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470章

我是秦二世-第470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说认为内阁府的某项政议不利于民、不利于国,那么就可以启动弹劾程序。

当然,启动弹劾程序的基本要求是,超过半数的内阁府参政联名向大秦皇帝陛下上书。而这个时候,内阁府将会召开内阁参政大会。内阁府的四位内阁辅政大臣必须要就参政们提出的疑惑在参政大会上进行现场解答。而这个内阁参政大会,大秦皇帝将会而且必须亲临。

在内阁府的四位辅政大臣解答完成之后,如果内阁参政们依然有疑惑或者说有分歧,那么内阁府中的一百二十位参政将会在三日之后就此项政议进行表决。

这个时候,如果内阁府想要继续进行这项政议的话,必须要在三天之内,争取到超过三分之二的内阁参政的支持。也就是说至少要有超过八十位的内阁参政同意内阁府对政议,那么,这项政议将会得以通过,并可以行文六部执行。

当然。大秦皇帝可以推翻内阁参政进行的任何表决。而且大秦皇帝所有的诏令,同样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内阁参政的作用当然不仅只于此。除了能够对内阁府施行的政议提请弹劾以及申请重新审核外,还能够自行的提请某项政议,通过举行内阁参政大会来进行表决决定这政议是否可以执行。

这个提请政议的基数同样是内阁参政的一半。而只要超过五分之四的内阁参政表决通过。那么这项由内阁参政提请的政议就能够不经过内阁府的几位阁老而直接行文六部执行。

除非,大秦皇帝亲自过问进行否决。

其实。胡亥此时运用的就是有点类似后世的参政议政的制度。只是,如今的大秦的内阁参政制度,却是有些四不像的味道。

胡亥深知任何事情都必须一步步的来,不能操之过急。

让内阁府统领大秦所有政务,是第一步;设立内阁参政限制和分散内阁府的权力则是第二步;第三步,自然是让后面几十年的新兴阶级,如商人或者说民智得到开启的普通百姓也能够进入内阁参与政事,名字胡亥都已经想好了,就叫议政。

最终的目标,则是大秦皇帝将会只统帅大秦所有的军队,不再过度的参与政事,而是将所有的政事都交由内阁府、内阁府参政、内阁府议政来处理。

不过,显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大秦还要至少数十年的路要走。才能最终逐渐的形成这样一个惯例。

一百二十日的勋贵世家参政,胡亥就是要将大秦有影响的所有勋贵世家尽皆绑上大秦的战车,只有让他们将大秦当作自己的根,让他们感觉大秦同自己的家族兴亡相关,他们才会真正的为这个帝国考虑。当然,他们肯定同样也会为自己的家族考虑谋取利益。不过,这利益的谋取却是建立在大秦依然存在,他们依然是大秦参政的基础上的。

一旦大秦覆亡,那么他们这些人任何的利益都将得不到保障,他们家族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任何时候,他们在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的同时,首先要确保的一点就是,大秦依然好好的存在,甚至还能健康、昌盛的存在。

如此,他们的家族才能得到延续,他们家族才能够保持兴旺。

胡亥就是要给他们灌输这样一个思想,那就是如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绑定在大秦帝国这样一辆强大的战车上的。有了大秦他们才能保持如今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权势还是富贵;而一旦脱离了大秦,那么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一百二十位的内阁参政,相对于整个大秦为数众多的勋贵世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所以消息一经传出,所有的勋贵世家无不疯狂了,尤其是那些本身在朝廷内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的勋贵世家,更是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必须得到一个内阁参政的职位。

很快,内阁参政的遴选条件就出来了。

据说,这遴选条件是皇帝陛下亲自拟定,最后交由宗正府监察司修订完成的。而遴选内阁参政的府衙,正是宗正府监察司统管。

内阁府甚至朝廷其余任何的府衙都插不上手。

遴选内阁参政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为大秦立下过战功、政功;第二条,则是在过去十年内,未曾发现有过欺压良善、不法之事;第三点,必须有行善积德之事。而在这一点上,在二世三年发生的那次水患曾经鼎力捐献的勋贵世家却是天然占据了极高的分数。

当然,肯定不仅只这三点,但是这三点却是一下断了近乎一半的勋贵世家的心思。

这个时候,一干勋贵世家才发现,原来二世皇帝陛下早就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在为今日之事做准备了。不然为什么要在陈县重建、上党水患的时候号召咸阳乃至关中的众多勋贵世家拿出真金白银来救助那些低贱的贱民?

行过善事捐助的勋贵世家,喜不自胜;因为一时利益蒙蔽了双眼的勋贵世家,则是擂胸顿足会不自胜。

一百二十位的内阁参政很快就被遴选了出来。而其中有五名内阁参政却是大秦皇帝胡亥钦点的。这五人就是当初被胡亥一撸到底因善秦之功而得封侯爵的武安侯马兴、东陵侯召平、南阳侯杜赫、东莱侯崔如意、巴陵侯姜叔茂五人。

皇恩浩荡,不外如是了。

圣天子胡亥早就曾言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对大秦有功之人,此刻对待马兴、召平、杜赫等人之事上却是坦荡荡的证明了这一点。

此举,自然让马兴、召平等一干因善秦之功的人感激涕淋。

内阁参政三年一考课,换句话说,成了内阁参政并不意味着你一辈子都会是内阁参政,而是只有在你被遴选出来的三年之内,你才是内阁参政。

如果五年之后你不能通过宗正府监察司和御史府、黑冰台的考课,那么不好意思,你就要滚蛋了,请再等五年。

这五年之期后的重新考课,对原本是内阁参政的人是极为严格的。三年内阁参政任期内,各个参政做了什么,有没有提出对大秦、对民生有好处的建议,有没有不管事的表现等等都在考课范围内。而这一方面,黑冰台主要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内阁参政在民间的风评进行统计。

有下的自然就有上的。更何况,大秦那么多的勋贵世家,可是都卯足了劲等着有人下呢。

从二世六年开始,如今第一任的一百二十位内阁参政到今年,正好是三年整了。在十月二十五日国庆节之后,这一百二十位的内阁参政就将要进行第一次的考课了。

“回陛下,诸位参政这三年来委实帮助内阁府发现了许多的错漏之处,并提请了一些对民生有利的政议,如今看来,还好。都还好!”

冯去疾听到胡亥的话,眼神一闪,躬身应道。(未完待续)

第三卷 征程之始 第两百二十六章 加加担子

一秒记住【】/mang花ngji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回陛下,诸位参政这三年来委实帮助内阁府发现了许多的错漏之处,并提请了一些对民生有利的政议,如今看来,还好。都还好!”

冯去疾听到胡亥的话,眼神一闪,躬身应道。

听了冯去疾的话,胡亥脸上带着些许玩味的笑容。他很清楚冯去疾话语中的很好是个什么意思。同样,他也知道,冯去疾知道自己明白内阁参政对内阁府的制约。

内阁参政在任期第一年都还因为刚刚接触这个新鲜事物,没有多少经验,所以很少对内阁府的各种政议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不过随着任期的临近以及对各项事物认知的成熟,所有的内阁参政都知道,如果自己等人不在任期内做些事情的话,怕是在三年后的考课就要被淘汰了。

毕竟皇帝先前给出的考课要求已经明明白白的说明了,他们这些内阁参政在任期内做了些什么,可是占有很大的分数的。

第二年开始,一百二十位内阁参政开始有意识的更多的参与和关注了内阁府种种政令的实施。尤其是对六部在执行政令的行动上,这些参政们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到了二世八年的下半年,内阁参政们第一次对内阁府的政议提请了弹劾。

起因是内阁府在筹建会稽仓的时候,要求从会稽尤其是就近的吴县征召十万民夫来保证会稽仓能够按时完工的事情。

然后,包括马兴、召平在内的二十余位内阁参政牵头,很快就联系到了超过六十名的内阁参政,对这项政议提请了弹劾。

结果自然不用说,冯去疾、李由、嬴腾、顿弱四人拟定的政议顺利的流产了。

而这件事情,从头到尾。身为大秦皇帝的胡亥都没有插手干预过。他只是站在咸阳宫内,默默的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等到内阁府将内阁参政们否决之后的政议奏报送到胡亥铜案前的时候,胡亥罕见的在皇帝书房内小酌了两杯。

事情的经过胡亥很清楚。在是否征召民夫的事情上,内阁府自然有他们的考虑,毕竟这五年,大秦其实一直没有停下各类工程的修筑,尤其是勾连大秦各个郡县的驰道修筑,一直没有停歇过。

基于东瀛岛被腾蛇军源源不断抓回来送到大秦各地各个工地上的东瀛土著以及俘虏的匈奴人、羌族人、月氏人以及乌孙人,其实大多数的新驰道建设尤其是勾连几个新设郡治的驰道建设。内阁府秉承胡亥的旨意鲜少征召大秦百姓来修筑这些繁重的建设,除了一些较小的工程就近征召个数千人给予报酬外,上万的劳役征召都是极为少见的。

因为会稽仓在胡亥的设想中,在将来应该是大秦东南半壁之地的粮食存储中心,所以一应建造基本上都是按照敖仓的规格来进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冯去疾、嬴腾等人会提请想要征召近十万的民夫来帮助完成的原因了。

其实只要给予应得的极为少的报酬。胡亥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反对,毕竟普通百姓都不反对也乐于如此的事情,朝廷和百姓都得利,何乐而不为?

可以说,内阁参政们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来使的。

不过,胡亥虽然知道,但是并没有想要推翻参政们第一次行使的弹劾决意。他知道很多参政都是为了弹劾而弹劾。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通盘考虑利弊。

但是,不管如何,这些参政能够真的行使自己赋予给他们的权利,这才是最重要的。踏出了第一步。那么今后只要自己适当的引导一下,这样为了弹劾而弹劾的状况自然会有所改变的。

内阁府就会稽郡征召百姓修筑会稽仓的政议就这样被初初蹒跚学步的内阁参政们给压了下来。

第一次的成功,给了所有内阁参政巨大的鼓励。

不过,不久之后。大秦二世皇帝就下诏命会稽郡征召五万百姓参与会稽仓的建造,却是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皇帝既然不是不满意内阁府的政议。为何自己等人否决的时候还要同意呢?

包括冯去疾等内阁四位辅政大臣听到这个诏令去是满心的委屈,毕竟,这可是打击了内阁府的威信啊!而一百二十位内阁参政们则是齐齐心中一惊。

能够坐上内阁参政的,真的没有几个是蠢货。

很快,他们就想明白了事情的因果。

皇帝这是向他们点明身为内阁参政应该做的事情,亦或是给他们的鼓励,这就是为什么会同意他们的否决;而紧接着就下诏再次征召会稽百姓参加会稽仓的建造,则是告诉他们,弹劾虽然他们做了,但是并不是对的。今后应该多全盘思量一番。

果然,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阁参政们对内阁政议以及帝国内大大小小的事物就要关注的多了,很是提请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提议。譬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