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传奇-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影片的理解,完全可以左右一部影片的质量。你不觉得在这一点上,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演员能够及得上你吗?”
想不到影迷中还有这样观察细致入微的角色,我不由好奇地望了过去,入目处是一双澄清如水的眼神。“这位先生,你说得很对,但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激情,确实能够影响到他的工作状态。我现在干脆坦诚一下我的心态,自从进入好莱坞以来,我几乎一直保持着一年推出两部以上的出片速度,尤其是这几年,我更是保持了每年四部影片以上的拍摄速度,可以说我的创作激情和欲望已经获得了最大程度的燃烧,当然,大家回报我的,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进入影坛拍摄的二十四部电影,每一部的票房都超过一亿,其中更是有八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超过十亿,这真的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到了今天这个高度,我已经无法再拍摄出超越出自己的作品了,所以我才会在我新拍摄的这部电影里,倾注进我全部的激情和热血,还有美好的希望,然后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退出影坛。不可否认,我有些自私,害怕以后迎来一个接着一个滑铁卢,所以才会选择逃避。辜负了大家的期待,我感到很遗憾,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我的歉意。”说完,我弯下腰,向现场的FANS,鞠了一躬。
我的举动震撼了所有人,在短暂的沉默后,现场响起了更多规模的掌声。
既然我的心意已经定下来了,再谈挽留的话显得有些伤感情,所以FANS代表都自觉地不再提挽留我的事情,只是纷纷把各影迷组织收集的签名书送给我,然后就祝福我的新影片大卖。
那位沉默不语的金发少年,一直等到我与其他影迷交谈完毕后,才走到我的面前,“劳伦斯先生,我是你的忠实影迷格林·乔治亚。对于你急流勇退的事情,我保留我的意见,但我仍然会为你的电影加油助威。为了表达我对你的敬意,我决定出资无偿赞助这部影片的拍摄,前期注入资金两亿美元,后期我会持续追加赞助,指导你把影片拍摄完成。”
我有些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位少年,真想不到他居然是如今美国商界赫赫有名的格林·乔治亚,据说他崛起前,是一位语言障碍者,可眼下他的表现却一点也看不出来,估计是以讹传讹吧。不过我心里还是有些疑虑,他是怎么想到会无偿赞助我的影片呢?难道天下真的有送人白吃的午餐。
看见我疑惑的眼神,格林·乔治亚解释道,“劳伦斯,你不要疑惑,实际上你给予我,给予我的家族的帮助,绝不仅仅只值这些。你放心,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对你表示我的谢意,不会寻求其他任何要求的。”说完,他手一招,立即走了过来两位身着黑色西服的保全人员,他们手上,有着我的各种签名,不管是电影海报,还是CD歌单的扉页,甚至还有电影票,上面都有我亲笔签下的名字。“张,这些都是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你的签名,可以说,你的每一部电影,每一张CD的相关签名,我都收集到了。可惜,我一直没有亲自站在你的身前,获得你的亲笔签名,所以心里一直是个遗憾。今天,你能满足我的这个心愿吗?”金发少年用恳切的语气对我说道。
真想不到,眼前这位看起来显得有些腼腆的少年,居然是我的骨灰级FANS,我还能说什么呢?当下,我立即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取来一张《战争之殇》的宣传海报,龙飞凤舞地在上面签下了我中英文的名字。
格林·乔治亚高兴地拿着墨迹尚存的海报,“今天有这个收获,我就不虚此行了。劳伦斯先生,明天一早,我的秘书会把两亿美金的款项打进《战争之殇》剧组的户头,希望这次你能拍摄出超一流的影片,带给影坛非同一般的冲击。”
旁边的记者,还有电视台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了下了这一切。此刻,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着此次电影开机仪式现场直播的观众,都有一种震撼之极的感受:这个世界真的有这么伟大的偶像,也有这么伟大的FANS……所有的人,都对即将开拍的这部影片更加好奇起来,都期望能早日看到这样的惊世之作。
电影的开机仪式结束后,首批应邀出演的演员,都赶往了洛杉矶,准备第二天的演出。
我们先来看看影片的剧情。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所饰演的,是在美国留学的一位音乐家。七七事件爆发,日本全面入侵中国,整个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于是我毅然决定,结束在美国的生活返回国内,参加到这场反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去。由于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卷入到战火中,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我的好友——斯科特饰演的一位美国国防部的文职官员,一再地挽留我,希望我不要为这远在太平洋对岸的战争,而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
“我”没有听从斯科特的建议,依旧执意坐上了返回香港的轮船,从此走上了浴血奋战的道路。
在航程中,遭遇了几次日本军舰的拦截上船搜索,只要发现是中国人,就会被押上轮船运走。由于有船上同情中国抗战的乘客帮助,“我”终于艰难地到达了当时还没有沦陷的香港。
回到祖国的“我”,终于见到了最悲惨的战争场面……到处都是凌乱的枪声,到处都是猩红的鲜血,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流,到处都是泯灭人性的屠杀……
这部电影里,描写日本方面,主要是展现日本人狂热的民族情绪,以及战争对人类思想造成的扭曲,以及军国主义思想害人等等,而对于人性的剖析,显得少了一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现在的日本,已经牢牢地控制在圣教的手里,算得上是大“皮特凯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还很有可能融入到中国民族的大家庭。过于强调民族恩怨,反而不利于民族的同化,对现在已经失去血性的日本人,也是一种刺激。再者说了,这部电影的主旨,也是叫大家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不要去挑起无谓的战争,而不是宣扬民族对立与仇恨,再次埋下战争的种子。
随着激情的发展,“我”一路惊险地来到东北,参加了抗联,并很快成长为一名基层的军官,血腥而刺激的战斗生涯开始了……
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大洋彼岸的美国也遭受了日本的进攻。我的好友斯科特幡然醒悟,正式请求从国防部调到基层军队,并随即随大部队开赴欧洲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升级。
在影片进行到一半,也就是抗日战争进行到第六个年头,战局进入相对平缓的相持阶段之际,斯科特奉命率领一只部队来到了中国,为的是给处于窘迫境况的东北抗联官兵,送来急需的枪支弹药。
非常可惜的是,他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却在率部带着车队离开东北之际,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虽然我带领人手顽强地将他给救了出来,可惜此时他已经身上数枪,危在旦夕了。
看见身为老朋友的我,满面风霜的样子,他有着很多的感触。在临终前,他要求我,在他死后,以他的名义,写信给他在美国的亲人,还有在欧洲战场上的兄弟,叫他们继续努力作战,不能因为他的死亡,而感到害怕,并因此想到回国。作为一个军人,就要尽到军人的职责,把这场战争胜利地打完!
影片的下半部,交叉着庞大的战争场面,包括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等等大型战役的缩影,以揭示战争的残酷,再添加入亲情,以及对战争的反思等诸多因素,编织成一副波澜壮阔的立体战争形象。
剧情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发展着,直到最后战争结束。
最后内幕揭晓,原来,大家都在相互骗着对方,斯科特的家人,除了在国内还在上学的唯一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外,其余的亲人全部都已经在各大战场上战死了。而我也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而深爱我的女人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血泊之中,那种巨大的无奈的痛楚,吞噬着我的心灵……
结束完这场灾难后,双手沾满敌寇鲜血,满怀复仇思想的“我”,再也无法拿起小提琴,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斜阳西下,人们常常看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对着天地发呆,他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时光迅速往后发展……几十年后的一个白发老人,来到中国,在一位曾经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的坟墓上,献上了一束鲜花……
而就在这看似和平的年代里,依旧发生着血腥惨烈的战争……荧幕上,不停地跳动着血腥的战争画面,包括着近几十年来,全球所有不安全的地方和区域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所有这一切,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影片的大致内容就是这样,而我除了参加演出外,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将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处理好,达到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鲜活灵动,而决不突兀。
第325章 大结局(六)
我们马上要在洛杉矶海豹滩拍摄的镜头,演绎的诺曼底登陆那惨烈的一幕。当十万美军集结,再加上明暗交错,多达数千处的滩头暗碉在镜头中浮现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时光交错,重回战争年代的错觉。
第二天,铺天盖地的飞机从天际飞过,机枪的火舌交织成密集的火网,呼啸的炮弹全面开花,奔涌的人流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连成海天一线的战舰拉起凄厉的警报,这雄浑的战争场景,一一出现在电影的镜头里,我知道,我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拍戏的状态。
这次拍摄的所有道具,包括飞机、大炮、汽车和坦克,除了从各大电影制作公司调集外,其余的就是专门定做的,消耗在这方面的花费就达到了两亿美金,开创了全球拍片道具花费之最。
电影有几条清晰的主线。一条自然是战争,这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另一条是影片中“我”的曲折经历,以及我的感情生活,讲述人在战争中所受到的巨大伤害。这条线索,充满着人性的悲怆,特别是原本充满丰富彩色基调的感情,突然被撕裂,变成惨白色的时候,那种悲怆的情感,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天地崩塌的感觉。第三条主线,则是斯科特的思想转变,以及他和家人之间善意的欺骗,这条线很感人,但也最无奈。
最主要的女主角有两位,分别是杰西卡·艾尔芭和刘依菲,我其他的女友则出任了相应的配角。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在于她们的气质最适合相应的角色。杰西卡·艾尔芭热情似火,而刘依菲则文静似水,她们相得益彰,可以把人物性格更好地演绎出来。
原本刘依菲的角色,我是考虑由如今在全球华人影坛拥有极高人气的施茵萱担任的。不过,由于我在修改剧本的时候,觉得她的气质不太适合影片中那种“静”到极致的感觉,所以临时决定还是由息影多年的刘依菲来出演。刘依菲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即便是站着不动,也可以把人物的性格很好地勾勒出来,非常符合影片的需要。
杰西卡·艾尔芭饰演的是剧中的“我”的美国女友,她热情似火,但却又刁蛮成性。作为一个大资本家的女儿,她和我在一场音乐会上结识,惊羡“我”的才华,并迅即对我展开了热烈的爱情攻势,但她的好姐妹娜塔丽·波曼和斯嘉丽·波曼却不看好“我们”的未来,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美国式”的旖梦。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