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镜-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三爷喝了口茶,接着道:“今年乡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李家又出了个解元,怕是要摆一回酒了。”
裴氏听出了些名头,略有些犹豫的问道:“您想说的是李七爷家的那个公子?”
“自然,”沈三爷点点头,“你也是见过人的,无论门第还是人才,皆是配得上我们二娘了。最要紧的是,人家也还没订下婚事呢。不过李兄和二哥关系不太好,若真是订了婚事,二哥怕是要不高兴呢。”
裴氏暗暗道——就是要他不高兴才好呢!
因着之前李景行救过沈三爷一回,裴氏对他的印象倒是不错,想了想便点头道:“重阳节家里要摆宴,李家本家又全不在这里,想来也是无甚大事。不若你写帖子请了他们来,正好两边瞧一瞧。母亲那头也操心着呢。”
裴氏这样一估摸,越发觉得李景行条件不错——十五岁的解元,放到哪里都是出类拔萃的,到底是李从渊的儿子。
沈三爷想了想,也觉得这主意不错,便点点头道:“倒是个好主意。”
☆、81|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裴氏特意早早把把两个姑娘拉过来上下打扮了一通。
沈采薇今日穿了件玫瑰红绣芙蓉莲花暗纹的袄子,下头是条月白色绣玉兰花的长裙,乌羽似的长发梳了简单的堕马髻,髻上是一支红珊瑚菊花簪子,髻后插着柄小小的白玉镶南珠的牙梳。
这时候的沈采薇身量较之沈采蘅已经高了一些,亭亭而立,倒有了几分少女纤细窈窕的姿仪。
裴氏瞧着很是满意又让身边的嬷嬷去拿了一对翡翠镯子来给沈采薇带上:“虽是自己家里开宴,也不好这样素净。”
正好外边丫头有事来报,先是报了夏莲,再由夏莲悄声报给裴氏。
裴氏听了后微微犹豫了一下,便抬头和沈采薇说话:“园子里头的菊花开得很不错,本想着要去剪几朵去叫你祖母瞧一瞧。这一忙起来倒是忘了,不若二娘你代我去一趟园子,剪几朵菊花来。也算是你的孝心了。”
沈采薇早知道裴氏这不着调的性子,自是不曾生疑,反是笑了笑,上来缠着裴氏撒娇:“婶婶要什么样的?”
裴氏抬眼瞧了瞧她,又捡了小小的玉梳子替她理了理刘海,声音轻轻的:“你随意便是了,倒也不须什么名品。只是你祖母喜欢鲜艳些的,你记得要挑几朵颜色红一些的。”
沈采薇点点头,一一应了下来,又陪着裴氏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后头的丫鬟拿了个荷叶状的碧玉盘子出来,她这才出了院门往园子去摘菊花。
沈采蘅本也要跟去,却叫裴氏给拉了回去,闷闷的坐在一边。
裴氏斜睨了她一眼,抬手动了动鬓上的珠钗,笑道:“你整日里缠着你二姐姐做什么?你二姐姐还有她自个儿的事呢,后头缀着个你算什么。”
沈采蘅扯了扯腰间的络子,很不高兴的噘着嘴:“有什么事不能带上我的?”
裴氏只得拉了沈采蘅到自己边上坐,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傻丫头,你们都快结业了,你说有什么事不能带上你?”
沈采蘅回过神来,面上不禁浮起一点儿红晕,咬着唇故作镇静的道:“这和摘菊花有什么关系?”
边上的夏莲已是忍不住的笑出声来了:“姑娘不知道呢,园子里头还有个赏菊花的。”
沈采蘅哪里会听不懂这话中深意,面上不禁全红了。她不好意思再问下去,想了想后便低着头去扯裴氏的袖子,小声道:“娘,二姐姐后面是不是就轮到我了?”
对于古代的女孩来说,嫁人乃是她们初初懂事就知道的大事,虽然说起来的时候面上还有几分娇羞但心里头早就有了准备。因而,沈采蘅听到这里,忍不住问了出来。
裴氏闻言摸了摸女儿的头,看着小猫似的窝在自己边上的女儿,面上显出几分柔软的颜色来,语声也是轻软软的:“你倒是可以慢慢挑,不急。。。。。。”裴氏想了想,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漏了一些给沈采蘅好叫她心里安心,“娘知道你的性子最是简单直接不过,不喜欢那些麻烦事,所以定会给你挑个简单些的人家。倒也不须如何显贵,只要品学过关,能叫你过些太平快活的日子就好了。”依着裴氏自己的经验,挑个人口简单、有规矩的人家,日子便好过了一大半。
好吧,就只第一个条件,颜五就被排除了。
沈采蘅听到这里慢慢的低了头,手指攥着络子,咬了咬唇。边上的人看不清她的神色,只当小姑娘害羞,一笑就过去了。
另一头,李景行才刚刚进了园子。
因为有个不按牌理出牌的爹,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当初还说待他考了举人就来沈家谈婚事,结果等成绩出来,李从渊又是全然不认账的模样。
李景行憋了好些天,终是忍不住去寻他说这事。结果,这边才刚刚旁敲侧击的起了个头,李景行就要拿书本丢他:“沈家这样的人家,挑女婿至少也要个进士。你这才考了个举人就想着谈婚事,我都丢不起这人。”
他这不是担心女学结业之后沈采薇会被人捷足先登吗?!
因是憋了口气,李景行面上虽然不太显得出来,但自被李从渊丢到园子里头赏花的时候起就抿着唇不说话。他不说话的时候,五官线条清晰而简洁,如同明珠美玉般哪怕是烈日之下都难掩其辉。
李景行跟着丫头走了一段路,忽而听到一声不远处轻轻的笑声。
那笑声就好像是羽毛似的在他的神经末梢轻轻掠过,激得他的心都跟着跳了一下。李景行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步子往那笑声传来的地方走了过去,抬眼往那说话的人看去。
然后他就看见了沈采薇。
她拿着剪子,盈盈的站在花丛边上,似是在琢磨着要剪哪一朵。
李景行因为备考的缘故好些日子没见她,此时见到站在花丛里的她,心中砰砰的跳了起来,仿佛是热腾腾的金黄色蜂蜜浇在他的心上,满心的甜蜜。
他很自然的想着:她在丛中笑,烂漫更胜这满地的花。
仍是谁被李景行这样的目光看着都不会没感觉。沈采薇回头瞧了李景行一眼,把剪子递给后边的丫头,上去见礼:“李世兄。”
她面上虽然一派镇静,心里头却是把事情又过了一遍,一下子就明白了裴氏的意思。只是她也不知道这事李景行知不知情,不由悄悄打量了一下李景行的神情。
李景行不知沈采薇心里头转过的那些念头,本来冷淡的脸上显出几分难得的笑意来,抬手指了指那些菊花道:“我还是第一次来你们这儿赏菊呢,二娘若是有闲不如带我四处看一看?”
看你个头!
沈采薇心里头默默骂了一句,面上却是甜甜一笑,眉眼弯弯:“世兄是客人,我自该好好招待才是。”她伸了伸手,往边上指道,“走这里吧。”
李景行跟着沈采薇并排走着,心里头琢磨着要说什么来缓和一下气氛。于是,憋着憋着,李景行那脸色就从白玉色的憋成了青玉色的。
沈采薇看在眼里,想了想便开口道:“还没恭喜世兄这回得中解元呢。”
李景行摇摇头:“这倒不值得什么,后头的会试、殿试才是真要紧呢。”
沈采薇知道李景行这是真的不在意,他是叫李从渊养出来的,眼界上头开阔了许多,又这么个爹做榜样,一个解元倒也不稀奇。
沈采薇点了点头:“那明年二月的会试,世兄可准备下场?”
李景行看了沈采薇一眼,轻声道:“这倒不急。我学问还不到家,须得再等几年。”会试三年一次,错过明年,他还要再等三年。
李景行说话的时候语声轻轻,既不自傲亦不自轻,显是对自己很有把握,心有成竹。
沈采薇心里倒是对他有了几分佩服——这才是人考试而不是试考人。他们说话间正好到了园子的一角,她指着边上被人精心侍弄过了的菊花说道:“这里有几盘绿牡丹、墨菊和玉壶春,世兄若是赏菊倒是不可错过。”
李景行的目光先是在沈采薇绣了钉了珍珠的绣鞋上头转了转,然后才认真去看那几盘被精心养出来的菊花。
绿牡丹乃是绿色的,形如牡丹花一般,花蕊中央那一抹娇嫩嫩的绿色鲜妍的宛如昨日里碧波上化开的颜色,澄净至极。墨菊在阳光下头看着倒不是真如墨水一般的浓黑,黑中带着红,卷曲的花瓣围在边上,看着便很是华贵。比之前面两样,玉壶春的颜色更素净一些,淡色的花瓣展在边上簇着花蕊中央那一点的嫩黄色。
李景行跟着往前几步,看了看那几盆菊花,不由抬头看看沈采薇发上的红珊瑚菊花簪子,一笑:“二娘头上的那朵菊花和真花比起来也是不差了。”
那支红珊瑚簪子乃是用浅红色的珊瑚为花瓣,淡黄色的蜜蜡为花蕊,那花瓣就如同真的菊花一般卷曲而细长的展开在发间,簇着那中间的一点黄色,几乎要引得那不知就里的蜜蜂来采蜜。
这话其实有些过了,但李景行说得自然,语声轻缓从容,仿佛是真的在赏菊评点一般,一如清风明月一般毫无半点旖旎。
沈采薇听得这话,不由低了低头,等面上的红晕退了一些方才开口道:“马上就要开宴了,我这边还要送菊花去祖母那边,不知世兄。。。。。。”
李景行连忙接口道:“我亦是做晚辈的,自是该与你一起去给老夫人请个安才是。”
沈采薇倒也不好拦着,抬眼看看后头那盛了许多菊花的碧玉盘子,笑了笑:“既如此,我们一起走吧。”
李景行淡定的点了点头,心里头却是乐开了话——刚刚她说的是“我们”,这两个字真是太好听。。。。。。
☆、82|登高
沈采薇和李景行去的时候,裴氏和宋氏等早就已经到了。
沈采蘅知道了一点内情,听到人来了便不由得起了点好奇心,悄悄抬眼去看李景行。也不知道想些什么,眼里神色很是复杂。反倒是沈采蘩,因她一贯是冷清的性子,只是转头看了一眼,面上淡淡的,依旧是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
沈采薇本就和沈老太太亲近,先是上来行礼问了安,然后便捧着一盘子的菊花来显摆:“祖母您瞧瞧,我特意给您剪的呢。”
大荷叶式的碧玉盘子,里头果是摆了各种颜色的折枝菊花,花枝纤长,颜色鲜妍,花瓣上头仿佛还沾着露水儿。
沈老夫人让丫头接了那盘子,伸手把沈采薇搂在怀里,摸摸她的头,止不住的笑道:“到底是我们家二娘孝顺,连赏个菊都没忘记你的老祖母呢。”
裴氏笑着接了一句道:“要不然母亲怎么这样疼她?”
沈老夫人笑着点点头,伸手从碧玉盘子里捡了一支红色的菊花看了看又放下,然后才又捡起一支紫色的簪在鬓上。她抚着沈采薇娇嫩的面颊,微微叹气:“我年轻的时候就爱个花儿粉儿的,现今也喜欢亮一点儿的。只是,那些红艳艳的正该配她们小姑娘呢,我是老了。。。。。。”
沈老夫人一感怀,下头的宋氏和裴氏便有些坐不住了。
宋氏放下手中的茶盏,笑了笑:“母亲这是哪里的话?要我说啊,这满院子里的人,也就母亲能压得住这样的正红呢。要不二娘这一盘子怎的红色就尤其多?”
沈老夫人摆摆手:“行啦,我自个清楚着呢。。。。。。”沈老夫人看了看前头站着的李景行,招招手把他叫到跟前来,“好孩子,我早前听说你一个人到了松江读书,可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