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个系统穿三国-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没有刘繇出手相助,那太史慈的母亲,恐怕在这乱世中,就很可能会被乱贼给杀死了。
太史慈是后怕不已,同时也是对刘繇万分的感激。因而听闻了刘繇成为了扬州牧之后,他就带着老母亲,一路从青州赶到了扬州,愿以一身武艺报效刘繇。
在此之前,管亥在被公孙瓒打败之后。又率领残余黄巾东山再起,攻打青州府县。
其中北海郡就被管亥大军给围住了,孔融在以前的时候,也对太史慈有过恩惠。因此太史慈是孤身一人杀出,去向平原郡那边刘备求救了。
此时刘岱已经死了。曹操拥有了兖州麾下大批人马,正愁着没有事情做,青州黄巾又闹事,他是大喜过望,立刻派遣大军前来。
刘关张三人带着不少士卒前来救北海,刘备更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太史慈。
刘备的识人眼光有多么的毒辣,他一下子就看出了太史慈是个不输于关羽张飞的猛将兄,立刻就拉拢起来。
可太史慈豪气干云,他对刘备感观倒是不错,毕竟刘备这点人格魅力还是很充足的,只是太史慈一心想着刘繇对他的恩义,因此很果断地拒绝了刘备的招揽。
也是在这里,关羽和管亥厮杀,在相斗几十回合之后,被关羽斩杀。
曹操率大军前来之后,刘备就带人回去了,曹操将百万青州黄巾都收服了,这其中当然也有新加入的荀彧的功劳。
曹操的识人眼光自然不会比刘备差,他也看出了太史慈的厉害,想招揽他,但是太史慈还是拒绝了。
怪不得陈寿说他,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想想后来历史上,太史慈被张辽设计伏杀,死前只大呼了一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要不是太史慈死的早,这孙吴第一虎将,甘宁应该还坐不稳当。
太史慈如今一到江东,赵飞就立刻得到了消息。
已经失去了荀彧郭嘉他们的消息,这太史慈,赵飞是绝对不想再放过了,必须收服为麾下。
赵飞心中已经在谋划攻打刘繇的事情了,等到晚稻种植完成后,趁着刘繇立足未稳,袁术刚定淮南郡,一时还没有充足大船可运大军过江的时候,最好是一下子将江东统一。
当然这只是初步计划,现在领地扩大了一半,会稽郡、豫章郡和庐陵郡都没有完全收服,赵飞也只是有这个想法,之后具体要不要进攻刘繇,还要仔细决断一下。
PS:这里说明一下吧,以后就一天两更了,我不是专职,还是个学生,每天四更太累人了,而且宿舍环境嘈杂,每次码字的时候,都要忍受着边上开黑玩LOL的鬼哭狼嚎声,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真没有想到我会坚持这么长的时间,现在上架了,之前每天写一万字以上,实在是累的有些受不了,每个周末别的同学去玩,我只能苦逼地码字,哎。
现在是大三了,马上就要毕业实习了,很多事情要考虑,时间真的很紧张,因此只好四更改为两更了,大家抱歉。
说实话,这个想法一直都有,在写上架感言的时候,我就说只要均定五百,我就每天四更,可是这个成绩并没有达到,我一直想过放弃四更的想法,但坚持到了现在,马上五一要放假了,各种活动都有了,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想出去玩玩,所以只能说抱歉啦!
253 练军特性
要是明年再进攻,那一来是刘繇立足稳当了,袁术也是隔江虎视眈眈,到时候就不好攻取了。
现在进攻,则是赵飞占有的地盘扩充地太大了,再去穷兵黩武,很可能麾下之地就会引发混乱了。
此时江东这边,刘繇已经得知了他哥哥兖州牧刘岱身死的消息,这心中自然是无比地悲伤。
长安那边,董卓和李儒也是没有想到刘岱居然身死了,原本还打算让刘岱刘繇两兄弟夹击袁术,牵制住袁家,现在计划才刚刚开始实施,就已经失败了。
李儒有些担忧,他对董卓今后的谋划就是退居长安修养身息,然后通过汉献帝这个大杀器,来任命天下诸侯,以此来挑拨诸侯间的关系,尽量保持住均势,不让一方做大,尽量让这些诸侯实力差不多,都相互厮杀地精疲力尽。
那五到十年后,西凉军团再重新兵出长安,那时天下诸侯间隙已生,矛盾重重,不可能再组成联军征讨董卓,那西凉军团就无人可挡了。
只是现在袁术那边似乎失衡了,整个南方,似乎没有人再可以限制住袁术了。
李儒有些担忧,他是知道袁家的厉害的,他也知道董卓之所以有现在的强大实力,已经是整合了所有的关西贵族的力量。
而在这个世上,最强大的群体自然是关东士族,而袁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且有人望和实力可以统领整个关东士族。
董卓在长安,就算休养生息几年,增加地最多是一点军队而已,在人才方面,他在此之前已经得到了所有的关西贵族的效忠,人才基本上就那么多了,至于这几年,关西贵族少年中再出现一个大才,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李儒也是只能期待而已。
董卓的名声已经臭了,关东士族以及寒门子弟,都是不可能来投董卓的,董卓的人才来源只有西凉和长安两地。
李儒在地图上默默地看着南方的大小势力,看是否可以从中挑出有潜力可以限制住袁术的人来。
刘繇肯定是不行了。本就是个文人而已。一开始的时候李儒是看重了他有一个兖州牧的哥哥而已。
徐州牧陶谦?一个老狐狸而已,聪明圆滑,但没有足够的武力和魄力,不可能是袁术的对手。
曹操?这倒是个不错的人物。目前已经代替刘岱暂领兖州牧之职,还收纳了百万青州黄巾,实力倒是不增。
汉中张鲁?只是黄巾余孽而已,早已经没有了张角的那般威势,最多自保而已。让他发展壮大,限制袁术,难如登天。
荆州牧刘表?能力倒是不错,据消息传来,如今已经得到了荆州绝大部分世家大族的支持,占有了荆州北部,现在在收复荆南四郡了。
而且荆州的南阳郡还被袁术占领着,这有着天然的仇恨,稍稍挑拨一下。刘表要是有了足够的实力,肯定是会想着对付袁术,夺回南阳郡的。
江东赵飞?这才半年时间,就将属地扩充了一倍,是个能力和野心都非常强大的人。若是撇去刘繇,封他为扬州牧,以他的野心来看,不用挑拨。肯定也会主动来找袁术麻烦的。
李儒倒是把天下大势研究地很透彻,这袁术周边的诸侯。有能力限制他的,只有三路诸侯。
曹操、赵飞,李儒想到这两个人,也是万分地头疼,这两个人,李儒能够看出他们有野心也有能力,但是对于他们的心思,就一点也摸不透了。
共有十九路诸侯联军,十七路诸侯在洛阳停驻不前,只有曹操和赵飞两路人马,孤军追击董卓。
才两万的人马,就敢追击几十万大军,这是鲁莽?绝对不是,这是对汉室愚忠?也不像。
李儒猜想是这忠心和获取名声的因素都有一些。
在西进长安的时候,李儒也是猜到会有人来追击董卓,但是却被曹操和赵飞发觉了,更是在匈奴大军进攻董卓的时候,追击了上来,停驻了良久,要不是因为实力不足,恐怕他们早就攻击了。
那时候董卓军正在和匈奴军战斗,要是再有多于三万的敌对人马杀出,那最后董卓即便能赢,也是元气大伤了。
曹操麾下能人很多,赵飞麾下人才也不少,李儒心中在犹豫,该怎么支持他们,还有就是支持到何种程度,免得限制住了袁术,有多了两个比袁术更加强大的祸害。
至于刘表,已经是荆州牧了,李儒这边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册封的了,南阳郡毕竟是被袁术给占领着,只要曹操和赵飞实力强大了,限制住了袁术,那刘表肯定会主动来找袁术麻烦的。
李儒远在长安,他能够做的帮助和支持就是任命合适的官职,然后暂时不给扶植的目标树立对手而已。
朝廷册封曹操为兖州牧,册封赵飞为扬州牧,这些都是他们二人心中最想得到的。
名正则言顺。
李儒思考好了这些后,就把心中的想法全部和董卓说了出来。
董卓极为信任李儒,他也是雄才大略的主,也就全部同意了李儒的想法。
曹操的任命已经是立刻下发了,而赵飞这边,刘繇毕竟才刚刚上任为扬州牧,不能那么快调度,因此任命要晚一些,还没有下发。
不过要是赵飞杀死了刘繇,那一切就不一样了,很可能朝廷封他为扬州牧的命令就会立刻下发。
这些事情,赵飞是不可能知道的,他如今已经把最重要的政务都处理好了,六郡之地也都种下了晚稻,人手不足的,都是让军队去施行军屯了。
随着领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赵飞也开始进行精兵政策了,因此军队并没有上涨多少。
主要的作战部队,则是八万的山越军和三万的汉军,其余的大部分士卒,则是成为了民兵,成为了军屯兵的存在。
由此,赵飞麾下的这十一万人马,也是正式脱离了军屯的任务。他们今后只需要整天训练就可以了。
八万的山越军,江东的世家大族的势力人脉还探不到山越里面,因此赵飞基本上可以杜绝掉被世家大族架空的可能性。
三万汉军,赵飞只能是尽量挑选对他好感度和忠诚度高的,至于其中有多少和世家大族有关系。那他也是无从得知了。
随着人口的增多。赵飞拥有的民心值已经突破了一亿,政治属性增加一点,开启了商才的武将特性,目前为一阶。
这么长的时间。赵飞在武艺方面的修行,纯钧剑道已经领悟透彻了,武力增加一点,目前在开始练习许褚的百战亭侯刀法了。
除了武力增加一点以外,赵飞也获得了在练军、军师、一骑三样武将特性中选择一样的机会。
军师是明天时知地利。练到高处,还可以去参悟阵法,士卒练习熟练以后,可以增加战斗力。
一骑是在单挑之中长时间地处于巅峰状态,极大地减少体力的流失,练到高阶,就算像是赵云那样在曹军中七进七出,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了。
而练军自然就是训练军队了,赵飞最终选择的也是它。只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得到练军属性之后,可以获得一个兵种。
不是什么人有了练军之后,都有兵种的,这是有偶然性的。
就像是黄忠张辽这样的人。能力不可说不强,练军特性都都是十阶以上了,但就是没有特殊兵种,只能说运气不好。
张辽有了楼烦铁骑。还是赵飞找到了这个兵种的训练书册,然后张辽本身对骑兵也有研究。这在种种巧合之下,才拥有了楼烦铁骑的特殊兵种。
如今赵飞有系统,自然是不存在什么运气问题。
就像是战法特技一样,要是以赵飞六十多的属性,只能算是三流武将,根本不可能激发战法秘技,但是有系统在,赵飞只要有机会得到的,都不会错过。
军师那东西,麾下已经有能人了,赵飞要是选择了他,拥有了最多五六阶的军师特性,也没有大用,有张辽黄忠他们这些军师特性十阶以上的存在,赵飞也不可能说他有了军师特性就亲自来统率管辖军队了。
一骑,赵飞最多杀杀小兵,根本不单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