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813章

燃烧的海洋-第81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话题都扯远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误打误撞

第一百四十八章 误打误撞

返航的时候,“淡水鳐”号首先去了所罗门群岛,结果却发现,进入珊瑚海的航路已经被美军堵死了。准确的说,是美军在所罗门群岛部署了大量反潜兵力,仅各类反潜舰艇就有上百艘。

当时,这些舰艇的主要任务就是搜寻中国潜艇。

只不过,对付的不是从珊瑚海北上的潜艇,而是从北面而来的潜艇。

可是,对“淡水鳐”号来说,这根本没有区别,因为这意味着,如果沿着前来的航道返回,就得穿越宽达上百公里的反潜区。就算汪渊洋得到了他老子的真传,也不敢贸然进入如此危险的海域。

所幸的是,“淡水鳐”号还有足够的电能储备。

别忘了,在返航之前,“淡水鳐”号只执行了四天的巡逻任务,而正常情况下,可以巡逻七天。虽然在规避美军反潜舰艇与反潜巡逻机的时候,消耗了一些电能,但是剩下的电能仍然可以使其绕过所罗门群岛。

当然,得控制好航速,并且尽量利用深海洋流。

这些技巧,是潜艇艇长的必修课程,每一艘潜艇上,都有一整套的洋流图,而且辅佐艇长的航海长非常清楚,哪些航线能使潜艇返回基地。艇长要做的,只是从中选择一条看上去较为理想的航线。

其实所谓“看上去”,就是艇长的直觉。

当时,与潜艇通信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超长波与甚长波电台。前者,主要用来传递战术信息,后者则主要用来传递战略信息。相对而言,前者的效率高一些。相同的是,两种通信手段只能让潜艇接受信息。如果潜艇要发送信息,要么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用通信桅杆发出信号,要么就使用通信浮标。

可见,与潜艇通信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即便只发送信息,也很麻烦。

原因很简单,超长波电台的作用深度只有三十米,甚长波电台的作用深度也不会超过一百米,而新式潜艇在绝大部分时候的潜航深度都在两百米以上。如果在战区活动,则会增加到三百五十米。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潜艇要么在后面拖一根天线,并且让天线的末端保持在离海面三十米以内深度处,要么就定期上浮到三十米处。前者,主要由排水量较大的攻击核潜艇采用。对于排水量片小,没有配备拖拽式声纳的“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来说,主要使用后一种办法。

也就是说,“淡水鳐”号会定期上浮。

一般情况下,每四个小时就要上浮一次,如果没有收到命令就返回深海,收到了命令就得耐心接受完整封电报。

为什么要说“耐心”呢?

在使用超长波电台的时候,发送一条有一百个字的电报,需要四个小时,如果按照标准方式确认电报内容无误,即再次接收电报,则需要八个小时,而甚长波电台的通信效率比此还要低得多。

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是海军潜艇部队面临的大难题。

当时,中国海军有二十多架由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而来的“潜艇通信飞机”。这些飞机长期在某一区域盘旋,后面拖着长达数公里的通信天线,反复不断的拍发由海军司令部下达的作战命令。

由此可见,潜艇要想获得详细的战场信息,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当然,也不是没有其他通信手段,但是很难用在战场上。比如,海军开发了一种专门与潜艇通信的激光通信系统,但是需要发送信息的飞机飞到潜艇上空,因此只能在相对较为安全的海域使用。另外,海军还有一种高频声纳通信系统,只是这种设备只能够装在战舰上使用,由战舰与潜艇通信。

总而言之,要想联系上单独执行破交任务的潜艇并不难,可是要想为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外的破交潜艇提供详细的战场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在离潜艇几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短波电台。原因很简单,通信带宽较大、能够发送复杂信息的短波电台的有效工作距离也就只有几百公里。

结果就是,汪渊洋只知道,舰队已经南下了,正在与美军交战。

为了获得这点战场信息,“淡水鳐”号花了足足四个小时。因为附近经常有美军反潜舰艇与反潜巡逻机出没,所以汪渊洋根本没有确认电文。要知道,潜艇在离海面三十米的深度处航行,反潜巡逻机上的飞行员用肉眼就能看到。此外,潜艇在这个深度处发出的噪声,能传到几百公里之外。

只有潜入深海,潜艇的安全才有保障。

从理论上讲,潜艇的下潜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敌方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就将缩短百分之六十,主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将缩短百分之四十。如果潜艇有良好的静音性能,那么在深海航行几乎不会被发现。

对战场情况有所了解后,汪渊洋决定沿最远的航线返航。

在他看来,美军第三舰队肯定会在珊瑚海里活动,不会冒险去所罗门群岛北面,不然美军不会动用那么多的反潜舰艇封锁所罗门群岛的航道,更不会出动那么多的反潜巡逻机,在珊瑚海里反复搜索。

事实上,汪渊洋并不知道,美军反潜巡逻机正在搜寻“淡水鳐”号。

别忘了,正是“淡水鳐”号首先发现了美军第三舰队。虽然尼克松没当回事,但是美军岸基反潜巡逻机部队却不会小看这艘潜艇。更何况,在此之前,“淡水鳐”号还击沉过美军的运输船。

至于所罗门群岛的反潜舰艇,也是以防不测。

在美军看来,第二舰队已经逼近了所罗门群岛,因此跟随该舰队活动的全电动潜艇很有可能进入珊瑚海。

结果就是,汪渊洋选择的这条航线,正好通过所罗门群岛东端。

再往东的话,“淡水鳐”号剩余的电能就不能保证返回阿纳塔汉岛了。

同时,“淡水鳐”号的航速还必须控制在十六节左右,准确的说,是静水航速必须稳定的控制在十六节,误差不能超过零点五节。不然的话,在回到阿纳塔汉岛之前,就得浮上海面,让基地派船只过来为其补充电能。

由此可见,汪渊洋根本没有想过立下奇功,他只是想带着二十多名艇员安全返航。

九月二日下午五点左右,“淡水鳐”号就探测到了美军第三舰队,只是汪渊洋根本不相信美军第三舰队会到这里来,而且当时的距离太远,在两百公里以上,且“淡水鳐”号正好朝向美军第三舰队,艇首的球形声纳阵在以被动模式工作的时候,还无法完全确定探测到的是美军第三舰队。

也许,只是一艘规模庞大的快速运输船队。

显然,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从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到美国西海岸的几条航线都得从这里经过。

三个月前,“淡水鳐”号就在这里伏击了一支运输船队,只是没有收到多少战果。

汪渊洋没有让潜艇转向,也没有考虑是否攻击那支“船队”,因为“淡水鳐”号剩下的电能不允许他去追击“船队”。

结果,“淡水鳐”号保持原来的航向与航速。

两个小时后,汪渊洋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因为声纳长非常明确的告诉他,声纳探测到了极为明显的爆炸声,还能依稀分辨出舰船沉入深海,船体在巨大的海水压力下变形破裂时发出的恐怖声响。

要知道,有经验的声纳长绝对能够听出船体变形破裂时发出的声响。

显然,不管那是船队、还是舰队,正在遭到攻击。也就意味着,在那支船队或者舰队附近肯定有中国海军的舰艇。

也就是说,只要“淡水鳐”号赶过去,就能在战斗结束后从其他舰艇那补充电能。

汪渊洋没有迟疑,立即命令潜艇转向,并且把航速提高到了二十四节,随即让枪炮长检查了所有鱼雷。

此时,“淡水鳐”号只剩下了十四条鱼雷。

可以说,汪渊洋有点后悔之前攻击那几艘美军运输船浪费掉了四条鱼雷。如果此时多出四条鱼雷,他有很大的把握击沉四艘更大的“运输船”,也许会是四艘任何潜艇艇长做梦都想干掉的大型战舰。

显然,汪渊洋此时已经意识到,前方很有可能是一支舰队。

后来,汪渊洋还考虑到了一种可能,即遭到攻击的是中国海军的舰队。虽然他不大愿意相信这种可能,但是他更加清楚,如果是自家的舰队,他就更得赶过去,绝对不能有半点迟疑。

当时,只有“淡水鳐”号在驶往美军第三舰队所在海域。

虽然有四艘全电动潜艇配合第二舰队作战,但是在战斗结束时,这四艘全电动潜艇离美军第三舰队都有一千多公里,根本无法及时赶到。更重要的是,在龚继飞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这四艘潜艇全部去掩护四艘受损的大型综合战舰,并且在九月三日凌晨与两艘赶来的美军攻击核潜艇遭遇。也正是在这四艘全电动潜艇的掩护下,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才没有遭到美军潜艇攻击。

可以说,汪渊洋确实应该感到遗憾。

在他前方,总共有二十二艘几乎瘫痪的战舰,而且这些战舰均丧失了作战能力。可惜的是,“淡水鳐”号上只有十四条鱼雷。

第一百四十九章 放弃

第一百四十九章 放弃

九月二日夜间十一点十七分,“列克星敦”号中雷;十一点十八分,“肯尼迪”号同时被两条鱼雷击中;十一点二十一分,“华盛顿”号中雷;十一点二十二分……

在十分钟内,美军第三舰队的十二艘战舰被鱼雷击中。

严格说来,这些打击都不够致命。

当时,“列克星敦”号在被鱼雷击中之前,已经扑灭了机库内的大火,而且舰体所受的损伤不会导致沉没。在被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击中之后,“列克星敦”号也没有沉没,只是舰体内涌入了几千吨海水。

伤势相对较重的是“肯尼迪”号,因为这艘当时还在航行的航母被两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击中,且命中点都在龙骨下方,准确的说,鱼雷是在龙骨下方大约五米处爆炸的,直接把龙骨炸成了三截,即便“肯尼迪”号没有立即沉没,也丧失了修复价值。要知道,修复龙骨受损的战舰,比重新建造一艘战舰都要麻烦,因为需要更换龙骨,而更换龙骨几乎得拆除整个舰体。

“华盛顿”号的情况与“列克星敦”号差不多,只是挨的炮弹多一些而已。

相对而言,另外九艘被鱼雷击中的护航战舰的命运悲惨得多,其中三艘驱逐舰几乎当场就沉没了,六艘巡洋舰中的两艘在十分钟内沉没、一艘在十二点之前沉没、剩下的三艘也没能见到日出。

只要搞清楚情况,美军第三舰队根本不需要害怕什么。

问题是,尼克松根本搞不清楚情况。

在被“淡水鳐”号伏击的时候,尼克松刚从打击中回过神来,并且转移到了一艘没有受损的驱逐舰上。

按照美国海军的规矩,此时舰队司令官没有决策权,由舰长负责战舰的抢修工作。

只是,如果再次遭到攻击,舰队司令官就可以决定是否放弃那些注定会被敌人击沉的战舰,以便保存没有遭到攻击的战舰。

遭到潜艇偷袭,尼克松获得了决策权。

十一点半,在“淡水鳐”号发射的最后一条鱼雷爆炸前,尼克松就下达了疏散命令,并且让遭到攻击的战舰舰长下达弃舰令。

尼克松后来为此给出的理由是:无法肯定附近有多少艘中国潜艇。

显然,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因为确实无法知道附近有多少艘中国潜艇,如果让官兵留在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