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1796 >

第10章

崛起1796-第10章

小说: 崛起179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精英阶层都是信封儒教,尊崇孔子至圣先师。而白莲教信封的却是佛,这便与天下的是大夫为敌,纵然能够一时得利,也不会长久,毕竟在这个社会,没有读书人的帮助要如何安抚地方,要如何治理百姓。没有了稳定的根据地,没有忠心的百姓,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高均德反驳道:“那明太祖朱元璋不也是明教的人吗,明教就是白莲教的分支,不是一样得了天下吗?”
  高鸿信答道:“要说到明太祖,真是很值得尊重的。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和尚,再到将军,成为吴王,最终剪灭诸侯登基称帝,北伐蒙元,一举恢复中华。他的功绩堪比秦皇之一统,堪比汉武北逐匈奴开拓西域。虽然朱元璋曾经加入过明教,但是他又何曾真正信奉过明教,他只不过是利用明教,等到实力以强大,便分道扬镳。明太祖定鼎天下,内治是靠江南的的世家,他手下的刘基、许善长等人都是天下名士。而打仗则是靠他家乡的从小的伙伴,徐达、汤和等人。而且明朝建国后,白莲教等参与反对元朝的宗教组织,都被他列为了邪教,可见他任何统治者对宗教都只能利用,而要敬而远之,这也符合孔子远离鬼神的箴言。”
  孔志尚听完高鸿信的论断,不由自主的拍起手来,并对高均德说道:“恭喜均德兄,令侄前途不可限量呀。”
  高均德没有字,孔志尚只能称呼其名。高均德说道:“怀远兄你不要这么夸他,省的他得意忘形。”
  孔志尚却说道:“据我观察,令侄心思较同龄人要更加沉稳,不会因为这么几句夸奖的话便得意忘形的。”
  高均德哈哈一笑,然后拍着高鸿信的肩膀说道:“还不谢谢你怀远世叔的夸奖。”
  高鸿信只得遵命。
  就在不远处另一处火堆旁,孔秋柔听着隔壁火堆旁众人对话的内容,不由对父亲的态度感到诧异,难道父亲真打算追随这伙叛军。同时她也对高鸿信刮目相看,毕竟她也是读过书的人,知道高鸿信说的都很有道理,并且见解都很独到,令人豁然开朗,就连自己父亲都对他称赞有加。虽然自己父亲只是中过举人,没有高中进士,但是那是因为父亲不擅长八股时文,所以对进士毫无把握。但论起对史书、时事的简介,自己父亲不会输于任何人。
  此时,孔秋柔侧头看着远处与自己父亲等人侃侃而谈的高鸿信,火光映照在他的身上,更显一股神秘色彩。孔秋柔自语道:“远处看来他也不是那么令人讨厌吗。”
  袁幼荷看着孔秋柔的表情,便应和道:“很是俊俏,招来做姑爷正合适。”
  孔秋柔刚想应是,却猛地反映过来,脸色一红,也高声调笑:“好腻个小妮子,是不是你自己是这么想的,没来由的调笑我。”
  袁幼荷一脸无辜的道:“奴婢那里敢调笑小姐呀,我是看小姐春心荡漾,帮小姐说出来罢了,免得小姐憋得慌。”
  孔秋柔一听脸色变的更红了,无言以对,只能用出杀手锏,开始挠起了袁幼荷的痒痒,两人有闹到了一起。
  孔志尚与高鸿信、高均德等人虽然在说话,但是他里的孔秋柔她们较近,隐约能听出她们说的是什么。
  他打量着高鸿信,心里也不由动了将女儿许配给高鸿信的心思,但是想了想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毕竟高鸿信他们的前途还要再看看,如果现在将女儿许给他的话,等于自己就真的没有了退路,要与这只起义军一条路走到黑了。
  夜晚的帐篷里,高鸿信久久无法入眠,他坐了起来,看着没有被污染过的天空,呼吸着夜晚带着一丝青草气味的空气,不觉感觉精神一阵。单就环境来说,在这里也不错,既然上天让我高鸿信来到了这里,就还它一个精彩的人生。
  此时此刻,高鸿信格外的清醒,目标格外的明确。他的秘密只能永远埋在自己的心底,哪怕最亲近的人也不能透露一丝半点,这种孤独感估计也只有皇帝才能体会的到吧。
  接下来的几天,白天赶路,晚上扎营。高均德听从高鸿信的建议,开始有序的训练士兵,虽然无法与现代正规的训练相提并论,但是在高鸿信制定的操练方法的训练下,这些士兵也有了一丝精兵的味道了。
  孔志尚是看着这些新兵由一群乌合之众一点点的蜕变的,虽然他不太懂高鸿信的独特训练方法,但是孔志尚看着训练的效果,不由对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更加的佩服。能让新兵在这么短的时间就纪律凌然,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但在高鸿信看来,现在的士兵虽然能基本能做到令行禁止,不会开始的时候错误百出了,但是高鸿信可是见识过后世各种军队的,虽然结果不能令他满意,但是起码能让以前连左右都分不清的人,做到向左转、向右转不再出错,这已经很好了,毕竟这世在古代,人们的识字水平还很低,指望他们能赶上后世的军队,纯属天方夜谭。
  过了近十天,队伍也进了湖北境内,此时他们的队伍经过在路上的再次扩充已经达到了八千多人,自己的亲卫队,也再次扩充达到了五百人。
  这一路上,高鸿信的练兵方法就是赶路的时候,训练士兵的队形,尽量让士兵们保持步调一致。到了休息的时候,就抽出半个时辰站军姿,虽然开始高均德等人不明白为什么高鸿信非得要士兵们就这么站着,什么也不做,但是看到高鸿信手下的亲卫队越来越精悍,便也照抄了高鸿信的训练方法,开始对自己手下的并进行相同的训练,虽然与高鸿信的原版相比有些差距,但是队伍行进起来也有了一股精兵的气势。
  这几天孔志尚与高鸿信的关系也不错,只要一有时间孔志尚总会找高鸿信聊会,两人聊天没有风花雪月,讨论最多的便是形势、史书。每每高鸿信说道一个新颖的观点都会让孔志尚眼前一亮,也是了结高鸿信,孔志尚越是佩服。
  高鸿信每天白天多会与自己的队伍同甘共苦,一起整队赶路,一起在太阳底下站军姿,很得军心。按孔志尚的想法,一个既有见识,又有胆识,还会治军,并且更会收买人心的人,想不成大事都难。
  时间在忙碌中,总是会过的很快,所以勤劳的人总是认为时间不够用。
  高鸿信等人已经离汇合的地点不远了,明天就可以到达汇合地点了。此时天色已晚只能就地扎营了。
  晚上高鸿信还在火堆边坐着,正在想着与王聪儿等人的队伍会师以后,会有什么情况,自己要帮助叔父如何应对。张修伟、高鸿智、高光远、张修哲在一旁没有说话,经过这几天的训练,四人脸上也多了几分坚毅,皮肤白皙也都有了一丝健康的小麦色。对此张修哲很是高,放言说,以后谁要是在说他小白脸,他跟谁急。
  孔志尚走了过来,坐在了高鸿信的边上。其他几人对他的到来已经见怪不怪,每天他都要来找高鸿信聊上好一会,他们几人也总是挺两人的讨论,也是眼界大开。
  孔志尚见高鸿信一脸思索之色,便问道:“鸿信,在想什么?”
  高鸿信一看是孔志尚,便说道:“明天就要到达汇合地点了,我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了。”
  孔志尚问道:“那你觉得和他们一起转战南北怎么样?”
  高鸿信说道:“你也知道,流动作战只能坚持一时,无法长久。但是要想调动满清的军力,搅乱局势,流动作战是必须的。虽然我一直说要建立一个根据地,但是如果现在就坚守某一个城池的话,无疑是找死。”
  孔志尚也说道:“看来你也明白这一点,那你有没有想过脱离你叔父与白莲教组成的联军,带领你手下的精锐,另行打算。毕竟你人数少,有大部队吸引朝廷的注意力,那样你还是很安全的。”
  高鸿信说道:“其实我也想到了,就是不知道怎么来说服叔父。”
  孔志尚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两个字:“家眷”
  高鸿信眼前一亮,冲孔志尚拱手,谢道:“多谢世叔指点。”
  
  第八章 会师
  
  更新时间2014…8…10 21:35:27  字数:3205
  第二天一早,队伍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赶往聚合地点。
  此时在吕堰县的王聪儿队伍的中军大营,王聪儿、姚之富、张汉朝正在讨论军情。
  王聪儿又称齐王氏,她的老家就在襄阳,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王聪儿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舞刀使棒,样样都行。母女俩凭着一身技艺走南闯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天,母女俩来到襄阳,在一场事故中得到一位名叫齐林的帮助而加入白莲教。齐林是襄阳白莲教的首领。王聪儿入教后,经常利用卖艺的身份在江湖上宣传白莲教的教义。由于他们俩志同道合,感情也越来越深,不久后便结为夫妻。结婚后,齐林与王聪儿便一同领导白莲教徒筹划反对清朝的武装起义。
  齐林与王聪儿决定在襄阳起义,不料起义的风声走漏了,齐林和另外一百多教徒被捕,他们都被杀害了。齐林死后,王聪儿被大家推选为首领,暗中继续筹备新的武装起义。
  今年,王聪儿得知消息,说其他地方的白莲教都已发动了武装起义。大伙一致推选她为“总教师”。于是,她便带领义军杀了贪官污吏,并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穷苦的老百姓。这时王聪儿的军队已发展至四、五万人之多了。
  姚之富是齐林的弟子,齐林死后姚之富便推举王聪儿为首领,此次起义就是他和王从而一起发动的。
  张汉朝原名张富国,在襄阳南边的是在黄龙起义的,于两日前与王聪儿、姚之富的队伍汇合。
  就在三人讨论着下一步要往哪打的时候,一个传令兵走了进来,禀报道:“启禀三位元帅,前方斥候来报,有一只队伍正从北方往我们这边赶来。”
  三人对视一眼,由王聪儿问道:“看清楚是什么人了吗?”
  传令兵答道:“斥候说离得太远,看不太真切,不过他说应该不是鞑子,他们没有穿着官兵的服装。”
  王聪儿秀眉紧锁,本来就俊俏的脸庞,在配上一身白衣,更使人心生怜爱。姚之富与张汉朝看着王聪儿眼神里都闪过一丝炽热,王聪儿对她二人的心思心知肚明。本来她与姚之富就各领一部分士兵,并且姚之富兵力还要站优势,以前姚之富就有一些心思,但是她一直没同意,姚之富也不好用强。现在又来了张汉朝,也是兵力雄厚,有了他做牵制到使她的压力小多了。
  王聪儿思索着北方来的可能是高均德的队伍,这样三支起义军就都到了,接下来就该考虑去路的问题了。
  王聪儿对正盯着她看的姚之富和张汉朝说道:“我觉得北方来的可能是高均德的队伍,我们的赶紧迎接一下。”
  姚之富也收敛了心神,说道:“我觉的还是稳妥一点的好,先派几个斥候,就近看一下,到底是不是高均德的队伍。如果不是我们也可以早作准备,如果是的话,就让他们回来禀报,我们在派人前去接洽。”
  王聪儿说道:“还是姚元帅说的更稳妥些,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姚之富被他一夸,也挺高兴的,笑眯眯的吩咐传令兵,按他说的去办了。
  一旁的张汉朝,听到王聪儿夸赞姚之富,不由醋意大声,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