这本书流传,但是在东南各地依然有很多人偷偷的收藏这本书。
根据这本书的介绍,孙承宗对台湾的实力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虽然其中并没有介绍台湾的陆军兵力到底有多少,但是其中对台湾在各地的百姓当中竟然普及火枪和各种精良武器,感到非常的震惊。
这说明什么,说明台湾可以在短时间内装备起数以百万,战力不下与大明精锐的军队。
所以歼灭辽东的大军,是孙承宗将台湾伸向大明的触手的最大的期望了。只要歼灭了这二十多万大军,即使台湾再强,也要有数年无法对大明用兵,为大明争取一段时间。
虽然沈有容也曾经对台湾驻扎在印度的军队的战力进行了描述,但是一来孙承宗根本不知道那个印度的军队的战力如何,二来,沈有容对二五式步枪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描述,所以孙承宗对台湾军队的战力根本就没有什么体会。
如果皇太极能够将那杆火枪的信息提供出来的话,孙承宗或许会另作考虑,但是现在,孙承宗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消灭进入辽东的这二十多万台湾大军。
看着义州城上的那些严阵以待的台湾大军,孙承宗头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因为根据情报,前几天,有多达三万的台湾大军进驻义州。而原先驻扎在义州的六千台湾骑兵,全部消失不见了。
台湾人真的这么自信,三万大军就能守住义州?那六千骑兵到哪去了?想到这里,孙承宗就一阵头大。
“建奴那边怎么还没到?”孙承宗对祖大寿问道。
“督师大人,阿敏已经率领八万大军赶来,预计今天晚上就会赶到义州。”祖大寿低声说道。
真是造化弄人,原本的是仇敌的双方,竟然能够合兵一处进攻一个城市。这让孙承宗等人的感觉都非常的怪异。
“复宇,你说建奴为何会如此表现?”孙承宗低声问道。
“督师大人,标下并不知道建奴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们被台湾的大军给吓破了胆了吧。”祖大寿低头顺眉的说道。
吓破胆?呵呵,孙承宗一阵苦笑。他突然发现,这辽东的众多将领除了杨过,就再也没有一个有担当的人了。
但是杨过,想到杨过孙承宗就一阵烦躁。孙承宗对杨过真的是非常的失望。背后损人清誉,涉及人品。人品不好的人,即使他才能再强也不足以用。
所以虽然将杨过打成重伤,导致他只能留守山海关,是孙承宗出于一时的怒火所为,但是孙承宗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
大明朝堂之上的小人已经够多了,即使将杨过这个小人给打死了,也只是为大明减少一个未来的祸害而已。
“大人,要不要现在就攻城?”祖大寿问道。
“不,现在不急,既然是多方联合,那总不能让大明独力攻城,还是等建奴的大军到了以后再说好了。”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虽然是多方联合,但是多方之间根本就是尔虞我诈的关系,如果真的攻下了辽东,那么多方势力之间到底会发生些什么还不知道呢,孙承宗不能不为此战之后的事情多做考虑。
看着孙承宗离开的背影,祖大寿一阵无语,在这种情况之下,还互相算计,当真是以为台湾大军是泥捏的。
对于台湾军队的战力和作战方式,祖大寿也有所听闻。虽然不是非常的详细,但是他对后金的战力是了解的非常的清楚,七万大军对台湾六七万大军竟然被横扫。
这种结果,即使是白痴也知道对方是如何的强大了。相比较而言,大明大军在面对后金大军的时候,几乎没有胜算。所以同杨过一样,祖大寿也不认为这次的大战有多大的取胜机会。
只不过不同的是,杨过因为要不参与进这场大战,所以才会故意在明知道孙承宗已经对他产生误会的情况之下,说出那一段话。而祖大寿,却从来不会对悖逆自己上司的意思,特别是在杨过被打了六十军棍之后。
……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五章义州攻防开始(第三更)
四百八十五章义州攻防开始(第三更)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台湾在义州只布置三万人非常的反常,即使要应付北边的林丹汗和东边的朝鲜人,怎么也得在这边布置十万以上的兵力吧,要知道大明和后金联合起来的兵力是三个方向兵力最为庞大的一面。
孙承宗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他在锦州和宁远预留了十一万大军,就是为了预防万一。
而且,孙承宗不相信以大明和后金总计三十三万的大军,会攻不下只有三万人防守的义州城。
只要快速的攻陷义州,消灭这三万人,那么联军就可以度过大凌河,直扑广宁和西平,直至势压辽阳。在孙承宗看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阴谋诡计根本就如薄纸一般,不堪一击。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联合护卫军这支近代化的军队的防守下,冷兵器要攻陷这座城池,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特别是在这座城的城墙上,布置有多达百门的轻型陆军炮。虽然用这种火炮攻击要塞有些吃力,但是用来防守,在充足的弹药保证下,即使对方有百万冷兵器大军也无济于事。
为此,全权负责义州防务的第四守备师长孔杰,特意在城内,堆出了一个有城墙八成高的大土堆,以便布置火炮。
同时孙承宗更不清楚,在他和后金的阿敏见面的时候,在娘娘宫,正有一支为数多达三百艘的运兵船,正在将六万大军装船。
“秦可仁,这次你作为进攻宁锦的前敌指挥官,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大军一定要止步前屯,不得袭扰山海关。同时在进攻宁远,塔山,杏山,锦州等城市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进行大规模激烈的巷战。如有可能,尽量的将守军向北驱赶,使其同孙承宗的明军主力会合。”在港口上,宋佳对秦可仁再次强调道。
“司令,您放心好了,我明白我们这次的战略意图,不会乱来的。”秦可人向宋佳行礼之后,便登船离开了娘娘宫。
这次台湾将通过运兵船向觉华岛和宁远投放六万大军,以此来切断前方大军南撤的道路,将其包围在锦州以北地区。而义州只是个吸引孙承宗注意力的诱饵而已。
而且在义州西南地区的广袤草原上同样潜伏着一支一万两千人的骑兵部队,静待战机,歼灭后金的后撤大军。
二十八日清晨,吃过饭之后,孙承宗和阿敏便催促着双方的大军开始准备攻城。
由于联军的兵力是义州城的十倍,所以这次所采取的是三面不分主次的强攻的策略。孙承宗所率领的明军将负责攻击东南两面,而阿敏则率领八万大军进攻西面。
至于义州北面,由于面临大凌河,大军根本就没有地方布阵,所以只是派人严密的注视着,并没有派兵强攻。
“告诉兄弟们,待会进攻的时候,只要驱策着蒙古人上前就可以了,自己不要急着去送死。”
在进攻之前,阿敏再次向自己的手下嘱咐道。他就怕自己的这些手下被仇恨给激昏了脑子,火气一上来便不知死活的往前冲。
“是!”
后金的众女真将领互相看了一眼,有些不甘心的答应道。
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级别不够高,而且那一支二五式步枪的子弹也不够多,所以他们并没有见识过其威力,所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皇太极竟然对台湾大军采取退缩的策略而愤愤不平。
现在阿敏也让他们临阵退缩,这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非常的气愤。
他们哪里知道,阿敏这是在保护他们,不想自己镶蓝旗的半数兵力在这里损伤过大。
想到这里,阿敏心中就对皇太极是一阵大骂。嘴里面说的漂亮,在此关乎大金生死存亡的时刻,当放下彼此之间的芥蒂,齐心协力的度过难关。
我呸!如果他皇太极毫无私心的话,怎么这次出征会派遣半数镶蓝旗的兵力。明着像是在让他阿敏统领各旗兵力,在中下级将领当中博得一个大公无私的形象,里子还不是想借此打击他阿敏的威望,削弱镶蓝旗的实力!
“赵率教,你率三万大军攻东门。祖大寿,你率三万大军攻南门。”
孙承宗站在义州城南十里处,发布了攻城的命令。
一时间,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抬着各式的攻城器械,向着义州城慢慢的移了过去。其气势当真是浩荡磅礴,特别是那多达六十架的投石机,如同巨人一般跟随着大军。
“这大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