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综合所有一切标准,契科夫的帮称谓还真是没有白白冠名不过张正不知道的是车里雅宾斯克以及一路诸多城镇成为一片废墟与瓦砾,中华帝国的两个党卫军师也是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契科夫的部队自然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了中华帝国的党卫军仅仅凭着党卫军三个字,就以及足够让人做足噩梦了,俄国人甚至盛传这支黑衣黑裤的军队的士兵每人至少要杀一千人才能进入部队,而且他们还都要能搂着死人睡觉,睡醒了直接割人肉当早点。
可以说五花八门的谣言以及完完全全的将中华帝国党卫军恶魔化了,契科夫希望张正能够参加对莫斯科的进攻,而张正指挥的中华帝国重兵集团却丝毫没有这个意思,除了保障生产建设兵团各处勘探之外,中华帝国只有二个党卫军师在单独活动,其余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了车里雅宾斯克进行整修。
为此,契科夫刻意赶回了车里雅宾斯克与张正进行了一番毫无成效的会谈,张正非常清楚的告诉契科夫,中华帝国在未正式向俄罗斯帝国宣战之前,北方军区的部队只能活动在新俄罗斯解放军以占领的地域范围内。
对于张正的解释契科夫感到非常的无奈,但是契科夫又拿张正没有丝毫办法,因为六十余万新俄罗斯解放军一切的武器、军需都要通过张正拨发给他,所以张正是契科夫万万得罪不起的主。
对于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来说,林海疆根本就不希望契科夫的新俄罗斯解放军成为俄国的新生力量,林海疆要做的就是在俄国挑动其的各民族大分裂,让契科夫的新俄罗斯解放军以乌拉尔山脉为纵向轴线修建一条大规模的防御体系,也就是未来的新俄罗斯国家与旧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国境线,从诺尔的维克到伊尔库兹克为新俄罗斯国家与中华帝国的国境线,这样一来新俄罗斯就等于成为了中华帝国的战略缓冲区域,而贫瘠的西伯利亚让契科夫只能依赖于中华帝国,在此期间林海疆准备不断的挑唆俄国内部的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暗中扶持哈萨克人、塔吉克人、车臣人、哥萨克人进行所谓的独立自由运动,最终将现在的新旧俄国在变成十几个独立的国家,这才是林海疆最终战略的体现。
1869年4月21日,因为巨大的后勤压力,威廉一世的所有耐心终于耗光了,德军与该日拂晓开始了大规模面前性的进攻,已经蓄势许久的欧洲西线大战终于爆发了,这就有如一个积蓄中的能量团一般,谁都知道会爆炸,但是却又不知道会何时爆炸?现在大战终于爆发了,无论是威廉一世还是维多利亚女皇、法皇拿破仑三世,以及前沿的指挥官们,可以说这八个多月来他们受尽了煎熬,大战的爆发反而让他们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
惨烈无比的西线大战德军以二十个师的兵力采用中华帝国制造特种炮弹开路,直接将锋芒指向了左翼德国人最为痛恨的英国远征军,在中路有右翼则主要打击协约国其他国家的军队,这样一来这场战役原本的主人法国人则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在对方猛攻的情况下进行换防无异于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是如果不进行某些必要的调整的话,那么不但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希腊人、葡萄牙人都会遭到重创,英国皇家海军虽然叱咤风云,但是英国人的陆军却根本不是德国人的对手,就更别提什么西班牙人、荷兰人、希腊人、葡萄牙人等等的杂鱼了,现在的法国人可谓是有心无力,但是看在各国的眼中却是法国人故意保存实力,协约方面的合作也在不经意间产生了缝隙。
对于德国人大规模的使用新式的毒气炮弹丝毫没有任何防备的英军是损失最为惨重的,毕竟荷兰、西班牙、希腊等等投入的部队比较少,大多是二个师或者三、五个师的兵力,即便全部损失掉了也是有限的,英国远征军部署在前沿左翼的部队足足有二十二个师之多,在防御作战中几乎相等的兵力在短短一天之内被击溃简直又使英国陆军创造了一项新的欧洲纪录,暴怒的维多利亚女皇也为英国陆军称谓前面没有如同海军一般冠有皇家二字表示庆幸不已。
随着沃苏勒大战的爆发,前一段在东线打得天翻地覆俄军却反而沉寂了下去,戈茹夫要塞对于俄军来说已经成为了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虽然俄军的总战斗兵力达到了一百六十之多,但是俄军却并非是精锐所在,大部分部队都是临时经过简单的训练编制而成得,可以说俄军的战术思想还停留在1855年前后,虽然俄军也设立了总参谋部,不过俄军的最高参谋长米洛德洛夫倒好像是尼古拉一世的私人幕僚一般,俄军的总参谋部的存在意义就在于米洛德洛夫个人对尼古拉一世的影响力。
米洛德洛夫虽然找了一些参加过戈茹夫要塞施工的波兰人,但是这些波兰人对于要塞的整体构筑情况都是一知半解的,凭着几份记忆中勾勒出的外围要塞的模糊图纸,米洛德洛夫站在沙盘之前彻夜难眠,现在不仅仅是他,尼古拉一世也同样是骑虎难下,戈茹夫要塞竟然拥有庞大的地下通道体系,这一点米洛德洛夫原本是知道的,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地道的主干线竟然能够通行分段牵引的小矿车,也就是说戈茹夫要塞内部的兵力可以随时的运用集结,并且在守军愿意的时候形成有效的反击。
相反的米洛德洛夫计划的从一点打开突破口的计划也遭到了搁浅,集中攻击无法见效,全面围攻依旧不行?抵近迂回爆破容易引发对方使用毒气弹?炮火压制基本等于无效?七万多名伤员,十四万多具阵亡官兵的尸体倒现在还在陆续掩埋,一些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而且有的部队甚至出现了黄癍热等恐怖的病症。
米洛德洛夫注视着戈茹夫要塞的全景沙盘,至今为止他只在沙盘上见过戈茹夫要塞的全景,至于核心工事他从未亲眼所见,那些厚厚满是射孔的堡垒群即便是二百毫米以上的海军重炮打上去,也不过是啃掉一个小角,至于普通的一百毫米以下的火炮只能刮掉一层皮。
中华帝国又在西伯利亚有大举动,契科夫的匪军的侦查骑兵已经出现在莫斯科的外围了,杜拉维耶夫斯基元帅在袖手旁观,恩菲格洛亲王在蠢蠢欲动,中华帝国到底有没有真正入侵俄罗斯帝国的企图?还是在战略上的佯动意图为戈茹夫要塞解围?米洛德洛夫知道如果没有中华帝国支持契科夫匪军,彻底剿灭契科夫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如果中华帝国真的不宣而战决意入侵俄罗斯帝国,那么此刻在戈茹夫要塞作战的俄军主力就应该立即调回莫斯科,一旦莫斯科有失的话,前线二百万大军的给养供给就会出现中断,部队将会出现不稳定难以控制,从而导致整个沙皇的政权很可能都将会发生动摇甚至崩塌。
米洛德洛夫知道此刻尼古拉一世正在等待自己的决定,米洛德洛夫非常想冒一次险,那就是以五十万部队包围戈茹夫要塞,而主力直接携带最大限度一个月的给养越过戈茹夫要塞直接进攻柏林,这样一来德军在西线势必将会抽调部队,这样的话就会给协约国以可乘之机。
不过米洛德洛夫知道,这个险他冒不起,如果协约国一方一旦犹豫没有立即投入反击,或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击破德军的防线,在德军援军抵达柏林之前俄军主力又未能攻陷柏林?那么几十万俄军官兵恐怕将陷入弹尽粮绝之地。
最终,米洛德洛夫做出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留下杜拉维耶夫斯基元帅所指挥的三十个步兵师围困戈茹夫要塞,俄军主力立即返回莫斯科。
第三卷风起云卷 第三百二十九章游猎印度洋
第三百二十九章游猎印度洋
俄军主力的退却对于在西线跳脚骂娘的法军元帅西耶姆与英军元帅威廉斯顿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协约国一方也算是有苦说不出,因为英国皇家海军派往印度洋的重巡编队首先袭击了中华帝国印度洋舰队的一支小型编队,造成了中华帝国近二百名海军军官学校学员阵亡的悲剧,对此中华帝国方面即没有理会协约国一方呼吁的冷静,也未理睬德意志方面全面开战报仇的主张。
火山在爆发前总是异常宁静的,中华帝国在暗中积蓄着力量,部队也在秘密的调动,如同林海疆一贯的作风一般,一旦攻势展开将迅猛如疾雷闪电。
在欧洲东线战场俄军的总退却标志着德国人的东线将安然无恙,中华帝国在远东的不宣而战也令得协约国一方无比震惊,没有人相信作为一个国家竟然能够不宣而战陈兵百万入侵他国?中华帝国的入侵是悄无声息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契科夫新俄罗斯解放军的掩护,直到中华帝国党卫军的二个师在俄国大肆搜刮才被公诸于世,不过不宣而战这种事情对于林海疆来说也并不稀奇,在协约国一方看来这也是复合林海疆这位东方帝国元首的一贯本性。
在协约国一方看来,林海疆就是一个满口国际准则满手鲜血的野蛮人,林海疆的国际准则是拿来践踏的,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又组建了血债累累的帝国党卫军,可以说林海疆的帝国党卫军现在已经让欧洲的诸多皇室都在竭力效仿,林海疆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众多野心家学习的榜样。
尤其中华帝国作为一个底子极为薄弱的国家,能够利用所谓的国有经济调控体系在短短几年内就大有迎头赶上英法的架势,权力的集中与**的延伸,这是当权者们都无法踏出的一个怪圈。
俄军的主力回撤与契科夫的新俄罗斯解放军在莫斯科郊外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这场大决战原本预订的战场应该是柏林,现在却成为了莫斯科,米洛德洛夫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感到庆幸,同时他还建议将恩菲格洛亲王派去管理后勤补给,看上去是无比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是将这位野心勃勃的亲王殿下架空,让他和他的将军们分开。
留在戈茹夫要塞外围的杜拉维耶夫斯基则陷入了整日无所事事之中,为了避免部队三天二头的遭到中华帝国的要塞炮的炮击,杜拉维耶夫斯基将部队全部后撤了二十公里,对于这场伤亡惨重却又毫无战果的围攻之战,杜拉维耶夫斯基可以说是极其有怨言的,米洛德洛夫是俄军的最高参谋长,尼古拉一世对其言听计从,米洛德洛夫风轻云淡一般的就将一心篡位的恩菲格洛亲王打回了原形?而将自己留在戈茹夫要塞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警告。
杜拉维耶夫斯基非常清楚,导致这场虎头蛇尾的戈茹夫要塞之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之间的利益牵扯,更有协约国集团自身内部利益的左右,杜拉维耶夫斯基相信即便现在好得同穿一条裤子的英法现在恐怕也是同床异梦,普法战争中英国人坐视法国人被打了一个国破赔款就是最好的例子。
1869年5月2日,中华帝国海军方面经过了充足的贾悟忌战列巡洋舰编队进入印度洋海域正式执行破交任务,破交的主要目的是将驻扎在印度洋的威廉中将的重巡编队吸引出来,从而全歼一雪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遭遇突然袭击之耻辱。
贾悟忌站在南岭级第一艘编号001舰南岭号的舰桥上举起了望远镜,平静的海面上只有一片蔚蓝和海天一色,高高的蓝天连一片白云都没有
沿途的所有大小港口一律全部进行炮击摧毁,贾悟忌估计此战之后,印度的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