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838章

燃烧的海洋-第838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成龙没有阻止第三十九集团军,还有一个主要原因:让该集团军南下是戚凯威。

也就是说,戚凯威直接向第三十九集团军下达了进攻命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戚凯威肯定认为时机成熟了,第三十九集团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扫荡高加索北部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然后建立起一道战略防线,再动用一个预备集团军,把上百万美俄联军挡在高加索南面。这样一来,第三十九集团军就能在二月初挥师北上,参加围攻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甚至有理由相信,第四十二集团军能在美俄联军后援无法到达的情况下,迅速占领斯塔夫罗波尔,完成向西推进的作战行动,在二月中旬北上占领罗斯托夫,完成对伏尔加格勒的战略包围。

果真如此的话,就有把握在二月底、最迟三月初攻占伏尔加格勒。

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就能在开春之后向莫斯科进军,争取在夏季占领莫斯科,结束已经打了一年半的大陆战争。

不可否认,戚凯威想得非常美好。

问题是,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而且敌人绝对不会被动挨打。

事实上,布鲁希洛夫在调整部署的时候,已经放弃了南高加索地区,把原本用在伊朗战场上的部队撤了回来。

到一月二十七日,已经有差不多五十万美俄联军翻越了高加索山脉。

这五十万大军,就是当初从伊朗战场上撤下来的部队,其中有八个美军师,兵力在十五万以上。

虽然第三十九集团军进军迅速,在一月二十七日就攻占了马哈奇卡拉,但是美俄联军也在这一天把格罗兹尼的守军从一个俄军步兵师增强到了两个美军师加五个俄军师,总兵力将近十万。

一月二十九日,格罗兹尼战役打响。

到这个时候,戚凯威才意识到,攻占高加索地区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围攻格罗兹尼,成为伏尔加格勒会战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恶仗,也是打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不但使迅速占领北高加索的希望落空,还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比如,过早动用预备队。

打到二月四日,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减员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之后,魏成龙不得不把第二三九集团军派上去。

当时,在该方向上,只有三个集团军充当预备队。

显然,对于一场突击纵深超过五百公里的会战来说,在开达的第十五天就动用了第一支预备队,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两天后,魏成龙动用了第二支预备队,去加强对斯塔夫罗波尔的进攻行动。

主要原因就是,第一三九集团军没能向斯塔夫罗波尔前进,而是留在了埃利斯塔附近对付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守卫唯一的地面通道。更重要的是,美俄联军已经出现了向南施压的征兆,魏成龙必须让第一三九集团军留在埃利斯塔,不然围攻斯塔夫罗波尔的第四十二集团军与攻打格罗兹尼的第三十九集团军都有可能被美俄联军反包围,而为了解围,肯定得动用更多的预备队。

在南面动用了两支预备队,使魏成龙在其他两个方向上,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要知道,如果过早动用战略预备队,这场战役就没办法打了,因为要到二月底,他才有希望获得增援。

受此影响,中央集团军群在伏尔加格勒的进攻行动有所减弱。

打到二月八日,战局已经进入胶着状态。

这一天,布鲁希洛夫赶在诺日罗夫回来之前,对美俄联军的作战部署进行了最后一次重大调整,也是最关键的调整:让乌里扬诺夫斯克方面军与乌拉尔方面军向南推进,出动库尔斯克方面军增强伏尔加格勒西面与南面的防御,动用莫斯科方面军充当战略预备队,最后是让高加索地区的美俄联军预备队向矿水城集结。

这一系列的部署调动,几乎让美俄联军尝到了胜利的甜头。

首先,在北方战线上,局势迅速恶化。

要知道,北方集团军群只有三个集团军,而他们面对的是总兵力超过了三百万的两个俄军方面军。更重要的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萨兰斯克、下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与基洛夫等俄罗斯的军事工业重镇都在乌里扬诺夫斯克方面军与乌拉尔方面军的防区内,这两个方面军能最先获得新生产出来的主战装备,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在俄军各方面军中,仅次于莫斯科方面军。

当时,北方集团军群大概有六千辆地面战平台,其中反装甲平台不到两千辆。

在他们对面,俄军两个方面军至少拥有五万辆坦克战车,其中主战坦克的数量在两万辆以上。

以就是说,双方最重要的主战平台有十倍的差距。

所幸的是,北方集团军群早就做好了准备,部署了纵深超过一百五十公里的防区。

更重要的是,在几个甲类集团军中,第六十五集团军是最后赶到的,在一月初才归魏成龙直接指挥,而在开赴前线途中,第六十五集团军率先获得了用第二代燃料电池改进的地面战平台。

当时,部署在第一线的十六个集团军中,只有第六十五集团军进行了换装。

结果就是,在这块巨大的战场上,北方集团军群用不到二十万兵力,硬是挡住了俄军两个方面军的三百万大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北方集团军群坚守住防线,中国军队必败无疑。

只是,北方集团军群的坚持没能扭转战局。

在中央战场上,伏尔加格勒的守军得到来自莫斯科方面军的援助后,基本上守住了伏尔加河防线。

当然,这不是主战场。

交战双方都知道,不到最后一刻,伏尔加格勒不会是主要战场,在这里的战斗都是为了牵制对方的兵力。

当时,布鲁希洛夫基本上没有向伏尔加格勒派遣主力部队。

真正的主战场,在伏尔加格勒南面。

为了在这个主战场上取胜,布鲁希洛夫动用了充当战略预备队的库尔斯克方面军,还对高加索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做了调整。

可以说,如果一直让布鲁希洛夫指挥,美俄联军就算无法取胜,也肯定能够阻止中国军队进军伏尔加河西岸地区,而且肯定能阻止中国军队打到黑海港口,最终迫使魏成龙从高加索地区撤军。

要知道,在高加索与美俄联军鏖战,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战略意义。

说得直接一点,除非翻越高加索山脉,不然就无法威胁到伊朗战场上的美以联军,而中国军队几乎不可能翻越高加索山脉,因为几条主要交通线都在美俄联军控制之中,而且南部山区不适合进行机降作战,也不大适合主力装甲部队作战,只能让部队以较小的规模打类似于游击战的战斗。

当时,南方集团军群要面对的是两个俄军方面军,以及来自伊朗的五十万敌人。

虽然魏成龙已经为南方集团军群补充了两个集团军,但是总兵力依然只有二十多万,不足以控制整个战场,甚至不可能继续扩大战线长度。如果要取胜,就得继续增兵,而打到二月中旬,魏成龙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增派的部队了。总预备队中,只有第二四二集团军还没有出动。

用掉第二四二集团军之后,意味着只能调动战略预备队,也意味着魏成龙必须全面修改作战计划。要知道,在用掉战略预备队之后,如果仍然没能取得突破,魏成龙就只能祈祷在增援到达之前不要战败。任何时候,只要动用了战略预备队,就应该调整作战计划,而不是继续坚持下去。

所幸的是,诺日罗夫在二月九日回到沃罗涅日,从布鲁希洛夫手里接过了指挥权。

可以说,这位被俄罗斯总统当成“俄罗斯救星”的美军上将是中国军队的救星,因为他的回归,直接改变了战局。

第一百八十章 围点打援

第一百八十章 围点打援

最初几天,诺日罗夫没有做什么破坏性的事情,主要是战局处于胶着状态,谁也料不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以当时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每一场战斗都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美俄联军在格罗兹尼少坚持一天的话,这场会战的结局就会截然不同,美俄联军在斯塔夫罗波尔多坚持一天的话,也会使整场战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埃利斯塔的中国军队如果晚一天行动,结果更会大不一样。

总有言之,当时的战场局势非常模糊。

诺日罗夫再自大,也不会在看清形势之前出手。

打到二月十四日,第一个变数产生,即斯塔夫罗波尔被中国军队攻占,美俄联军开始向克拉斯诺达尔撤退。

这下,战场局势变得对俄军不太有利了。

斯塔夫罗波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座城市扼守着从北面通往埃利斯塔与从南面通往格罗兹尼的两条铁路线,前者关系到了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后者则直接决定了美俄联军在格罗兹尼的战斗。

当时,格罗兹尼的战斗还没结束,美俄联军还在坚守。

斯塔夫罗波尔失守,意味着格罗兹尼的数十万美俄联军将无法直接向西撤退,只能翻越高加索山脉,然后从格鲁吉亚的苏呼米前往索契,再从沿海公路去新罗西斯克、或者是沿铁路经阿尔马维尔前往克拉斯诺达尔。显然,这条路线非常遥远,主要是格罗兹尼这边没有穿越高加索山脉的铁路。

事实上,就算有穿越高加索山脉的铁路,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也逃不掉。

原因就是,中国陆军在这边已经投入了两个集团军,还有一个集团军随时可能到来,而美俄联军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军队的炮火打击下翻越高加索山脉,也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伤亡将在所难免。

这下,问题出来了,还要坚守格罗兹尼吗?

要知道,打到二月十四日,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差不多也快完蛋了。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二月十三日,指挥两个师的美军少将德罗尼就建议投降,但是被俄军上将基里连科拒绝。为了安抚美军,基里连科答应,在不得不撤退的时候,俄军负责殿后掩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基里连科没有坚持,而是采纳了德罗尼的建议,那么格罗兹尼的战斗就将在二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结束。如此一来,美俄联军在斯塔夫罗波尔的惨败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可惜的是,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没有投降。

虽然在一月二十四日夜间,得知斯塔夫罗波尔失守后,基里连科就给布鲁希洛夫发去电报,宣称将与格罗兹尼共存亡,而其间接含义就是,格罗兹尼已经守不住了,但是直到二十五日,布鲁希洛夫才把这封至关重要的电报交给诺日罗夫。从时间上看,布鲁希洛夫只耽搁了几个小时,可是这几个小时却至关重要。

二月二十四日夜间,诺日罗夫决定帮助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突围。

不是向南突围,而是向北突围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诺日罗夫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收到了德罗尼少将从格罗兹尼发来的消息。因此有理由判断,在俄军留下来殿后的情况下,诺日罗夫认为有办法把两个美军师救出来。

当然,必须为此动用预备队,打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

诺日罗夫选择的反击地点,正是第一三九集团军驻守的埃利斯塔。

也就是说,通过反击埃利斯塔,打通前往格罗兹尼的地面交通线,并且对围攻格罗兹尼的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构成威胁,迫使中国军队回防,格罗兹尼的两个美军师则将趁此机会向北突围。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诺日罗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