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血仇-第7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问题,萨瑟斯少将把自己谈判的结果,还有个人的分析结论发了一份电报,向两位长官进行汇报。
抗议!
有人要抗议萨瑟斯少将出卖澳大利亚的利益,这个人就是澳大利亚新任总理柯廷。
“总理先生,请注意你的言辞。”麦克阿瑟上将绝对不能容许外人诋毁自己的得力助手:“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你的军队已经没人了。第八师在爪洼岛被日军俘虏,第六师在达尔文被人家俘虏,第七师也被俘虏。”
“你说说看,现在怎么办,是要人还是要地?当然,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好处理。査理已经据理力争了,但是我们的人在人家手中。还有,人家不过是租借而已,而且还是为了打败日本猴子。”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赶紧整合部队,把日本猴子全部送进海底。到那时,我们自然有充裕的时间,回过头来专门处理土地权属问题。”
当奴才就要有当奴才的觉悟,麦克阿瑟上将一番不轻不重的威胁言辞,让柯廷总理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所议条款一律照准,基本原则就是装备和人员尽快返回。据侦察,所罗门群岛的日本猴子似乎已经有所察觉,最近两天的侦察机突然多了六个架次。不要在细节上过多纠缠,一切以大局为重。盟军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
944、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并不是白书杰弄出来的,他不过是把老祖宗的精神发扬光大,然后附加近代元素,变得更加科学化而已。
现在有好多年轻人不学无术,或者是居心叵测,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就一定要声嘶力竭的推崇1776年成立的美国。
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共和国。
作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107年,直到19世纪末才由于国小力弱被荷兰殖民者所灭。
要说南洋华夏子民万世血仇的第一个敌人,就是荷兰!
话说明清之际,受到国内战乱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很多人被迫前往海外谋生或躲避战乱。他们中的很多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南洋的婆罗洲从事农业或矿业生产。
当时,婆罗洲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但在华人的积极开拓下,当地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此地谋生。
1772年5月,一个名叫罗芳伯的中国人踏上了婆罗洲的土地,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婆罗洲的历史。
罗芳伯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广东梅县人。罗芳伯自幼胸怀大志,而且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是个文武全才。
1772年,已经34岁的罗芳伯因屡次乡试不第,对仕途彻底灰心,于是带领一批客家青年漂洋过海,经虎门到达婆罗洲西部的坤甸。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很快,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经常受到当地土著人欺负,缺衣少食、夜无居所,生活十分困苦。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
由于当地盛产黄金,罗芳伯就着手组建“采金公司”开发金矿。
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
此后,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
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土著首领则束手无策。
对此,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的苏丹,迅速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
在战斗过程中,罗芳伯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的战斗精神令同伴们极为钦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
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
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当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
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
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虽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
1777年,以东万律(今坤甸)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仅仅比美国“农奴制共和国”晚了一年。
美国成立的所谓的共和国,实行的是奴隶制。所谓的共和,就是几个势力最大的奴隶主轮流当总统。这种所谓的民主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一直流传到今天。
美国所谓的民主政治,也就是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坐庄。这两个党派,都是由金融寡头当党魁,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丝毫狗屁关系。
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就是老百姓投票选**主党或者共和党的自由。
一直过了将近百年,美国因为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然后才提出了“取消奴隶制”。记住:仅仅是提出了而已!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林肯入主白宫前,有七个州脱离联邦,美国分裂。
1861年2月9日,它们组织建立了一个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坚联盟国,内战不可避免。
1861年南方设想以闪电战夺取华盛顿,以便争取英、法的直接支持,找外国干爹救命,和蒋某人何其相似。
战争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相关协会估计阵亡人数可能更多,不明数量的平民没有统计。
寻找外国干爹的一方最终失败了,又和蒋某人何其相似啊。
由此可见,凡是在外面寻找干爹救命的,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要革命就会有战争,有战争就会有流血,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林肯希望取缔奴隶制,自然就会爆发战争,然后就要无休止的杀人,把那些反对革命的人全部杀干净!
民族的统一是必需的,分裂祖国不得好死,战争就不可避免。
中国后来的国内三年统一战争,现在成了好多人攻击的目标。
结果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中国的统一战争,就是向他们的美国干爹学习的,而且最后的结果也和他们的美国干爹一模一样——在外面寻找干爹的一方全部被杀干净了,怎么又不对了呢?!
兰芳共和国成立,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看见没,这才是龙的传人!
在海外有了成就,但是内心深处没有忘记自己是唐人。不像现在的那和哈美哈日派,整天在自己的干爹面前摇尾乞怜。
华人成立的兰芳共和国,基本上具备了现在共和国的雏形——实行禅让与选举结合制,国家首脑产生需要获得国民认可。
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兰芳实行共和体制。国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
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工农兵”一体。部队平时分散在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
全国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
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上,兰芳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
上任领导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荐下届领导,但其能否出任大总长则需要多数公民赞同。
罗芳伯当了18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
临终前,他推荐同样具有文韬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届总长,后经选举,江戊伯果然成为继任领导,并出色地继承了罗芳伯的未竟事业。
兰芳共和国对外抵御列强,对内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严格推行以法治国。
兰芳共和国的各届总长,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他们带领人民改进农耕技术,扩大矿业开采,发展交通事业,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
军事上,兰芳共和国建立了全民皆兵制度,经常组织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创建了兵工厂,制造各种枪炮。
兰芳还大力发展教育,从清朝聘请一批著名儒生前来教学,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知识水平。
在国家治理上,兰芳推行以法治国。
兰芳共和国严格地遵守了这些法规,使得自身实力和影响大增,吸引了许多当地土著部落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兰芳共和国的领导人以身作则,他们不仅严格遵守各项法规,还十分关注百姓的生活。
兰芳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国内就爆发了鳄鱼灾难,成群结队的鳄鱼在兰芳国内水域活动,严重危害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
得到消息后,大总长罗芳伯立刻亲自前往受灾地区,指挥人民成功地驱逐了鳄鱼。
兰芳共和国为人类做出的各种贡献,至今仍为当地人称颂。
如今,在东万律有纪念罗芳伯的芳伯公学,坤甸有罗芳伯纪念厅和墓园,其家乡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梅北中学内也建有罗芳伯纪念堂。
令人悲愤的是,兰芳共和国最后被荷兰殖民者灭国,成为南洋华人的千古遗恨。
既然荷兰鬼子能够灭掉华人共和国,白书杰认为,自己作为龙的传人,现在来到了先贤聚义之地,就一定要秉承祖宗遗志,就在荷兰殖民地重建兰芳共和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算是要和日本鬼子、美国鬼子、英国鬼子、荷兰鬼子、法国鬼子同时为敌,也要决一死战。
1942年6月8日上午九点,龙城举行万人大集会,白书杰登上专门修建的“祭龙坛”,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被荷兰殖民者颠覆和奴役的兰芳共和国,今天正式收复国土。经过数十年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兰芳共和国在自己国土的废墟上,重新挺起了永不屈服的伟岸身躯!”
“她将一如既往地奋起反抗一切侵略者,继承和传播民族之光,点燃催人奋进的文明之火。从今天开始,南海明珠龙城,作为兰芳共和国的首都。每年的七月七日为国庆节,九月十八日为建军节。”
国旗为蓝底金龙:蓝色象征大海,金龙象征南海深处龙的传人聚集在这面旗子下。
军旗为红底金龙:红色象征烈士用生命和鲜血,维护龙的传人的根本利益。
国歌:千年屈辱,岁月蹉跎;冤仇万世,振武兴戈;龙行绝地,怒海扬波;定倭除暴,自此祥和!
龙城国际广播电台全程直播了整个集会过程,并且连续播发专稿,阐述兰芳共和国的基本宗旨、政治体制、军事原则、外交政策等等。
当天上午十点,朝鲜共和国、巴布亚犹太共和国通电承认兰芳共和国,并且提议立即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加强全方位合作。
包括延安在内的国际势力,对于突然冒出来一个独立国家,都同时选择沉默。既没有赞同的声音,也没有反对的声音,只有小鬼子和汪精卫分别发表了谴责电。
与此同时,南华统一阵线,正式改组为“南华统一党”;总司令部政治部,改组为中央总部,原政治部部长更名为书记。
原飞龙远征军成为历史,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