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Γ �
王彦升说完就要拿剑劈向范质和王溥二人,就在这时,李然进来了,急忙喝道:“住手!”王彦升急忙停下,一看来人是李然,马上换了一副笑脸道:“李大人!您来了!”
宋朝?辅助朝政
第十七章 宋太祖登基
…………………………………………………………………………………………………………………………………………
李然点了点头,走向两位宰相。
范质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李然说道:“李大人!你难道就不念当初先帝的恩情吗?若不是先帝对你青睐有加,谁人可以像你这般,而立之年便位极人臣!先帝带你不薄,你对不起先帝,你对不起我大周!”
李然刚要说话,王彦升跑过去对着范质就是一脚:“老东西!怎么和我们李大人说话呢?找死啊!想死的话,爷爷我成全你!”
李然急忙上前阻止道:“王将军,稍安勿躁!”
王彦升冷哼一声,这才把剑收回剑鞘,就站在李然旁边,冷冷的看着范质。李然知道王彦升心狠手辣,所以王溥和范质对他是十分害怕。可是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是武将,所以他们才敢对自己有恃无恐的说话。
想到这里,李然走到王溥和范质的面前,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道:“历史是向前进的!点检做天子乃是顺应民心!顺应天意!两位宰相也是位极人臣了!为何不理解时代的变革呢?先帝对我不薄,我当然记得!可是现在的朝廷已非当年,只有我大哥才能继承这皇位上的荣耀与之带来的责任!我大哥登基之后,我朝必定繁荣昌盛,如若不信,李某愿与两位宰相打个赌!”
王溥坐在地上好一会儿了,听见似乎有商量的余地,慢慢的靠着墙根站了起来。慢吞吞的说道:“李大人请讲!”
李然笑了笑,说道:“十年之内,如果我大哥没有带动国家的繁荣发展,李某愿意隐身乡野,将性命交与二位手中!如若言中,希望两位宰相有自知之名,断了恢复周室的念头。”
范质小声的说:“我,我们想见点检。”
王彦升在旁冷笑道:“想见陛下?你二人可准备好了?”
范质知道王彦升的意思,但还是装作不懂,说道:“老臣愚钝,不知将军所言何意?请将军指点。”王彦升很不耐烦的拿剑拍了拍范质的肩膀,没好气的说道:“老糊涂了?装老糊涂,我就把你脑袋砍了!”
范质急忙说道:“愿听将军指点!”
李然看了两人一眼,对王彦升小声的说道:“我先去见陛下,一会儿你带他们再去!”
王彦升点了点头,把李然送出了大殿,然后拿剑指着两个宰相,当着两人的面脱下裤子就开始解手。
王溥和范质很是反感,可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怕得要死!
这时候,在点检衙门的大殿里,赵匡胤坐在正位上,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心想事成的时刻就要到了!在他手下两侧,是站着跟随他发生政变的兄弟们。兄弟们满脸不耐烦的样子,因为他们感到赵匡胤想得太多,都这个时候了还让兄弟们等着,这个时候应该是把宫里的小皇帝杀掉才对!
这个时候,赵匡义急了,就问赵匡胤:“二个,为什么不能去大殿等着?”
赵匡胤不急不忙地说:“你安静点!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过程,耐心的等等!”
赵匡义心道,都谋朝篡位了!还要什么过程啊!再讲面子也不可能翻过来!赵匡义急的来回踱步,不等王彦升来到,便骂开了:“娘的!这个时候了!怎么还不来?还像是个做大事的吗?”
此时的赵匡胤已经从点检大殿里走了出来,后面跟了一排将领。赵匡胤此时的心里还是很紧张的,毕竟如果前朝重臣不屈服的话,他还是要费一番手脚的。因为赵匡胤知道,一个得不到老百姓支持的皇帝,是不利于治理国家的。
就在这时,王彦升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点检!我回来了!”赵匡胤猛的一抬头,刚想说什么,忽然又一顿,于是进了大殿,坐下了慢悠悠的说:“让他们进来!”
李然在前面走着,王彦升在后面押着王溥和范质进了大殿。范质抬头看了看赵匡胤,忽然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是啊!人生的意外是那么多!这还是以前那个见着自己就点头哈腰的赵匡胤吗?还有,旁边站着的那些将领,又有哪个以前不是如此?
赵匡胤知道范质和王溥心里在想什么,于是站起来,慢慢的走到了两人面前。赵匡胤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哎!我承受先皇的厚恩,本该以死相报!奈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也确实没有想到!不过,我是被众将领逼迫的,我并不想如此啊!”
范质激动地老泪横流,声音微颤颤的说道:“点检,现在收手还为时不晚啊!”赵匡胤听后,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冷淡了起来,问道:“范宰相,什么不晚啊?”范质看到赵匡胤的脸色变了,吓得急忙低下头,一语不发。
旁边的王彦升实在等不及了,心想,事情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还演戏干什么!于是,王彦升拔出剑,指着王溥和范质,大吼一声:“老东西,实话告诉你!我们没有主子,今天我们就必须让点检当我们的主子,你若敢说半个不字,那么你就留在这里吧!”
原本范质和王溥还想劝赵匡胤回头,如今看情况,他们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两人对视一眼,无奈的跪了下去,拜道:“臣等愿意尊您为主!此乃天意,不可违之天意啊!”
众将领见此情景,都是满心欢喜。大家簇拥着赵匡胤,谈笑风生的来到了大殿之上。众将领把赵匡胤按在了龙椅上,然后李然又命人通知文武百官前来上朝。如果不来,诛九族!
此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汴梁全部炸锅了!
不过这时候,赵匡胤却觉得有点别扭,好像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李然慢慢的走上前去,说道:“大哥!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妥之处?”赵匡胤点了点头,却没说话。李然又说:“大哥可是因为柴宗训?”
赵匡胤一听就笑了:“还是贤弟了解我!我说感觉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哎!大家对赵某如此抬爱,可不知道柴宗训是如何想我?”
李然回道:“大哥大可不必担心!关于此事,有陶大人为您禀明。”说完,李然往侧一让,身后出现一个大臣??翰林学士陶?。
陶?从袖里掏出了一封信,对赵匡胤说道:“陛下,柴宗训早已经将禅位的诏书写好交给微臣了,请您过目!”说完,李然接过诏书递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看完,如获至宝般的大喜!
此时的赵匡胤已经开始摆架子了!当然,他有这个实力,因为他是宋太祖嘛!
赵匡胤很高兴,看着众将领将龙袍套在了自己的身上,又重新将他扶回了龙椅,然后又看着到来的文武百官集体向自己行君臣礼节。这一刻,赵匡胤终于成为了皇帝,成为了宋太祖!
赵匡胤看着文武百官说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一起高呼:“谢陛下!”
赵匡胤笑道:“朕的归德军在宋州,所以即日起,国号改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梁,即为东京城!”
文武百官又是高呼:“陛下英明!”
李然看到了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的历史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宋朝历史的时候,还多加了几个动作,看看此时的文武百官,李然忽然感慨万千。因为,此时的赵匡胤才三十四岁。
赵匡胤看了李然一眼,说道:“朕此次登基,众将领功不可没!李大人,上前听封!”李然笑嘻嘻地跪下,等待着封赏。
赵匡胤说道:“即日起,封李然为我大宋太师!希望李大人可以为我大宋尽力,辅佐我大宋名垂千古!”李然叩谢了一声,随即起身站到了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赵匡胤又依次封赏了众位将领,待封赏完后,赵匡胤又下旨,命所有人在明日午时于大殿用膳。赵匡胤退了朝,留下了李然、赵匡义。其他人则是向李然道喜之后,各自回府了。
赵匡胤起身走到两人面前,刚想拥抱,却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于是,赵匡胤大声说道:“你们随朕来!”
三人对视一眼,忙跟在赵匡胤的身后,很快,三人进了南书房。
这时,赵匡胤说道:“眼下势必要对朝中进行清洗,以防不测。兄弟可有什么提议?”赵匡义说道:“大哥!我有个建议!”赵匡胤说道:“说说看!”
赵匡义说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先把太后、柴宗训给安排好!如果安排不好,会给人借口!我建议,符太后可以留下,柴宗训必须死!否则,有些人会认为周朝没有灭亡,他们还会重新拥立柴宗训为主,会造反!”
赵匡胤语重心长的说:“光义,道理我懂!可我不能杀他!不仅不能杀,还要保护好他们!如果他现在死了,所有人都会认为是我杀的!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心胸是很宽广的!明白吗?”
赵光义?不是赵匡义么?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赵匡胤早就想好了,自己一旦成为皇帝,自己的名讳便不能与别人相重,于是把弟弟赵匡义的匡改成了光。于是在几个时辰以前,赵匡胤就已经把此事告知了所有人。自此之后,赵匡义变成了赵光义。
当然,这不是赵匡义最后一次改名,将来他会给自己改名的,因为最后赵光义也当了皇帝。
第十八章 心虚的举动
…………………………………………………………………………………………………………………………………………
为了让暴动变得好看点,赵匡胤最后决定把柴宗训封为郑王,符太后封为周太后,并让他们迁居西京,并发布告示,只要宋朝存在一日,便对柴氏子孙照顾一日。
可赵匡胤终归还是心虚,迫于百姓的压力,也为了表明他对柴氏的感恩,又发了道密令,内容有三:第一,宋朝会世代保全柴氏子孙,即便柴氏子孙犯罪也要宽大处理;第二,不能杀害士大夫以及上书说事之人;第三,若子孙违背上述誓言,会遭天谴。
都说是密令了,可是这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不,刚发了密令才一天的功夫,全城的人都知道了!有人说这是赵匡胤为了感激柴宗训下发的密令,还有人说赵匡胤是感激柴氏对自己的恩情,现在夺位了,心里愧疚才发了这么个密令。
不管如何,赵匡胤还是想尽办法表明自己对柴家的好,也许这样做不只是给大家看的,也是对自己良心的一种慰藉吧。随后不久,赵匡胤又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表示不管柴家犯了何等大罪,都可以凭借“丹书铁券”保住性命。
柴宗训当时也不过八岁而已,当他听说以后不用再去坐那张大椅子,也不用板着脸听大臣唠叨了,他还挺高兴,对符太后说:“母后,如此一来,简直太好了!”此时的符太后听见这话,不禁泪如雨下。后来柴宗训长大了,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偷着向符太后哭诉:“天下被赵贼夺取,我柴家再无颜面。”
一个月之后,皇宫南书房内。
赵匡胤正在向李然诉苦:“兄弟,哥哥自登基以来,一直夜不能寐,兄弟可有良方?”李然笑道:“陛下是否在为百姓的流言所扰?”赵匡胤点了点头。李然摇了摇头说道:“陛下,你这是何苦?这事就交给我吧!我保证很快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了。”
赵匡胤眼前一亮,问道:“兄弟可有良策?还望兄弟可以早日为大哥除去这块心病!”
李然看了一眼四周,对着赵匡胤耳边说了几句话,赵匡胤一拍大腿,大喊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