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同沙俄,即使废除了农奴制,但是真个国家与欧洲列强的差距还是很大,可是凭借着人口与国土的优势,都能横扫整个欧洲。
而这个时代的中国国土与人口都是世界之最,他本身就是一个强国,只是满清上层太过腐化,才会造成**战争的失败。
第一百九十七章 局势
更新时间2015…1…29 18:32:27 字数:2211
乾隆皇帝与嘉庆皇帝都知道鸦+片的危害,因此在乾隆时期便开始禁绝鸦+片,乾隆皇帝毕竟是强势的皇帝,完全不怕西方国家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因此现在鸦+片还只是东部沿海地带富裕人家的奢侈品。
高鸿信对鸦+片更加的深恶痛绝了,现在在他的统治范围之内,还没有发现鸦+片的身影,如果发现的话,他肯定也会想清廷一样严厉打击。
高鸿信对出海口很渴望,可是他并没有打算立即进军西南,毕竟西南天高皇帝远,现在占据了就把展现拉的太长,有些过于分散兵力了,反而不利于义军。
只要掌握了四川,云贵与两广就没有什么难度了,高鸿信现在着急的便是如何控制川南。
至于盐商,高鸿信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他为了稳定川南,要通过拉拢来稳住这些盐商,可是等以后占据了滨海省份,想办法改良海水制盐的工艺,到那个时候便开始打击这些盐商。
衣食住行,人是离不开食盐的,这些伤人控制着食盐的价格,高鸿信怎么会放任他们。
与顾俊杰讨论了一些川南战略的细节之后,高鸿信便让他回去了。
第二天,高鸿信至率领这亲卫军数千人离开了瞿塘关,至于其他的大军高鸿信都留在了四川。
高鸿信按照计划从瞿塘关赶往石砫厅,然后在突击攻打施南府,清军在施南府的兵力并不多,而且高鸿信为了应付攻城战,还特意带了几门火炮,施南府省城恩施城连一天都没有抗住便被高鸿信攻克。
接着高鸿信便派兵扫荡了真个施南府,然后才率军离开施南府朝着宜昌赶去。
现在清军的在宜昌的兵力都集中在长江南岸,西方是巴东成,东边是长阳城,一东一西构成了防御,以防被义军渡江南下。
而宜昌府南部的州城兵力则不多,情报司早将这一切都打探清楚,高鸿信进入宜昌府之后,先攻克了鹤峰州,接着北上攻克长乐。
高鸿信没有管巴东城,而是打算先攻打长阳城,如果长阳城被攻克的话,巴东城便处于义军的包围之下,自然可以一股而下。
守卫长阳城的清军将领是永保,永保本来因为上次宜昌失守,以剿匪不利的罪名被革职了,后来因为勒保在贵州剿匪的功劳,连带着获得了赦免,最后被委派到长阳城守城。
永保的能力相比哥哥勒保却要差很多,对义军也是能避就避,从不正面大战,害怕自己因此丢了小命。
这次高鸿信率军从四川攻打施南府、宜昌府,确实出乎永保的意料,虽然高鸿信只有数千人,可是永保还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去赌。
高鸿信还没有率军赶到长阳城,永保便率领着自己的两万大军跑到了枝江,接着有南下跑到了湖南。
对此高鸿信也是相当无语,早知道永保是如此的做派,他早就让司梦星从宜昌出兵攻打长阳了,也不必绕一个大圈子了。
长阳不战而下,高鸿信便派人联系了身在宜昌的司梦星,司梦星得知高鸿信已经攻占了长阳城之时,也很是诧异。
司梦星率军南下,在长阳城见到了高鸿信。
“没想到元帅会从南边过来,还攻克了施南府、还有宜昌南部,真是出人意料呀!”司梦星笑着说道。
“我也是临时起意,这样一来我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长江以南了。”高鸿信说道。
司梦星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元帅,你接下来是回襄阳还是在宜昌督战?”
“我过明天就动身回襄阳,接下来的战斗就交给你了。现在我们度过了长江,你可以开始着手进攻湖南了,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我们正在征讨四川,如果在湖南陷进去的话,我怕兵力吃紧。”高鸿信说道。
“嗯,分寸我能拿捏住,元帅就放心吧!”司梦星长时间坐镇宜昌,对湖南的情形要比高鸿信了解的多。
高鸿信看着司梦星很是自信,也知道司梦星肯定有把握,便不再说什么,接着两人便开始讨论现在的局势。
如今清廷的反应让高鸿信看不明白,虽然调集了大军来征讨义军,可是各路清军都是分散作战,无法形成合力,因此使得义军不断壮大。如今整个剿匪清军将领中,额勒登保的权利最大,可是也不能调动所有的清军围剿义军,这便是的清军总是百余以军之首。
“估计是皇帝害怕将领职权过大,威胁皇权吧!”司梦星心里也很疑惑,只能如此说道。
高鸿信感觉这个理由有些牵强,毕竟现在清朝可不是三藩时期了,将领想要威胁到皇权几乎不可能。
想不明白其中关节,高鸿信便不再想了,毕竟清军如此作为,对义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其实,高鸿信不知道的是,现在清廷中已经有人开始上书嘉庆皇帝,要赋予前线将领更大的权利了,不过嘉庆皇帝总是拿不定主意。
嘉庆皇帝与乾隆皇帝不一样,他毕竟从乾隆皇帝那里拿到实权,心里对任何分权的事情都很敏感,因此对这件事采取了冷处理态度。
可是这样拖着却让形势更加的恶劣,义军不断壮大,先是张汉朝突入河南,要不是额勒登保在南边拖着,估计张汉朝已经占领半个河南了,没准连安徽都会被占据一大部分。
接着虽然四川的形势有所好转,可是高鸿信便派兵入川了,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到如今真个四川便彻底糜烂了。
最后,更让清廷震惊的事情,王聪儿与东方平政整合权利之后,突袭击败了台布,然后将台布从池州赶回了江西,安徽池州还有徽州又一次回到了义军手里,接着王聪儿与东方平政兵分两路,东方平政率军包围了江宁城(今南京市),王聪儿则率军攻打杭州。
清廷这一次可不是震动那么简单了,这时自从三藩之乱以来,江宁城第一次遭到围困,作为明朝的都城,如果江宁被攻克,那政治意义太大了,清廷丝毫不敢含糊。
而江宁城的东边便是镇江城,与扬州城隔江而望的镇江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如果江宁被攻克,那么意味着镇江也将遭受战火,漕运也将因此而被阻断。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定期
更新时间2015…1…30 19:24:12 字数:2199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可以趁机发展壮大。”司梦星说道。
“嗯,估计过一点时间清廷的注意力就会转到王聪儿与东方平政他们那了,毕竟漕运太重要了。真没想到东方平政与王聪儿最后会杀掉姚之富的侄子,然后瓜分了姚之富的兵力。不过这样一来也很好,东方平政与王聪儿都不是简单的人,他们肯定还会壮大。”高鸿信笑着说道。
高鸿信并没有因为其他义军发展壮大而担心,他明白现在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必须要张汉朝、王聪儿等人分担压力。
“嗯,确实出人意料,不过他们俩两个没有打起来却很奇怪。”司梦星听后说道。
高鸿信也觉得这件事肯定有什么隐情,王聪儿与东方平政容不下其他人,却能容下对方,还配合默契。
“不会是两人有什么关系吧?”高鸿信猜测道。
“不会吧,王聪儿不像是水性杨花的人,现在姚之富刚死,他怎么也要考虑影响。”司梦星听后说道。
“我也是瞎猜的,东方平政此人还是很有能力的,要不是张汉朝抢了他老婆,估计他还在张汉朝麾下,也许上次张汉朝也不会那么狼狈了。现在东方平政又实力大增,也许以后会与张汉朝发生些不愉快的事情,到时候可就热闹了。”高鸿信听后说道。
“这件事我听说过,没想到是真的,不过东方平政与张汉朝有矛盾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司梦星说道。
“确实如此,现在想想,如果王聪儿与东方平政真有什么事情的话,反而更有趣。”高鸿信玩味的说道。
在高鸿信看来,王聪儿是个美人,他自救都会有想法,更别说东方平政了,要不然姚之富也不肯定一大把年纪了还非要娶王聪儿。
不过王聪儿与高鸿信一直没有交集,因此也想要得到的愿望反而不太明显。
而东方平政就不一样了,高鸿信就不相信东方平政不对王聪儿动心。王聪儿此时也还很年轻,面对如此优秀的东方平政也很难说没有一点想法。
司梦星有些难以理解高鸿信的恶趣味,有些莫名其妙。
高鸿信第二天告别司梦星,离开了长阳城,一路安稳的到达了襄阳。
回到襄阳城后,高鸿信还没有好好歇一下,孔志尚便找到了他。
“元帅,你总算回来了,现在都快年底了,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去四川前线找你了。”孔志尚抱怨道。
“本来想早点回来的,没想到在重庆拖得时间太长了。”高鸿信确实有些不好意思,他是入秋取得,现在都已经入冬了,再过一个多月嘉庆四年就要过去,如果他一直被拖在四川的话,也许与孔秋柔的婚事就要拖到明年了。
听高鸿信这么说,孔志尚也不能穷追不舍,他虽然是岳父,但同时还是下属。
“我们招人看了两个日子,想问问元帅的意思!”孔志尚说道。
“哪天无所谓,反正这婚礼总是要办的。”高鸿信对迷信这一套有些不以为然,无所谓的说道。
孔志尚看搞化工新的表情便知道他的想法,赶忙说道:“腊八和十五都是好日子,既然元帅没有意见那便腊八吧,毕竟腊八是大节,正好元帅大婚,喜气更浓厚。”
高鸿信听后说道:“嗯,那就这样吧,还需要我做什么吗?”
“不用了,到时候会有一套的礼仪流程,会有人跟元帅讲的。”孔志尚答道。
高鸿信一听礼仪流程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上次订婚便弄得高鸿信跟死了似得,这次是结婚肯定比订婚更累。
不过高鸿信知道现在人们对礼仪的看重,想要取消的话根本不可能,所以他只能忍受。
“还有便是,拜堂的时候,是让老妇人在上座,还是遥拜元帅的父母?”孔志尚问道。
“让婶娘做上位,我和秋柔给婶娘敬茶。”高鸿信没有由于说道。
孔志尚并没有惊讶,高鸿信对高于氏的关系所有人都知道。
“还有便是,各地的将军还用不用回来参加婚礼?”孔志尚接着问道。
高鸿信想了想说道:“前线的不要回来,内陆的守城将军可以回来一天,第二天必须回去驻地。”
“嗯,文官就不用来了,只是我结婚,也不是什么大事。”高鸿信接着说道。
孔志尚虽然降将自己女儿的婚礼办的风光热闹,可是也明白现在是乱世,不可能大操大办。
“嗯,如果都让来的话,估计整个元帅府都占不下。”孔志尚说道。
“有资格参加的人,要特意嘱咐,不能带礼物,我们现在不能搞人情送礼那一套,否则还没有推翻满清我们自己就腐化了。”高鸿信又说道。
孔志尚听后说道:“嗯,确实要保持警惕,现在我们实力强大了,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