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376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376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得个娘来!这是他妈地断子绝孙雷啊!”

躲在战壕里的刘波峰看着阵地前十来丈外,头皮发麻的看着那些俄军,捂着被血污淹没的腿裆部。躺在泥沼中狼哭鬼嚎的叫着,朝身边战壕里的战友看去,大家都是面面相觑、头皮发麻地模样,那地雷炸的地方可都是男人的子孙带啊!

“要是再多弄几个这断子绝孙雷,这仗可不就不用打了?”

看着那些嚎叫着的俄国伤兵。和吓的趴地泥沼中不敢前进地俄军,刘波峰想到,之前半天的战斗没用这种断子绝孙雷,用连长的话说是还没到时候,其实刘波峰知道,是连里没有几个断子绝孙雷。

数分钟之后,那些被突如其来的地雷给吓的胆战心惊的布里亚特步兵。终于在俄罗斯军官们的驱使下,再一次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接近着中国军队的阵地。而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已经死死的瞄准了这些胆气刚恢复一些的布里亚特步兵。

此时俄国人的炮火更加猛烈了,在关帝庙附近的一处野战工事底,在昏暗的羊油灯下,高在田有一口没有一口的吸着烟,纸烟早已经吸完了。高在田也只能自己动手卷烟,不过才半天。外围阵地就丢了一多半,两个营半个团就搁进去了。

“旅长,再让俄军地大炮再这么打下去,不等俄军冲进来,硬是炮轰,咱们七旅就给轰没了!旅长,若是你信得过我马兰坡,就让我带着骑五营。老子去抄了俄军炮兵阵地!”

听着外头密集的俄军地炮声。马兰坡有些焦急的说道,作为第七旅第十六团的团长。由前陆军七师驻买卖城六个连和商团兵改编的十六团在第七旅之中,并不属于高在田的嫡系,先前在山包处阻滞俄军的九营,就是出自十六团。

“兰坡,容我再想想!”

马兰坡的请求让高在田一阵心动,若是能敲掉俄国人的炮兵,指不定还真有些转机。但是想到十六团,高在田还是拒绝了。十六团已经折进去了一个第九营,若是再把十六团地骨干骑五营折进去,指不定旁人会想成自己借机消除异已,再则现在显然不是主动时机,司令部下达地命令,就是让七旅的任务就是坚守,苦撑待援。俄军地炮兵是分散布置的,主动出击可以削弱俄军炮兵不假,可是拿一个来营来换,代价有些太高了。

这时听着外面的炮声,高在田都有一种感觉,他娘的是自己在老毛子的地盘上打仗,这在买卖城打仗,第七旅一发子弹、炮弹都一定得省着用,可老毛子根本就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现在高在田都开始心生悔意,当初如果自己到西北时,不是心存那么一些私心,同意第七旅全面改编,恐怕现在也不会如此。

从海参崴进口的日本炮弹、西伯利亚收来的粮食和其它地方的援兵,只要用火车运到上乌金斯克,然后俄国佬就会把这些物资装上蒸汽铁皮船,顺色楞格河逆流而上,只要一夜的功夫,炮弹、补给、援兵就能到达二十多里地以外的恰克图码头。

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地下指挥中心,一号作战室。

“主任,总指挥,现在公路不行了!我们不一定要依赖公路!还有水路!俄国人几百年来,一直都是依靠河流利用水运控制着西伯利亚,现在恰克图至上乌金斯克火车站的运输,仍然是依靠色楞格河的水运!俄国人可以用水路,我们同样也可以!”

见主任和总指挥仍然在那商讨着增援事宜,于是汪庆辰便插口汇报道。作为边防军后勤部主任的汪庆辰,自然知道在这场战争中后勤部的角色的重要性,在公路交通受阻后,汪庆辰便合后勤部的参谋们一起利用调查部提供的情报,制定新的后勤保障方案,主要是寻找的代替老商道的交通路线。

无论是修建应急窄轨铁路、还是应急公路都被汪庆辰否决了,现在是分秒必争地时候,应急窄轨铁路和公路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在地图看到的恰克图码头。给了后勤部的参谋们指出了一条捷径,水运!利用水运!后勤部的参谋们刚一制定好计划,汪庆辰便带着计划书来到作战室。

“水路?庆辰!说来看看!”

蔡锷听到汪庆辰的话后连忙放下手头地事情,尽管在蒙古北部分部着几条大河,但是在蒙古水运好像是还是空白,至少几乎无人想到。百年来库恰商路一直都是靠骆驼队、车队走旱路运输货物。水路几乎从未有人利用过。

“主任,现在张库公路除中断大约240公里左右未铺设沥青层,但是却已经铺好了石料层,完全可供汽车通行。只要咱们把物资、兵员用汽车运到库伦,然后不走库恰老商道。改走库伦城边的土拉河,就是这!乘船沿土拉河顺流而下,入鄂尔浑河,如果顺流运输军队、物资,大约可在三天内,即可把部队送到距离买卖城不足2公里的鄂尔浑河入色楞格河河口。部队、物资可以于此处上岸,工兵大约只需要一天就可以修建一条简易公路或马拉窄轨前线铁路。”

汪庆辰用指着沙盘中的南北库伦两城中间的那条土拉河说道。这条水运路线是整个后勤部用了几个小时,翻阅了所有地蒙古地图、调查部蒙古交通情报资料,以及大量的中俄官员、商人旅蒙游记后,制定的一条最优的后勤保障路线,相比于受限于天气的古商道,水运无疑不受任何气候限制。

此时听着的汪庆辰的话,司马、蔡锷、王公亮和作战室地参谋们都被吸引了过来,对于蒙古的交通,几乎所有人都的思维都被汽车、马车所局限着。根本就没有人想到使用水路交通,相比于蒙古几乎天然的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的优点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百年来库伦至恰克图的商道,无论中俄商队都是依靠骆驼队、车队,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条水道一直没人使用,按照调查部的资料和中俄两国官员游记资料,在土拉河至鄂尔浑河两岸,百年来,一直有华俄木商在岸边伐木,所伐木料都是作记后。直接放入河中。顺流直接漂到入恰克图码头附近,途中也没有瀑布断流。这条水运路线可以伐木放排,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这条水路绝对可以加以利用!”

见所有人都被自己提出的水路交通给吸引之后,汪庆辰一边指着沙盘上地河道,一边开口介绍着,这条水运路线,至少按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完全可以使用。

“按照调查部地收集的资料,即便是在枯水期,库伦城一带的土拉河的水深也普遍在1米左右,入鄂尔浑河后水深会达到1。5至2米左右,虽然不能通行大船,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南方广泛使用竹筏搭载物资、兵员,南方有一种毛竹扎制的,大型的四层竹筏;满载吃水不过一尺,载重量5000斤左右。运载能力不亚于我军普遍使用的CA1型卡车。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受天气环境、道路环境地限制。如果我们为大竹筏加装发动机地话,相信速度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运输成本也远底于目前我们所依赖的汽车!当然如果可以设计一种专供浅水使用地小型舟船,无疑比这种竹筏更合适,不过如果现在需要应急的话,只要有足够的材料,我们可以在短期内造出足够的大型竹筏。用以运送部队以及作战物资。”

“用江筏运部队和弹药?”

听到汪庆辰的介绍后蔡锷接道,对于汪庆辰所说的四层大筏,蔡锷并不陌生,在西南的河道里可以经常看到四层毛竹扎制的江筏,护国一役时,蔡锷所率领的护国军,也曾使过了江筏运送物资、兵员。

“是的,总指挥,就是江筏!只要有河的地方,江筏就能把货或人运过去。用江筏要比用汽车更合适,至少不用担心江筏陷入泥沼里!如果主任和总指挥同意,现在就可以通知库伦方面先扎木筏,至于船工不用担心,调查部不是说库伦城土拉河边有两千多船工吗?那些船工虽说是划小木船的,操木筏不比木船难多少。先放木筏一批试验一下,同时通知西北公司在内地采购毛竹。”

对于总指挥知道江筏,汪庆辰并不觉得奇怪,当年在西南护国一役时,相信护国军也没少使用江筏,现在的问题在于。必须要查清这条水路,以尽快投入使用,于是汪庆辰便向主任提意。

“既然有了方案,现在就立即执行!前线等不了。”

汪庆辰在说话的时候,司马的看着沙盘中的土拉河。几乎没有一丝的犹豫,直接就开口说道。只要可以解决后勤问题,那么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作为西北军地创始人,没有人比司马更了解西北军,西北军的战斗力的核心就是构建在强大的火力上,在作战上严重依赖于自动火力和火炮。而这就需要提供最佳的后勤保障。一但后勤出了问题,西北军的战斗力自然会有所下降,后勤是西北军战斗力地根本保障。

如果要问国人对于西北边防军的什么印象最深,恐怕问一百个人,一百个都会回答,飞机和飞艇,的确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西北军开启了一个使用飞机大规模轰炸的时代,对张家口第五师地轰炸使得西北边防军航空队的大名。甚至于连欧洲同行们也有所耳闻,至少那些欧洲同行们知道在亚洲还有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航空队。

自从组建那天起,西北边防军航空队,便是边防军司令部眼中的宠儿,无论是在经费保障或是人员抽调上,都得到充分保障,甚至于航空学校建校也早于西北军校,由此可见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对其的宠爱达到何种地步。

这种宠爱除了上次对张家口第五师轰炸时。当时的航空队表现出来的强大地攻击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这种宠爱的根源在司马那里。在司马这个后世人的眼中,谁掌握了强大的空中力量,谁控制了制空权,谁就等于掌握了战争的胜负,后世的几十年的耳闻目睹,强大的空军等于战争地胜利,这种思想早就刻进了司马的脑海之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航空队地建设,司马可谓是倾尽心血,在现在的西北边防军之中,司马只身兼一个边防军军内职务,那就是西北边防军航空队总队长。由此可见司马本人对边防军的宠爱,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正因为司马起了这个头,再加司马确信的空军制胜论,才使得边防军航空队的规模,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十五个航空兵联队,四百多架F/H…1式战斗机、两百多架鹰…2式教练攻击机,近八百名飞行员,一万余名地勤、机场守备官兵,六座规模不菲的空军基地。单独成立空军地呼声,也在此时适时地在边防军航空队中出现了。

海冬青基地,西北边防军航空队司令部所在地,是航空队撤出了西北航空俱乐部后,在距离西北市四十公里外,建立的一座基地位地航空兵基地。与西北航空俱乐部、西北航空学校成三角之势,守卫着西北市的天空,尽管在西北的天空上,并没有任何一个敌人。

“立正!”

当郑培林的身影出现在海冬青基地主楼作战室时,随着值班军官的口令,作战室内十五名航空队联队长同时随着口令起立,朝刚进入作战室的长官望去。

在西北军航空队中,郑培林是一个有点儿传奇的人物,前民团时期老兵,曾出任民团营长,在俱乐部时期,在俱乐部学习飞行,后成立航空队后,调至航空队出任队长一职,当时在很多南苑航校出身的航空队军官和飞行员眼中,他能够出任这一职务,实际原因是因为其是民团军官出身,属于司马的嫡系。

三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