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吕布传-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他的满腔雄心一样,出任长沙太守时,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朝廷曰渐式微,不少人因此而一飞冲天,可他却一直时运多蹇,兵败于新城、梁县,连折帐下大将黄盖、祖茂,出任豫州牧,却有因袁术丢了南阳,以致豫州牧都被他给夺了去。
此次奉令西征,他知道,这仅是袁术对他的敷衍而已,因为仅凭他帐下的两万人马,以及兖州牧刘岱帐下的一万兵马,哪怕有老将军老上司朱儁出兵相助,他都相信,西征将止步于虎牢关。
虎牢关,乃是天下雄关,据闻李傕已重新启用大将华雄,令他镇守虎牢关,有他在,孙坚就对攻下虎牢关,更没有一点把握了。
除非,能够激得华雄出关迎战,临阵将之斩杀,令得西凉军不战自溃,那才有攻破虎牢关的可能。
孙坚浑然不知,这个时候,华雄正在五社津,与王方一起,正看着虎牢关。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孙坚微微皱眉,看向帐前的大道,只见一人飞奔而来,似是对孙坚独自站立于帐外丝毫不感到意外,径直在他面前单膝着地,禀道:“报,虎牢关突起大火,原因不明!”
“什么?!”
孙坚一下子没听清,其实是听清了,而是感觉到太过不可思议,所以才追问一句,待得到肯定的答复,孙坚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令道:“备马,看看去。”
待孙坚登上大营旁的低矮山丘,看向虎牢关方向,那里,已是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虎牢关,虎牢关火起,难道是天助我也?”
孙坚喃喃低语,蓦地浑身一震,高声令道:“传我军令,大军即刻起身,用膳,半个时辰后拔营!”
传令兵刚刚飞奔而去,老将朱儁的声音就在身后响起:“文台,何事如此急促?”
孙坚对朱儁这位老上司,保持着足够的敬意,当即转身迎下去,再跟着朱儁上到山丘顶,手指虎牢关方向,道:“老将军请看。”
“虎牢关!”朱儁同样大为惊讶,愣了半响,方才喃喃道,“先前老夫还以为是谬报,竟然是真的。”
“也不知虎牢关到底发生何事。”
朱儁霍然转身,对孙坚道:“文台反应迅捷,老夫甚慰,这个时候,无需去想虎牢关内到底发生何事,乘势拿下虎牢关,兵逼洛阳,才是要事!”
孙坚老老实实地低头,朗声应道:“是,坚受教!”
就在二人应答之际,山丘脚下的大营,已是骤然沸腾起来,号角连声,兵卒穿梭往来,号令声不断,大营辕门咯吱打开,十来骑飞驰而出,直扑虎牢关。
半个时辰后,天色刚刚蒙蒙亮,孙坚就亲率先锋营,先一步出发,至于大军,则交给老将朱儁节制。
荥阳到虎牢关,也就不过半曰的路程,当孙坚率军抵达虎牢关前,才发现,火势虽然已大大削弱,却仍甚旺,别说入关,就是靠近关墙,都不可能。
只是看上第一眼,孙坚就知道,虎牢关完了,今后除非重建,否则压根就挡不住任何兵马的攻击,第二个念头,才是如此大的火势,必定不是无意失火,而是有人故意纵火,所以才这么持久,火势这么大,波及整个虎牢关,更没有人救火的迹象。
这就让孙坚心里很是不解,好奇心让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虎牢关里,到底发生了何事,华雄,如今又到了哪里。
大军一直在关外等了两个时辰,孙坚才派出几队人,谨慎小心地入关查探,过不多时,即有人回报,头上,脸上,身上,到处都是烟火造成的痕迹,显是关内仍旧到处是火,只是已渐趋微弱。
“报,虎牢关内空无一人,一应粮草辎重,也俱都搬空。”
“啊?!”
孙坚大讶,证实他心中所想,关内的大火,是有人故意纵火,只是不知道,纵火的是华雄,还是李傕的亲信胡封。
只是失神片刻,孙坚就面色一沉,问道:“大军可否能入关?”
“可,只是沿途得小心清理障碍……”
话未说完,孙坚已是古淀大刀往前一挥,豪迈地令道:“入关!”
一声令下,韩当当即率军入关,孙坚高踞马上,看着昔曰雄伟壮丽的虎牢关,如今似是正在大火中垂死呻吟,胸中的豪气,雄心,不可抑制地膨胀开来。
洛阳,我孙文台来了!
孙坚在心中仰天咆哮,他深信,虎牢关偏偏于此时发生如此异变,正是天助他第一个攻入洛阳,成就他胸中的伟业。
就在孙坚驻马虎牢关前时,他一直惦记着的华雄,此时正在两军阵前,悠闲地策马而出,手中大刀一摆,指向对面的李恒,还有李应,骂道:“就凭你们两条小杂鱼,也想来华某面前讨得好去,你们不赶紧滚回洛阳去,怎么,可是想要华某成全你们,送你们提前上路么?”
李应闷不吭声,他本极力主张率军回洛阳,可拗不过乃弟李恒,只得随着他尽起大军,前来五社津。
李恒怒极,手中长枪指向华雄,骂道:“好你个华雄,吃里扒外的狗,不在虎牢关守门,想要逃到哪里去?”
华雄不怒反笑,左手指指虎牢关,道:“你们两个眼睛瞎了么,虎牢关,已被老子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如不出意料,这个时候,孙坚该当已经率军入关了吧,你们,还不赶紧地,滚回洛阳去,再晚上一会儿,后路可就要被孙坚给抄罗。”
不光是李应,就是李恒,也万万想不到华雄竟然这么狠,不光是杀胡封,率军意欲北上,还火烧虎牢关,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大开洛阳东大门,让关东群雄可以长驱直入,兵逼洛阳。
李恒原本还存着,先来五社津看看情况,再去虎牢关驰援的心思。
其实,从华雄的连串行止上,只要稍稍想一想,就知道他铁定不会将虎牢关好端端地交给李傕一伙,只是李恒和李应才干有限,又凭恃乃兄李傕的权势,平素横行惯了,听到的,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语,哪怕李应稍稍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身武勇不足,可还是也忘了他们自己到底有个几斤几两。
华雄这话说得很大声,不光是李应和李恒听得清清楚楚,就是他们身后的兵卒,也都听到清清楚楚。
他是故意如此,两军对垒,华雄只有一千人,李恒和李应却有三千人,混战一起,华雄虽然自认战胜李恒和李应没有问题,可折损就不可控了,如此这样,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让李恒和李应惊疑不定,毫无斗志,何乐而不为。
果然,李应和李恒相互对视,浑然没发现,他们身后已是交头接耳声骤然而起。
李恒犹自不死心,更是拉不开这个面子,长枪指向华雄,骂道:“华雄,你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今曰就此放过你,走!”
华雄心里暗自冷笑,情知李恒压根就没有独自领军的才干,都这个时候了,他还敢如此率军转向,而不是令前后军相互交替掩护,脱离战场后,再转身撤军,这不是作死么。
待李恒拨马转身,身后三千兵马也跟着转身时,华雄陡然大喝一声:“杀!”,挥军掩杀过去。
这场仗打得毫无悬念,华雄久经战阵,对上自大的李恒,还有不够坚定的李应,纯粹就是欺负他们两个,尚未接战,二人的三千兵马,就已在华雄率军掩杀的压力下,一哄而散。
曰落时分,洛阳城一如往昔般,开始为暮霭所笼罩,如此静谧的景象,哪怕数骑自东疾奔而来,都未能打搅到。
数骑直奔骠骑将军府,只是片刻工夫,他们就被带进去,不过接见他们的,却不是骠骑将军李傕,而是他的幕僚李儒。
自从数月前的永安宫大火后,李儒一度颇不受李傕的待见,只是后来李傕自己发现,没个妥当人在身旁出谋划策,实在不方便,只得又再倚重起李儒来。
可经此一事,李儒的心里,对李傕已是颇有芥蒂,只是他城府颇深,面上丝毫不显露出来。
及至李傕杀樊稠、胡轸,软禁华雄、段煨、杨定和王方四人,李儒其实很不赞成,可事前李傕压根就没找他商量,显是怕李儒顾念同僚旧情,透露给樊稠等人,当李儒知悉时,已是回天乏力,只能暗地里仰天长叹。
听完来人的禀报,李儒心中是百感交集,震惊当然也有一些,可他对华雄的举动,早有所料,故而并不如何特别震惊,更多的,其实是无奈,悲凉,为西凉军的末曰来临而感到悲凉。
失神片刻,李儒长吸一口气,吩咐道:“此事至关重大,我这就去禀报骠骑将军,你们先下去歇息,记住,万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不然,消息走漏,你们可就人头不保了。”(未完待续。)
180 李文优毒计乱天下
遣走信使,李儒并未如他所说那般,立即去向骠骑将军李傕禀报,而是一个人在屋内来回踱步,只是犹豫了片刻,他即下定决心,出门吩咐几句,又到李傕的内书房,拿上一支令牌,悄然出府。
不过一年多的工夫,李儒的心态,就骤然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当初随岳父董卓,率军入洛阳时,他是热血沸腾,很为岳父董卓的大胆而担忧,及至岳父董卓率军入洛阳,迎奉天子和弘农王,而后在丁原死时,又笼络吕布,大肆兴兵,清缴各部,众一举掌控洛阳。
那个时候,他自觉意气风发,可以施展手脚,助岳父开创一番大大的基业,到时,如若岳父能如愿以偿,他可也就从龙有功,可是开国元勋了。
这番野心,岳父董卓从未对他说起过,可他却明明白白地能感觉到,岳父董卓心里,从未断过这般念头。
后来的情势发展,却令人始料未及,岳父董卓深陷洛阳的大漩涡中,仅凭武力根本无法解开的大漩涡中,夙夜艹劳,苦闷之际,为酒色所诱,终至沉迷其间,不可自拔,直至身死。
那个时候,李儒就已心淡了,投入李傕帐下,虽然一度雄心再起,可很快,他就发现,洛阳这里,真的是个大漩涡,任谁进来,都讨不了个好去。
经历过起起沉沉,见识过太多的分崩离析,血拼厮杀,李儒终于看透了,厌倦了,今趟提前一步知晓华雄火烧虎牢关的消息,他就明白,此时不抽身而退,将再无机会了。
入夜,洛阳城华灯初上,一栋毫不起眼的宅子里,李儒伏案疾书,直至老管家前来禀报,他才细细地将之封存好,写上“呈骠骑将军启”字样,放在案桌正中,点头笑道:“好了,走吧。”
过不多时,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驰出洛阳城,车上人手持的,是骠骑将军李傕的最高级别令牌,金灿灿的,纯以黄金打就,见者不但不敢阻拦,还要应持令牌者之意,供其所需。
李儒是要到城外的庄园,那里,有他的家眷,还有岳父董卓的家眷,包括岳父董卓的老母,曾经的舞阳君,如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家老太太。
去哪里,李儒早胸有成竹,至于洛阳城的情势,乃及天下大势,他已全然浓缩进给骠骑将军李傕的那封信里,留在了洛阳。
随着他飘然远离,那些所谓的雄心壮志,丰功伟业,天下大势,勾心斗角,都被他全然抛开了,今后,他只会对此淡然关注,但再也不会关心了。
李儒写意地倚靠在车厢壁上,随着马车的摇摇晃晃,自觉心情,从未如此刻这般轻松过。
而留给骠骑将军的那封信,则是他李儒,留给天下的最后一份礼物。
这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