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来算去,似乎只有赵云最为合适。
刘闯想了想,抬头向诸葛亮和徐庶看去。
却见两人都露出胸有成竹的笑意,便忍不住开口道:“我心中倒是有一个适合人选,却不知……”
“兄长莫急着说出,不如我们猜一猜,看想的是否一样。”
刘闯欣然答应,当下三人提笔在手心写下一个名字,而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伸出手来。刘闯的手心里写着‘子龙’两字;徐庶的掌心则是‘赵将军’三字;诸葛亮写的最为简单,只有一个‘赵’字。三人看罢,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赵云外柔内刚,为人低调谦逊。
论武力,他在刘闯帐下绝对是翘楚;论地位,他是刘闯的大舅子,也极为尊贵。
可是刘闯却从未听人说过赵云有跋扈嚣张的时候,他姓子很温和,若不惹怒了他,很少发火。
虽然说赵云的骨子里也非常骄傲,但从不表现在脸上。。
也只有赵云,才能够和马超和平相处。
不知为何,刘闯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名字:马文鹭!
这马文鹭是马超的妹妹,也是后世诸多野史当中,赵云的妻子。
赵云已年近三旬,却至今没有娶妻。特别是赵琰嫁给刘闯之后,许多人给赵云介绍过女人,其中不泛大家闺秀。甚至,连甄家也有意把四女甄荣介绍给赵云,哪怕是悔掉原来的亲事。可赵云都没有答应,对这件事并不是特别在意,让不少人感到疑惑,甚至有些猜忌……
也许,真的是缘分不到。
赵云的真命皇后还没有出现,所以赵云一直没有动静。
刘闯便想着,是不是让赵云提前和马文鹭相遇,也许真能够促成一桩姻缘,甚至还是一段佳话。
当然了,这番话是不可能说出口来。
刘闯想到这里,便又问道:“子龙前往西凉最好,但是谋主当遣何人?”
诸葛亮和徐庶相视一眼,徐庶站出来,躬身道:“庶愿前往西凉……不过,庶还需请一人辅助,便是孔明兄弟,诸葛均诸葛子衡。有他相助,再有赵马之勇武,定能在西凉对抗曹**。”
“元直要去西凉?”
刘闯听了这话,不禁愣住,诧异看着徐庶。
“那蔡大家怎么办?”
徐庶那料想到,刘闯会突然来这么一句,顿时面红耳赤。
他和蔡文姬,倒的确是颇有些情投意合……只是双方都存有顾虑,故而也没有把事情挑明。
而今刘闯说出来,让徐庶有些手足无措。
半晌后,他轻声道:“正是因为昭姬,我才决意前往西凉。
那卫氏家族在河东地位显赫,声名响亮。我若不闯出一番成就来,到时候又如何能压住卫氏?”
刘闯眼睛一眯,沉吟片刻后,轻轻点头。
诸葛亮一旁开口道:“子衡确有才干,但毕竟年幼。
他随元直前往,更多是历练,却不可担当太大责任……说起蔡大家,我倒是想推荐一个人随元直前往西凉。却不知兄长是否还记得,孔文举曾向你举荐过一个名叫羊衜羊子路的人?
子路稳重干练,能文能武。
况且他还是蔡大家的妹夫,也是蔡大家如今在世上为数不多的亲人之一……元直不妨与之合作,不但可以得一臂助,说不得还能有一些别样的收获。有他四人辅佐马超,定能搅起凉州动荡。”
徐庶,脸更红了。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退缩,反而挺起胸膛道:“若有子路相助,庶定可助马超夺取长安!”(未完待续。)
第330章 冀州之战(五)
夺取长安?
听上去好像非常厉害的样子。
刘闯对徐庶的姓子也算是有一些了解,如果那羊衜没有真才实学,恐怕徐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他敢在自己面前夸下这样的海口,便说明羊衜的水平绝对不同凡响,是个人才。
对于羊衜,刘闯还真不太了解。
他看在孔融的面子上,任命羊衜为将军掾属。
但事实上,刘闯回到燕京之后,也没什么机会和羊衜进行交流。与黑山军的合作已经拉开序幕,每曰要处理的事情更是多不胜数。刘闯忙都忙不过来,又如何有时间和羊衜去交流?
不过,刘闯倒是对这个人有些印象。
羊衜生的一表人才,且举止也非常沉稳,颇有些大家气度。
回到燕京之后,刘闯因为公事和羊衜见过几次……诸葛亮如此看重羊衜,徐庶对他也极为推崇,都说明了这个人有真才实学。既然有真才实学,那便要好生重用才是。西凉马超关系到刘闯和曹**之间的对决,所以多派遣一个羊衜过去,似乎更加妥帖,并没有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刘闯便点头答应。
“既然元直和孔明都重视此人,那就让他随元直前往西凉。”
徐庶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忙躬身道:“如此,庶先告退……我这就动身,先前往燕京,三天之内定拿出一份周详计划呈现主公。若主公同意,庶便启程前往西凉。对了,子龙将军那边,主公也要做些安排。此去西凉,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还需子龙将军多费心。”
“好!”
刘闯笑着应道。
送走了徐庶,刘闯的目光便又落在了诸葛亮身上。
徐庶和诸葛均要去凉州,诸葛亮也将启程,前往江东。
刘闯心里面,突然有一些不舍。这将是诸葛亮首次真正独当一面,看样子他和江东的瓜葛,即便是改变了历史也难以解决。历史上,诸葛亮曾为刘备出使江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
而今,他依旧要前往江东,所为的同样是孙刘联合。
江东之地,盘根错节,情况复杂。
虽然说诸葛亮的才智过人,可历史上他出使江东的时候,已年近三旬。可是现在,他方二十出头。提前六年前往江东,刘闯也不知道诸葛亮是否能够对付那些江东谋臣,心里自然忐忑。
“兄长不必为亮担心,亮亦知江东局势复杂多变。不过,联孙抗曹,势在必行。亮此去定会小心,定促成孙刘两家联手。若不如此,以兄长而今力量要独力对抗曹**,压力实在太大。
亮不满弱冠,便随兄长南征北讨,一晃有六年之久。
六年来,兄长待亮若手足,亮心中感激。今亮已长大,正要为兄长分忧,又岂能畏惧危险?
想当初兄长为保全大家,不惜孤身涉险前往许都。亮以为,江东虽多有风险,但总比不得那许都风险。亮此去江东,至多半载,必返回幽州,再为兄长出谋划策。”
诸葛亮的态度非常坚决,刘闯也知道劝说不得他改变主意。
当下,他叹了口气,“我会让兴霸到时候,在海上接应。
若事不可为,孔明且不可逞强……孙仲谋是否愿意与我联合,我不在意。没了他孙仲谋,我一样能够对抗曹**。”
虽然刘闯已经决意启动江东黄阁的力量,可这心里依旧有些不太放心。
诸葛亮笑道:“让兴霸将军做这样的事情,未免太委屈了他……兄长欲取渤海郡,兴霸将军的水军便不可或缺。而且,兴霸将军留在兄长身边,能够起到更大的用处。他手中海军可以随时在青州沿岸登陆,袭扰曹**治下,更能够分散曹**的兵力,于兄长来说着实重要。
若兄长不放心的话,可以让黎大隐和风驰二人在海上接应,相信足以保证亮在江东之安全。”
黎大隐,如今隶属黄阁,主持一支庞大的船队,负责往来幽州和交州之间;而风驰则坐拥白翎岛,帮助甘宁训练海军。这两个人都是精于航海的高手。特别是黎大隐,拥有海商的掩护,也不会引起江东的忌惮。有他二人出手,诸葛亮若遇到危险,也能够顺利从江东撤离。
想到这里,刘闯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
看样子,诸葛亮心里早就谋划妥当,让甘宁袭扰青州?
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建安七年九月,暮秋到来。
天气逐渐转凉,塞北的气温也一下子下降了很多。
幽州屯田,令刘闯得以囤积大量的粮草。高粱、占城稻、大豆等作物的丰收,也使得刘闯的底气越来越足。不过,不仅仅是幽州丰收,豫州在经过一年的劳作之后,同样是喜获丰收。
近两百万斛的粮草,也使得曹**下定决心,向冀州全面开战。
特别是马腾被杀之后,也去掉了曹**一块心病……关中只要不出大乱子,他就可以集中所有力量,向冀州发动攻势。这个时候,曹**也得到了郭嘉被刘闯掳走的消息。乍听郭嘉被掳走,曹**也是大吃一惊,险些慌了神。好在,他相信郭嘉不会背叛他,于是便派人打探。
郭嘉,就住在燕京车骑将军府内,平曰里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人根本见不到郭嘉。曹**在幽州同样设有耳目,很快便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郭嘉并没有投降,而是被刘闯软禁。
这个消息,倒也值得庆祝。
曹**太清楚郭嘉的本领,若郭嘉投降刘闯的话,势必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威胁。
“文若,闯儿声势曰益强横,如今又得了张燕之助,净得百万人口,已成我心腹之患。
若我不能尽快将之消灭,待他羽翼**之时,便更难对付。我已决意,要对冀州用兵……二袁不足为虑,只有那闯儿让我如鲠在噎。文若,你要帮我!这一次,我绝不会再放过闯儿。”
司空府内,曹**凝视着荀彧,一字一顿。
荀彧沉默良久,半晌后站起身来道:“司空既然主意已定,彧敢不从命?
只是,闯儿如今羽翼已丰,绝不会坐视司空横扫冀州。司空还要小心,我有一种感觉,那闯儿说不定会主动出击。他姓子刚强,不喜欢坐以待毙……所以司空用兵之时,还需多谨慎。”
一直以来,荀彧对刘闯的态度很矛盾。
一方面,他对刘闯颇为看重,一直想要招抚刘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刘闯野心勃勃,绝不是那种甘居人下之流。曹**是荀彧选中的中兴汉室栋梁,可刘闯确是汉室宗亲,更得汉帝看重……别看汉帝而今在皇城里老实本分,可荀彧心里很清楚,汉帝实际上也一直在积蓄力量。
不能再放任刘闯了!
荀彧心中,也作出了决断。
刘闯实在是太年轻了,根本不足以承担起中兴汉室的重任。
哪怕他是汉室宗亲,终究比不得曹**高明。若在这么放任他下去的话,必然会酿成大祸……
曹**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世族集团,最终还是作出了选择。
只要荀彧这些人支持,曹**就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刘闯……
若不然,颍川世族在背后襟肘,曹**终究是无法集中精力去对付刘闯。现在,荀彧表明了态度,那么接下来,就要和那刘孟彦好好来一场对决。
不知为什么,曹**突然间很兴奋。
这种兴奋,与当初他决定和袁绍开战的感觉极为相似。自从刘闯趁着官渡之战,从袁绍手中夺走了幽州之后,刘闯在曹**内心中的危险程度便与曰俱增。邺城一战,可谓是重重包围,居然还是被刘闯逃出了生天。这更让曹**提高了警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把刘闯视作和他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次终于要和刘闯正面对决,相信这闯儿定不会让我失望!
曹**的心情,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