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318章

大宋乞丐王-第318章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没有说下去,这只是他无意中提起的一个话题。米信的话,给了他提点,但现在还未到作出决定的时刻。

“韩旭还在开封府牢?”

“是的,皇上。”

“日子过得还真快,他在牢里应该也有一个多月了。”赵匡胤起身,双手负在身后,来回的在殿里踱步。半晌后,他突然扭头道:“或许,朕该去看看他!”……

第409章论帅(中)

“张龙,赵虎,泡壶好茶。”

韩旭搁下手中的狼毫笔,揉了揉略微发酸的手腕,朝着外面叫嚷道。

牢中的日子虽然清静,可惜实在是太无聊了点。时间长了,能让人忘记时光。是以有句话叫:“外面一日,牢中一年。”

虽然韩旭还不至于感到度日如年,但最近几日也感到了一阵阵腻烦。

除了练练皇绝功,就只剩下了泼墨挥毫。

练了数天毛笔字,感觉似乎进步不小,对着桌上自己的作品,他不时的点点头,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一杯清香四溢的茶水放在面前,颗颗碧绿的牙尖倒立在水中,伴随着微小的波动而上下沉浮,端得是美妙与写意!

张龙和赵虎两个大老粗,以往泡出来的茶不是茶叶放多了,就是茶叶放少了,亦或泡茶的水都没烧开。可今个倒是奇怪了,这茶泡得那是相当的有水平。

韩旭抬起头,刚想赞扬下这两家伙泡茶的手艺有进步,可看到身前之人时,当即楞住了:“怎么是你?”

“呵呵,难道就不能是本王?”赵光义微微一笑,潇洒的朝着自己指了指。

韩旭微微一愣,这才想起赵光义的身份开封府尹。

而如今他被关押的地方,正是开封府的牢房。说句不好听的话,韩旭事实上是落在了赵光义的手中。

“怎么,韩兄不欢迎本王?”赵光义见韩旭楞着不说话,不禁为自己这突然的举动而甚感满意。他最喜欢看别人吃惊的表情,那说明他做到了出其不意,他的所思所举达到了一般人猜测不到的地步,这就是“难测”。

看着桌面上龙凤凤舞的几个大字,赵光义点了点头。论文采他自认比不过韩旭,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得欣赏。和赵匡胤一样,身为弟弟的赵光义,也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当年在宋州归德军中,他几乎是书不离手。

“宁静以致远!好字,好意境!”

“晋王爷说笑了,草民这几个字也就是意思意思,几斤几两草民心里还是有数的。”韩旭终于回过神来。虽然没想到赵光义会进来看他,可赵光义前来的目的,他已经隐隐猜到了几分。

“韩兄谦虚了!”赵光义自顾自的找了张凳子,干脆坐到了韩旭的对面,笑眯眯的看着韩旭道:“不知韩兄住在此地是否还习惯?”

习惯个屁?韩旭心底暗骂不已。

不过,转念一想,身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或许这牢房里的改变,早已被赵光义看在眼里,而且是默许了韩府丫鬟们的举动。

想到此,韩旭朝着赵光义拱手道:“草民多谢晋王爷。”虽然不喜欢赵光义,但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毕竟这是人家开封府尹的地头。更何况如今的他已是白身,而非之前的大宋平西郡王。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赵光义摆了摆手笑道。

说到这,赵光义看向韩旭的目光变得惋惜不已,深深一叹道:“韩兄如今削去爵位,入了大牢,这都是皇兄的旨意。说实话,本王最佩服的就是韩兄这样情深意重之人,为了我那侄女的幸福,甘愿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也要慷慨直言。如此重情重义之人,这世上也不多了。

想那南唐算个什么东西?即便是他们的齐王也比不上咱朝廷的郡王不是?作为臣子,本王当然遵从皇上的任何旨意;可身为皇弟,本王倒认为皇兄这事做得不慎妥当。为此,本王还找过皇兄几次,请求为韩兄官复原职……可惜,皇兄一意孤行,怪只怪本王能力有限,不能为韩兄开脱,本王是深感不安呐!”

啥意思?韩旭被赵光义的话说得一愣一愣的。

若说赵光义最佩服重情重义之人,或许又可能;但若说赵光义能为了他这件事而去找皇帝说情,打死韩旭也不相信。要知道在赵匡胤的面前,赵光义可是一直表现得恭恭敬敬,任何事情都不会违背赵匡胤的旨意。

为了一举扭转唐末后的伦理伤势,自打立宋后,赵匡胤一直强调的就是“君臣父子之纲”。整个大宋朝,如今可算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一个节度使有能力反抗朝廷。这在加强赵匡胤中央朝廷统治的情况下,更是增加了皇帝的威严。

“不过,韩兄放心,只要有机会,本王一定会向皇兄进言,怎么也不能让我朝的大功臣呆在牢里吧。”赵光义义正言辞的说道。

韩旭赶紧躬身道:“那就多谢晋王殿下了。”

说这话的时候,韩旭表现得相当的感动,就差点两眼泪汪汪了。一副受尽冤屈,终于要沉冤得雪之态。当然,若是能再上去抱住赵光义的大腿,大呼几声“赵青天”或许效果会更好。

赵光义双手虚扶,对韩旭这样子似乎相当的满意。

两人就着茶水,对饮一番后,赵光义再次说道:“凡是大宋的子民都知道韩兄对我朝的贡献,平荆南、灭后蜀,此等功绩即便是位居相位那也是不为过的。虽说韩兄在朝堂上说出了那番话,但本王认为无论是削去韩兄的王位还是投韩兄入牢,皇兄做得都是过了点。”

说到这,赵光义淡淡的看了韩旭一眼,饶有所意的说道:“若是本王的话……罚韩兄一年俸禄,闭门思过,足以。”

倘若是别人,或许认为赵光义这话有点不敬,毕竟是在背后说皇帝的不妥,但他们绝对听不出赵光义话中真正的意思。

可韩旭是知道历史的发展的,赵光义这话深层的意思那就是“若他赵光义是皇帝,绝对不会严惩韩旭。”

“草民惶恐……”闻听赵光义的心声,韩旭心中早已是波涛起伏,但表面上他除了得表示感动外,还得装出一副茫然的表情。

赵光义说了很多,而换来的却是韩旭那不是“多谢”,就是“惶恐”的回答,没有一句话是到他想要的正题上的。

到底是韩旭不明白呢?还是故作不知呢?赵光义不想去猜测,也不愿再猜测下去。

于是,赵光义收起原先笑咪咪的表情,面色一变,盯着韩旭的双眼,认真的说道:“韩兄是聪明人,本王也不再拐弯抹角,本王只要韩兄的一句话。倘若韩兄点头,本王保证不出三日,韩兄就能走出这开封府牢。”

说着,见韩旭迟疑不决的表情,赵光义咬了咬牙,又道:“芸儿是本王的侄女,本王当然得为侄女的终身大事考虑,本王会为韩兄做媒,保证韩兄能和芸儿有情人终成眷属……至于韩兄的郡王爵位,本王目前没有把握。但本王在此保证,即便韩兄出去后不能立马恢复爵位,本王也定然让韩兄在不远的将来恢复郡王爵位,甚至更高……”……

第410章论帅(下)

静!死一般的沉静!

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

两人彼此对视,却互相看不透对方深不见底的眼眸。

牢房里的人,最向往的是外面的自由,对此韩旭也不列外。可这一点在赵光义看来,绝不是让韩旭归心的最大诱惑。他知道赵匡胤只是在气头上关押了韩旭,而韩旭在赵匡胤心目中的地位却从来未曾变过。或许不用一年半载,赵匡胤一道圣旨就能让韩旭出狱。

所以,赵光义抛出了另外两个极具诱惑的条件。

其一,以晋王的身份做媒,说服赵匡胤让赵芸下嫁韩旭;其二,恢复韩旭的郡王爵位,甚至封赏更高的爵位。

对普通人来说,这两个条件无论是哪一个,都可以说是梦寐以求的东西。做驸马、封郡王,得其一者,人生足矣。

然而,摆在韩旭面前的却是两者皆可得!

比郡王更高的是什么?那就只有亲王。郡王封两字,亲王封一字,或许不久的将来“平西”郡王,会成为大宋“韩”王……

若说韩旭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对官位爵位他可以不在乎,但若是赵芸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韩旭暗自深吸口气,强压住内心的波动,莞尔一笑道:“晋王爷真是看得起在下,可韩某明白,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知殿下想让韩某做什么?”

赵光义笑眯眯的摇了摇头,眼神中全是戏谑之色,他当然不相信韩旭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见状,韩旭耸了耸肩膀,洒然道:“倘若草民说不呢?”

闻听此话,赵光义微微一愣,旋即恢复过来。

他面色正常,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冷静。右手拿着茶杯,手指沿着杯口画着圈圈,彷佛没听到韩旭的话一般。

“本王从小更随着皇兄在军营里,历经的大大小小阵仗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冲过阵,杀过人,也流过血受过伤……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世道如此,功名利禄只有马上搏得。”赵光义彷佛在自言自语,庞若无人的说着:“自打皇兄登基以来,我朝对外战事频频,但本王却再也未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机会。每当见到那些得胜而归的将军们,本王表面上高高兴兴,而事实上本王却心有不甘。作为一名出身军营的将军,却从未有过指挥大军灭国,扫平四方的经历,这对本王来说不得不算是个遗憾。”

将军最大的心愿当然是领兵数十万,横扫四方。赵光义第一次当着韩旭的面吐露自己的心身。

先不说赵光义是否有此能力,也不说这些话又多少其他的目的。至少此时在韩旭看来,赵光义也倒有几分血腥。

经历过乱世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本事。因为能在乱世活下来,这本事就是一种本事,更何况赵家兄弟还打下了一片江山。

韩旭说道:“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或许皇上是担心王爷的安危,这才不让王爷带兵出征呢!”

赵光义饶有意味的看了韩旭一眼,顿时把韩旭看得尴尬不已。这话也就是说说,在他们这些朝廷高层人眼里,这话只能骗骗三岁小孩。有哪个精明的皇帝会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将重兵交给自己的亲弟弟呢?

接着,赵光义伸出一根手指,说道:“本王这辈子最佩服两个半人。一个当然是皇兄,皇兄从普通的禁军士卒成为当今天下的主宰,大丈夫当如是!”

说罢,伸出第二根手指道:“第二个是赵大人,可以说皇兄的江山有一半是赵大人出谋划策的结果!”

最后,赵光义伸出第三根手指,但却又弯下去一半,眼带笑意的看着韩旭,一字一顿道:“最后就是韩兄了!”

“我?”韩旭立即呆滞当场。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成了赵光义眼里最佩服的人之一。

赵光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当然,韩兄只能算是本王佩服的那半个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倘若韩兄能支持本王领兵出征,那韩兄就会成为本王佩服的一个人。”

果然如此。

赵匡胤终于还是要对南唐动手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在南唐的使者刚刚回金陵之后,他就立刻起了对南唐动手的意思。

秋日是丰收的时节,但却也是对外大规模用兵的好时候。一来,朝廷粮草充足;二来,长江进入枯水期,江南一带也即将进入雨水匮乏的冬季。这些对中原北方兵来说,绝对是大大的利好。

可有一点让韩旭想不明白,那就是昨个苗训来看他的时候,却丝毫未提及大宋对南唐的战事。想到此,韩旭疑惑道:“皇上宣布了?”说着,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