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避免与高句丽主力直接交战,尽量减少自身损失。
方案目的:一是使高句丽军四处救火,疲于奔命却无战果;二是使得高句丽人无法正常耕作,时间一长势必饥荒蔓延。到最后高句丽就算土壤再肥沃,也会是千里河山一片萧条,百姓无法正常生活。这样,大片土地不用战争就可以轻松到手。
从此,高句丽就不定期地迎来了大唐的贵客,只是这些客人素来不知“客气”二字,这边打一仗,消灭几千人,那边干一架,烧他几座城池。更让高句丽头疼的是,这些人来时不打招呼,走的时候也招呼不打,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
就这么过折腾了几个月,高句丽实在吃不消了。于是,国王高藏派儿子高任武前来长安谢罪,请求停战,并得到了李世民的亲切接见。不过态度好归好,唐军的攻击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眼看着宿敌高句丽一天比一天衰弱,朝廷上下都是一派欢喜,李世民更是很高兴地把长孙无忌召进宫中。
这时候把长孙无忌叫来干嘛?应该是有好事吧。
原来,李世民知道高句丽时日不多,到时大兵压境,定然势如破竹。换句话说,这时候派他指挥大军去攻打高句丽,根本就是硬把一大战功塞给他,乃一等一的好事。
这样,长孙无忌在上一次战争中贻误军机的罪过就会得到洗刷,并可以在朝中树立更高的威信,为日后以百官第一人的身份辅佐李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就在唐军开始集结主力,准备一举拿下高句丽之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七品芝麻官却正在南亚次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巨型风暴,树立了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盖世英名。
却说当年玄奘法师西游取经,随后天竺霸主——戒日王向唐朝送交国书,希望建立长期友好睦邻关系。唐朝后来也派遣使者回访,揭开了两国官方往来的序幕。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右卫率府长史(正七品)王玄策为副使,一起随天竺使节前往天竺,并于贞观二十年回国。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王玄策升任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再次出使天竺。不料,恰在这时戒日王病死,他用武力统一的大帝国陷入一片动荡混乱之中,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国并立。戒日王的本部——中天竺政权被大臣阿罗那顺篡夺。阿罗那顺自称国王。
一直以来,中国都秉承轻易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优良传统,不管谁当天竺国王,王玄策本来也懒得过问。谁知这阿罗那顺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派了两千人马向王玄策、蒋师仁以及三十名随从发动了攻击。
虽然唐朝大使团奋勇抵抗,但是奇迹终究还是没有发生——使团全体被擒,所携带的各国贡品也被洗劫一空。
但是王玄策并没有就此束手待毙。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正副两位使节趁着夜色的掩护成功地逃脱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了吐蕃的边境。
下面怎么办?
回京哭诉,请求出动大军雪此国耻?
王玄策觉得,为了区区天竺劳动王师没有必要,自己解决了得了。
疯了,一个芝麻绿豆官,没有一兵一卒,也敢妄言报仇?
没有兵没关系,想办法借呗。
既然来到了吐蕃的地界,那就找吐蕃好了。王、蒋二人以大唐王朝的名义向松赞干布征调军队,并进一步以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周边各国发布通告,征集军队(吐蕃在周围的影响力还是很牛的)。最后,吐蕃派了一千二百人,泥婆国(尼泊尔)派了七千人,再加上其他一些小国和部落派来的兵力,共凑集了一万人左右的杂牌军。王玄策自任大总管,蒋师仁任副总管,带着这些人浩浩荡荡地杀向中天竺去了。
听说中国人带了一帮子杂牌来报仇了,阿罗那顺倒也十分在意,他出动了三万多象军前来迎击,希望一口吃掉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大象皮厚力大,冲击力惊人。王玄策之前未曾和大象交过手,没有作战经验。但是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将领宗悫讨伐南方的林邑国时,就曾用人造的假狮子吓退了真大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因此要说中国人一定怕大象,倒也不尽然。
可是王玄策只有一万杂牌军,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假狮子,怎么办?
那就找中国和印度都有的动物,能对付大象的。
那还不简单,老鼠啊!
嘿嘿,这可不是下斗兽棋,相生相克的。实际上,王玄策找的是牛。
牛虽然也算是大动物了,可是与大象比起来,还是太小,冲击力不够不说,敢不敢面对咆哮的大象都是问题。
但是牛有一大优点,那就是敢拚命,牛发起性来谁都得让三分。
王玄策要做的就是布下火牛阵,大战印度象!
到底牲畜都怕火。在茶博和罗城外的会战中,大象们见到这些角上绑着火把、身后还拖着一条火焰尾巴的怪物们吓得是四散奔逃,将本方步兵踩死无数。王玄策的外籍杂牌们乘势掩杀,彻底击溃了数万象军,斩首三千多人,俘虏一万一千,还有一万多天竺军被逼进河里喂了鱼。
阿罗那顺见势不妙,放弃都城逃走,并向东天竺王尸鸠摩求援。
很快他便带着东天竺援兵和本国的残余势力共七万之众回击先锋蒋师仁,结果再次大败,阿罗那顺被生擒,被俘获的军士基本都被活埋。
然而王玄策并未就此满足,他的目标是——扫平中天竺,彻底报仇雪恨!最终,随着阿罗那顺妻子据守的朝乾陀卫城被攻克,中天竺国灭亡。阿罗那顺和他的妻子、儿子以及一万二千之众的部下尽数当了俘虏,整个天竺震惊,共有五百八十多座城池和村落向王玄策归附。
曾派兵帮助阿罗那顺的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不附体,急忙派人前来谢罪,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同时送上牛马万头,财宝和兵器若干。
总算是花钱买平安,王玄策认为尸鸠摩认错态度较好,没有再追究,就此退兵,带着披枷带镣的阿罗那顺一行回国述职去了。
或许,在这里数据更能够直观地体现王玄策的能力:
王玄策军数目:一万左右;
先后击败敌军总数:十二万以上;
杀敌数:五万以上;
俘虏数:三万左右;
灭国数:一国。
王玄策,一个小小的右卫率长史,几乎是赤手空拳地组建了一支军队;没有花国家一分钱,除了自己和蒋师仁外不要国家一个人,没有做多少准备,数次击败数量远超自己的敌人,杀伤和俘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几乎以一己之力消灭了一个国家,并使天竺臣服于大唐。奇迹!空前的奇迹!他之所以没有像西汉陈汤将军那样出名,恐怕只差了一句类似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吧。
然而英雄无人识。王玄策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回国后只是被封了个五品朝散大夫的闲官,正史几乎没有多少关于他的文字。究其原因,一是唐朝认为天竺来头不大,比起突厥、高句丽来说,重要性差了不少,灭与不灭意义不大;二来王玄策擅自以大唐的名义向各国召集军队,有伪造命令的过错,存在危害国家安全与冒犯皇权威严的可能,不足以为后人效法。就这样,这位一代奇人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正史记载寥寥无几,但是王玄策还是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中天竺国行记》。只可惜该书已经失传,只剩一点点残存的文字流传至今。也正因如此,这段战史的资料实在少得可怜,无法让人完整了解其全过程。
但是奇迹就是奇迹,相信任何人在知道了王玄策的这一段传奇经历后都会为之所激动,甚至外国人也不例外。《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日本著名小说家田中芳树在偶然读到这段资料后也惊叹不已,并花费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以此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天竺热风》。而王玄策也获得了“史上最强外交官”的光荣称号。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请让我们向这位英雄致敬!他所受到的不公待遇,并不能抹杀他为国家横扫敌军,光耀异域的绝代风采。历史已经证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终究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第四十八章 最后的岁月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长安城中出了件大事。
这件大事与一个人、一本书有关。
首先来说书。书的性质类似于《推背图》或《诺查丹玛斯预言》,据说内容是预知未来将会发生的事。只是,与后两者不同的是,这本书没有作者,没有署名,民间管它叫做《秘记》。
《秘记》的内容不少,但是引起皇帝李世民注意的只有一句话:“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这可不得了了,岂不是说大唐要三世而亡?
而同一时期,官方的星相学家——太史,在占卜的时候也得到了上天的预示:“女主昌”。
这不能不使得李世民大为担忧和反感,原本准备派长孙无忌扫平高句丽的事儿也暂且搁下了。他整日忧心忡忡地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女主武王”抓出来干掉,以保住李家世代相传的大业。
但是仅凭占卜的结论和民间流传的一本语焉不详的“妖书”,实在是无法确定行动的目标,亟须上天给与进一步的提示。
天子的请求嘛,上天自然很快回复。没多久,李世民便基本圈定了本案的重大嫌疑人——左武卫将军,负责守卫玄武门的李君羡。
李君羡“暴露”自己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日,李世民召集各将领在宫中举行派对,喝了酒,要行酒令。这些本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要说也只能怪李君羡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因为如果那天行酒令没有输的话,他或许就不会死。
那天行酒令的规则是,输家要公开自己的乳名。
而如果那天他没有输,那么天下除了他老爹和老娘外,基本不会再有人知道他的乳名。
再如果他事先看过那本《秘记》,并提高警惕的话,他便不会老实地说出自己的乳名,而只要胡乱诌一个“狗大”、“猪二”之类的糊弄过去便可以了。
可惜,上面的那些假设都没有成立。李君羡行酒令输了,他挠着头,很不好意思地向大家宣布,自己的乳名唤“五娘”,一个标准的女孩儿的名字。
然而,一直牵记着“女主武王”的李世民,听到的是“五娘”,脑子里蹦出来的,却是“武娘”。也就是说,李君羡的乳名是“姓武的女人”。
在大家伙一片嘲笑声中,老大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一言未发。
但是很快他便张开嘴大笑了起来:“你这算是什么女人啊,长得这么雄壮矫健!”
大家伙儿听了,更是放怀大笑起来。一个武将的乳名居然这么娘娘腔十足,简直是太搞笑啦!于是,宴会的气氛也越发轻松欢快起来。
只是,此时老大李世民的心里却一点儿也轻松不起来:五娘、武娘、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的爵位)、武安(李君羡的老家)人,还是玄“武”门的守将。莫非女主武王说的便是此人?不行,这等危险人物须尽快除去!
很快,李君羡便被解除了中央职务,外放华州做刺史去了。
可怜,即便如此,李君羡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相反,他以为外放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职务调动,于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地生活,一样地继续信奉佛教。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个叫员道信的奇人,通晓各类佛门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