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鞔蛄薔次,像鸭子似的被赶回了营里。
金兀术很纳闷,狗没有狗的觉悟,什么时候轮到狗来决策了?
就这样,金兀术充分休养兵力,认真考察地形,在仙人关的东北方向约四十里处的青泥岭一线抢占了一个制高点。这里的地势比仙人关还要高一些,如果把战马牵上去,从这儿发起冲锋,宋军得仰射才能进行攻击。
他觉得这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至于别的,比如六天以来,吴玠的弟弟天天和金军死磕,一步步地向他靠拢,终于会合什么的,都不值一提。
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二月二十七日,完颜宗弼率十余万金军进攻仙人关。从这一刻起,老规矩,他和吴玠会按天按时辰来分胜负。
战斗打响了。这一次,金军比在和尚原野外徒手负重攀登时要强得多,他们可以骑着马从四十里开外以俯冲式冲锋……难度是不是大了点呢?从二十公里开外冲击,即使是现代最快速的跑车也得要三分钟才能抵达,金兀术当年是咋想的呢?
不得而知,反正他拼命向仙人关冲锋,结果在仙人关的东北方被一条狭长的山岭阻挡,这条岭像一条天然城墙一样,把他们挡得那叫一个结实。
后来,完颜宗弼才知道,吴玠给这条岭取了个名字,叫“杀金坪”。
战斗在杀金坪的前沿展开,那儿有一片宋军营寨,由统制官郭震驻守。这是一位英勇坚定的将军,他背靠险地与金军白刃血战,经受了三十多个回合的冲击。
这个数字是惊人的,里面隐藏着女真军队之所以破辽灭宋、所向无敌的秘密。之前,宋军和西夏人争斗,西夏人也是骑马冲锋,但最多三次不胜的话,就会结束当天的战斗。女真人不同,他们会不断冲击,一次不胜就两次,两次之后会有第三次、第四次……直到天黑。
这种强度后来被蒙古人打破,在那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做到。郭震连续激战三十多个回合之后,就支撑不住了,他率部撤回杀金坪内。
他错了,以往他堪称虽败犹荣,但这时有进无退,他不该退的。吴玠传令就地杀了他,用其首级号令全军——只能守住,不许后退。有后退者,就算是我亲弟弟,也会杀了他!
金军攻到了杀金坪下。
守杀金坪的人正是吴玠的弟弟吴璘。
吴璘,字唐卿,生于公元1102年。他一直在哥哥的手下征战。印象中,他像是哥哥的一个影子。实际上,两人的功勋是叠加的,谁也离不开谁。
比如这一次,吴璘血战六天,几乎是踩着金军的尸体来到哥哥身边的。除了带来难得的生力军之外,还有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建议。
这条建议决定了这次战役的走向。
严格地说,饶风关、仙人关、杀金坪都有这样那样的致命弱点,都达不到和尚原的险峻程度。具体到杀金坪,它是一条狭长的天然山岭,险则险矣,要命的是,防线过于漫长,远不及和尚原、饶风关。庞大的金军在这儿展开进攻,让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吴玠难以应付。
这也是吴玠为什么要派郭震出坪迎战的根本原因。
金军在当天黄昏攻到了杀金坪下。看时间,金兀术很绝望,他忘不了上次被宋军逼得饭都没吃成,黑灯瞎火地往山下逃命的经历。可突然间,他的眼睛亮了,冒出了绿油油的光。这是一条多么理想的防线啊,简直是女真骑兵的最爱。
他和韩常分成东、西两路,各负责一端,组织骑兵轮番冲击。一会儿把重点放在东端,一会儿把兵力集中在西端,这样变换不定,逼着坪上的宋军也跟着他们换。
漫长的杀金坪,宋军在跟女真人的马腿拼速度。这么搞,谁也坚持不住,没多久,防线就出现了缺口。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金军骑兵冲进了杀金坪,吴璘被迫后撤。
仙人关近在眼前……金兀术在狂喜中突然冷静了下来,他下令全军戒备,四面严防死守,要比白天进攻时更加小心。
吴玠在晚上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夜很平静,什么都没有发生。第二天,宋军仍然没有动静。金兀术大喜,他抓紧时间从山下往上运各种拆装后的零件,在杀金坪上组装成了当时的大炮(大型投石器)。这是当时最强的攻城器械了,他不信这样也打不垮山上的吴玠!
二十九日上午,金兀术带着三十多门大炮向仙人关进发,他信心满满,情绪高昂,直到发现前方有路障。
一大片丛林似的鹿角、木栅栏挡在前方,把路全堵死了。这些还不算什么,金兀术没有抓狂,让他抓狂的是路障后面的东西。
那不是仙人关,而是另一道临时修筑起来的屏障!他开始后悔,为什么要耽误一整天的工夫呢?看看宋军都干了些什么,相比之下,他自己造的那三十多门“大炮”实在不够瞧的。
这么一想,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吴玠虽然总把他搞得灰头土脸,可这次的事没那么简单。这条横亘在杀金坪、仙人关之间的第二条关隘,是早就修好的。修筑时间就在他战前休整的那六天里。当时,吴璘与金军血战,并向他哥哥靠拢,曾派人传过去一句话:
“杀金坪之地,去原尚远,前阵散漫,宜益治第二隘,示必死战,则可取胜。”
这句话是决定此次战役胜负的关键。吴玠立即被点醒了,杀金坪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它不可靠,而临时修筑的第二条防线,才是生存的根本。
他命令弟弟,杀金坪可以放弃,这第二条关隘,无论如何要守住!决不能让战火漫延到仙人关城头之下,那时什么都晚了。
一切为这个作战思路服务。现在,金兀术想攻击第二隘,就先得把路障清除,不然他的“大炮”连射程都不够,还怎么攻击。
清除路障让金军流尽了血,他们得下马去搬。就是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让他们暴露在宋军的弓箭之下,成了一个个缓慢移动却无处遮拦的靶子。等他们终于把“大炮”推到射程之内,能够发射时,都快要疯了。
他们玩命地发射,想砸烂该死的宋朝人……之后,他们真的疯了。第二隘的阵地里发射出了更多的石块,排山倒海一般轰了过来!
他们忘了,大型投石器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宋朝人发明的,他们之所以有,都是汉人工匠帮他们造的。吴玠既然下定决心要守住仙人关,怎么会不准备这种器械?
这时,秦岭上满山遍野都是大石头,第二隘居高临下的位置,造成了女真大兵们的悲剧。
限于木质投石器的使用寿命,“流星雨”终于停了。金兀术欲哭无泪、血灌瞳仁,下令骑兵出击,踏平第二隘!当然,在这之前还得再清理一下场地。
地面上全是大石头……
二十九日的黄昏,女真骑兵终于排成阵势,向宋军阵地发起进攻。这时,残阳似血,士气正旺。凭着女真人二十年的征战惯例,这种情况下,他们定会无可阻挡,眼前这条临时屏障必将一击可破。
金骑拼命冲锋。冲到半路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小事,这件事他们很久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了。宋军居然离开第二隘,出来和他们平地野战!
这些宋军数量不少,足有几千。毕竟杀金坪一带地势狭长而散阔,多少人都能容得下。看脚下,女真骑兵们很轻松,宋朝人没有马,都是用脚在跑,这一点足以决定此战的结局。不过,看到这帮人手里的家伙,女真大兵们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宋军手里的武器不大常见,它在唐朝之前叫“斩马剑”,唐朝之后叫“陌刀”。
《唐六典》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这种刀长一丈,施两刃,唐朝时一丈为十尺或九尺,每尺合现代三十厘米,也就是说这种刀长至少两米以上。这种武器要是用在战场上,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它的厉害之处——
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这种武器是女真人的另一个噩梦。陌刀与神臂弓是工艺、智慧的体现,是科技先进的汉民族对付野蛮民族的两大利器。它们一个可以远攻,另一个可以近战,是蛮力和所谓的勇气无法媲美的。
这天傍晚,宋军由将军杨政率领,举刀冲向金军的骑兵阵容。之后,血肉横飞,一片混乱。女真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在怨愤了大半天、积蓄了足够的怒火动力之后,居然被砍成了一块块的碎肉,而且还是被他们认定的最软弱的民族砍的!
天黑了,金兀术的心凉了,他传令收兵。
二十九日,金军以惨败收场。
三十日,金军的进攻指挥权明显地落到了撒离喝的手里,他们用的是饶风关实验成功的那种很蠢的绝招。金军不骑马了,变成了步兵。
这些人走得很慢。在山道上,队伍排列得非常整齐。这很好,宋军方面的射手们习惯性地开弓就射,准确命中,可倒下的人却不多。
神臂弓失效了?
宋军接着再射,终于有倒下的了。可是,他们却发现倒下来的金军居然还在移动。怪事,从来没有过的事!再打下去,接触多了,宋军才发现了原因。原来,金军居然每个人都披着双层重甲,队伍用铁钩前后钩连着,形成了一个庞大、臃肿但又牢不可破的整体。哪怕再慢,他们也会坚定地向第二隘推进。
重甲,前面说过是六十九斤一副,双层就是接近一百四十斤,加上刀枪,再加上身边同伴的重量,这种负重是不可思议的,同时还得不断推进,并且随时准备和宋军肉搏。
撒离喝对敌我双方都极其凶狠。
这一天,他骑着马在半山腰看了好一会儿,根据经验,他觉得第二隘应该快坚持不住了,它只是临时修筑的屏障,不可能比饶风关、和尚原本阵还坚固。并且,从指挥官的角度来考虑,再撑下去也会得不偿失,毕竟吴玠还有仙人关天险,没必要在这里耗尽一切。
想到这里,他提前发表了获胜感言:“吾得之矣!”说完转身回营,静等喜讯。这是一种风度,是主帅、决策者才会有的潇洒。
他在炫耀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预判能力。
可惜的是,他失误了,金军强攻到底,也没能突破第二隘。这条临时修筑的堡垒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
撒离喝惊诧万分,他不觉得自己的判断有误,可事实的确如此,怎么搞的?其实在第二隘里,吴璘也快到极限了。
面对金军的强攻,吴璘的一些部下动摇了,他们建议后撤,毕竟屏障的险要程度决定了战损率,躲在第二隘里与金军斗,和挺在仙人关里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儿耗着,死的人更多。
吴璘的回答是拔出了刀,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说:“死则死矣,过此线者斩!”这句话不是白说的,里边有吴氏兄弟的尊严。
吴玠杀郭震时说过,杀金坪不许放弃,丢掉者必斩,哪怕是亲弟弟也不放过。可杀金坪真的丢了,第二隘也放弃的话,吴玠会变成笑话,吴璘会生不如死!
局势险恶,吴璘没有一味地弹压,他给部下交了底,说金军是进攻方,消耗会更大,只要再挺一天,一天过后,金军必将撤退。
三十一日,仙人关之战的第五天,实际战斗的第四天,在吴璘的预判中开始。这一天,金军的攻势前所未有得猛烈。撒离喝亲临战场,指定了一个突破口——第二隘西北角的一座角楼。
终于知道定点突破了,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屈辱,当年攻破开封城时,金军用的都是方位式攻击。不过这很管用,不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