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翼鹰扬-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家是西安人!”
“哦,原来是这样,只是不知道唐先生怎么到法国来研究军事装备的呢?”
唐云扬的来历是显然是年龄最大的吴稚晖最感兴趣的了。
“哦,我的经历和冯如冯先生差不多,都是到西方来学习机械的。”
“呃,这样啊,唐先生过去在哪家公司高就呢?”
面对吴稚辉的一连串追问,唐云扬有些撑不住了。直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把自己的来历能够编得自圆其说。
如果说少小时就到了西方,可自己到现在法语和英语还几乎是一塌糊涂,更别说别国的语言了。说刚刚从中国来的,那自然免不了一个脱逃劳工的嫌疑。
至于说留学,那时的中国政府对于留学生的控制十分严格,自己从这个渠道出来,就免不了被人挖出根本来。可他没有根本,这又怎么算呢?
“三位,实不相瞒,唐某的头曾经因为意外而受过伤,以前的事就全都忘记了,怎么想都想不出来,唯一记下的只有自己是古都西安人,连老家在哪里都是再也想不到了!另外就是不忘自己学习机械的初衷,本是要强我中国之国力的。”
“哦,原来如此,这么说起来唐先生的遭遇可使人同情很呢!而这番抱负也是大义之举啊!说起来忘了什么都不要紧,只消未忘中华之未来,那也就足够了,唐先生我说的对吗?”
听吴稚晖的话里有刺,唐云扬知道他不相信。当下也不和他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他得要尽快办自己的事了。毕竟,这些事得赶在南希·格林回来之前办妥才行。
“来,三位先生为我中华未来所尽之力,唐某代国人敬三位一杯。”
随着几杯烈酒下肚,四人也就慢慢打开了话匣子聊了起来。这时唐云扬吃惊的发现,三人无不是学贯古今之人,只有他自己一个只好拿些当前战事来谈。
不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唐云扬开始说起他真正的来意。当然,对于面前这三个学者外加商人的人,如果不说出一套使他们信服的大道理来,是不可能使他们合作的。
那么唐云扬要用什么来说服他们呢?
第一卷 欧洲上空的鹰 第一季 法兰西之恋 第76章 必工其器
“三位先生,区区在下不学无术,虽然心中感念三位先生创立之‘留法勤工俭学会’的壮举,但亦有些不同想法。只是不知对也不对,故不敢向三位先生提出来。”
蔡元培对于事关教育的事,那是非常关心的。毕竟无论对于政治观点如何,他始终是志向都是为人师表。所以听到唐云扬话,他当先开口。没有反驳、没有不满,完全是一付极谦虚的表现。
“唐先生过谦了,不论对错,说出来我们几个讨论一番,当是无伤大雅之事。”
李石曾与吴稚晖亦同时道:“唐先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解中华人材匮乏之忧,那也是很了不起的事啊!”
唐云扬微微一笑,这件事他在来时的路上,看着美女的脸蛋早就想出了说词,你别说经过这一次旅行,唐云扬还真发现了一点窍门,就是他在看着美女的脸蛋时候,脑袋转得特别快。
“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养成一个坏毛病呢?”
“三位先生,小子愚见这种勤工俭学的路是走对了,可这作法实在是有些小家子气,不客气的说,这完全是一种小本经营的打算。归根结底来说,误国不浅哪!”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云扬的话,使蔡、李、吴三人不禁面面相觑起来。但对于辩论这种事,自然是牙尖嘴利的吴稚晖的强项。
“唐先生此言令我费解的很,即是路走的对,如何去走只是量力而为的问题,比如走路和坐汽车的速度当然是不一样的。你唐先生事业有成,自然是有汽车可坐的,诸如我们三人却是只好走路去罢,非不想也,实不能也!”
唐云扬虽然挨这位吴稚晖先生的骂,但对于这位牙尖嘴利的吴先生心思的敏捷却是非常佩服的。对待这样的人,有道是“露巧不如藏拙,直来直去竟是有非常这益”。
“吴先生的话的确道出了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件事我们正好可以把他放在载重汽车上跑他一程,但去做的话却是需要三位先生来帮忙的!”
李石曾一听唐云扬似乎对于留法勤工俭学会有新的想法,顿时感兴趣起来。作为创办者,他是关心的很呢。
“唐先生有话尽管直说,正如阁下所喻,真要可以拉上载重汽车去跑上一程的话,那在下却是要为唐先生摇旗呐喊的了。”
蔡元培虽然对于教育极为重视,可他的性格相对于李石曾要沉稳的多,当下也不开口,只是一双眼睛注视着唐云扬,似在期待他说出办法来。
既然已经引起了三人的兴趣,唐云扬就不急忙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毕竟他此行前来要的是管理人材,要的是关心中华未来的有热血的人材。
微微一笑道:“办法是有一个,只不过这个办法却是有些强人所难,只怕三位听了不喜,尤其是这位吴先生可能又要骂在下居心叵测,人心不良了。”
吴稚晖嘿嘿一笑:“嘿嘿,如果阁下真的居心叵测,人心不良让人骂骂又何妨呢!”
倒是蔡元培一付了然的模样:“有何事不可做,只要达到了我们的目标,就算被别人骂骂又如何,大丈夫所为无愧于天地耳!”
“蔡先生教训的是,吴先生就算要骂,在下也是要说的了。三位先生的大名唐某久仰已久,因此,在下此番前来的目的就是要三位先生放弃现有的一切,与唐某合作。当然,留法勤工俭学也是要一直办下去的,而且会以更大规模,更有效率的方式办下去……”
唐云扬的话未说完,一旁的吴稚晖已经骂将出口:“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原来阁下挖人,却不是来做事的。阁下还是请回吧!”
唐云扬反驳道:“吴先生稍安勿燥,挖人是一定要挖的,但事也是要做的,吴先生何不稍候片刻,待我讲完了我的想法,真的一无是处。那时再请先生教训使唐某学得大义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啊!”
吴稚晖翻了唐云扬一眼嘴里只说出一个字“讲”,接着摆出一付洗耳恭听的模样来。
“俗话道,事欲其利必工其器!在下以为勤工俭学之事,如果依托在大的企业集团之下,与三位兄台此时之举相比,就好比是上了载重汽车。因此,我打算请李先生出任我们麦克·普林斯军火集团的总经理。
至于豆腐公司,我想给它改造成军事食品的供应公司,当然,它的改造靠后,而且它得信托在一个法国公司之下。”
这时的吴稚晖两道浓眉已经皱了起来,显然对于勤工俭学被轻描淡写的说过去颇有不满。
蔡元培突然插嘴道:“阁下所说的是企业发展的问题,那么勤工俭学呢?你打算如何安排呢?”
“这个不难,我们有了军方支持的军火公司,为了生产效率和速度,我们就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届时我们可以回国去大批招收华工,相信有法国公使和美国公使出面,政府也不会说什么。
人到法国之后,白天做工,晚上上学。校长自然由蔡先生来担任了,我们可以聘来法国老师,普通人教他学机械、制造等等实用技术。
其中聪明的,法语学的好的,我们设法给他安排进法国大学学习。比如南锡大学,相信诸位知道我们公司与南锡城议员的关系还不错!三位先生可想三五年之后,回国之人,就是数万技工,几千大学毕业生。如此往复循环,只要战争未停,那么我们军火公司就一直需要工人,如此往复循环,不出十年,就是数十万的人材!”
“数十万自法国学成归国的人材!”
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三人面面相觑,数十万经过正规学习的人材,那可以从相当程度扭转中国人材不足之困境,就算是数十万的熟练技工,也就可以为中国工业发展打下一个发展底子。
只是这个设想他们没敢想过,而这位唐先生的胸怀不知有多大,这种话都说得出来。吃惊之下,三人不由仔细打量起唐云扬年轻的面孔。
第一卷 欧洲上空的鹰 第一季 法兰西之恋 第77章 搭车之计
如果他们知道,这仅仅不过是唐云扬对于人材培养的一小部分计划的话,真不知道该做如何设想了。
没错,看似唐云扬合盘托出的计划,仅仅不过是人材计划的一小部分。
更大的部分在于军事人材的培养,因为唐云扬希望自己将来回国之时,不是仅仅携带十数万技工和几千大学毕业生,他还希望携带自己的军事人材。
但眼睛,这些事对于眼前三位有一定政治背景的人是不能说的。
“在下已经将愚见合盘托出,不知,三位先生意下如何?”
“如果能成功的话……”
李石曾的心不禁激动的“怦怦”加速,蔡元培心中则更加为了未来的那个,增加了大量法国教师的夜校而极感兴趣。
放着堂堂未来的北大校长,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不用,那唐云扬岂不成了傻子了。但这时,国内派系林立征战不休,哪里会有在法国南锡政界及美国军火公司庇护下的学校更有作为呢?
听着这些言语,李石曾与蔡元培由于希望的增加而兴奋不已,吴稚晖这时已经没有再骂唐云扬的兴趣,现在他所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嗯,眼前这个青年人是个堪心造就之材。不但目光远大而且手段独到。战争时期的军火工业,我们怎么早先就没有想到!欧洲战争当中,军火工业自然不难大获其利,由于军方的关系自然又有大把的优待,而且这个青年看起来满怀报国之志,看来是把这个青年介绍给中山先生的时候了!”
对于这些唐云扬并不知道,他现在想要知道的是三人对他的打算有何等样的看法。因为他最主要的问题还没有提出来,只怕提出来了又难以获得三位的同意,那才是大问题呢。
“三位,在下的想法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没有说明。三位知道在下是个商人,虽然贩卖的军火,但终归是个商人。对于商人来说无利不起早,所以在法国培养的人材,必须为我们公司服务二十年以上。”
吴稚晖心里刚刚升起对唐云扬的赞叹,想要把这样的人材安排加入到同盟会之中。结果又被唐云扬商人气十足的话给打断了,随即想也不想张嘴就骂。
“要不我说,你还真是个十足居心叵测,人心不良的狗东西。”
这时的蔡元培也对于这件事慎重起来,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材都要为他们公司服务二十年的话,那么他们还是中国需要的人材吗?
倒是李石曾摇了摇头,替唐云扬否定了吴稚晖的话,以及蔡元培的想法。
“我却以为吴先生所想似有未到之处!试想,唐先生所在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他们不会心甘情愿的为中国人培养人材,他们所看到眼里的只有廉价劳工,唐先生的举动正是一个搭顺风车的主意。至于为他们公司服务二十年之久,将来如果军火公司去中国办工厂,这些人材依然是我们中国的人材。
不过唐先生,我也想说这不应该包括那些上过大学的人。他们不能为贵公司服务那么久,三年五年也就罢了,但二十年实在是强人所难哪。”
不是唐云扬的话,倒是李石曾的话打动了吴稚晖和蔡元培。中国需要的是大规模的受过西方大学教育的专业人材,至于技工,等这些人材回了国自然也教得出来。
这一点却不能不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考的局限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