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663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663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军情立即被夏军探知,李定川闻讯,即刻命令曹吉安会同盖朱城的拜罗泉,在牛角山合围这支宋军。

统安城的整体防御包括城池、虬龙岭和喀罗川,若想守住城池,必须在东面的喀罗川和西面的虬龙岭上埋伏兵马,以便配合城内守军。当初刘法在统安城下大败,夏军统安城的整体防御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也是一样,李定川以部分人马守城,以一部人马切断虬龙岭山道,另外一部分人马则潜伏在喀罗川河畔,以便随时攻击宋军的侧翼和后方。

宋军不熟悉这一块的地形,杨惟忠到了统安城下也只能抢占高地和山口,确保营寨的安全,相反,夏军早已把统安城和盖朱城的防御连为一体,这两城之间百余里的山川都是攻防战场,这里的任何一处地形都有可能帮助夏军攻击敌人。牛角山位于虬龙岭东南麓,毗邻喀罗川,距离盖朱城三十五里,是个伏击的好地方。当年刘法就是突围到此,中伏阵亡。

李定川和萧合达屯重兵于牛角山,以确保统安和盖朱两城的防御,这是一个万全之策。如果宋军从兰州发动正面攻击,那么牛角山驻军可以集结两城的防守主力予以反击;如果宋军从震武城发动攻击,那么正好陷入统安城和牛角山的包围之中;如果宋军同时从兰州和震武城发动攻击,那么牛角山驻军则同时兼顾两个战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夏军左厢西寿保泰军司的拜罗泉率军支援到朔方之后,他的军队就驻扎在牛角山,而曹吉安则把原来戍守牛角山的卓啰和南军的主力移到了喀罗川东岸,以便随时支援各战场。

折可存率军南下之前,杨惟忠在地图上给他标注了几个可能中伏的地方,其中最为醒目的就是牛角山。当年杨惟忠随刘法突围,从统安一直杀回兰州,对这一路的地形记忆深刻,尤其是刘法阵亡之地,更是刻骨铭心。

“统安城也罢,盖朱城也罢,容纳不了几万军队,而夏军的防御一向注重内外结合、攻防互辅、以攻代守,所以夏军的主力都在虬龙岭和喀罗川之间的山川里埋伏着。你此刻南下,肯定中伏,而你的任务就是将计就计,把埋伏在山川之中的夏军全部吸引出来,一则帮助大都督北上攻克朴龙、水波和盖朱三城,二则掩护折使相的大军悄然逼近盖朱城,三则让夏军暴露他们的实力和防御策略,以便我们迅速拿出对策,在最短时间内攻克喀罗川。”

杨惟忠一再嘱咐折可存,小心谨慎,稳扎稳打,确保此计成功。

“你部中伏之后,固守待援。我将于初五日南下与你会合。”杨惟忠冷笑道,“能不能把喀罗川的夏军全部吸引到一个战场,就看此计能否成功了。”

折可存于初二日中午南下,一路缓缓而行,到黄昏扎营时才走了三十里。

初三日下午,折可存抵达牛角山。再往前就是盖朱城了,折可存怀疑夏军的伏击地点就在这里,于是派五百骑先行。

拜罗泉和曹吉安为了把虎烈军诱进伏击圈,任由五百骑顺利通过。

这五百骑来回跑了两趟,平安无事。折可存愈发怀疑,当即决定,就地扎营,并抢占附近所有高地,命令斥候扩大搜索范围。

拜罗泉和曹吉安知道无法隐藏形迹,当即决定发动围攻,然而,战场的主动权给折可存抢了过去,夏军陷入了被动,一场伏击战变成了一场围攻战,其中的难易程度有着天壤之别。

夏军完成包围的时候,天色已黑,但南面的虎烈军正在攻打朴龙城,北面的虎烈军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支援而来,为了尽快“吃掉”猎物,拜罗泉和曹吉安指挥军队连夜攻击。

当夜,牛角山火光冲天,号鼓如雷,杀声惊天动地。

当夜,杨惟忠接到了折可存被围牛角山的消息。据斥候探查,攻击折可存的夏军除了卓啰和南军外,还有西寿保泰军,总兵力估计在四万人到五万人之间。

杨惟忠暗自松了一口气,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计成功了。”侯概高兴地建议道,“明天我们是不是攻一下统安城?”

“当然要攻了。”杨惟忠笑道,“我们要做出惊慌失措之态,想方设法把夏军主力拖在牛角山,以掩护折使相的主力悄然赶到盖朱城。只要拿下盖朱城,再在牛角山予敌以重创,喀罗川就基本到手了。”

“折使相能否在预定时间赶到盖朱城?”张高儿有些担心。不管是折可存还是他们自己,只有十天的粮草,十天后,只有突围而走了。

“绝对没有问题。”杨惟忠十分自信,“党项人自骆驼河大战后,损失惨重,实力已经无法与我们抗衡。过去仅卓啰和南军司就有五万多人,再加上西寿保泰军,至少有十万人马,但现在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第五十三章 深陷局中

当夜,李定川也接到了曹吉安的报讯,他预感到这一仗比自己想像得更加困难,他需要兵力,需要更多的兵力,但大夏今不如昔,已经不可能在各条战线上部署充足的兵力了。就目前兵力部署来说,朔方战场上的六万兵力已经超过了河西战场,与贺兰山战场的兵力也不过仅仅相差两三万而已。此刻不管是河西战场还是贺兰山战场,事实上都难以抽调兵力增援喀罗川了。

河西战场现在内有叛乱,外有草头鞑靼、黄头回纥和宋军的攻击,兵力早已捉襟见肘。贺兰山是京畿所在,在虎烈军三路攻击之下,不得不全线收缩,力保京都不失,根本没有多余兵力支援朔方。

李定川苦思良机,已经看清宋军的攻击意图,他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盖朱城挡住宋军的正面攻击,阻止两支宋军会师,然后等到被困宋军粮草断绝不得不突围的时候,就可以发动致命一击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被困宋军兵力众多,而且以身做饵,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牵制夏军主力,以配合宋军从正面突破盖朱城防线,而夏军则兵力不足,吃不掉被困宋军,这导致战场陷入僵局,夏军稍有不慎就是全盘皆输之局。

“我必须把统安城下这支宋军牢牢拖住,给拜罗泉和曹吉安足够的攻击时间。”李定川喃喃自语,心里忐忑不安。

初四日凌晨,盖朱城的萧合达送来消息,朴龙城失陷。

李定川急书兴庆府,同时给河西仁多保国也写了一封书信,详细告之喀罗川战况,请求增援。

其实他知道增援的要求很难得到满足,此刻虎烈军主力已经杀到贺兰山下,京都告急,而河西更是首尾难以兼顾,无论是皇帝本人还是仁多保国,都无法给予喀罗川更多的支援,除非皇帝决定退守河西,带着贺兰山主力急速赶赴河西,这才有可能抽调兵力支援喀罗川,但是,李察哥的防守策略不是放弃贺兰山,而是以贺兰山为陷阱,消耗虎烈军主力,把战事拖延下去,迫使虎烈军后撤。

李察哥的防御策略没有错误,但前提是,必须守住喀罗川,这导致策略要求和兵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李察哥希望皇帝和朝廷抱着与京师共存亡的决心死守贺兰山,这种决心和由此激发的士气足以抵上十万大军,这样李察哥才能赶赴西线战场亲自指挥作战,关键时刻才能从贺兰山抽调部分兵力支援喀罗川。然而,皇帝和朝廷要退守河西,一旦退守河西,影响的不仅仅是士气,主力也要随之撤退,这极有可能丢掉贺兰山。

京都失陷,对大夏军民的打击可谓致命。另外,京都失陷,朔方的侧后翼也就暴露在虎烈军的攻击之下,喀罗川的防守优势荡然无存,朔方还能坚持多久?朔方丢了,贺兰山也丢了,党项人死守一块河西,在西域诸蕃和虎烈军的东西夹击下,又能支撑多久?

一个多月来,随着虎烈军的全面攻击,兴庆府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骤然激发,权力斗争已经白热化,而防御策略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还在摇摆不定,皇帝和大部分文武百官还在准备退守河西,这导致贺兰山一线的军队士气不振。

初三日,贺兰山北部要隘克夷门失陷。仁多东光率军反扑。虎烈第六军在谭弘毅的指挥下,奋勇作战,牢牢守住了克夷门。仁多东光所部损失近半,本人身负重伤,不治而亡。

这一突变让贺兰山形势危在旦夕,皇帝李乾顺和大部分文武百官一样,认为正是李察哥的错误导致大夏国祚陷入空前危机。

初四日,李乾顺下旨,罢免了李察哥的官职,但此刻正是用人之际,李乾顺没有把李察哥赶回家,而是让其率军夺回克夷门。

同日,李乾顺下旨,罢免仁多保国,命令李仁忠、高守忠率一万马军日夜兼程赶赴河西,迅速稳定河西局面,为皇帝和朝廷退守河西做好准备。

同日,李乾顺下旨,命令李安惠、谋宁平衍领三万大军,急速赶赴喀罗川,确保朔方安全。

至此,大夏皇帝李乾顺和以宰相梁乞申为首的宰执大臣确立了防御策略,那就是先行退守河西,确保大夏国祚,在此基础上,稳定河西,死守喀罗川,并在贺兰山一线牵制住虎烈军主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弃守贺兰山。

同日,李乾顺下旨,太子留守京都,皇帝本人、宗室后宫和朝廷诸府、文武百官于五日后撤离贺兰山。

初四日,杨惟忠、侯概率军攻打统安城。

李定川大喜,他正愁没办法拖住宋军,没想到宋军却主动攻击,由此判断宋军主帅是个平庸之辈。当然了,宋军主帅在一部军队被围牛角山的情况下,不是急速救援,而是猛攻统安城,可以说是围魏救赵之策,也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问题是,这支军队和震武城的联系已经被切断,粮草武器没有补充,为了抢在粮草耗尽之前会合正面攻击宋军,理所当然要急速南下突围,而此刻不顾一切打统安,不过是耽误突围时间而已。

李定川于是急告牛角山的拜罗泉、曹吉安,不惜一切代价,围歼宋军。

折可存指挥虎烈第十六军、十七军两万人马固守待援,双方激烈厮杀。

同日,杨可世指挥大军攻打水波城。

同日,李虎率两千虎卫渡过黄河,进驻朴龙城。

初五日,杨惟忠、侯概率军后撤。

李定川更是高兴,这足以说明宋军的粮草不足了,那位平庸的主帅总算意识到自己白白浪费了一天时间。

李定川急告牛角山,叫曹吉安率军阻截,务必阻止两支宋军会合。又书告萧合达,考虑到正面攻击的宋军受阻于水波城,请他尽遣盖朱戍军,参予围杀。

牛角山的夏军连续攻击一天一夜,疲惫不堪,这时听说另外一支宋军正急速杀来,不得不抽调人马北上阻截。

拜罗泉随即派人向盖朱城的萧合达求援,希望他参加这场艰苦的围歼战。

萧合达先后接到李定川和拜罗泉的书信,不得不率军出城参战。好在牛角山距离盖朱城只有三十五里,可以随时返回。

初五日下午,拜罗泉和萧合达合兵一处,继续攻击。

折可存知道杨惟忠正在急速赶来,更是胸有成竹,从容指挥,把战阵守得密不透风。他的目的已经全部达到,当前任务就是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尽可能消耗敌军。

这天下午,吴玠的选锋军和曹吉安的阻截夏军相遇,双方在一处狭窄的山岭上血腥鏖战,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

晚上,杨惟忠把张高儿的阎王军调到了前方,连夜攻击,他的命令是,竭尽全力杀敌,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杨惟忠的目的就是凭借兵力优势消耗敌人,一方面迫使敌人不断的增兵阻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